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POWER無能為力,“技術日產”黔驢技窮
【導讀】 奇駿、樓蘭全軍覆沒,逍客、天籟處境艱難。所有的這些,正是這家車企過往對中國市場態(tài)度的直接后果。
(文/潘昱辰 編輯/婁兵)日產汽車在中國的近況不妙。
今年上半年,東風日產累計銷量約45萬輛。表面上看,在上半年因疫情、供應鏈不穩(wěn)和地緣局勢等一系列負面因素的影響下,這一成績還算差強人意。
可如果仔細分析日產在華的車型結構即可發(fā)現(xiàn),在這45萬輛的銷量中,有一半都來自經典“買菜車”軒逸。而在超過20萬輛的軒逸中,有一半來自軒逸·經典,也就是上市達10年之久的第十三代軒逸。
作為國際知名汽車制造商,一度以“技術日產”著稱的日系三強之一,日產竟需要一款多年前上市的低端老車型撐門面,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為何新車在“新四化”時期突然“不香了”?問題的答案,在被日產寄予厚望的e-POWER車型上可見一斑。
作為迎合碳排放政策和電氣化趨勢的產品,日產軒逸e-POWER車型上半年累計銷量僅1萬多輛,僅占軒逸總銷量的不到6%,東風日產總銷量的不到3%。
e-POWER本是日產與豐田THS、本田i-MMD相抗衡的油電混動技術品牌。但兩田的混動車型早在5、6年前就已進入中國市場銷售,而日產e-POWER的首款車型卻直到去年11月方才上市。當競品在華逐漸打開知名度的時候,日產卻還在“磨洋工”,最終喪失了先發(fā)優(yōu)勢。
此外,“技術日產”一度是這家日系車企最重要的標簽,但這一點并沒有在e-POWER新車上得到體現(xiàn)。
為繞開兩田“油電”混動的壁壘,日產e-POWER采用了類似增程式電動的技術,與當下在國內熱銷的理想ONE、ATIO問界M5相近。在增程式系統(tǒng)中,汽車完全依靠電機驅動,發(fā)動機(增程器)僅用于發(fā)電。
與兩田的混動車型相比,e-POWER技術結構簡單,成本也更低。不過,軒逸e-POWER的發(fā)動機(增程器)排量僅1.2L,電池的電量更只有1.5kWh,綜合最大功率也只有100kW。更重要的是,日產e-POWER無法像理想ONE、問界M5那樣通過外部充電來維持能量,導致其純電動續(xù)航里程較短。
此外,與能直接使用發(fā)動機驅動的兩田混動系統(tǒng)不同,e-POWER一旦進入高速路況,只能通過小排量增程器來不斷為電機供電,造成能量損失并導致油耗升高,燃油經濟性相較傳統(tǒng)汽油車并無優(yōu)勢。
另外在中國,插電混動車型有免購置稅、不限牌等政策優(yōu)勢。同為增程式電動,理想ONE、問界M5因為可以外部充電,也被視作插電混動汽車,而像e-POWER這樣只能加油的車型就不得不望洋興嘆了。
至于性價比這個消費者最為關注的購車因素,則成了壓垮e-POWER車型的最后一根稻草。
目前,日產中國僅在軒逸這款拳頭產品上推出過e-POWER版本。軒逸一直被國人視為“買菜車”,原因就在于其較大的空間、可靠耐用的特性和較實惠的售價,但軒逸e-POWER車型卻比普通版要貴足足2萬-3萬元,配置最低的車型售價也要將近14萬元,頂配版本更是超過17萬元。
作為對比,同為A級混動轎車的比亞迪秦PLUS DM-i不僅車身尺寸更大、配置水平更高、純電續(xù)航里程更長、連價格也要更加優(yōu)惠,更具備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優(yōu)勢。僅在今年5月,秦PLUS DM-i一款車型的銷量就達到1.1萬輛,接近軒逸e-POWER上半年銷量的總和。
在汽車電氣化、智能化轉型的過程中,日產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對手早已不只是“兩田”等日系同行,隨著中國自主品牌車型產品力的整體上升,原本以性價比著稱的軒逸,開始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遭到嚴峻挑戰(zhàn)。除熾手可熱的秦PLUS DM-i之外,包括吉利帝豪、榮威i6等A級轎車也都有插混版本,軒逸e-POWER各方面的產品力都再無優(yōu)勢可言。
e-POWER車型的尷尬處境,實際是“技術日產”在中國市場逐漸褪去光環(huán)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日產在華上市的新車往往打著“技術”的旗號,試圖讓消費者埋單。如此前奇駿換代時,日產不顧中國消費者的普遍負面情緒,強行讓其全系搭載1.5T三缸發(fā)動機,并報出高達18萬元的起售價,結果導致這款極具戰(zhàn)略意義的產品銷量直接暴跌80%,成為日產業(yè)績連年走低的主要導火索。
即使是舊款英菲尼迪QX60這樣的中大型豪華SUV,日產也為節(jié)約成本而使用與之毫不匹配的CVT變速箱,最后導致一系列來自消費者的故障投訴,甚至“榮登”央視315晚會,對英菲尼迪和日產高端車型的口碑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面對作為行業(yè)大趨勢的電氣化,日產的處境則更為險峻。根據(jù)工信部最新公布的2021年度雙積分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東風日產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為-435934,排在車企倒數(shù)第五。
然而,隨著作為燃油和純電折中方案的e-POWER折戟,已經成為“吊車尾”的日產卻遲遲沒有拿出實際行動。即使是豐田、本田這些同樣反應遲緩的日系同行,最近也趕鴨子上架地在國內上市了數(shù)款純電動汽車;但被日產造勢已久的純電SUV車型Ariya,人們至今仍等不到它的具體上市信息。
在奇駿、樓蘭全軍覆沒,逍客、天籟處境艱難的當下,日產中國完全依賴軒逸特別是老款軒逸的銷量結構,正是這家車企過往對中國市場態(tài)度的直接后果。面對對汽車認知越來越成熟,并懂得用腳投票的中國消費者,日產如果再不作出改變,繼續(xù)用老一套方法,前景不容樂觀。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潘昱辰 
-
國家發(fā)改委:上半年汽車累計出口同比增長47.1%
2022-07-14 15:24 汽車工業(yè) -
高合汽車貨不對板,疑涉嫌消費欺詐
2022-07-08 09:38 汽車工業(yè) -
恒大汽車恒馳5開始預售,“公證”預定法開創(chuàng)先河
2022-07-08 09:36 汽車工業(yè) -
蔚來的命運多數(shù)取決于電力的占比
2022-07-07 12:57 汽車工業(yè) -
商務部: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促進自由流通
2022-07-07 11:57 -
國內首部智能網(wǎng)聯(lián)汽車管理法規(guī)出臺:無人駕駛可上路,事故可追償
2022-07-06 14:30 觀網(wǎng)財經-汽車 -
汽車購置稅減征滿月:有4S店30萬以下車型“庫存不夠用”
2022-07-06 07:06 -
吉利收購魅族,車企開始爭奪智能化主動權
2022-07-05 20:44 汽車工業(yè) -
27.99萬元起售,上汽大通MAXUS MIFA 9上市
2022-07-01 17:23 汽車工業(yè) -
上汽集團眼中的“星云平臺”和“七分之一”
2022-06-30 11:41 汽車工業(yè) -
被美做空機構稱夸大收入,蔚來火速否認
2022-06-30 10:54 -
一汽-大眾家轎雙車上市,價格價值戰(zhàn)略持續(xù)進階
2022-06-29 15:00 汽車工業(yè) -
歐盟各成員國就“2035年禁售燃油車計劃”達成共識
2022-06-29 14:59 觀網(wǎng)財經-汽車 -
長安、華為、寧德時代協(xié)力發(fā)布CHN平臺,阿維塔之戰(zhàn)正式打響
2022-06-27 21:12 汽車工業(yè) -
長安深藍SL03開啟預售,主打性價比并對標Model 3
2022-06-27 21:11 汽車工業(yè) -
回歸四缸,長安福特全新??怂股鲜?/a>
2022-06-27 21:11 汽車工業(yè) -
上汽大眾新朗逸上市,12.09萬元起并提供兩種外觀設計
2022-06-27 13:21 汽車工業(yè) -
蔚來一測試車輛從上??偛看髽菈嬄洌瑑擅囓噯T不幸遇難
2022-06-23 19:57 汽車工業(yè) -
特斯拉Autopilot被揭老底:碰撞前1秒甩鍋車主
2022-06-21 15:34 汽車工業(yè) -
廣汽本田極湃1入局,合資新能源戰(zhàn)場急速升溫
2022-06-21 15:32 汽車工業(yè)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問題比想象難得多”
-
靠岸中國貨船數(shù)“歸零”,美西港口官員驚到了
-
“出軌女下屬”,英國海軍一把手被免職
-
“聽加州的,否則美國最大經濟體地位不?!?/a>
-
流浪53年后,蘇聯(lián)金星探測器墜落地球
-
伊朗官員:美國不真誠,一開始就設陷阱
-
?;鸬谝灰?,印巴互相指責
-
為什么選出美國籍教皇?梵蒂岡消息人士:還不是因為特朗普
-
普京提議:15日,俄烏直接談
-
王毅分別同印巴雙方通話
-
印度稱“不想升級”,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領導人訪問基輔,將與澤連斯基共同討論停火問題
-
印軍否認S-400防空系統(tǒng)被摧毀
-
印度前高官:勸巴基斯坦,中國的話好使
-
空中爆炸!巴軍通報7日空戰(zhàn)細節(jié),含擊落“陣風”錄音
-
要松口了?印官員稱將“適時”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