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與哀傷共處》作者:為什么喪親也成了婚戀中的“劣勢”?
-
王雨清.
【文/觀察者網(wǎng) 嚴珊珊】現(xiàn)代人心理成熟的年齡不斷推遲,父母健在的情況下,很多人三四十歲也可以做“小孩”,但有些人,被命運早早剝奪了這一機會。在中國,經歷父母早逝的年輕人遠比想象中多——約占中國年輕群體的3.4%-11%,有上千萬人。
避談哀傷和認為喪親會給社交帶來負面影響的社會文化,讓這一群體顯得更為隱秘。健在的父母一方往往告訴他們,要先隱藏喪親的事實,以免在學校和婚戀市場被看輕了。
“這些說法都是將一段無法選擇的生命經歷,轉化為對個人能力與人格的負面預設?!毕愀壑形拇髮W博士后、《與哀傷共處》作者李昀鋆告訴觀察者網(wǎng),“我完全理解婚戀中存在現(xiàn)實考慮,這是每個人自主選擇的權利。但同時,我們也應該誠實地看到,當社會不斷強化一種‘理想家庭模板’,并將不符合模板的人自動邊緣化時,這已不只是選擇,而是一種制度化的歧視與社會排除。”
李昀鋆的母親11年前因中風突然離世,讓90后的她感覺人生被劈成了兩段。此后,她無法走出哀傷,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不正?!保瑸槭裁催^了這么久還在痛苦。直至她下定決心開始做喪親研究,一封懇切真誠的訪談招募信通過公眾號發(fā)布后,共收到191位喪親者填寫的研究報名表。她意識到,原來,不止她一人與哀傷共處,放不下的哀傷,恰恰是子女對父母剪不斷的愛。
李昀鋆博士論文招募的朋友圈邀請 受訪者供圖(下同)
通過歷時13個月的田野調查,和44位受訪對象的深度交流,以及充滿不易的出版接洽,在博士論文完成四年半后,《與哀傷共處》一書于3月面世。
李昀鋆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年輕子女“隱藏哀傷”,并非只考慮了內在感受。很多喪親者回憶起與離世父母一方的最后一面,都是反復講述自己在喪禮事宜上的冷靜——家人要么懵了,要么在哭,總有一個人得站出來冷靜處理吧。他們被堵住的哀傷,往往在喪禮結束一段時間后如潮水般涌來。
更普遍的是,在哀傷經驗中,還有愧疚、內疚或自責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找一個“責任方”,去試圖理解為什么自己的父/母會離世。有人將原因歸咎于自己父母關系不好的親屬、同事,覺得是他們讓自己的父母積郁成疾;有人認為醫(yī)院可能救治不當,在父母一方去世后仍去詢問學醫(yī)的朋友當時的情況下有沒有更好的解法。
此外,也有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男性會從社會結構角度去分析父母一方的離世,他們把父母耽誤救治解讀為“不僅是家庭的困難,也是思想上的貧窮”,“你沒有那個資源,這種事情發(fā)生在你身上無能為力”。最后他們的體會是要奮斗,要接受這個社會規(guī)則,“憤怒啥的是傻是天真”。
研究還發(fā)現(xiàn),袒露哀傷具有性別差異,絕大多數(shù)年輕女性都希望伴侶能夠理解她們的哀傷,但幾乎所有受訪的年輕男性都表示,他們并不需要伴侶在哀傷層面與他們感同身受,希望給另一半帶去的是新生活。
李昀鋆告訴觀察者網(wǎng),雖然大多數(shù)人為了避免觸動喪親者的哀傷而選擇不打擾,但其實喪親者是渴望被關心的,只不過他們想聽到的不是讓他們節(jié)制哀傷的“節(jié)哀順變”。
李昀鋆給研究參與者發(fā)的春節(jié)關心,以及研究參與者給其節(jié)日問候的回復
她提到,在臨終關懷中,專業(yè)工作者鼓勵推動所謂的“四道人生”——道謝、道愛、道歉、道別。因為唯有在關系真正走向完成與釋懷時,生者與逝者才能真正地各自“安息”。
“大多數(shù)中國年輕子女實際上還經歷著另一重隱性的壓力,那就是獨生子女的特殊性……在經歷父母死亡和承擔家庭責任重擔這類沉重的人生課題時,他們不得不孤獨地面對這一切……沒有人跟你商量,沒有人跟你有一樣的感受。”
《與哀傷共處》作者李昀鋆
以下為對話實錄:
觀察者網(wǎng):昀鋆好,您提到訪談前曾懷疑這項研究是否有意義,后來是什么讓您堅定要完成這項研究的呢?
李昀鋆:我從沒懷疑過“要不要做”,只是時常懷疑“做了會不會有用”,畢竟在學術界,存在很多我們自己都覺得“沒啥用”的“學術垃圾”(笑),但我太想知道“哀傷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對我來說真正難的,不是完成研究,而是書的出版。嚴格來說,博士論文完成了,“多走一公里”完全可以放棄,一開始也確實找不到出版渠道,甚至敲下出版的事情后,都有整整一年沒進展,我都不敢跟朋友說出書這件事,怕有變數(shù)。讓我繼續(xù)往前走的,是一路上遇到的許多溫暖的回應。比如某位研究對象一直把出版計劃放在心上,是她牽線,才讓這本書有了出版可能,還有受訪對象把我們多年聊天記錄全部保存下來,給我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出版社的同事們也一直鼓勵我,給我這個不愿意“走到臺前”的I人打氣。
這段時間,我收到了很多郵件,讀者很用心地去我們社工系的官網(wǎng)找到我的電子郵箱,給我寫信說他們和離世的父/母的故事。有些信很長,很細膩地講述他們如何一路走到今天,也有不少人表達共鳴和感謝,甚至愿意提供聯(lián)系方式,希望能參與到未來的研究中,我一一回信了。我們最初的期待達成了,就是希望讓更多經歷父母離世的年輕子女感受到,他們不是一個人,他們的哀傷并不是不正常的。我感覺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情況很好耶。
有一位還提到,TA聽到一些年紀更長的喪偶者,其實也依然會“追問答案”、仍然不能理解“為什么死亡會發(fā)生”。我覺得這是很珍貴的反饋,也讓我相信哀傷的經驗其實有很多共通之處,只是我們以往太少關注了,所以沒有那些珍貴的故事。
讓李昀鋆印象深刻的讀者評論
觀察者網(wǎng):這本書存在不少學術概念和統(tǒng)計表格,您考慮過減少學術表達嗎?會不會擔心它們降低讀者的閱讀興趣?
李昀鋆:我在出版社的建議下刪掉了原博士論文的前四章,超過8萬字,最后重寫了一個18000字的序言,所以其實我已經很努力地在減少學術表達了(笑)。關于每一章的結構,尤其是每一個小點,我都畫了圖表來總結,這其實是我博士導師的建議,為了讓讀者腦海中有一張“地圖”,不至于迷路。我覺得保留這些設計是有幫助的。
當然我也承認,我的語言表達未必是最“文藝”或最“通俗”的。一方面是因為這本書的原型本來就是博士論文,另一方面我確實不是專業(yè)的作家。在豆瓣看到很多評論之后,我其實也感覺很愧疚,我是超級敏感型人格,所以在語言上可能不算是讀者心中最理想的那一種表達方式。
標簽 學術研究- 責任編輯: 王雨清 
-
男頻一哥身陷“霍去病”危機?別回頭!戲說時代結束了
2025-04-30 15:14 新潮觀魚 -
對話孫儷:詮釋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給你矯情的時間
2025-04-28 12:19 新潮觀魚 -
“內地電影票房過億那一刻,香港電影就被顛覆了”
2025-04-19 15:05 新潮觀魚 -
《世界記憶名錄》上新!我國三項文獻遺產入選
2025-04-17 19:45 -
“大咖出山”依然六連撲,長劇要完了?
2025-04-14 12:41 新潮觀魚 -
TVB總經理:內地觀眾的情懷,才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2025-04-11 15:16 新潮觀魚 -
對話《黃雀》編劇:不會美化罪犯,創(chuàng)作應有底線
2025-03-31 08:23 新潮觀魚 -
英軍戰(zhàn)俘后人:終于明白父親為何不讓買日貨
2025-03-19 15:23 新潮觀魚 -
斯內普也變黑人了?那他被霸凌的情節(jié)……
2025-03-17 11:30 新潮觀魚 -
花14億,他還是救不了韓國人的科幻夢
2025-03-15 14:39 新潮觀魚 -
春季檔期能靠“她們”盤活嗎?
2025-03-07 13:35 新潮觀魚 -
毒梟、變性、出軌、同性戀…要素拉滿的《艾米莉亞·佩雷斯》和奧斯卡
2025-03-06 14:14 -
《生息之地》柏林電影節(jié)獲獎,為什么又是農村片?
2025-02-26 15:40 新潮觀魚 -
哪吒“出海踏路”,好萊塢發(fā)行壟斷如何破?
2025-02-20 20:30 新潮觀魚 -
對話陳思誠:這一次,我想撕開“文明”的虛偽
2025-02-18 14:31 新潮觀魚 -
《哪吒2》破百億了,我們都參與了這個大項目!
2025-02-12 19:35 新潮觀魚 -
這是演技綜藝還是“劣跡演員洗白大會”?
2025-02-12 12:36 新潮觀魚 -
《哪吒2》《唐探1900》都在諷刺它?
2025-02-07 14:59 新潮觀魚 -
我想拍中式超級英雄,但……
2025-01-27 08:22 新潮觀魚 -
訪談︱浦嘉騏、林黎:勿使前輩之遺珍失之我手、勿使國術之精神失于我身——趙堡太極拳的文化傳承
2025-01-23 20:59
相關推薦 -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評論 68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57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85“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385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評論 407最新聞 Hot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
普京閱兵式演講,特別提到中國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
美國農民發(fā)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好難找到買家
-
首位“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是誰?
-
許紅兵,主動投案
-
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
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國不是好盟友”,我駐巴拿馬使館駁斥
-
印度稱軍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襲擊,巴方否認
-
特朗普:可能找中國幫忙
-
大搞家庭式腐敗,甘肅省原副省長趙金云被決定逮捕
-
蓋茨怒懟:馬斯克就是在殺死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