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額爾瑾:清末一場鼠疫,讓東北人民付出沉重代價
最后更新: 2019-11-16 11:29:55導讀11月12日,北京市朝陽區(qū)網站發(fā)布公告,稱當天內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2人經專家會診,被診斷為肺鼠疫確診病例。疫情的控制情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作為需要嚴格控制的甲類傳染病,鼠疫的傳播與控制往往與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相關聯(lián)。一百多年前我國東北地區(qū)突遭鼠疫肆虐,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是如何在日俄包夾的縫隙中,完成這場自救運動的?【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額爾瑾】
宣統(tǒng)二年(1910年),中國爆發(fā)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鼠疫,先后波及了69個縣市,死亡人數達六萬多人。疫情僅發(fā)生一個多月,吉林、黑龍江就有近二萬人死亡。并且繼續(xù)擴散,如江河一瀉千里,不可遏阻,放眼望去,尸橫遍野,景象慘不忍睹。
1910年夏,俄國境內西伯利亞由于旱獺傳染發(fā)生鼠疫,中國男子張萬壽恰值此時到鼠疫源地招募華工,10月初數名華工突然死亡,俄方驅逐染疫中國華工,使鼠疫由俄國傳入中國境內。
據《東三省疫事報告》記載, “俄人知該病之可恐,遂將該棚華工一律逐出。滿洲里與達烏里亞間傳染之媒介,實即被逐之華工,遂釀成此三省最慘最烈之疫癥!”兩名被逐華工來到滿洲里市,1910年10月25~26日,出現疫狀,相繼死亡?
之后疫情如江河決堤般蔓延開來,不僅橫掃東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東等地?;疾≥^重者,往往全家斃命,參與防治的員役兵警也相繼死亡,一時間從城市到鄉(xiāng)村都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之下。
東北鼠疫不僅造成了當地居民的大量死亡,而且還帶來了生存壓力及經濟生活的全面恐慌,特別由于交通斷絕而影響了城鎮(zhèn)人民的正常生活。鼠疫出現后,清政府下令各處嚴防。
1911年1月,清政府召集北京所有醫(yī)生在協(xié)和醫(yī)學堂召開抗擊鼠疫大會,商討相關事宜,并指定協(xié)和醫(yī)學堂為鼠疫防治中心。
運尸隊在搬運鼠疫死亡者的尸體(1911年)
為了控制和消滅這次鼠疫,東北三省治疫事務民政司詳訂章程,分飭各省內外所屬州縣迅速成立防疫會,負責本地區(qū)防疫救治等事務。各省官府成立了以醫(yī)官為首的衛(wèi)生警察,負責監(jiān)督清掃城市衛(wèi)生和捕鼠;他們身穿特制的防疫服,深入到街巷,挨戶訪問,把病人搬進臨時設立的隔離室,對染疫者或有嫌疑的人采取了有效的隔離、消毒等防疫措施,對病人住處采取嚴格的隔離消毒措施。
早在1910年夏末,沙俄西伯利亞地區(qū)的斯列堅克斯與遠東地區(qū)的尼克拉耶夫斯克就已經表現出了鼠疫流行的趨勢。
這年10月12日,俄方證實了滿洲里的首個鼠疫感染病例,至一個月后又發(fā)現了158例患者與72具死者的遺體。為了進一步控制病疫的蔓延,沙俄方面在該地實行了隔離制度,有大約3000人被轉移至鐵路線上的車廂內進行隔離觀察。此舉收到了極佳的效果,至11月28日已基本遏制了鼠疫在當地的流行趨勢。
盡管如此,但沙俄政府驅趕大批華工出境的做法,還有日本方面的種種推阻之舉,最終導致了鼠疫病菌攜帶者大量流動,疫情迅速在中東鐵路、南滿鐵路沿線散播的嚴重后果。
一時間,長春廳、奉天、大連、天津、北京、濟南等鐵路、陸路、海路交匯之地均遭受到了鼠疫病菌的侵襲。此時數千公里的民眾命懸于一線,如何控止疫情成為了考量此刻已風雨飄搖的清政府的一道“生死命題”。
危急之際,曾在哈爾濱擔任吉林濱江道臺與吉林鐵路交涉局總辦、時為外務部右丞相的施肇基,上書指陳防控疫疾的重要性,力薦三十一歲的天津陸軍軍醫(yī)學堂副監(jiān)督伍連德?lián)摲揽厥笠叩闹厝巍?
伍連德,字星聯(lián),祖籍中國廣東臺山,出生于馬來西亞檳榔嶼。1896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維多利亞女皇獎學金,成為繼林文慶之后第二位獲女皇獎學金的華人,旋赴劍橋大學學習,是首位獲得劍橋大學醫(yī)學博士學位的華人。
1905年,伍連德與“纖細、柔弱,異常美麗且有著文學天才的”黃淑瓊結婚,與林文慶、吳蔚然成為連襟。黃淑瓊是中國首位在西方出版英文書籍的中國女士,她倡導和支持伍連德回中國建功立業(yè),1907年,伍連德應清政府特別聘請,出任天津陸軍醫(yī)學堂副校長職。
青年時期的伍連德
施肇基的建議很快得到了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那桐等人的有力支持,并終為清政府所采納批準。1910年12月23日,經過休整后的伍連德同助手陸軍軍醫(yī)學堂學員林家瑞踏上了去往東北的火車,并于翌日下午抵達了哈爾濱。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武守哲 
-
日本二戰(zhàn)航母“赤城”“加賀”號殘骸被確認
2019-10-22 10:27 -
4K修復版《開國大典》10月18日全國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國電影 -
反擊“中國人種西來說”,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關于這支軍隊的史料甚少,但英雄與犧牲的故事動人心魄
2019-09-24 10:50 -
沈陽首次公布“日軍制造平頂山慘案”歷史檔案
2019-09-19 07:42 國家公祭日 -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開放預約參觀,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2019-07-19 21:12 文化 -
這位“老地下黨”,94歲才恢復黨員身份
2019-07-01 22:01 -
扒一扒炎黃傳說背后的上古史實
2019-06-12 10:50 考古 -
余則成已經犧牲!
2019-06-11 22:49 -
升溫10度曾滅絕95%的物種,我們在十字路口上
2019-06-11 08:00 -
前方高甜!七旬奶奶抽血 老伴這個動作羨煞網友
2019-06-03 13:46 暖心聞 -
《切爾諾貝利》熱播,中國女生走進了真實的輻射無人區(qū)…
2019-06-02 14:10 -
“我是毒販!”姐姐收到弟弟一段駭人視頻,真相更可怕
2019-05-30 10:38 禁毒戰(zhàn)爭 -
70周年,你不知道的上海丨那些激蕩人心的“第一”
2019-05-24 11:16 上海新高度 -
揭秘“解放軍露宿街頭”照片拍攝始末
2019-05-22 18:57 -
既然提起高加索人種,那何不一起談談歐羅巴人種和日耳曼人種?
2019-05-08 08:23 70年對話5000年 -
青春的顏色,叫奮斗!
2019-05-03 11:54 新時代之聲 -
西藏考古大發(fā)現:發(fā)現青藏高原首個史前人類洞穴
2019-04-20 15:04 考古 -
在菲律賓發(fā)現新的古人類物種
2019-04-12 16:42 考古 -
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又添新罪證!
2019-03-25 19:19
相關推薦 -
“法國情報部門讓我干預大選,我拒絕了” 評論 20“學者回望:特朗普這個時期,是中國趕超美國分水嶺” 評論 184“中國稀土出口審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評論 352“中美談判后,各國對美更硬氣了” 評論 142星辰大海第二站,天問二號為何選它? 評論 70最新聞 Hot
-
“法國情報部門讓我干預大選,我拒絕了”
-
“日本車企很絕望’”
-
“我都沒買過米,全是別人送的……”,日本農相道歉了
-
高志凱提建議,巴基斯坦主持人的嘴角都壓不住了…
-
“學者回望:特朗普這個時期,是中國趕超美國分水嶺”
-
華人“鋼鐵大王”在菲遭撕票案主謀落網,部分贖金已提走
-
“特朗普次子要去越南,想在胡志明市建特朗普大廈”
-
“我來到這里工作,因為中國是支持環(huán)保的超級大國”
-
“中國稀土出口審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
“日本很小心,不想讓特朗普丟臉”
-
“我只能靠中國賺錢:聽特朗普這么說,想拿石頭砸他”
-
美財長認了:美國消費者買單
-
英國也盯上了...
-
美國發(fā)生火車撞人事故:2人死亡,至少1人失蹤
-
“蘋果給了印度希望,結果中美談成了……”
-
“中美談判后,各國對美更硬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