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喊話可能制裁,沙特卻這樣“討好”全球…
關鍵字: 沙特每日經濟新聞10月24日報道,誰也沒有想到,一位記者的“離奇”死亡,竟成了當下全球市場的“黑天鵝”。
10月2日,59歲的沙特籍記者賈馬爾·卡舒吉(Jamal Ahmad Khashoggi)和未婚妻到沙特阿拉伯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館領取結婚登記相關文件。然而,喜事變成了喪事。
對于卡舒吉的死亡,國際社會將矛頭指向沙特政府。而此時正是沙特經濟的重要時刻,10月23日,“未來投資倡議”大會在沙特首都利雅得開幕,這次大會對于沙特經濟多元化轉型、吸引外來投資非常重要。可如今,這次大會遭到各大公司、各位商業(yè)大佬紛紛“抵制”。
另一方面,沙特對于“記者之死”的調查顯然不能讓國際社會滿意。昨天,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副總統(tǒng)彭斯、國務卿蓬佩奧紛紛向沙特施壓,甚至表示不排除制裁措施。
面對壓力,沙特使出了大招——石油。當地時間10月23日,沙特阿拉伯能源部長表示,沙特將全力生產石油,保障石油供應。
其結果,就是國際原油市場的暴跌。
特朗普態(tài)度轉變 美國喊話:正研究制裁措施
卡舒吉的具體死因至今撲朔迷離,沙特方面的調查多次“反轉”。
10月20日早上,沙特檢察機關先是確認卡舒吉的死因是“斗毆”;18名涉案嫌疑人遭沙特當局逮捕。
一個小時后,一名沙特官員改口,說卡舒吉的死因遭人“鎖喉”。
又過了一天(10月21日),一名沙特阿拉伯政府官員說,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卡舒吉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領事館內遭人掐脖子致死,系施暴者“失手”。
新華社援引路透社報道稱,沙特政府想勸說卡舒吉回國,為此,沙特情報總局副局長艾哈邁德·本·哈?!ぐ⑽骼锝M建15人行動小組,前往伊斯坦布爾。
當卡舒吉走進領事館,特工馬希爾·馬特伯開始勸說他回國,卡舒吉不答應。隨后,卡舒吉提高音量,行動小組成員驚慌、試圖阻止。他們掐卡舒吉的脖子、捂他的嘴……
10月23日,沙特王儲會見了遇害記者哈蘇吉家屬(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法國方面認為,沙特方面的說辭“不充分”;德國呼吁調查“透明化”。此前“斗毆”版本后,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一度認為,沙特官方所作解釋“可信”,但第二天,他改口,“直至找到答案,否則我不會滿意”。
美國時間10月23日,特朗普的態(tài)度變得更加強硬,稱“記者之死”是“史上最大的掩蓋真相行為”。
同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fā)言稱,對于被認定應對“卡舒吉遇害案”負責的人,美國將撤銷他們的簽證。同時,美國國務院正與財政部研究制裁措施。
美國副總統(tǒng)彭斯也表示,對于“卡舒吉之死”的調查,不會只聽沙特方面的信息,而且,如果“卡舒吉遇害案”被認定為謀殺,后果很嚴重。
沙特:將全力生產石油
面對外界壓力,沙特方面再次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石油。
利雅得當地時間10月23日,沙特阿拉伯能源部長表示,沙特承諾解決任何原油供應短缺問題,將全力生產石油,保障石油供應,以緩解全球石油市場不斷蔓延的恐慌情緒。
最近兩年多,全球原油價格飆漲。從2016年初算起,布倫特原油已經上漲了約140%,在本月一度突破了86美元/桶,創(chuàng)下近四年來新高。同時,美國WTI原油從2016年初至今也漲了近120%。全球能源壓力巨大。
特朗普多次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fā)文稱,OPEC正在人為地推高油價,“油價實在太高了,都是OPEC干的!”
沙特這時宣布火力全開生產石油,讓高企的油價緩了一口氣。昨天(10月23日),美國WTI原油下跌至66.04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每桶下跌3.7美元,至76.44美元/桶,跌幅4.6%,自8月以來首次跌破50日移動均線。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統(tǒng)計,與10月3日創(chuàng)下的四年高位相比,美油與布油已經下跌了約10美元/桶。
當然,沙特阿拉伯能源部長Khalidal Falih否認了石油增產與目前沙特受到的國際壓力有關,“沙特阿拉伯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國家,幾十年來,我們將石油政策作為負責任的經濟工具,并將其與政治隔離開來?!?
可是,種種行為還是讓人不免將兩者聯(lián)系在一起。上周日,沙特官方媒體Al-Arabiya News負責人Turki Al Dakhil稱,如果美國因相關事件制裁沙特,這將意味著油價有可能飆升至200美元/桶,全世界都將陷入困境。
關系沙特命運的大會 “老朋友”孫正義也沒給面子
雖然在沙特的主導下,今年6月,歐佩克會議決定增產不超過100萬桶/日,但增產幅度低于此前市場預期的150萬桶/日,所以,7月以后,油價還是節(jié)節(jié)高升。
石油大幅增產,油價大跌。到底產多少油才合適,對本國才最有利,這是產油國之間博弈的中心。幾年前,沙特正是吃了油價暴跌的虧。
2014年到2016年年底,國際油價遭遇一波大幅下跌,沙特石油收入銳減,財政緊張。但這也讓沙特認識到,只靠石油,過不上安穩(wěn)日子。
為此,沙特提出了“沙特2030愿景”,旨在多元化發(fā)展。如今,記者神秘死亡,給這一計劃蒙上陰影。
昨天,“未來投資倡議”大會在利雅得開幕,業(yè)內人士稱其為“沙漠達沃斯”。這場大會本來是為了吸引外國投資,幫助沙特產業(yè)轉型。
可是,“卡舒吉案”之后,不少人士宣布退出此次會議。
政界: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英國國際貿易大臣利亞姆·??怂埂⒎▏洕拓斦块L布魯諾·勒梅爾、荷蘭財政大臣沃普克·胡克斯特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等。
互聯(lián)網與傳統(tǒng)行業(yè)巨頭:福特汽車公司總裁比爾·福特、優(yōu)步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達拉·霍斯勞沙希、谷歌云首席執(zhí)行官黛安娜·格林等。
金融與投資機構:摩根大通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杰米·戴蒙、匯豐銀行首席執(zhí)行官約翰·弗林特、貝萊德投資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拉里·芬克、黑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蘇世民等。
媒體: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消費者新聞與商業(yè)頻道、《紐約時報》和英國《金融時報》等。
除了上述人士,與沙特關系密切的日本軟銀CEO孫正義是否出席會議,最值得關注。
去年5月,軟銀旗下的“愿景基金”募資達到了930億美元,其中,沙特主權財富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PIF)投入了450億美元,占比將近一半。本周一,孫正義在利雅得與沙特王儲薩勒曼進行了會面,但沒有出席昨天的大會。
一些大企業(yè)在CEO退出后派出其他高管參會,但會議規(guī)格降級的事實難以扭轉,不僅傷害了東道主沙特的面子,也很可能影響外界對“2030愿景”的評估。
標簽 沙特- 原標題:美國喊話可能制裁,沙特卻這樣“討好”全球…
- 責任編輯:呂棟
- 最后更新: 2018-10-24 17:00:22
-
延續(xù)半個世紀 印尼女警先驗“貞操”再上崗
2018-10-24 16:17 當代婦女解放 -
薩卡什維利蝸居荷蘭靠母親接濟,仍信烏克蘭將成歐洲強國
2018-10-24 14:07 烏克蘭之殤 -
韓朝將在25日解除共同警備區(qū)武裝,新哨所設到對方一邊
2018-10-24 12:04 三八線之南 -
美股巨震,特朗普再度炮轟美聯(lián)儲
2018-10-24 12:01 特朗普 -
砸錢買場面?投資大會首日,沙特簽了500億大單
2018-10-24 11:57 -
法國啟動下一代航母研制,2040年取代“戴高樂”
2018-10-24 11:36 法國見聞 -
驚魂一刻!羅馬地鐵站突發(fā)扶梯事故
2018-10-24 11:15 俄羅斯之聲 -
法媒頭版跟風炒作“中國間諜”
2018-10-24 11:08 法國見聞 -
以總統(tǒng)見王岐山:中以友誼可追溯至“開封猶太人”
2018-10-24 10:36 巴以恩仇錄 -
中國與巴勒斯坦啟動自貿協(xié)定談判
2018-10-24 10:35 中國外交 -
天上掉下“納粹戰(zhàn)機”美網友:德國都打到加州了?
2018-10-24 10:30 -
普京:你們國徽上的老鷹把橄欖枝吃完了,只剩箭了?
2018-10-24 10:17 美國一夢 -
馬拉松接力賽骨折 她跪爬到終點…
2018-10-24 09:45 日本 -
-
韓打擊逃稅藝人 張東健金南珠被調查
2018-10-24 08:30 明星那點事兒 -
美國的懲罰來了@沙特
2018-10-24 08:14 觀察者頭條 -
美國半年倒6.6萬噸牛奶 想逼加拿大買
2018-10-24 07:31 -
安倍專訪:在環(huán)保、老齡少子化等方面將為中國提供參考
2018-10-24 06:55 中日關系 -
面紗禁令惹禍?聯(lián)合國稱法國“侵犯人權”
2018-10-23 22:52 法國見聞 -
中期選舉還沒開始,特朗普已準備好甩鍋給這兩位
2018-10-23 22:30 美國一夢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無論承認與否,硅谷精英變成‘中國必勝論’擁躉”
-
9500車位、全球最大!首航赴歐洲,“彰顯中國雄心”
-
黃楊鈿甜佩戴高價耳環(huán)引網友質疑,經紀公司回應
-
槍殺安倍嫌犯將于10月首次公審
-
俄烏土耳其談判將安排兩輪對話:土美烏先聊,土俄烏再談
-
特朗普:給F-35加個引擎,叫F-55
-
拿中國說事,美高官想攔下這筆交易
-
中哥走近,美國又跳出來
-
歐盟“更硬”了:稅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
特朗普點名庫克:忍了蘋果在中國很多年,你居然又往印度跑?!
-
美政府有人不滿:又想拉黑中企,還要不要跟中國談了?
-
“10名干部違規(guī)吃喝1人酒后死亡”被通報,信陽市委表態(tài)
-
歐陽娜娜遭臺當局點名
-
寧波象山縣政府大院“門面寒磣”,網友:這才是應該有的本色
-
“中國伙伴可以用我們的工廠,英國再不支持就晚了”
-
“我倆不見,這事沒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