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思:為了孩子背井離鄉(xiāng),老漂們過得還好嗎?
案例1:北京郊區(qū),張阿姨,60歲,退休村干部。2007年,為兒子結婚在縣城買房。兒子大專畢業(yè),婚后在縣城工作,兒媳是幼教老師。2013年,孫女出生后她就到縣城幫忙帶孫女、做家務,孫女上幼兒園后負責接送。每周五回村里,周日回縣城。丈夫已經退休,在村里居住。喜歡結交朋友,有一群年齡差不多的姐妹,但是平時沒時間和她們交流,只能周末空閑約在一起逛街或串門,想孫女快點長大就可以回村單住。
案例2:北京郊區(qū),趙大叔,62歲,果農。兒子33歲,本科畢業(yè),在航空公司工作,2014年在北京買房,兒媳與兒子是同事。2014年,孫子出生后妻子就到北京照顧孫子。周末兒子兒媳在家哄孩子,妻子周六中午回村里,盡可能多幫忙干農活,周日晚上回市區(qū)。趙大叔冬天農閑偶爾去市區(qū)看他們,帶上地里種的菜,跟孫子玩一會就當天回村。他說去得不多,“要有自知之明”,不然去多了給兒子添麻煩。
案例3:中部某省,孫阿姨,63歲,農民。丈夫64歲,在附近打零工。女兒30歲,在市里上班。2016年結婚,女婿在市里買了房。2018年外孫出生后去市里帶孩子、做飯、做家務,十天左右坐公交車回一次村里。在村里種了6畝水稻和蔬菜,返城時帶著在村里買更便宜的面粉和種的菜,一次帶40斤面粉可以吃1個多月。每天6點起床做飯,喊女兒女婿起床,吃完飯后洗碗。女兒女婿上班后在家看孩子,推著小孩去超市買菜。中午趁孩子睡覺時做家務、做飯。下午繼續(xù)哄孩子,晚上不想吃飯就不做飯,小孩到晚上11點睡覺。有時下午五點到小區(qū)里轉轉,和其他帶孫子的老人聊天,但是不認識也聊不來。孫阿姨說住在女兒家不如自己家,“金家銀家不如自己的窮家”,而且在家更自由、隨便一些,村里的同齡人可以說說笑笑。想把外孫女帶回村里,但是女兒不同意。平時生活開支是女兒把零用錢放在抽屜里,如果沒有了就自己出一點,不好意思主動開口要錢。
案例4:東部某省,李阿姨,48歲,在鄉(xiāng)鎮(zhèn)開服裝店。兒子26歲,在縣城工作,2019年剛結婚,兒媳懷孕明年生產,她生孩子后就要關店去縣城帶孩子,丈夫留在家里打零工、種地。
上述案例中,基本是在大城市郊區(qū)或縣城,子代進城買房定居,有固定職業(yè)和收入來保障在城里生活的穩(wěn)定狀態(tài),為帶孩子進城的父代隨即成為“老漂”。因正規(guī)就業(yè)的時間安排,子代有周末的休息時間可以帶孩子,為帶孫子的老年女性提供一定的自由時間,兩代家庭在周末有選擇的空間。大城市郊區(qū)城鎮(zhèn)化和縣域城鎮(zhèn)化的模式,能為老漂群體提供周末往返于城鄉(xiāng)的時空距離。因此,為降低生活成本或兼顧家庭生活,“老漂”在周末往返城鄉(xiāng)。
那么,這些現(xiàn)象對家庭和代際關系有何影響呢?
第一,周末夫妻中留守在村莊的男性能維持小農經濟。這類低齡老人還具備勞動生產能力,在村莊從事農業(yè)生產能獲得經濟收入,作為養(yǎng)老的經濟來源,有超額收入時還能支持子代在城里的生活,兩代家庭半工半耕的家計模式,在一城一鄉(xiāng)之間實現(xiàn)良性互動。
第二,留在村里的男性能兼顧照料高齡老人。隨著醫(yī)療水平和健康狀況的普遍提升,人的壽命增長,農村老人高齡化趨勢明顯,四世同堂家庭中80多歲的老年人很普遍。在東部某村調研,1500人不到的村莊9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30多個。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很可能還有高齡父母要照顧,奶奶去城里照顧孫子,爺爺留在村莊照顧高齡老人。
第三,周末的時間為兩代家庭留出選擇空間?,F(xiàn)代化的家庭關系中個人越來越理性化,因為生活觀念、消費觀念等生活方式上的代際差異產生難以解決的潛在沖突。潛在沖突在代際摩擦中逐漸積累,要么集中爆發(fā),要么父母做出退讓。
訪談中不少中老年父母提到要“會做老人”,甚至有訪談對象說在城里帶孫子要“認清自己的服務角色”。在中國人的家庭理念中,含飴弄孫代表的是人生幸福,但是在兒子或女兒的家里帶孩子、做家務進行勞動是完全不同的體驗,家庭角色邊緣化的心理感受很明顯,有訪談對象說像是“沒有工資的保姆”,周末夫妻為兩代家庭騰出釋放空間。
第四,老年夫妻有機會在周末團聚,增加情感交流機會。有些男性家務能力較差,女性到城里帶孫子后家里收拾不整潔,甚至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的狀況。女性回到村里與丈夫團聚既能情感交流還能幫助干農活,還能暫時改善生活。
把低齡老人這個群體放在更為宏觀社會背景中,去觀察城鎮(zhèn)化對農村家庭和社會的關系和形態(tài)的重塑,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中更為普遍的情況,是年輕人的生活城市化先于居住城市化。相當比例的的年輕人沒有能力在城市買房,要么不是正規(guī)就業(yè)要么只是低水平的正規(guī)就業(yè)比如進工廠,他們的孩子只能留在農村讓爺爺奶奶帶,產生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的雙重留守問題。
在中部某省調研,一位訪談對象(64歲,男)的孫子8個月大、孫女3個月大就放在村里由老人帶,他說“世上只有媽媽壞,生下孩子奶奶帶”。即便集全家之力在老家縣城買房,但是受限于中西部的經濟機會,他們無法在縣城找到收入水平較高的工作。但是為改善孩子的教育狀況只能讓奶奶在縣城陪讀,不僅生活成本增加導致經濟壓力增大,還會產生新的隔代教育等問題。
在“恩往下流”的家庭倫理中,在全國性的城鎮(zhèn)化壓力下,父代對子代的代際支持的地域差別縮小,但是50后60后這代人既要支持子代還可能要贍養(yǎng)他們的父代,很可能成為村莊里面負擔最重的一批人。他們這代人與子代之間,似乎發(fā)生農村傳統(tǒng)的一面到現(xiàn)代的直接斷層,兩代人在生產生活的方式和觀念上有質的差別,其行為邏輯的轉型反映了背后的社會轉型。從傳統(tǒng)的代際倫理來說,父母的人生價值依附于兒子,為實現(xiàn)人生價值要完成人生任務,抽象意義上實現(xiàn)人生意義的安頓。但是80后的子代的人生價值以個體實現(xiàn)為核心,兩代人背后個體的生活邏輯發(fā)生轉型,人生意義發(fā)生從家本位到個體本位的轉變。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長春通報進口魷魚須外包裝陽性:自俄羅斯進口
2020-09-20 22:16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香港女子襲擊辱罵內地學生,被捕
2020-09-20 21:00 香港 -
長春:發(fā)現(xiàn)進口魷魚須外包裝新冠檢測陽性
2020-09-20 20:33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習近平@所有人:把小事當大事干,踏踏實實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
2020-09-20 20:20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兩個月六次座談,習近平為這件事謀篇布局
2020-09-20 20:18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時政微視頻丨從十八洞村到沙洲村
2020-09-20 20:16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我國首個自營深水油田群投產:位于南海,超400米水深創(chuàng)紀錄
2020-09-20 20:09 能源戰(zhàn)略 -
關于“不開第一槍”,臺軍修改戰(zhàn)備規(guī)定
2020-09-20 20:07 臺灣軍事 -
蘭州回應“要求的哥清除文身”
2020-09-20 19:40 -
這個太缺名校的高考大省,迎來北京985
2020-09-20 19:23 中西教育 -
南師大通報“一學生在宿舍死亡”:成立工作組配合警方調查
2020-09-20 18:42 -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將于11月1日正式開啟
2020-09-20 18:28 -
山體垮塌致雅西高速、108國道道路中斷
2020-09-20 17:35 極端天氣 -
向人民問計!習近平總書記在基層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金句來了
2020-09-20 17:15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習近平在湖南考察并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紀實
2020-09-20 17:08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北京野生動物園小女孩坐車頂游園,園方回應
2020-09-20 17:07 -
時政微紀錄丨敢教日月?lián)Q新天
2020-09-20 17:01 扶貧攻堅戰(zhàn) -
瑞幸:已對臺籍員工吳某某停職處理
2020-09-20 15:02 兩岸關系 -
3個鏡頭,重溫5年前習主席的“聯(lián)合國時間”
2020-09-20 14:26 -
傳承紅色基因 謀高質量發(fā)展,兩個視角聚焦習近平湖南之行
2020-09-20 14:24
相關推薦 -
腦洞很大!前北約秘書長:新組織D7,可對付中美 評論 176“特朗普,聽聽勸吧,我們需借鑒中國” 評論 123“中國打樣后,印度突然硬氣了” 評論 229“中國在南美建巨型碼頭,確保替代美國糧食” 評論 101政策突轉,特朗普中東行大撒先進AI芯片 評論 148最新聞 Hot
-
腦洞很大!前北約秘書長:新組織D7,可對付中美
-
被中方嚴重關切,英方忙解釋:沒有
-
當真?默茨打算對中國硬氣一把…
-
“我都驚了,西方車企在中國這是要全軍覆沒啊…”
-
卡塔爾首相回應送飛機:要不合法,就算了
-
普京:光道歉不夠
-
特朗普也不去了
-
數(shù)字系統(tǒng)太難用,大量日本醫(yī)院選擇“換回傳真機”
-
為何讓步?“幕僚警告他:再不降基本盤要崩”
-
特朗普:波音告訴我,卡塔爾的訂單是史上最大的
-
罪犯劉某奇強奸殺害88歲婦女,被執(zhí)行死刑!
-
山西“訂婚強奸案”入選人民法院案例庫
-
“頤云樓主人”,浙江省能源集團原董事長童亞輝主動投案
-
劉國梁,有新身份
-
“特朗普,聽聽勸吧,我們需借鑒中國”
-
巴基斯坦回應莫迪:危險的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