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波清華大學戰(zhàn)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
-
歐洲安全,美國撤離,中國參與?
頗具諷刺的是,當美國謀求轉向印太地區(qū)之際,中國或將深入歐洲腹地。這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啟。[全文]
-
“自由主義國際秩序”?這不過是一種歷史近視
如果你真相信那套秩序,那就容易陷入自戀;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不再強大了,就會開始尋找“敵人”,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但如果你相信這個世界秩序本就是由各種文明構成的集合體,那你就會問自己:我該如何與他人共存?[全文]
-
一個單邊主義的美國是中國和歐洲的最佳粘合劑
歐洲無法承受同時與中國進行貿易戰(zhàn)和與美國關系緊張的局面。改善與歐洲的緊張關系也符合中國的利益。中國不會通過歐洲的視角來看待俄羅斯,但中國也不需要為了俄羅斯而犧牲與歐洲的關系。[全文]
-
俄烏?;鸬雷枨议L,美俄和好不會沖擊中俄關系
由于雙方均存在這一需求,可以預見,當安全擔保機制得以建立時,肯定由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國共同參與,而這將可能是中國首次被歐洲國家邀請介入歐洲安全事務,實屬前所未有。[全文]
-
解決俄烏沖突,中國可發(fā)揮三重作用
北約是一具行走的僵尸。因為所有軍事聯(lián)盟都依賴于威脅而生存。它們就像水蛭一樣吸血,因此必須尋找敵人。歐洲安全的根本問題是,不管愿不愿意,北約必須與俄羅斯共存,因為俄羅斯無法被抹去。[全文]
-
萬斯一點面子也不講,歐洲還要繼續(xù)“綏靖”下去嗎?
馬克龍早在此前就提出了歐洲戰(zhàn)略自主的議題,然而迄今為止仍停留在口號層面。因為這不僅需要大量投入,更需要從根本上實現(xiàn)心態(tài)的轉變,而現(xiàn)在歐洲的心態(tài)依舊是能傍上美國就傍上美國。[全文]
-
特朗普要求中國介入斡旋俄烏沖突,這真有點黑色幽默
中美能否攜手結束俄烏沖突?答案是肯定的。為此,兩國應在一項由大國提供集體安全保障的計劃中發(fā)揮引領作用。無人知曉這場戰(zhàn)爭將持續(xù)多久,但一位奉行單邊主義的美國總統(tǒng)如今意識到需要尋求幫助,這總歸是件好事。[全文]
-
美國將軍們絞盡腦汁,猜測中國是否會使用武力?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曾講到:“沖突并非迫在眉睫或不可避免”。但避免沖突的關鍵在于讓中國保有和平統(tǒng)一的希望。如果美國或臺灣采取行動,扼殺了這一希望——例如公開支持“臺灣獨立”——那將迫使中國大陸政府重新考慮其策略。[全文]
-
澳大利亞從未學會平衡的藝術,總是在打別人的仗
Quad的出現(xiàn)是因為中國,而AUKUS的出現(xiàn)則是針對中國。[全文]
-
這趟“列車”已啟動,不上就錯過了
實際上,南海的風險甚至可能超過臺海:如果美國持續(xù)向南海派遣軍艦和飛機,這是在不斷挑戰(zhàn)中國的忍耐力;而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它的反應將更具分量。[全文]
-
紐約時報說中俄朝要搞核聯(lián)盟?我就問一個問題
中國堅持將“把自身核能力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但這個“最低水平”在不同時期、不同環(huán)境下的國家安全需求是不同的。鑒于中美常規(guī)軍事力量的差距已經(jīng)在縮小,中國擁有了足夠大的核武庫,就能迫使美國放棄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任何想法。[全文]
-
美國、中國與宿命論陷阱
華盛頓在遏制中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這些小集團看起來不過是汪洋大海中的幾座小島。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尤其是非洲),美國已經(jīng)輸給了中國。中國幫助當?shù)匕l(fā)展經(jīng)濟,并沒有針對國家治理和價值觀進行道德說教。[全文]
-
在臺灣問題上與中國發(fā)生戰(zhàn)爭,美國到底能指望誰?
如果中美在臺灣問題上爆發(fā)沖突,美國盟友會參戰(zhàn)嗎?未必。盡管美國在全球有60多個盟友和伙伴。但中美爆發(fā)沖突時,能幫到美國的盟友恐怕一只手就數(shù)得過來。[全文]
-
為什么中國不擔心特朗普再任美國總統(tǒng)
倘若特朗普再次當選,2.0版的特朗普政府將與現(xiàn)在的拜登政府大同小異。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稅的貿易政策將“傷敵八百自損一千”,對臺灣問題態(tài)度也不如拜登那般堅決,烏克蘭與中東的戰(zhàn)事也將分散其對中國的注意力。如此國際格局之下,中國有什么好擔心的呢?[全文]
-
爭當全球南方領導者?中國不想當,印度當不了
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里,為什么全球南方國家與全球北方國家的聯(lián)系,非要通過印度這座“橋”呢?[全文]
-
中國如何保護海外利益,又不卷入地區(qū)沖突?
如果中國在紅海地區(qū)的艦船參與美國領導的行動,將影響中國在巴以沖突中的立場,并危及中國船只。[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