-
王睿:?“太陽花學運”五周年,只剩自我解嘲的政治宣傳
最后更新: 2021-08-23 15:57:35所以,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當中有五個“70年來”,正面說明大陸當局打破兩岸隔絕狀態(tài)、推動一個中國道路、確立“和平統(tǒng)一 一國兩制”方針、贏得國際社會支持中國統(tǒng)一、挫敗“臺獨”與分裂活動的歷史;又有四個“任何人任何勢力”,從反面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兩岸大勢向前發(fā)展、兩岸統(tǒng)一走向國家強大與民族復興的事實。這些話語對解放“花青”的反中頭腦,呈現(xiàn)摧枯拉朽的現(xiàn)實態(tài)勢。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在去年11月利用金馬獎場合進行政治表態(tài)的傅榆。她的發(fā)言和記錄“花青”的作品──《我們的青春,在臺灣》所引發(fā)的熱議,在今年初的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之后被完全冷落于輿論暗角,徒剩狺狺“掃帚”來續(xù)尾。
現(xiàn)實的態(tài)勢是,既然“花青”認為高層有黑箱作業(yè),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就對臺灣各政黨通大路、對各界別開大門,明白說出兩岸關系的來龍去脈,并明確指出“祖國必須統(tǒng)一,也必然統(tǒng)一”的歷史定論與政治倫理。這樣的大白話,直搗“花青”大黑箱里的三觀──民主協(xié)商比“言論自由”更具體成事,制度性安排較“公民不服從”更為成熟穩(wěn)健。
所謂“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在“太陽花學運”五年后有了正解。
從“臺獨”精神鐵幕退場之義
“民族復興”、“兩岸同胞”、“美好生活”、“國家強大”、“中國人幫中國人”、希望臺灣同胞“像珍視自己的眼睛一樣珍視和平,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樣追求統(tǒng)一”,這些被蔡當局視為“統(tǒng)戰(zhàn)”而不曾存在“花青”三觀里的言語,讀來卻富有暖心的溫度。
面對習五條破竹之勢,蔡當局研議兩個多月,出籠七項綱領來反制。但是,蔡七項的“拒統(tǒng)”綱領充滿限縮、自殘、截堵的冰冷思維;一面嘟嚷“只剩最后一口氣”,一面卻推說氧氣罩里有毒。其所謂“民主防護網(wǎng)”,恐成為白色鐵幕;而“兩岸條例修正案”,正說明維持現(xiàn)狀破局的事實。民主不能滿足民生,它就是西方人所說的鐵幕;而兩岸條例本身,已證明一國兩制的存在。
“太陽花學運”五周年,“花青”隨風四散,甚至西進大陸;“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和平統(tǒng)一”已成為島內熱詞,“臺獨”話語則氣若游絲。蔡當局唯一破壞習五條的能事,就是激勵大陸動用武力,但蔡卻受制于美國的東亞戰(zhàn)略布局。當年“花青”退場,已根本地反映美國衰落、中國復興的局面──反對兩岸貿易沒什么了不起,一個外向經(jīng)濟體的大陸邊緣島要自殘,誰也阻攔不了;但想借此暴沖“兩國論”,則是美國也無法逾越的紅線,何況“花青”?
然而,蔡當局安全部門指出大陸以經(jīng)濟利益掌控臺灣,倒是提醒人們對于“臺灣方案”的設計理念,應注意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首先曉之以義、進而導之以利,義利并舉、義在利先的原則。
比如“熱忱歡迎臺灣青年來祖國大陸追夢、筑夢、圓夢”,是在“中國人幫中國人”的命題上才成立的愿景。為什么統(tǒng)促黨總裁張安樂指出,臺灣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中國人了”?因為“亡人之國,先去其史”,這是臺灣產生“花青”的重要原因。國家統(tǒng)一的政治倫理,就存在中國歷史的條理當中,臺灣當局對此有深刻的認識,課綱因而成為臺灣教改的必爭之處。
“獨派”政客和媒體把國家統(tǒng)一的倫理污名為“以經(jīng)促統(tǒng)”,便是沒有高于生物性的華夏意識與中國認同使然。馬英九執(zhí)政時或出于私心,或囿于美國,對兩岸關系“只經(jīng)不政”的模式,等于愛財無道、為富不仁,延續(xù)李扁自毀中國人之義的政治,其遇上人格異化的反中“花青”也就不算意外。
鑒于同樣的人格結構,“獨派”媒體至今仍期待“花青”來挽救他們拒統(tǒng)的前途:“若太陽花運動不復活,韓流亦將無法遏阻,‘和平協(xié)議’必將進一步囂張,臺灣前途確令人擔憂。”但人們從“花青”五年來的表現(xiàn)可知,那種期待仿佛黔驢技窮的嘶鳴。
這并不是說娼妓、毒犯和性騷狂就沒有參加學運的權利,而是人們期待學運的純度比較高;“花青”恃寵而驕卻成分龐雜,敢做不敢當,與“臺獨”政客敢說不敢為的行徑如出一轍,如何可能感動人心?所謂“三一八學運是改變臺灣政壇可歌可泣的學生運動”云云,或許是倒反“臺獨”政客退場的讖言。
可悲可笑的是,蔡當局哪壺不開提哪壺,居然提起今年是“五四”學運一百周年,這不啻拿“外抗強權,內除國賊”打自己臉?“五四”學運是抗日反帝的愛國主義,正與蔡當局的歷史基因截然相反,更與“花青”學運無從比較。
凡以利合者,必以利分
“花青”人格是“臺獨”鐵幕教育的成果,深具拜美媚日的機會主義。雖說“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但凡以利合者,必以利分。就臺灣“花青”來說,民族復興首先是復興中國人之義;否則,“臺灣方案”難以長治久安。
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化育后人,這是針砭其弊的說法。習又說:“廣大臺灣同胞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是我們的骨肉天親?!边@是認識到復興中國人之義并非外鑠,而是內在于臺灣社會的傳統(tǒng),只不過中國的內戰(zhàn)外患予逆流以可乘之機,使這塊華夏邊緣上的“花青”以為自己不是中國人罷了。
由此看來,一方面通過政治經(jīng)濟的方法終結內戰(zhàn)外患,一方面用教育復興中國人之義,同是兩岸心靈契合不可或缺的工作。
【本文為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周雪瑩 
-
西安3名維修員冒雨搶修途中失聯(lián)
2021-08-23 15:51 -
商務部:明年中國外貿形勢嚴峻
2021-08-23 15:32 中國經(jīng)濟 -
陜西勉縣特大暴雨致城區(qū)6萬人用水困難
2021-08-23 14:34 極端天氣 -
“祝融號”在火星工作100天,行駛里程突破1000米
2021-08-23 14:32 航空航天 -
駱惠寧呼吁香港善用“十四五”規(guī)劃: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
2021-08-23 14:29 香港 -
復旦公布張文宏博士論文調查結果:不構成學術不端
2021-08-23 14:14 -
香港首場“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宣講會舉辦,林鄭月娥等出席
2021-08-23 14:03 香港 -
四川暴雨轉移4.9萬余人,3.4萬救援力量備戰(zhàn)
2021-08-23 13:44 極端天氣 -
市場監(jiān)管部門公開6起食品違法案查處情況:奈雪的茶,楊國福等被罰款
2021-08-23 13:25 -
阿里云未經(jīng)用戶同意擅自泄露用戶的注冊信息
2021-08-23 12:54 大公司 -
遼寧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薛恒主動投案,接受調查
2021-08-23 11:28 廉政風暴 -
“人類高質量男性”在線“割韭菜”,目前微博已禁言
2021-08-23 11:11 -
微博:發(fā)布時政有害信息,145個頭部賬號被封禁
2021-08-23 11:02 網(wǎng)絡安全 -
為外界“讀懂中國”打開明亮的窗戶 ——埃貢·克倫茨筆下的中國新時代
2021-08-23 10:30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甘肅省原副省長宋亮被逮捕
2021-08-23 10:18 高層人事 -
杭州開展影響親清政商關系問題專項治理
2021-08-23 09:20 廉政風暴 -
南京本輪疫情暴發(fā)一個月后:全國本土零新增
2021-08-23 09:10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江西一青年拒服兵役:企圖私自逃離部隊和采取極端方式威脅部隊
2021-08-23 08:44 -
上海無新增本土病例
2021-08-23 08:10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一度27個紅色預警!河南硬核防雨
2021-08-22 23:21 觀察者頭條
相關推薦 -
俄烏剛談完,這五人又湊一塊急call特朗普 評論 16美企“哭訴”:中方審批嚴格,我們沒庫存了 評論 198HDMI收稅20年,移動“超高清時代”能否有中國標準? 評論 154美企急電:快取消越南、印尼訂單,轉回中國 評論 127“無論承認與否,硅谷精英變成‘中國必勝論’擁躉” 評論 92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