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39期:文化自信
最后更新: 2019-12-01 08:31:42這篇文章感嘆中國改革開放數(shù)十年改變了無數(shù)普通人的命運,使中國成為創(chuàng)造財富最快的地方。實際上以上這五個方面,都可以看出中國文化的巨大的影響:舉國之力實現(xiàn)大目標的背后,是中國政治文化中歷來比較重視政府的作用;注重教育是中國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這個影響延續(xù)至今,現(xiàn)在中國每年培養(yǎng)的工程師數(shù)量超過美國、德國和日本之和;尊老愛幼是中國孝敬文化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儲蓄習慣反映了中國人勤儉持家的生活方式,雖然現(xiàn)在年輕人的儲蓄習慣可能有所削弱,但總體上還是遠遠高于美國,這為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了充沛的資金;努力改變自己命運更是我前面講到,中國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種精神的體現(xiàn),它包括了中國選賢任能不分高低貴賤的文化傳統(tǒng),也體現(xiàn)了當今中國制度安排總體上有利于普通人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中國也成了世界上改變了自己命運人數(shù)最多的一個國度。
談到文化自信,我們一定要談一談語言,因為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血脈。去年9月,我和新加坡資深學者馬凱碩先生在上海有過一場對話,探討亞洲智慧對世界的貢獻。我們兩人對多數(shù)問題的看法高度一致,但在涉及英語的問題上有一些分歧。馬凱碩經(jīng)常撰文談印度的崛起,他認為印度現(xiàn)在和中國的差距還相當大,但印度最終也能追趕上來,一個原因是印度人的英文水平比較高。對此,我有所保留。我說,我曾經(jīng)讀過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shù)幕貞涗?,我發(fā)現(xiàn)他在治國理政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首先寫信給他在劍橋大學讀書時候的英國同學,跟他們交流思想。尼赫魯?shù)乃季S方法跟英國人相當接近。依我之見,絕大多數(shù)印度精英把西方世界的認可,特別是西方對印度所謂民主制度的認可,看成一個很高的標準、甚至是最高的標準。這和中國的政治領袖完全不一樣,中國政治領導人一直認為,要探索適合自己民情國情的制度安排,要借鑒西方的有益經(jīng)驗,但最終要超越西方。
毛主席也好,鄧小平也好,他們不講英語,只說中國話,而且還都帶著濃濃的鄉(xiāng)音??赡苷撬麄冎袊降乃季S使之沒有陷入西方思維的陷阱。他們愿意學習西方的一切長處,但始終堅持不能失去自我。以鄧小平為例,他1978年訪問新加坡,受到很大觸動,因為這時的新加坡與他16歲去法國勤工儉學時候路過的新加坡已經(jīng)完全不一樣了,他回國后多次講,要向新加坡學習,但同時他也說,在一些方面,我們要做得比新加坡更好。后來我對馬凱碩先生說,我不否認在“術(shù)”的層面,印度人英語比較好,可以方便印度人借鑒西方文明中有益的東西,但在“道”的層面,恐怕英國人的思維方法使印度政治精英、政治領導人難于完全跳出西方的思維方式。
印度總理尼赫魯
我記得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曾說過這樣的話,語言是存在的家園,語言本身顯示一個世界。換言之,我們說語言,語言也在說我們。我注意到中文和西方語言的一個重要的差別大概如此,學過英文的人可能都知道,最頭疼的是背單詞,如果你要流暢地閱讀《紐約時報》,大約需要掌握兩萬個單詞,沒有這么多單詞的話,會讀得很累;但中文不一樣,中文的核心漢字就是三千來個,這些漢字可以形成無窮無盡的組合,表達無窮無盡的意思。我覺得,某種意義上,這種文字差別可能反映了中西方兩種文化的差別。我個人認為,中國文字的最大文化特點是“求同”,比方說,凡是與水有關的東西,就加上“三點水”,如江、河、湖、海、洋;凡是與金屬有關的東西,就加上“金”字偏旁,如金、銀、銅、鐵、錫等等,對于所有不同的東西,我們都力求發(fā)現(xiàn)它們之中的共同之處。但與漢字不同,西方文字的最大特點是“求異”,對每一樣東西,它往往都要創(chuàng)造一個專門詞匯來表述,所以西方語言對詞匯的要求特別大。
我想這一點可能對于我們理解中國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的差異也有幫助,對我們治國理政也有啟發(fā)。比方說我們?nèi)绻刂袊扒笸钡乃悸穪硖幚砀鞣N矛盾,成功的概率一般會大一些。只要在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范圍內(nèi),無論是鄰里矛盾、地區(qū)矛盾、單位矛盾、勞資矛盾、官民矛盾,只要我們能夠把重點放在尋求各方的共同利益,求同存異,解決矛盾的效果一般比較好,因為中國人有“求同”的文化基因。反之,如果放棄自己的傳統(tǒng),轉(zhuǎn)而采用西方“求異”模式,效果可能會要差一些。當然,我們也可以從西方“求異”的文化中受到不少啟發(fā),用好了也可以產(chǎn)生好效果,事實上我們也是這樣做的;但我們千萬要防止邯鄲學步,人家的東西還沒有學會,自己的好傳統(tǒng)已經(jīng)丟掉了。
這又使我想起了在國家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現(xiàn)代化與文化傳統(tǒng)之間的關系,特別在文字的問題上,中國曾經(jīng)有過曲折的經(jīng)歷。19世紀中葉,英國發(fā)動的鴉片戰(zhàn)爭強行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中國當時確實被西方強大的軍事力量、物質(zhì)力量所震撼了,導致很多中國人失去文化自信,甚至產(chǎn)生中國需要全盤西化的呼聲。當然這方面比較極端的例子就是要求廢除漢字,認為漢字阻礙了中國的現(xiàn)代化。
民國政府曾頒布的簡化字表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但經(jīng)過一個多世紀的探索,中國人已經(jīng)看到,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其實是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寶貴資源,我們可以自信地堅持中華文明本位,同時也汲取他人之長,與時俱進,最終實現(xiàn)符合中國民情國情的現(xiàn)代化,一種中國人真正喜歡的現(xiàn)代化。中國語言文字的演變也展示了中國文化與時俱進的能力。
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字是一種民族精神的反映,是民族認同的一個重要利器。保持了漢語,就保持了中國文化的根。在國家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漢語實際上一直與時俱進,它汲取了其它文字的某些長處,從文體修辭到語法詞匯,漢語都吸收了大量外國元素。白話文、漢語拼音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大大方便了漢語的學習和推廣。掌握簡體字與閱讀繁體字也沒有太大矛盾,雖然不一定能寫,但閱讀是很容易的。
現(xiàn)在看來,今天的漢語一點都不落伍,反而它既十分傳統(tǒng)又非常時尚,它能夠翻譯世界上所有的人文科學著作,能夠與現(xiàn)代科技完全兼容,在互聯(lián)網(wǎng)為標志的新工業(yè)革命時代,它甚至展現(xiàn)出一些獨特的優(yōu)勢。為什么中國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一下子走到了世界的最前沿?這當然有我們的技術(shù)方面的巨大的進步,但一定也有文化原因。比方說,為什么中國出現(xiàn)了“微信革命”?我想一定是微信契合了中國人的某種文化偏好。我這里首先想到的是中國人的“圈子”文化,這里的“圈子”是個中性詞,沒有貶義,也沒有褒義,只是客觀描述,。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中國人可以隨時拉一個群,開始交流,在西方文化中這要難得多,他可能要征求每個人的“授權(quán)”才可以拉群。相比之下,中國人在這方面的態(tài)度要開放要包容很多,這本身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差別。
另外一個原因可能就是中西方文字的差別。我曾經(jīng)比較過《聯(lián)合國憲章》的六種聯(lián)合國官方語言的版本:中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中文本是最薄的、頁數(shù)最少的,也就是說,中文具有西方語言或者其它語言難以企及的簡潔明快,中國的方塊字還超級緊湊,中文還有一些其它西方語言難以達到的特點,比方說豐富的形象,這些特點使中文特別適合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溝通:同樣大小的手機視頻,中文的信息量大概是西方語言的兩到三倍,而且中文的拼音輸入比英文輸入速度還要快。中文還是一字一音,語音輸入的速度更快于西方語言。
所以中文既是一種古老的語言,同時又能夠與時俱進。我甚至聯(lián)想到一個問題,近代由于種種原因,我們不少人一度失去文化自信,喊出廢除漢字的口號,現(xiàn)在回頭看,肯定是過頭了。一旦與時俱進,中文似乎完全可以適應現(xiàn)代化,特別是適應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使用,所以我們成了引領世界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革命的國家。那么我們今天是否可以反觀西方,如果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確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話,西方的語言,英文也好,法文也好,德文也好,怎么適應這個時代呢?西方是不是也要提出自己的語言要與時俱進?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震撼!港珠澳大橋口岸舉行反恐演練 港澳警務部門參加
2019-12-01 08:17 依法治國 -
孔琳琳將向英國法院提起上訴
2019-12-01 07:29 不列顛 -
校長強奸猥褻兒童一審判無罪,檢方抗訴后改判12年
2019-12-01 07:29 依法治國 -
-
“個別企業(yè)總拿臺灣這樣的小市場做比對,造成談判失敗”
2019-11-30 21:38 醫(yī)療改革 -
倫敦橋恐襲后,我使館發(fā)安全提醒
2019-11-30 20:30 不列顛 -
聯(lián)合調(diào)查組:海南高院原副院長巨額資產(chǎn)查清了
2019-11-30 19:27 廉政風暴 -
幫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香港教育局“行動”了
2019-11-30 19:25 香港 -
海南高院原副院長被雙開:善于偽裝、品行低劣
2019-11-30 18:48 廉政風暴 -
“自然療法大師”林海峰意外身亡:曾鼓吹斷食排毒
2019-11-30 16:31 打擊網(wǎng)絡詐騙 -
《求是》雜志發(fā)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2019-11-30 16:11 -
大媽雪中跳廣場舞,大爺邊哆嗦邊夸:真美
2019-11-30 15:58 大媽廣場舞 -
-
夫妻掉入冰窟,妻子喊民警:先救我,他會游泳
2019-11-30 15:47 -
習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
2019-11-30 15:27 政策風向標 -
樓陽生接替駱惠寧擔任山西省委書記
2019-11-30 15:20 -
民警上門辦身份證,袁老興奮了:我手上有10個螺紋!
2019-11-30 15:03 趣讀 -
全國掃黑辦公布又一“埋尸案”
2019-11-30 14:38 掃黑除惡 -
磚廠役使智障工人被關停,老板:是乞丐,給國家減少點麻煩
2019-11-30 14:36 西南城事 -
114次庭審,被押1277天,無罪清華博士終獲道歉
2019-11-30 14:21 依法治國
相關推薦 -
韓船企利潤大增,中國被撼動? 評論 83俄烏剛談完,這五人又湊一塊急call特朗普 評論 130美企“哭訴”:中方審批嚴格,我們沒庫存了 評論 272HDMI收稅20年,移動“超高清時代”能否有中國標準? 評論 166美企急電:快取消越南、印尼訂單,轉(zhuǎn)回中國 評論 140最新聞 Hot
-
韓船企利潤大增,中國被撼動?
-
美軍高官急眼:中國在拉美居然整了10個,沒人管…
-
無法一一談判,特朗普放話:將被單方面加稅
-
湖南懷化舞水河近期出現(xiàn)大量死魚,當?shù)鼗貞?/a>
-
穆迪下調(diào)美國信用評級,白宮急了:這是政治決定
-
俄烏剛談完,這五人又湊一塊急call特朗普
-
美國開始籌備閱兵了:預算3.24億,6600名士兵參加
-
孫楊、潘展樂將同臺競技爭冠
-
英偉達:下季度,給中國最新特供版
-
美企“哭訴”:中方審批嚴格,我們沒庫存了
-
特朗普:想訪問中國
-
中國減持189億美元,英國成美國國債第二大持有國
-
美國聞著“中國味”就來了,哥倫比亞“不以為意”
-
重慶一公安分局局長被查
-
南非新動作,臺當局有點慌
-
拉夫羅夫:西方離間中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