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工力量:中國制造是否真的“低價誤國”?
最后更新: 2019-12-23 12:30:37中國企業(yè)在海外價格策略怎樣?
以往,“中國制造”在海外一定程度被定位為數量而非品質、低價而非高端產品的代名詞。但目前,這種局勢正在較快改善。3月29日,谷歌與WPP集團聯(lián)合發(fā)布了《2019 BranZ中國出海品牌50強》榜單。華為、聯(lián)想、阿里巴巴位列前三,緊隨其后的依次是小米、字節(jié)跳動、海信、海爾、中國國航、一加、ANKER。
從其中的制造業(yè)相關企業(yè)來看,華為終端的價格策略歷來是國外比國內貴不少。至于其中原因,余承東曾表示,華為的品質并不比國外差。此外在商言商,從運營層面來看銷往中國的成本的確比其他國家低,那就沒理由定一個比國外還高的價格。從中可見,在完成品質、品牌升級后,華為敢于在歐美 “昂首挺胸”。
對比來看,2018年11月,聯(lián)想美國官網在“黑色星期五”開始推出打折活動,包括筆記本電腦、臺式機、配件等在內的商品一律65折起,其中一款筆記本電腦甚至賣到270.99美元,不足1900元人民幣。然而,有消費者發(fā)現,這次折扣活動中國地區(qū)不能參加,若以中國地址和銀行卡購買則直接被砍單。
對國內售價高于國外的質疑,聯(lián)想官方稱,在中國銷售的ThinkPad主流機型,絕大多數在非促銷節(jié)點售價等同或低于美國價格。聯(lián)想在中國銷售的產品價格中采取的是含稅價格,而大部分海外機型銷售的時候,因為市場習慣不同,提供的是不含稅、沒有任何軟硬件服務的價格。另有媒體引用聯(lián)想CEO楊元慶的解釋稱,這是因為國內稅率太高及競爭壓力太大。
顯然,聯(lián)想方面這樣的解釋無法令人信服。因為同樣的國內市場環(huán)境和稅率,華為手機做到了國內比國外便宜,為何聯(lián)想電腦不能?其中的原因或與聯(lián)想的產品層面一直缺乏重大突破,同時始終擺不脫工貿企業(yè)的情結有很關。人們習慣拿聯(lián)想和華為做對比,是內心期待它成為華為那樣體恤消費者及令國人驕傲的企業(yè)。
聯(lián)想集團CEO楊元慶
經過近二十年的耕耘,海爾+GE空調的銷量位居美國市場第一,占有27%的市場份額,超過歐美的伊萊克斯、惠而浦,以及日韓的三星、LG和三菱。對于海爾在美國成功的原因,有分析認為,一是海爾在美國建立研發(fā)、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經營格局;二是與蘋果、谷歌、亞馬遜旗下的產品實現互聯(lián)互通,合作共贏。
然而,海爾也不免受到“地攤貨,一個空調就100多美元”的質疑。對此,在美國勞氏集團官方網站的一則評價或可以側面回應:這是地球上最安靜的空調!在該網站上,有75%的消費者表示愿意將海爾兩款超靜音系列產品推薦給朋友。從售價來看,它們是美國同等規(guī)格中賣得最貴的,售價分別為299美元和399美元。
海爾天樽空調 圖/中關村在線
但在這些強勢品牌之外,一些中國公司似乎仍打算通過低價來搶占市場份額。瑞銀(UBS)分析師史蒂文·費希爾(Steven Fisher)曾表示,三一重工、中聯(lián)重科和徐工機械等中國建筑設備制造商最大的競爭優(yōu)勢在于相對較低的成本,這讓它們能夠在西方市場上提供比高端品牌相同配置產品低15%至40%的價格。
目前,華為、海爾和海信等企業(yè)已相對較好完成品牌升級,在全球市場受到更多認可,但仍有很多國內企業(yè)在國際舞臺中話語權不足,因此性價比策略依然是他們在海外生存及獲得市場的重要方式。不難發(fā)現,即便面臨貿易摩擦等嚴峻挑戰(zhàn),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è)也正在世界各地攻堅圖強,成為“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結語
新時代,國家正提倡“高質量發(fā)展”及推動產業(yè)升級。中國的企業(yè)在發(fā)展及國際化的過程中,主體不應該靠價格取勝,而是靠質量取勝,通過研發(fā)強有力的支撐,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及修改。企業(yè)要以技術支撐,保持企業(yè)特色,如果企業(yè)的產品不能給廣大消費者帶來真正的價值,不能真正形成超越性價比的差異性,這樣的發(fā)展也是不可持續(xù)的。
整體來看,中國制造是一段波瀾艱辛的“自下而上”發(fā)展史。手機行業(yè)的華為如此,PC行業(yè)的聯(lián)想如此,電器行業(yè)的海爾等等也是如此。筆者認為,質優(yōu)價廉的產品不僅曾是中國企業(yè)崛起的重要基礎,也是商業(yè)生態(tài)中的必有部分。它們滿足國內消費需求,也在全球各地受到眾多消費者青睞。如果說“低價誤國”,那是對低價產品的功績抹殺,和中國企業(yè)崛起路徑的無情否定。
“低價質優(yōu)”、“物美價廉”是一種消費意識,也是一種商業(yè)競爭法則。而商業(yè)生存的本質之一是解決主要的需求矛盾,當世界各國的消費者可支配收入和需求難以調和時,“性價比”便是調和主要矛盾的必然。由此,性價比廠商便可從中拓出生存及發(fā)展之道。但是,唯有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質量等升級產生品牌溢價,企業(yè)才能加寬商業(yè)護城河,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以及推動中國制造業(yè)向更高端化邁進和升級。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標簽 手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辰 
-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正式重組昔日機床龍頭沈陽機床
2019-12-21 16:29 -
轉運成功!長征五號遙三火箭抵達發(fā)射區(qū)
2019-12-21 11:09 航空航天 -
倪光南看好開源芯片:RISC-V將和英特爾ARM三分天下
2019-12-21 10:50 -
波音“星際客機”前往國際空間站任務失敗
2019-12-21 10:41 航空航天 -
我國提出制備石墨烯新方法,有望低成本大規(guī)模生產
2019-12-20 09:28 科技前沿 -
龍芯3A4000處理器實測:28nm工藝不變 性能仍可提升100%以上
2019-12-19 19:54 -
法國Orange CEO:關于華為的擔憂“完全是一派胡言”
2019-12-19 19:13 -
中國科學家鄧宏魁入選《自然》年度十大人物
2019-12-18 13:13 科技前沿 -
美國提出在月球背面安裝射電望遠鏡
2019-12-18 11:20 航空航天 -
737MAX停產,誰最受傷?
2019-12-18 08:45 波音危機 -
思科重申:無意進入5G RAN市場 聚焦核心與承載網
2019-12-17 13:38 -
《自然》年度十大杰出論文:中國兩篇研究入選
2019-12-17 10:42 科技前沿 -
歐洲對撞機即將“王者歸來”!
2019-12-17 09:21 -
中國空間站為什么要這樣設計?
2019-12-17 08:10 航空航天 -
刷新紀錄!北斗三號全球系統(tǒng)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2019-12-16 19:14 航空航天 -
哪個最燃?2019中國十大“硬核”科技新聞
2019-12-16 13:20 中國精造 -
還需20億元!俄企申請再撥款研發(fā)月球飛船
2019-12-16 12:02 俄羅斯之聲 -
三星將首次向加拿大供應4G、5G設備
2019-12-16 09:34 5G -
楊利偉首次訪日,與日本首位航天員對話
2019-12-16 08:52 航空航天 -
AMD:Intel是一家偉大的公司 工藝落后問題遲早能解決
2019-12-14 14:33 商業(yè)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問題比想象難得多”
-
靠岸中國貨船數“歸零”,美西港口官員驚到了
-
“出軌女下屬”,英國海軍一把手被免職
-
“聽加州的,否則美國最大經濟體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蘇聯(lián)金星探測器墜落地球
-
伊朗官員:美國不真誠,一開始就設陷阱
-
?;鸬谝灰梗“突ハ嘀肛?/a>
-
為什么選出美國籍教皇?梵蒂岡消息人士:還不是因為特朗普
-
普京提議:15日,俄烏直接談
-
王毅分別同印巴雙方通話
-
印度稱“不想升級”,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領導人訪問基輔,將與澤連斯基共同討論停火問題
-
印軍否認S-400防空系統(tǒng)被摧毀
-
印度前高官:勸巴基斯坦,中國的話好使
-
空中爆炸!巴軍通報7日空戰(zhàn)細節(jié),含擊落“陣風”錄音
-
要松口了?印官員稱將“適時”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