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國會“反華周”共通過25項涉華法案,美國兩黨仍互批對方“對華不夠強硬”
最后更新: 2024-09-14 13:36:08【文/觀察者網(wǎng) 熊超然】自當?shù)貢r間9月9日起,在結(jié)束了六周夏季休會期后,美國國會眾議院開啟為期一周的“中國周”(China Week),密集表決數(shù)十項與中國有關的法案,在大選前僅剩下三周會期之際,可謂是瘋狂掀起了一陣“反華妖風”。
“中國周”落幕后,美國國會眾議院中的“最反華團體”——“美中戰(zhàn)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下稱“中國委員會”),甚至細數(shù)起“戰(zhàn)果”。據(jù)該委員會宣稱,此番通過的涉華法案多達25項,要以這些關鍵立法來保護美國人免受中國構(gòu)成的軍事、經(jīng)濟、意識形態(tài)和技術威脅。
盡管美媒普遍認為,此番涉華立法行動獲得了兩黨的共同支持,但仍有民主黨人直言,有些法案實際未經(jīng)兩黨協(xié)商而被強行通過,“中國周”的許多內(nèi)容都是徒勞。不過,無論持何種立場的美媒都認同,共和黨領導下的眾議院搞出“中國周”,實則是在大選前以“對華強硬”之姿對抗打壓民主黨的一種選票策略。
有意思的是,此時美國兩黨還上演了一出“互噴”戲碼,就在被共和黨人集體扣上“對華軟弱”的帽子時,還有民主黨人跳出來反咬共和黨人“不夠硬”,并宣稱“中國周”一無是處,對中國太過軟弱無力。
專家認為,此時美國國會密集討論涉華法案,是想在大選日益臨近之際杯葛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同時也是共和黨試圖在外交層面阻擊民主黨候選人的表現(xiàn)。由此可以看出,國會意圖與拜登政府爭奪美國對華政策的主導權(quán),雙方乃至兩黨之間圍繞對華政策的競爭同樣日趨激烈。專家還提醒,面對美國國會癲狂的“中國周”,“良好外部環(huán)境”只能靠我們自己去爭取。
美國國會外景圖美聯(lián)社
25項涉華法案,光看名稱就觸目驚心
當?shù)貢r間9月12日,“中國委員會”在其網(wǎng)站發(fā)布了一篇“回顧中國周”的新聞稿,其中羅列了這一周在眾議院所通過的25項法案及其相關內(nèi)容。
其中,一部分法案獲得了“中國委員會”主席、密歇根州共和黨籍眾議員約翰·穆萊納爾(John Moolenaar)的“直接背書”,他在眾議院針對這些法案均作出了表態(tài),包括這八項:
“生物安全法案”、“反制中國無人機法案”、“脫離外國敵對電池依賴法案”、“保護美國農(nóng)業(yè)免受外國對手侵害法案”、“國土安全部限制孔子學院和中國相關實體法案”、“結(jié)束中國電動汽車在美國主導地位法案”、“打擊中華人民共和國惡意影響基金授權(quán)法案”、“科技協(xié)議強化國會通知法案”。
根據(jù)“中國委員會”2023年12月發(fā)布的“經(jīng)濟報告”和2023年3月發(fā)布的“涉臺報告”,眾議院還通過了七項與之政策建議相一致的法案:
“臺灣沖突威懾法案”、“防范經(jīng)濟間諜法案”、修訂“研發(fā)、競爭和創(chuàng)新法案”的法案,以澄清外國的定義,以限制外國人才的惡性招聘,以及其他目的、“外國對手通訊透明法案”、“出口管制執(zhí)行和加強法案”、對2018年“出口管制改革法案”中關于政策聲明的部分進行修訂、“遠程訪問安全法案”。
此外,“中國委員會”還宣稱,眾議院通過了一些其他重要的立法,以保護美國免受中國的影響,包括:
“路由器法案”、“中國貨幣問責法案”、“制裁名單協(xié)調(diào)法案”、“香港經(jīng)貿(mào)辦驗證法案”、“保護全球電信法案”、“太平洋伙伴關系法案”、“通過提高出口管制透明度保持美國優(yōu)勢法案”、“保護美國創(chuàng)新和經(jīng)濟安全免受中國侵害法案”、“未經(jīng)參議院批準不簽署世衛(wèi)組織大流行防備條約法案”,以及一項內(nèi)容強調(diào)美國、日本和韓國三邊合作重要性的決議。
資料圖:約翰·穆萊納爾彭博社
這些“反華法案”,大致可分為這三類
眾所周知,共和黨目前主導著眾議院議程,“中國周”的大部分法案由共和黨主導,但美國媒體普遍認為,這些法案獲得了兩黨的共同支持,需要三分之二多數(shù)票就能通過。通過的法案還必須獲得參議院批準,才能送交美國總統(tǒng)簽署成為法律。
美媒稱,這些法案旨在以多種方式針對中國,包括重啟類似“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的新計劃、進一步限制美國高校中的孔子學院。此外,這些法案還試圖緊盯中國生物技術、禁止中國大疆無人機、協(xié)助臺灣對抗中國大陸、限制中國人購買美國農(nóng)地、推動立法措施關閉香港經(jīng)貿(mào)辦、限制對中國制造電池的電動汽車稅收抵免、賦予美國國會“監(jiān)督”世衛(wèi)組織的進一步權(quán)力等等。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告訴觀察者網(wǎng),此次涉華法案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相對最正常的一類,就是美國國家安全的泛化——用國家安全作為保護主義的理由,保護美國落后產(chǎn)能的法案,最典型的就是涉及無人機有關的法案。這一類法案好歹還有個商業(yè)邏輯在里面,就算不利于作為一個整體國家的美國,至少美國的企業(yè)還是有錢可賺的,哪怕是一小部分美國人還是獲益的。
另一類則是純粹的麥卡錫式的反華歇斯底里。這是美國國會眾議院內(nèi)部共和黨反共意識形態(tài)集體瘋魔的產(chǎn)物——用一種癲狂的態(tài)度在一些具有象征性的領域,比如說美國的土地、電動汽車、生物領域的合作等等問題上對中美之間正常的經(jīng)濟和經(jīng)貿(mào)活動進行全方位的挑戰(zhàn)和杯葛。
還有一類法案是“買出來”的,一看就是有人在背后花了錢。比如說中國的臺灣島內(nèi)有一批人砸錢買出來的一些法案,內(nèi)容是和臺灣問題相關的。其中一條很典型,它妄圖建立某種所謂的威懾邏輯,來對大陸擁有權(quán)力的人進行威懾,讓他們不敢去碰臺灣的事,這個法案最后通過的概率還不低,就讓人感覺非常的荒謬,其中反映出的政治能力簡直是負數(shù)。
- 責任編輯: 熊超然 
-
荷蘭議會通過涉臺動議,中使館駁斥
2024-09-14 13:25 兩岸關系 -
被掉包的“丘吉爾”又找到了
2024-09-14 12:19 -
“我要驅(qū)逐海地移民……驅(qū)逐到委內(nèi)瑞拉”
2024-09-14 11:44 美國大選 -
“華爾街空神”:真按哈里斯說的干,美國金融就崩了
2024-09-14 11:40 美國大選 -
拜登政府敲定提高對華關稅,“美國人承擔成本”
2024-09-14 11:20 中美關系 -
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幫辦說了句中文:聽其言,觀其行
2024-09-14 10:51 -
教皇罕見發(fā)聲:美國人只能“兩惡取其輕”
2024-09-14 10:00 美國大選 -
德軍艦執(zhí)意穿越臺灣海峽,我使館發(fā)聲
2024-09-14 08:42 臺灣 -
“波音飛船有些問題讓我們不舒服,就這么離開很難過”
2024-09-14 08:41 航空航天 -
意大利一商鋪起火致3名中國人遇難,中領館:敦促意方盡快查明原因
2024-09-14 08:24 -
IMF涉俄重大轉(zhuǎn)變,引歐洲9國“強烈不滿”
2024-09-14 08:09 俄羅斯之聲 -
金正恩會見紹伊古
2024-09-14 07:52 朝鮮現(xiàn)狀 -
以色列:接近完全消滅哈馬斯
2024-09-14 07:51 巴以恩仇錄 -
美方再次歪曲污蔑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耿爽回應
2024-09-14 07:41 烏克蘭之殤 -
因參與未遂政變,剛果(金)判處3名美國公民死刑
2024-09-14 06:43 -
厄瓜多爾將關閉駐委內(nèi)瑞拉使領館
2024-09-14 06:36 -
“戰(zhàn)火”升級!特朗普團隊這操作,又把霉粉得罪狠了
2024-09-13 23:40 美國大選 -
打壓中國電商,拜登政府宣布動手
2024-09-13 23:05 中美關系 -
“俄方將和合作伙伴分享這一訣竅”
2024-09-13 22:47 俄羅斯之聲 -
斯里蘭卡前海軍司令:中國是真的想建立全球安全
2024-09-13 20:55
相關推薦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評論 55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評論 108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57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87“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390最新聞 Hot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
嚴管執(zhí)行!中方再出手,美媒發(fā)愁
-
俄副總理: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談判取得進展
-
“歐洲在華企業(yè)偷著樂:機會來了”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
普京閱兵式演講,特別提到中國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
美國農(nóng)民發(fā)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好難找到買家
-
首位“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是誰?
-
許紅兵,主動投案
-
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
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國不是好盟友”,我駐巴拿馬使館駁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