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韋諾:“政務官治港”的終結(jié)?
——談談香港政務官與“政務官治港”
【文/ 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梁韋諾】
一、前言
回歸以來,香港社會政治環(huán)境出了不少問題,政務官也無可避免成為輿論焦點,經(jīng)常被外界批評為特區(qū)政府管治不佳的“元兇”。自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不尋求連任、政務司司長李家超辭職參選行政長官后,有媒體發(fā)表文章,指這象征著“政務官治港”已經(jīng)“走入歷史”。
相關說法過去也很常見,董建華推行主要官員問責制時出現(xiàn)過,曾蔭權引入副局長及政治助理時出現(xiàn)過,曾蔭權落任、梁振英上任行政長官時出現(xiàn)過,《香港國安法》實施時出現(xiàn)過,李家超接替張建宗出任政務司司長時也出現(xiàn)過。
二、政務官的由來
據(jù)公務員事務局的簡介,政務官是專業(yè)的管理通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擔當重要角色,職責包括:在決策局協(xié)助制定與社會息息相關的政府政策,以及管理和監(jiān)察公共資源的運用;在民政事務處負責督導和協(xié)調(diào)有關部門在區(qū)內(nèi)提供政府服務和設施,并作為政府的前線代表,以及監(jiān)察小區(qū)建設計劃;在政府部門提供優(yōu)良管理和督導有關部門向市民提供服務等。(注意:香港“政務官”的涵義與定位,和西方常見的“政務官”“事務官”等分類并不相同。)
截至去年3月,政務官共有748人,其中屬于最高職級的首長級甲一級政務官(D8)有20人,在各決策局出任常任秘書長。
政務官(前身為“官學生”)在英治時代早期引入,最初目的是培養(yǎng)從英國招募的青年官學生,安排他們來港后學習中文,出任政府的傳譯官,以重建英殖與華人溝通的渠道,并逐步讓這些官學生填補高官職位空缺,以改善港英政府官員的質(zhì)素。
在殖民統(tǒng)治下,由于沒有發(fā)展代議政制和政黨政治,香港政務官身兼西方國家的政務官和常任文官的雙重角色,既要負責制定政策,又要負責執(zhí)行自己制定的政策,以及管制政策所涉及的資源,這是香港政務官的特殊性。(注1)
1992年,港督彭定康推行政制改革(一方面改組行政局、將行政立法兩局分家;另一方面取消港督出任立法局主席、在立法局引入直選議席),并在1995年取消官守議員制度,削弱“行政主導”。
行政立法關系大變后,政務官更要“落場”到立法機關,向民選議員解釋相關政策建議,以游說議員支持政策。因此,有人認為,以“公眾主管”比起用“公務員”來形容他們來得更適合。(注2)
不過,這個特殊性基本上是英籍政務官獨有的,因為當時的高官職位都由英藉政務官擔任,他們主導決策,而華人政務官負責執(zhí)行。直到回歸前夕,英藉高官撤退,華人政務官才有機會填補這些高官空缺,可想而知,華人政務官的決策經(jīng)驗有多少。
隨著愈來愈多政務官晉升為高官,逐漸形成一精英階層,在政府中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視為“天之嬌子”。在最初八十年招募的政務官當中,就有六人成為輔政司,更有三人當上港督,包括梅含理、金文泰和葛量洪。(注3)
梅含理,第15任港督
三、“政務官治港”的由來
“政務官治港”指的不是管治架構和團隊之中有政務官存在,也不是在管治過程中有政務官參與,而是指政務官作為一階層,主導甚至壟斷特區(qū)的管治權力。
在百多年的英治時代,無人會用“政務官治港”來形容英國的管治。雖然港督有政務官出身,也有軍人(砵甸乍、彌敦)、警官(梅含理也曾任香港警察隊長)、外交官(麥理浩、衛(wèi)奕信、尤德)、國會議員(寶寧、軒尼詩、彭定康)出身的人士出任,卻未曾出現(xiàn)“政務官治港”“軍官治港”“警官治港”“外交官治港”“國會議員治港”等說法,因為大家都很清楚,當時真正掌握治港權力的是英國,那怕是集大權于一身的港督,也只是英王的全權代表。
直至八十年代,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中方提出“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特殊政策,強調(diào)香港特區(qū)政府由當?shù)厝私M成,“北京不派總督,不派頭頭”(注4)后,“政務官治港”的說法才開始出現(xiàn)。
這反映了“政務官治港”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特殊政策下的產(chǎn)物。中央授予特區(qū)高度自治權,香港特區(qū)政府由當?shù)厝私M成,中央不派人直接管治。然而,“港人治港”是基本原則,只對“港人”作出居民身份、居住年期和國籍標準(主要是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也包括部分非中國籍或在外國有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永久性居民)和政治倫理標準(以愛國者為主體)等基本規(guī)定。
雖然鄧小平也曾對治港者的政治成分提出說法(“左翼的當然要有,盡量少些,也要有點右的人,最好多選些中間的人”),但始終沒有、也不會具體說明將來由哪些“港人”行使管理香港的權力。
須知道,“港人”從來不是、將來也不是一個同一體,內(nèi)里包含多元多樣的成分,社會上不同階級、階層、集團、組織都會互相爭奪管治權力。這樣一來,在缺乏政治人才下(造成這問題的原因,可參見筆者文章《香港“不問政治”,可以嗎?》),香港回歸后有能力穩(wěn)妥地掌握治港權力的主體并不清晰,也沒有哪個人物或群體能令港人信服(注5),才為“政務官治港”“商人治港”“專業(yè)人士治港”“武官治港”這些純粹以政府首長的出身來形容治港主體的說法提供土壤。
而“政務官治港”這種說法的出現(xiàn),與英國有莫大關系。英方撤退前,曾極力向中方推銷一批華人政務官,將他們塑造成“政府結(jié)構的冠石”(注6)。
當時,英方安排一些華人政務官接受一著名政論雜志訪問,將他們說成是得到中英雙方和香港各界信任、政治中立、行事溫和及穩(wěn)重、熟悉政府架構和運作、具有管治經(jīng)驗,并且具備政治手腕的管治人才,并指出回歸后由一名華人政務官出任行政長官,帶領其他由華人政務官出任的主要官員管治香港,是最為穩(wěn)妥的辦法。
此外,當時也有代表英方的學者宣傳這套說法。例如,香港高級公務員課程中心研究主任方國榮博士在一篇論文中提及:
“而實際上,對于97年前后的管治,香港政府的公務員,尤其是高級公務員,所擔任的角色更為重要,因為雖然主權轉(zhuǎn)移,但基本上執(zhí)行管治香港的人,仍然主要是香港的高級公務員。……政府效率高是以往香港成功的重要因素,而政府的高效率是有賴有專門技能的高級公務員的貢獻?!F(xiàn)在距離97足有4年多,在未來的幾年間,政府一定要培訓和安排有專門技能的高級公務員去管治香港。有了一班有效的管治人才,香港的順利過渡才能確保,繁榮安定才能繼續(xù)?!保ㄗ?)
在英方的宣傳下,不少港人相信“政務官治港”。舉例說,在1986年8月6日基本法咨詢委員會舉辦的政制分批研討會,議程中就提及“未來的政制……最理想的方法是盡量委任高級公務員為司級官員,而相當于現(xiàn)時布政司的職位,更必須由文官出任。”(注8)中方當時對這種說法也相當受落。(注9)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分配方案:不超過3000人
2022-04-21 07:42 -
凌晨被轉(zhuǎn)運的“94歲外婆”已回到社區(qū):兩次核酸陰性
2022-04-21 07:37 抗疫進行時 -
黑河首起惡勢力案13名被告人再審后判無罪,11人已申請國家賠償
2022-04-21 07:31 -
東航事故后續(xù)調(diào)查工作計劃有哪些?民航局答問
2022-04-21 07:30 航空安全 -
孫春蘭:清零一塊、守住一塊,不斷擴大戰(zhàn)果
2022-04-20 22:22 抗疫進行時 -
媒體:個人養(yǎng)老金制度即將出爐
2022-04-20 21:36 -
鄭永年:中國采取動態(tài)清零政策,其主觀能動性是保護人的生命
2022-04-20 21:31 博鰲論壇 -
偽造11張臨時通行證,上海3人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2022-04-20 20:35 抗疫進行時 -
劉桂平任天津市委常委
2022-04-20 19:40 高層人事 -
京東不是保供企業(yè)?上??党蔷苁站〇|送貨?回應來了
2022-04-20 18:44 抗疫進行時 -
官方:武漢同濟醫(yī)院其他醫(yī)療行為涉違規(guī)用醫(yī)?;鸪?千萬,正核實
2022-04-20 18:44 醫(yī)療改革 -
馬凱碩:很不幸印度之前沒參加RCEP
2022-04-20 17:55 博鰲論壇 -
民航局發(fā)布東航飛行事故調(diào)查初步報告
2022-04-20 17:29 航空安全 -
公發(fā)防彈背心一打就穿?臺軍回應
2022-04-20 17:27 臺灣 -
應勇、陳潤兒、王建軍履新全國人大
2022-04-20 17:14 高層人事 -
臺灣新增本土確診2386例,陳時中:月底可能破萬
2022-04-20 16:57 抗疫進行時 -
逃避核酸檢測鉆柵欄配送物資100余單,長春一陽性騎手被立案偵查
2022-04-20 15:25 抗疫進行時 -
駐巴西大使楊萬明任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
2022-04-20 14:06 高層人事 -
國家稅務總局:嚴打惡意騙取留抵退稅企業(yè) ,全面檢查近3年稅收
2022-04-20 12:43 -
誤報“解放軍轟炸新北市”,臺媒華視道歉
2022-04-20 12:33 臺灣
相關推薦 -
“中國在南美建巨型碼頭,確保替代美國糧食” 評論 48政策突轉(zhuǎn),特朗普中東行大撒先進AI芯片 評論 141“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國打了個樣” 評論 125“顯然特朗普先退一步,雖尷尬但有用” 評論 81最新聞 Hot
-
“中國在南美建巨型碼頭,確保替代美國糧食”
-
法國稱“真沒藏毒”,扎哈羅娃嘲諷…
-
沙特對美投資6000億?“實際一半都不到”
-
印度還慶祝上了,全國大賀10天!
-
又降了:125%→54%→30%
-
旗下餐廳拒絕接待中國客人,日本公司道歉
-
政策突轉(zhuǎn),特朗普中東行大撒先進AI芯片
-
跟著特朗普去中東推銷星鏈,馬斯克賺大發(fā)了?
-
美國特務們的“噩夢”…
-
“好萊塢都是騙人的,真后悔…”
-
歐盟:中美邁出正確一步,但…
-
“英美貿(mào)易協(xié)議這項‘毒丸’條款,中方狠批”
-
眼瞅著中美談成了,日本心里急啊…
-
日本:民間飛機別在釣魚島飛了,不要“刺激中國”
-
特朗普宣布解除對敘利亞制裁:祝好運
-
“不夠啊,巴西還是比美國有優(yōu)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