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文鋒:看看香港施政報告怎樣處理“缺人”問題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甘文鋒】
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李家超于10月25日在特區(qū)立法會發(fā)表其任內的第二份施政報告,主題是“拼經濟謀發(fā)展,惠民生添幸福”。這一主題符合香港在修例風波及疫情后全力拼經濟改善民生的發(fā)展方向。
這次的施政報告,幾個亮點都是與人有關,說明香港確實出現了“缺人”的困境。
記得在學校的課本上,介紹香港時都會出現一個重點,就是香港沒有天然資源,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才”。人才不夠了,這就意味著香港連最后及最重要的資源都不夠,因此香港政府相對其他地方政府,更加緊張人才的流向。
大體看來,李家超政府推出的幾點“搶人才”政策真的很直接且實在。我們不妨再詳細探討下這些政策是否真的能為香港的未來儲備足夠多的人才。
圖自港媒
一、鼓勵生育
今年施政報告的一個討論點,就是關于鼓勵生育的政策。
根據政府數據,香港出生率長期處于低水平,2022年夫婦平均子女數量已下降至0.9名。與此同時,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qū)之一,平均壽命超過84歲。也就是說,如果情況不變,十年后65歲及以上的長者比例,將會占全港人口的1/3。可以想象屆時香港的勞動力將面臨重大挑戰(zhàn)。
因此,缺人的第一個情況,其實是缺勞動力。
如何提高出生率,的確是香港政府當下需認真考慮的問題?,F實是發(fā)達地區(qū)的整體出生率普遍較低,很多夫婦不愿生孩子,影響因素多樣,包括教育、房屋、對生活的追求、文化改變,甚至是對一個地方的未來預算等等,而短期的政策往往難以改變這一趨勢。
這次政府有關鼓勵生育的政策,最多人提及的是向每名于香港出生、其父母至少一方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新生嬰兒發(fā)放一筆2萬元的現金獎勵。當然,大部分人聽到這一政策時都表示,沒有人會為區(qū)區(qū)2萬元去生孩子的。
我們可以看看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政策,就會發(fā)現同類的政策成效往往都不大。比如,韓國政府前幾個月宣布,自明年起將1歲以下新生嬰兒的每月津貼由70萬韓元(約3822人民幣)增加至100萬韓元(約5500人民幣);日本亦宣布明年開始擴充兒童補貼,每月將贈至三萬日元(近1462人民幣);而新加坡的政策,則是前兩名新生嬰兒將獲1.1萬坡元的現金獎(約58974人民幣),從第三胎開始,獎勵增至1.3萬坡元(約69697人民幣)。但現實是,這幾個國家的出生率依然屢破新低。
筆者對香港政府以小額現金獎勵生育的策略也不認同,但如果要公平地評判政府的政策,還是要看整套鼓勵生育的“組合拳”。
除了現金獎勵外,政府還對新生家庭在房屋方面進行了支援。例如從明年推出的居屋開始,每次出售居屋都會額外預留10%讓有新生嬰兒的家庭優(yōu)先選擇;其次是公共房屋方面,房委會會推出“家有初生優(yōu)先配屋計劃”,有新生嬰兒的家庭可申請加快配屋,輪候時間會縮減一年。
相比于直接發(fā)2萬元,房屋的優(yōu)惠政策無疑更具吸引力,但是否就足夠鼓勵生育呢?舉例來說,截至2023年6月底,香港公屋的輪候時間為5.3年,如果減去一年,即還要4.3年。如果是已經輪候了幾年的夫婦,這個政策還是有點吸引力的;但如果剛填表申請,那確實是吸引力不大。而且孩子出生后還要照顧他很長一段時間,開銷極大,單單縮短一年輪候時間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筆者對此還是存疑。
圖自港媒
二、愛國教育
第二個想談談的點與愛國主義教育有關。這點乍看上去好像與人才沒有什么關系,但其實是人才培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歷了2019年的修例風波,我們發(fā)現香港的年輕人對國家的認知存在嚴重的偏差。一方面我們當然希望通過教育及宣傳讓他們重新認識國家;而對現時的中小學生,我們有必要在早期就借由愛國主義教育,讓他們了解真正的中國。香港現在要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面對現時及未來的挑戰(zhàn),我們也都希望治港者除了是愛國者外,還要是有能力的愛國者。
換句話說,強調愛國教育,是為愛國者擴大人才庫,這同時也是香港非常缺的人才。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治港者需要各種類型的人才擔任各個崗位。但在英國的長期管治之下,很多重要的位置不一定由愛國者把持。要讓愛國者進入這些既有制度和圈子并不容易,因為這些圈子的既得利益者不一定希望讓愛國者進入。這就是為什么回歸多年后,民心回歸的工作仍要繼續(xù)。
國家最近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是一個重要契機。在此法下,香港也必定要有系統地推廣愛國主義教育。今年的施政報告也提到愛國主義教育,指出將會在今個學年加強教師培訓、強化國情學習,以及推行多元學習體驗。作為政策導向,香港政府可算是緊緊跟隨《愛國主義教育法》了。
在之前的教育,政府多是遮遮掩掩,不敢用“愛國教育”的名頭,只說是“國情教育”;甚至在推行國民教育時,亦受到反對派的阻撓,說香港應推行公民教育,而非國民教育。筆者認為雖然《愛國主義教育法》并非如香港國安法般專為香港而立,但肯定是繼香港國安法之后,另一項對香港未來影響深遠的法律。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世界開放報告2023》今日發(fā)布:中國香港排第三
2023-11-05 23:02 -
北京市疾控:今冬學校要減少組織集體活動
2023-11-05 22:17 -
進博會現場,全球首個工業(yè)多模態(tài)大模型發(fā)布
2023-11-05 21:35 進博會最新動態(tài) -
上個月突然離職,現在主動投案!浙江千億級國企原董事長落馬
2023-11-05 21:11 -
美政客叫囂制裁香港特區(qū)政府官員和司法人員,國務院港澳辦譴責
2023-11-05 20:24 香港 -
“塞方是率先認識到進博會重要性的國家之一,年年參會”
2023-11-05 18:51 進博會最新動態(tài) -
黑龍江發(fā)布暴雪紅色預警,哈爾濱主城區(qū)明天停課
2023-11-05 18:37 極端天氣 -
李強出席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并發(fā)表主旨演講
2023-11-05 17:24 進博會最新動態(tài) -
澳大利亞總理逛進博會
2023-11-05 16:58 進博會最新動態(tài) -
干部和商人圍坐“詐金花”?當地紀委監(jiān)委:屬實
2023-11-05 16:57 依法治國 -
進博會開幕,多地公布參會數據
2023-11-05 16:08 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
唯品會“線上奧萊”展館亮相進博會,“云上進博會”專場同步上線
2023-11-05 16:03 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
公職人員超市猥褻女孩僅被行拘9天?當地通報:已成立聯合調查組
2023-11-05 15:48 依法治國 -
國家衛(wèi)健委:中國已建立60支公共衛(wèi)生和醫(yī)療應急“國家隊”
2023-11-05 15:21 -
財政部長藍佛安:嚴把關、快下達、強監(jiān)管,確保管好用好國債資金
2023-11-05 15:04 中國經濟 -
影帝貪官李朝偉案更多細節(jié):把下屬當“家臣”、將父母騙去撿廢品種菜
2023-11-05 14:16 廉政風暴 -
設計時速350公里,延榆高鐵開工建設
2023-11-05 13:19 高鐵世紀 -
【進博之約】習言道|讓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
2023-11-05 11:19 進博會最新動態(tài) -
堅持對外開放 實現互利共贏——寫在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之際
2023-11-05 11:16 進博會最新動態(tài) -
重溫習近平主席歷屆進博會講話 感受中國的開放與自信
2023-11-05 11:14 進博會最新動態(tài)
相關推薦 -
“學者回望:特朗普這個時期,是中國趕超美國分水嶺” 評論 152“中國稀土出口審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評論 337“中美談判后,各國對美更硬氣了” 評論 140星辰大海第二站,天問二號為何選它? 評論 70印度人把抵制矛頭對準了這兩國 評論 264最新聞 Hot
-
“學者回望:特朗普這個時期,是中國趕超美國分水嶺”
-
華人“鋼鐵大王”在菲遭撕票案主謀落網,部分贖金已提走
-
“特朗普次子要去越南,想在胡志明市建特朗普大廈”
-
“我來到這里工作,因為中國是支持環(huán)保的超級大國”
-
“中國稀土出口審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
“日本很小心,不想讓特朗普丟臉”
-
“我只能靠中國賺錢:聽特朗普這么說,想拿石頭砸他”
-
美財長認了:美國消費者買單
-
英國也盯上了...
-
美國發(fā)生火車撞人事故:2人死亡,至少1人失蹤
-
“蘋果給了印度希望,結果中美談成了……”
-
“中美談判后,各國對美更硬氣了”
-
議會選舉落幕總理小勝,極右翼抬頭:葡萄牙兩黨制結束了
-
拜登還能活多久?美專家預測
-
“飛車黨”緊追小女孩將其嚇哭?當地警方通報:兩名初中生認錯道歉
-
數學家贏下羅馬尼亞大選,曾兩次獲得國際奧數滿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