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爾斯海默:不可避免的對抗——美國、中國與大國政治悲劇
美國商界也廣泛支持接觸政策,他們將中國視為制造基地和巨大的市場,擁有超過10億的潛在客戶。美國商會、商業(yè)圓桌會議和全國制造商協會等貿易團體進行了時任美國商會主席托馬斯·多諾霍(Thomas Donohue)所說的“不間斷游說閃電戰(zhàn)”,以幫助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媒體的領軍人物也接受了接觸政策,包括《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編輯委員會。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寫道:“隨著時間的流逝,如果沒有其他機構、組織的參與——從有效的證券和交易委員會到獲得法治支持的自由和負責任的媒體,中國領導人根本無法控制和監(jiān)管其蓬勃發(fā)展的自由市場,或者防止小人物受騙后參與反政府暴動。而這些機構是和自由市場天然在一起的?!?
接觸政策在學術界同樣受歡迎。很少有中國專家或國際關系學者質疑,幫助北京變得更強大是否。要觀察外交政策機構對接觸的壓倒性支持,最佳指標也許是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和亨利·基辛格。他們分別是民主黨和共和黨冷戰(zhàn)時期最杰出的鷹派人物,但都支持該戰(zhàn)略。
接觸政策的捍衛(wèi)者辯稱,他們的政策有失敗的可能性??肆诸D在2000年承認:“我們不知道它會走向何方。”喬治·W·布什同年說:“沒有任何保證?!比欢?,像這樣的懷疑很少見。
更重要的是,沒有一個接觸支持者預見到失敗的影響。他們相信,如果中國拒絕“民主”化,那只會是一個能力較弱的國家。沒有民主化卻變得更強大的前景似乎并未出現在他們的計算中。此外,他們認為現實主義政治是舊思想。
一些接觸支持者現在認為,美國是兩面下注,在與中國的友誼沒有蓬勃發(fā)展的情況下,同時尋求遏制和接觸??肆诸D政府期間曾在五角大樓任職的約瑟夫·奈在2018年這樣寫道:“只是為了安全,我們制定了保險的政策,以免接觸政策賭輸了?!边@與美國決策者經常表示他們沒有遏制中國的說法不符。例如,1997年,克林頓將他的政策描述為“不是遏制和沖突”而是“合作”。但即使美國決策者悄悄遏制中國,接觸也會破壞他們的努力,因為這項政策最終將全球力量平衡轉向了有利于中國的一方。創(chuàng)造一個同等級別的競爭對手與遏制很難保持一致。
失敗的實驗
沒有人可以說,接觸政策未得到足夠多的發(fā)揮作用的機會,也沒有人可以說中國之所以成為威脅是因為美國未給其提供足夠的空間。隨著歲月的流逝,很明顯,接觸政策是失敗的。
中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但并沒有變成“自由民主”國家或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相反,中國將自由主義價值觀視為對其國家穩(wěn)定的威脅,并且正如新興大國通常所做的那樣,正在推行越來越激進的外交政策。
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接觸政策是一個巨大的戰(zhàn)略錯誤。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和伊利·拉特納(Ely Ratner)是兩位承認接觸政策失敗的前奧巴馬政府官員,現在正在拜登政府任職,正如他們在2018年所寫的:“華盛頓現在面臨著現代歷史上最具活力和最強大的競爭對手。”
奧巴馬在擔任總統(tǒng)期間誓言對北京采取更強硬的立場,對其海洋主張?zhí)岢霎愖h,并在世貿組織內對其提起訴訟,但這些半心半意的努力收效甚微。直到2017年,政策才真正改變。唐納德·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tǒng)后,他迅速放棄了前四屆政府所采用的接觸戰(zhàn)略,轉而尋求遏制。
正如當年發(fā)布的一份白宮戰(zhàn)略文件所解釋的那樣,大國競爭卷土重來,中國現在尋求“挑戰(zhàn)美國的實力、影響力和利益,企圖侵蝕美國的安全和繁榮”。特朗普決心阻止中國取得成功,于2018年發(fā)起貿易戰(zhàn),試圖削弱威脅美國技術主導地位的科技巨頭華為和其他中國企業(yè)。他的政府還與臺灣地區(qū)建立了更密切的關系,并挑戰(zhàn)了北京在南海的主張。第二次冷戰(zhàn)正在進行中。
考慮到拜登總統(tǒng)在擔任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和在奧巴馬政府里擔任副總統(tǒng)時,曾堅定地支持接觸政策,有人可能會預期他放棄遏制,恢復接觸。事實上,作為總統(tǒng),他已經接受了遏制政策,并且和他的前任一樣對中國的態(tài)度強硬,在上任后不久就承諾與中國進行“極端競爭”。
國會也是如此。6月,參議院在兩黨的支持下通過了《美國創(chuàng)新與競爭法》。該法案將中國稱為“美國外交政策面臨的最大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挑戰(zhàn)”。美國公眾似乎也認同這一觀點:2020年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民意調查發(fā)現,十分之九的美國人認為中國的實力是一種威脅。美中新的競爭不會很快結束。事實上,無論誰入主白宮,這種情況都有可能加劇。
熱戰(zhàn)的危險
接觸政策剩余的捍衛(wèi)者,現在將美中關系的螺旋式下降歸咎于那些一心想要制造美蘇式對抗的個人——前小布什政府官員羅伯特·佐利克把他們叫作“新冷戰(zhàn)斗士”,一切都是他們個人行為的結果。
在接觸支持者看來,進一步經濟合作的動機大于大國競爭的需要。共同利益勝過利益沖突。遺憾的是,接觸政策的支持者徒勞無功。第二次冷戰(zhàn)已經來了,當人們比較兩次冷戰(zhàn)時,很明顯,美中對抗比美蘇對抗更有可能導致一場熱戰(zhàn)。
兩種沖突之間的第一個對比點關乎能力。就潛在實力而言,中國已經比蘇聯更接近美國。1970年代中期,在其國力鼎盛時期,蘇聯對美國的人口優(yōu)勢很?。ú坏?.2比1);以國民生產總值作為粗略的財富指標,幾乎是美國的60%。相比之下,中國現在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財富是美國的70%左右。如果中國經濟繼續(xù)以每年約5%的驚人速度增長,它最終將擁有比美國更大的潛在力量。
美蘇GDP對比,圖片來源:voxeu.org
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將擁有大約3.7比1的人口優(yōu)勢。如果中國在2050年人均GDP達到美國的一半——大致相當于今天的韓國,那么中國的富裕程度將是美國的1.8倍。如果它做得更好,到那時達到美國人均GDP的五分之三——大致相當于今天的日本,它將是美國的2.3倍。憑借所有這些潛在的力量,北京可以建立一支比美國強大得多的軍隊,美軍還不得不從6000英里外來與中國軍隊比拼。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美聯儲官員:通脹指數或將出現“更高的讀數”
2021-11-15 06:43 美國經濟 -
卡扎菲次子十年來首次公開露面:將參選總統(tǒng)
2021-11-14 20:05 阿拉伯之冬 -
貨架空空,美媒專欄作家:我們要學著像歐洲人一樣生活
2021-11-14 18:27 美國一夢 -
大烏龍!臺當局聽信網絡傳言,誤以為“以色列承認高端疫苗”
2021-11-14 18:23 臺灣 -
美國FBI一電郵系統(tǒng)被黑,發(fā)送大量“假”郵件
2021-11-14 16:44 -
被曝空襲敘利亞致64名婦女兒童死亡,美軍卻稱:是合法自衛(wèi)
2021-11-14 16:06 -
美媒深度調查:美軍敘利亞空襲致大規(guī)模平民死亡
2021-11-14 16:05 美國一夢 -
上半年失業(yè)率達25.4%,韓國青少年經濟痛苦指數飆至六年來最高
2021-11-14 16:01 三八線之南 -
有多少錢算富人?韓國調查:總資產5400萬或年收入162萬
2021-11-14 15:59 三八線之南 -
普京:難民危機是西方國家造成的,與俄羅斯無關
2021-11-14 15:54 俄羅斯之聲 -
英特爾想擴大在華芯片生產,白宮否決:不安全
2021-11-14 11:40 -
談到俄羅斯,他警告國內政客:不要使局勢升級導致誤判
2021-11-14 11:35 涼戰(zhàn) -
最后關頭,印度出面改了一個詞
2021-11-14 10:55 觀察者頭條 -
波蘭:一士兵在波白邊境遭槍擊死亡
2021-11-14 09:01 -
印度警方擊斃26名納薩爾派武裝分子
2021-11-14 08:43 印度驚奇 -
美國新增確診106337例、死亡1552例
2021-11-14 08:38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埃塞俄比亞進入緊急狀態(tài),總理發(fā)言人:民眾生活未受影響
2021-11-14 07:35 非洲之窗 -
沙特將于11月下旬啟動首屆女足聯賽
2021-11-14 07:32 -
美國官員:伊朗不太可能授權對伊拉克總理襲擊
2021-11-14 07:32 伊朗局勢 -
相關推薦 -
腦洞很大!前北約秘書長:新組織D7,可對付中美 評論 20“特朗普,聽聽勸吧,我們需借鑒中國” 評論 104“中國打樣后,印度突然硬氣了” 評論 219“中國在南美建巨型碼頭,確保替代美國糧食” 評論 96政策突轉,特朗普中東行大撒先進AI芯片 評論 147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