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紅柿等果蔬短缺,英國環(huán)境大臣建議民眾多吃扁蘿卜等本土食物
-
嚴珊珊.
最后更新: 2023-02-24 16:43:23(觀察者網(wǎng)訊)綜合英國《衛(wèi)報》和《獨立報》2月23日報道,受天氣、能源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英國近日爆發(fā)“果蔬荒”,多家超市對西紅柿、青椒和黃瓜等實行限購。對此,英國環(huán)境大臣特蕾絲·科菲(Therese Coffey)23日建議民眾支持該國“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比如這時令可以多吃扁蘿卜。
她還給通貨膨脹下買不起食物的英國人提出建議:失業(yè)的人去工作,有工作的多工作幾個小時或者提高技能。
科菲此番言論遭到英國工黨政客和網(wǎng)民無情嘲諷,“讓他們吃扁蘿卜吧”成了社交平臺的熱議話題,多家英國報紙24日頭版刊登科菲和扁蘿卜的合影,英國網(wǎng)民建議她不要再建議了。
英國此番經(jīng)歷的西紅柿短缺問題,已經(jīng)擴大到生菜、青椒、黃瓜、西藍花、樹莓等果蔬。樂購(Tesco)、塞恩斯伯里(Sainsbury's)、莫里森(Morrisons)、阿斯達(Asda)等英國大型連鎖超市均推出了限購措施。
社交媒體上都是英國網(wǎng)民抱怨買不到蔬果的圖片:貨架空蕩蕩,想吃的蔬菜買不著。
對此,英國政府和零售商解釋稱,果蔬短缺是因為英國農(nóng)作物冬季主要供應地西班牙和摩洛哥近期天氣惡劣,影響了產(chǎn)量和運輸;此外,烏克蘭危機發(fā)生后,能源價格上漲導致英國農(nóng)民無法負擔高昂的種植基地保溫費,國內(nèi)產(chǎn)量同樣不足。
還有人認為,英國“脫歐”破壞了很多商品的正常供應鏈,也是導致果蔬短缺的原因。有人回憶起了去年8月西班牙“西紅柿大戰(zhàn)”里上百噸被浪費的西紅柿。
針對這一情況,當?shù)貢r間2月23日,英國環(huán)境大臣特蕾絲·科菲在下議院應詢時稱,預計這種情況將再持續(xù)大約兩到四周。她表示,政府正在與零售商討論如何在未來避免此類問題。
保守黨議員塞萊恩·薩克斯比(Selaine Saxby)認為,英國超市進口了“太多的產(chǎn)品”,大家應該多吃應季食物,支持英國農(nóng)民。
科菲隨后補充稱,重要的是英國人應該珍惜現(xiàn)有的“特色產(chǎn)品”,比如這個季節(jié)可以吃扁蘿卜,而不是非要吃生菜和西紅柿之類的東西。
她稱,自己明白消費者希望可以不受季節(jié)約束,一年到頭都有的選,這也是零售商、生產(chǎn)商和農(nóng)產(chǎn)品希望達到的目標。
被問到英國低收入家庭在生活成本危機期間的困境,這位英國大臣稱,通貨膨脹目前真的很嚴峻,提高人們收入的最佳方式是:失業(yè)的去就業(yè),有工作的多工作幾個小時,或者提高技能,以獲得更高工資。
科菲稱,政府不久前發(fā)放給地方議會的福利補助也可以提供給這些低收入群體。
沒多久,科菲在議會發(fā)表的言論就引發(fā)了爭議,“別吃西紅柿了,一起吃扁蘿卜吧”的表情包應運而生。
英國工黨政客本·布拉德肖(Ben Bradshaw)轉(zhuǎn)發(fā)科菲的發(fā)言諷刺道“讓他們吃扁蘿卜吧”,并附上“西紅柿短缺”的話題。
有網(wǎng)民諷刺稱,這簡直就是當代的“何不食肉糜”。
“脫離現(xiàn)實的白癡?!?
還有人將科菲的“多工作幾小時”和“吃扁蘿卜”的建議結(jié)合能源價格上漲的現(xiàn)狀,構想了一幅圖景:“每天工作16個小時,然后回家,坐在黑暗中吃扁蘿卜。多么美好的生活?!?
當?shù)貢r間2月24日,英國《鏡報》《每日星報》頭版均嘲笑了科菲的“吃蘿卜”言論。
在“吃扁蘿卜”成了熱門話題后,唐寧街出面為科菲辯護了。英國首相發(fā)言人稱,科菲的意思是希望大家重視英國本土種植的蔬菜,最終還是要由民眾自己決定想買什么吃。
被問及英國“脫歐”是否對果蔬供應鏈造成影響時,英國首相發(fā)言人稱,行業(yè)和零售商都說短缺主要原因是南歐和北非部分地區(qū)的惡劣天氣。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
- 責任編輯: 嚴珊珊 
-
18歲才識字的他,將成為劍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黑人教授
2023-02-24 16:41 -
“不過是講了一些真話”
2023-02-24 16:29 中國外交 -
“這里就是你們的家,歡迎你們回家”
2023-02-24 16:29 中國外交 -
被問是否支持俄參與北溪調(diào)查,她開始“踢皮球”了...
2023-02-24 16:27 -
“中方早已通過領事保護途徑明確要求美方通報進展,但美方拒不回應”
2023-02-24 16:14 中美關系 -
拜登曾稱美國有摧毀臺灣計劃?外交部:美方應做出明白的解釋
2023-02-24 16:09 中美關系 -
外交部回應“中方立場文件”
2023-02-24 16:09 烏克蘭之殤 -
習近平夫婦會見柬埔寨國王和太后:這里就是你們的家,歡迎你們回家
2023-02-24 15:35 中國外交 -
成本太高、美國人“難管”…臺積電美國新廠遭遇內(nèi)部質(zhì)疑聲浪
2023-02-24 15:07 臺灣 -
習近平夫婦會見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和太后莫尼列
2023-02-24 14:51 -
世行行長突然辭職后,拜登急忙提名這位印度裔
2023-02-24 14:46 -
剛說完不會封禁,歐盟就對TikTok下手了
2023-02-24 14:08 -
外媒也注意到:這桌子還能這么坐
2023-02-24 13:38 -
“美國正討論向烏克蘭提供第四代或第五代戰(zhàn)機”
2023-02-24 11:56 烏克蘭之殤 -
為何敦促俄美直接談而非俄烏?匈牙利外長回應
2023-02-24 11:43 烏克蘭之殤 -
傅瑩:對2023年慕安會的三點印象
2023-02-24 10:27 -
俄副總理:克里米亞大橋公路橋全線通車,提前39天
2023-02-24 09:38 烏克蘭之殤 -
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
2023-02-24 09:06 烏克蘭之殤 -
“烏克蘭是我們的友好國家,我們也無意敵視俄羅斯”
2023-02-24 08:16 烏克蘭之殤 -
“烏問題各方尖銳對立,但都期待中方發(fā)揮更積極作用”
2023-02-24 07:51 中國外交
相關推薦 -
-
歐盟深吸一口氣:這也太荒謬了 評論 49陣容龐大!關鍵時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國 評論 82轉(zhuǎn)頭,特朗普就炮轟歐盟 評論 309“中美會談成果遠超預期,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 評論 262最新聞 Hot
-
歐盟深吸一口氣:這也太荒謬了
-
美企開啟瘋狂囤貨,問題又來了
-
陣容龐大!關鍵時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國
-
美國這就期待上了
-
日本:中美聲明,在研究了
-
120%→54%,這項對華關稅也改了
-
“特朗普敗了,更像是投降”
-
“美國技術封鎖迫使中國全速發(fā)展”
-
迷之自信、張口就來:更愿意和中國打,而非巴基斯坦…
-
哥倫比亞總統(tǒng)在華表態(tài):確認加入!
-
以色列要求國際刑事法院撤銷對內(nèi)塔尼亞胡逮捕令
-
消息傳出,美企CEO“蹦下床打電話”:趕緊發(fā)貨!
-
持股市值超450億元,西北大學副校長成陜西首富
-
轉(zhuǎn)頭,特朗普就炮轟歐盟
-
在獄中,杜特爾特以壓倒性優(yōu)勢當選市長
-
“中方抵抗到底,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