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芮曉恒:從“選舉女王”跌成“跛腳鴨” 樸槿惠怎么了
關鍵字: 樸槿惠韓國總統(tǒng)韓國政局樸槿惠支持率跛腳鴨選舉女王韓國國會選舉新國家黨大國家黨一夜之間,從“選舉女王”跌落成“跛腳鴨”,樸槿惠面臨政治生涯中的又一次危機。
韓國第20屆國會選舉結果顯示,在總共300個席位中,樸槿惠領導的新國家黨僅獲122席,較四年前大幅減少30席,非但沒有過半數(shù),還成為16年來首個丟失國會控制權的執(zhí)政黨。
此前,即便是最大膽的分析人士也未曾料到,執(zhí)政黨會如此一敗涂地。“如果不是樸槿惠的執(zhí)政失策和露骨的介入選舉,分裂的在野黨絕無可能獲得壓倒性的勝利”,《赫芬頓郵報》韓國版的一篇評論文章如是說。
別了,選舉女王
樸槿惠在韓國政壇素有“選舉女王”美譽。
2004年,大國家黨(新國家黨前身)因收受非法選舉資金、彈劾總統(tǒng)盧武鉉等風波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樸槿惠臨危受命就任黨首,她賣掉黨部大樓“還債”,走遍全國表示“悔改”,并搭建帳篷作為“黨舍”,成功帶領大國家黨一年后卷土重來。這也造就了“選舉女王”的名聲。
2012年第19屆國會選舉時,大國家黨剛剛經(jīng)歷首爾市長選舉失利的重大挫折,樸槿惠再度出馬,將大國家黨更名為新國家黨并進行了全面改革,最終帶領新國家黨一舉拿下過半(152個)席位,確保了第一大政黨的地位。
2012年,樸槿惠以創(chuàng)下歷屆總統(tǒng)候選人黨內最高的83.9%支持率,獲得了總統(tǒng)候選人資格,并最終成功勝選韓國首任女總統(tǒng)。
2014年4月的“歲月號”沉船事件,引發(fā)了韓國民眾對樸槿惠政府的極大不滿。然而6月地方選舉的結果,表明“選舉女王”風采依舊。盡管在17個廣域自治團體(省級行政區(qū))選舉中,新國家黨以8比9小負于新政治民主聯(lián)合(共同民主黨前身),但在226個基礎自治團體選舉中,卻以117比80大勝。
樸槿惠的超高人氣來自于中老年選民群體的堅定支持。他們傾向保守,懷念上世紀60-70年代其父樸正熙執(zhí)政時期韓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對樸槿惠“愛屋及烏”,且有著極高的投票熱情。
但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此次選舉,最大的意外來自于樸槿惠和新國家黨傳統(tǒng)支持者的“叛亂”。打破“選舉女王”不敗神話的,恰恰是十數(shù)年來一直默默在臺前幕后支持的選民們。
由于對樸槿惠的不滿,使得大量的傳統(tǒng)支持者以放棄投票以示無聲的抗議。以樸槿惠的政治“大本營”嶺南地區(qū)的釜山和大邱為例,據(jù)韓國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的數(shù)據(jù),釜山和大邱的投票率分別僅為55.5%和54.8%,在全國分列倒數(shù)第一和第二位,遠低于全國58.0%的平均投票率。這也直接導致新國家黨僅拿下嶺南地區(qū)65個總席位中的49個,較上屆選舉時的僅丟失4個席位相去甚遠。
引用一位觀察韓國政壇多年的資深媒體朋友的話說,“有人反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人支持”。此次選舉慘敗,對于在競選期間屢屢為新國家黨站臺,一心想為明年大選布局的樸槿惠來說,無疑是個沉重打擊。從某種意義上講,此次選舉的慘敗,也標志著“選舉女王”神話的終結。
樸槿惠(資料圖)
兩大敗因 樸槿惠“自食其果”
一般認為,執(zhí)政黨慘敗的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是經(jīng)濟持續(xù)不景氣、不見任何起色,民心思變;其二,在推選候選人過程中出現(xiàn)“親樸”和“非樸”派系的罕見內訌,直接導致民心背離。有分析指出,此次選舉,與其說是新國家黨的失敗,不如說是樸槿惠的失敗。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歐盟深吸一口氣:這也太荒謬了 評論 122陣容龐大!關鍵時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國 評論 86轉頭,特朗普就炮轟歐盟 評論 310“中美會談成果遠超預期,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 評論 262中美日內瓦經(jīng)貿會談聯(lián)合聲明 評論 1113最新聞 Hot
-
歐盟深吸一口氣:這也太荒謬了
-
美企開啟瘋狂囤貨,問題又來了
-
陣容龐大!關鍵時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國
-
美國這就期待上了
-
日本:中美聲明,在研究了
-
120%→54%,這項對華關稅也改了
-
“特朗普敗了,更像是投降”
-
“美國技術封鎖迫使中國全速發(fā)展”
-
迷之自信、張口就來:更愿意和中國打,而非巴基斯坦…
-
哥倫比亞總統(tǒng)在華表態(tài):確認加入!
-
以色列要求國際刑事法院撤銷對內塔尼亞胡逮捕令
-
消息傳出,美企CEO“蹦下床打電話”:趕緊發(fā)貨!
-
持股市值超450億元,西北大學副校長成陜西首富
-
轉頭,特朗普就炮轟歐盟
-
在獄中,杜特爾特以壓倒性優(yōu)勢當選市長
-
“中方抵抗到底,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