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立平:清代選秀女就是給皇帝選妃?它的作用不止于此
最后更新: 2022-10-19 10:22:42咸豐已經(jīng)聽到了一部分她說的話,但還是笑著問什么事兒???長姑就又把剛才的話當著皇帝的面再說了一遍。咸豐聽后沉默良久,然后揮揮手對長姑說,“汝不愿應選,可自去”。這件事情后來傳了出去,時人一方面歌頌皇帝的寬仁,另一方面更佩服長姑的膽識。
長姑回家后聲名鵲起,湘潭文人王闿運,這是晚清注明的經(jīng)學家,專門為長姑做了《今烈女傳》一文,來歌頌她的氣節(jié)。后來一個侍郎的兒子,愛慕長姑的名節(jié),特下聘禮求娶。長姑作為一個普通旗人家的女兒,在選秀女時展現(xiàn)了自己的膽識和才華,不僅蜚聲于世,還得到更好的婚配,也體現(xiàn)出選秀制度給旗人女孩帶來的影響。
總體而言,清代選秀制度得到較好地執(zhí)行,有清一代共計選秀80余次,即便在皇帝大喪期間也不耽誤。比如乾隆崩逝時,臣下請示嘉慶皇帝選秀是否還如期舉行,嘉慶表示,當前雖處于“二十七個月素服內(nèi)”,但若暫停選秀便會導致“未選女子婚配失時”,因此仍定于當年八月選看內(nèi)務府三旗女子,次年二月選看八旗秀女。
影視劇資料圖
不過,雖然選秀的節(jié)奏或者說頻度保持得比較好,但清代選秀的范圍卻發(fā)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傮w的變化規(guī)律就是,選秀的范圍不斷縮小。
這種縮小的趨勢大致是從乾隆朝開始的,盡管在乾隆六年七月的上諭中,皇帝仍舊反復強調(diào),“我朝定例,八旗秀女,必俟選看后方準聘嫁,凡在旗人,理宜敬謹遵行……所有未經(jīng)選看之秀女,斷不可私先結親,務須遵例于選看后再行結親聘嫁”。
但是,在此之前的一個月,他就已然允許八旗中十八歲至二十歲的“逾歲”就是超齡秀女,如果還是由于各種原因耽誤參與選秀,可以在請旨后“即令出嫁”。就是不要再等三年了,上奏說明一下就可以出嫁。乾隆的這個諭令,就標志著在他心目中選秀之制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了松動。
此后,乾隆就一步步縮小選秀范圍,到乾隆八年,他就下令,在外地任職的旗人,文官同知以下、武官游擊以下,他們的女兒以后就不必赴京參選秀女了。原因是“路途遙遠,不免往返跋涉之勞”,清代官制,文官同知是正五品,武官游擊是從三品,就是說被乾隆首先排出選秀行列的是外地品級較低的旗人官兵家庭的女孩,京城旗人還是都要一律參與選秀的。
到乾隆四十五年,他又下令京城附近,像良鄉(xiāng)、順義、三河等地三品以下官兵家庭的女孩子,也不必送選了。到了嘉慶、道光朝,皇帝就干脆把京城旗人低品級官兵家的女兒也免于選秀了。再到清末,我們看到光緒年間的選秀檔案,范圍一度僅限京城旗人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家庭的女孩。京城的中下層旗人官兵,以及所有外地旗人家的女孩一律不參與選秀了。
故宮博物院藏《玫貴妃春貴人行樂圖》軸
可見,清代選秀范圍的收縮態(tài)勢是十分明顯的,基本上是遵循由外地而京城,由下層而上層,由武職而文職,由漢軍而滿蒙旗人的大致順序,逐步縮小選秀范圍,清朝后期參與選秀并得以進入宮廷、可能成為妃嬪的女性人選基本被圈定在京城中上層旗人家庭之中。
伴隨著選秀范圍的縮小,清代秀女的人數(shù)也呈直線下降的趨勢。我們上一集講了,乾隆末年一次八旗選秀,參選者有近八千人,乾隆朝前中期,參選的人數(shù)應該更多?;实垡B續(xù)4天才能完成初選,之后再進行復選和指婚,是一個挺大的工作量。
而隨著選秀范圍的不斷縮小,至光緒十二年選秀時,只有97名秀女參選,光緒十七年、二十年進一步將范圍縮小至京城中上層官員之女后,兩次選秀都只有12名秀女供閱選,至光緒二十三年,只有正黃旗1名秀女符合入選條件,使得朝廷不得不臨時擴大參選范圍,不然還選個什么勁兒呢?
清代選秀范圍的一再縮小,一方面是由于皇帝對掌控旗人婚嫁權的需求降低了,隨著清朝政權的穩(wěn)固和皇權的集中,不再那么需要通過指婚來平衡和協(xié)調(diào)各方政治勢力,僅是為給皇帝自己選妃嬪和給近支宗室指婚的話,的確沒有那么大的需求了。
另一方面,也顯示出清代后期隨著皇權的衰落,八旗選秀制度逐漸瓦解,皇室和朝廷不再有足夠的精力和財力定期組織如此大規(guī)模的選秀活動,皇帝對于旗人,特別是女性旗人的控制明顯放松,這也是八旗制度逐步瓦解的體現(xiàn)之一。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為了“去中國化”,日本考古還出過這樣的大烏龍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對女性是福是禍?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歷史劇,就不用忌諱歷史虛無主義?
2022-08-29 08:14 -
從世官世祿到有爵無官——古代爵位制的演變
2022-08-01 17:38 -
【觀網(wǎng)直播間】科舉時代:從世襲制到科舉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
跨越3000年,三星堆這件青銅文明“巔峰之作”終于合體
2022-06-16 14:42 考古 -
直播:持續(xù)上新!直擊三星堆考古發(fā)掘進程
2022-06-14 13:23 -
98歲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巫吉英去世,在冊在世幸存者僅剩56位
2022-05-25 18:54 -
在烏克蘭,反法西斯女英雄卓婭再一次被“絞殺”
2022-04-24 10:15 烏克蘭之殤 -
“定遠”沉艦殘骸遺址水下考古調(diào)查工作今年將繼續(xù)
2022-02-13 22:33 考古 -
蘇聯(lián)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帥幣”與張作霖:作為旅游資源的歷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觀網(wǎng)直播間:蘇聯(lián)為什么由盛轉衰
2022-01-07 17:57 -
“連無助的老兵都要欺負!?”日本的歷史虛無主義很“優(yōu)雅”
2022-01-04 07:51 -
海昏侯去世時間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發(fā)現(xiàn)!江西樟樹國字山大墓或為越國王室貴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國為何總是走向統(tǒng)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譜?為何歷史老師常常推薦?
2021-10-29 08:12 -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問題比想象難得多”
-
靠岸中國貨船數(shù)“歸零”,美西港口官員驚到了
-
“出軌女下屬”,英國海軍一把手被免職
-
“聽加州的,否則美國最大經(jīng)濟體地位不?!?/a>
-
流浪53年后,蘇聯(lián)金星探測器墜落地球
-
伊朗官員:美國不真誠,一開始就設陷阱
-
?;鸬谝灰梗“突ハ嘀肛?/a>
-
為什么選出美國籍教皇?梵蒂岡消息人士:還不是因為特朗普
-
普京提議:15日,俄烏直接談
-
王毅分別同印巴雙方通話
-
印度稱“不想升級”,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領導人訪問基輔,將與澤連斯基共同討論停火問題
-
印軍否認S-400防空系統(tǒng)被摧毀
-
印度前高官:勸巴基斯坦,中國的話好使
-
空中爆炸!巴軍通報7日空戰(zhàn)細節(jié),含擊落“陣風”錄音
-
要松口了?印官員稱將“適時”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