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mothy Wang:中國早期的攝影師和影棚
關鍵字: 中國攝影歷史鴉片戰(zhàn)爭外國侵略晚清歷史在后來的數十年內,越來越多的西方攝影師來到中國,這也讓中國人對于攝影越來越熟悉,并且逐漸開始接納攝影??謶窒⒘?,緊接著而來的就是中國人對于攝影的熱情。實際上,許多人很快發(fā)現攝影或許是一種比繪畫更好的能夠留下他們肖像的方式。特別是對于權貴和富商,留下肖像給子孫后代瞻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催生了中國最早的商業(yè)攝影。
一開始,來自法國和葡萄牙的攝影師壟斷著所有的影棚,并且獲得了非常高的回報。不久之后,本土攝影師就出現了。
羅元佑是中國已知的最早的攝影師之一,曾在上海開辦了自己的影棚。1856年,羅元佑辭去了清政府會計的職務,開始學習攝影技術。羅元佑的老師是法國人李格朗(Louis Legrand),后者是第一位在中國拍攝立體照片、也是第一位在中國開設影棚的攝影師。羅元佑學成之后,他的影棚因為物美價廉而廣受歡迎。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曾在日記中紀錄相關的細節(jié):
晨同小異、壬叔、若汀入城。往棲云館,觀畫影。見桂、花二星使之像皆在焉。畫師羅元祐,粵人,曾為前任道臺吳健彰司會計。今從西人得受西法畫,影價不甚昂,而眉目清晰,無不酷肖,勝于法人李閣朗多矣。(出自:《王韜日記》)
按照王韜的描述,棲云館應該是羅元佑的影棚,而日記中說的桂、花二人則是晚清的兩個欽差:桂良和花沙納,這兩人曾在1858年作為簽訂《天津條約》的代表。所以,雖然當時可能存在其他中國人開的影棚,但羅元佑在當時一定是頂尖的商業(yè)影棚,因為連如此重要的欽差都來找他拍照。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按理說當時的歐美攝影師應該比中國攝影師技術更好。但是羅元佑受歡迎的原因是因為他作為中國人更懂得中國客戶的需求,也更容易溝通。不管是在當時還是在現在,溝通都是人像攝影中的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羅元佑憑借技術和溝通能力讓兩個欽差相信他可以拍出比洋人更好照片。除此以外,他甚至可以把這兩人的肖像掛在門面上當廣告,這可以說明他們的關系非常好了。
桂、花二人相,疑似為羅元佑拍攝
這是一個讓人感到有點反常的史實,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第一個由中國人開設的影棚應該是在香港而不是上海。事實是,第一家位于香港的、由中國人開設的影棚由賴阿芳(Afong,也有記載是“華芳”)在1859年建立。賴阿芳也是中國最早的攝影師之一,但是漢語文獻幾乎對他沒有記載,我們知道賴阿芳是因為約翰·湯姆森(John Thomson,大名鼎鼎的《晚清碎影》的作者) ,在湯姆森的書《晚清碎影》中提到賴阿芳:
“There is one China-man in Hong-Kong, of the name of Afong, who has exquisite taste, and produces work that would enable him to make a living even in London.” (Thomson,2010)
香港有個叫Afong的中國人,有很好的審美,他的作品非常好,如果他去倫敦都能活得很好。
湯姆森是19世紀的一個在中國旅行了很久的攝影師,至少有四年。他拍攝了許多中國的人物、風景和建筑照片。湯姆森和賴阿芳后來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在《晚清碎影》中有一張立體照片拍了賴阿芳的影棚,并且一些文字提到了賴阿芳。
A Chinese Portrait Artist, John Thomson, Hong Kong, 1869, 78 x 40.5cm
注:這張照片是在賴阿芳的影棚拍攝的,但其中的人物可能只是一個畫師。
賴阿芳出生于1839年,很巧,正好是攝影發(fā)明的時間,長大后在廣州、香港和澳門游走并拍攝了許多肖像、風景和城市景觀。在1859到1890年間,賴阿芳是香港最重要的攝影師,經常為名人、官員和權貴拍攝肖像。在賴阿芳建立了他的影棚之后,從1859-1880年間香港陸陸續(xù)續(xù)開了20多家影棚,這些影棚有記載大多數是因為他們在照片上的廣告和水印。幾乎所有的影棚都開在皇后大道。
根據這些影棚的集中程度和規(guī)模,我們可以斷定在19世紀晚期的時候,商業(yè)攝影就已經是一個成熟的行業(yè)了。同時這也意味著在那時人們對拍照有很大的需求。而絕大多數的影棚在當時只拍肖像,但賴阿芳還兼顧風景和建筑等其他形式的攝影。他雇用了一名葡萄牙攝影師,還訓練了許多畫師幫他打理影棚,然后得以四處旅行,拍攝一些人像以外的作品。后來這些作品成為了人們認識十九世紀的中國非常重要的材料,一部分賴阿芳的作品現在藏于康奈爾大學的約翰遜藝術博物館(Johnson Museum of Art)。
- 原標題:中國早期攝影和當時世界攝影有什么關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泠
- 最后更新: 2018-07-30 07:59:46
-
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依據是什么?
2018-07-28 18:48 觀天下講壇 -
攔住那些香港人!英國解密文件要讓一些人心寒了
2018-07-24 21:58 不列顛 -
中國廚師“征服”美國胃,促成國家公園系統建立
2018-07-23 20:09 海外華人 -
砒霜美白、生石灰洗臉…古代女子如何用生命比美?
2018-07-23 07:45 趣讀 -
它到底姓不姓“夏”?
2018-07-21 16:13 考古 -
埃及2千多年前石棺打開!結果讓人直呼謝天謝地
2018-07-20 11:16 考古 -
喝酒犯法、殺牛償命…古代這些奇葩法律讓穿越的你分分鐘沒命
2018-07-18 08:10 趣讀 -
212萬年前,黃土高原已現人跡
2018-07-12 08:37 考古 -
5000年前“山東大漢”亮相國博 身高近兩米
2018-07-11 22:38 考古 -
今天,我國多了一處世界自然遺產
2018-07-02 16:49 觀察者頭條 -
“足球鼻祖”蹴鞠為何衰落了?
2018-06-27 07:45 中國足球 -
搭載嫦娥4號 沙特相機拍攝地月合影
2018-06-15 08:20 科技前沿 -
只身從香港來為戰(zhàn)友掃墓的老兵,是假冒的?
2018-06-06 17:32 香港 -
韓國墓主有26枚五銖錢就成最高首領?中國網友想起了?;韬睢?/a>
2018-06-05 12:06 三八線之南 -
各朝各代,鞋子都有哪些講究?
2018-06-01 08:06 -
考古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良渚遺址非一地人力可修建
2018-05-29 09:10 -
今人妝容與唐朝女性可有的一比?
2018-05-29 08:23 趣讀 -
史學大家藏書因分遺產不均被毀?專家:長孫的書
2018-05-25 09:33 -
文在寅訪美,怎么就去了“大韓帝國”駐美公使館?
2018-05-23 08:00 三八線之南 -
為何中國建筑前常擺石獅子?
2018-05-20 08:55
相關推薦 -
歐盟深吸一口氣:這也太荒謬了 評論 49陣容龐大!關鍵時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國 評論 82轉頭,特朗普就炮轟歐盟 評論 309“中美會談成果遠超預期,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 評論 262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 評論 1113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