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爾:“北洋時期中國最民主”?你別說還真有人信
最后更新: 2024-05-08 19:10:03【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保爾】
“北洋時期中國最民主”,因為“段祺瑞給劉和珍道歉了”……近日,一位教師在三尺講臺上大言不慚地講授他對于北洋軍閥“民主貢獻”的理解,引發(fā)輿論嘩然。
在20世紀前半葉,中華民族從古老帝國中走出,險些迷失在民國,歷經(jīng)艱難探索方才得以新生。這段歷史不僅帶來了苦難,也留下了一些人所謂的“遺憾”。比如有人認為,在清帝遜位之后,北洋軍閥不僅“走向共和”,而且很有機會實現(xiàn)“民主”。
如果單純就某個具體歷史問題而言,軍閥時代有沒有民主要素確實是個可以研究的議題。但在國家層面,把軍閥政府與民主政治關(guān)聯(lián)起來,實在不科學。
為什么北洋軍閥不可能帶來民主?北洋主宰的時代有沒有民主?本文將圍繞這些問題開展討論。
“洋鐵水壺”襲警?
追本溯源,北洋軍閥是清末北洋勢力的延續(xù),最初的首領(lǐng)是為大清練兵的袁世凱。后來北洋的那些所謂“名將”,大多數(shù)都曾是跟著袁軍門吃皇糧的小站新兵。從根子上說,北洋勢力從一開始就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
袁世凱死后,北洋分化為直系、皖系、奉系三股主要勢力,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人爭權(quán)奪利,不斷上演著“風云突變,軍閥重開戰(zhàn)”的戲碼。
可能還會有人說,軍閥的概念太大了,具體到某位軍閥,說不定人家是個開明的好人呢?比如某些人很吹捧段祺瑞,說他擔任北洋政府總理期間,很有民主風范,說魯迅先生悼念的劉和珍君去世之后,身為總理的段祺瑞不僅誠懇道歉,還為此終生不吃肉,真可謂“大民主”。
老年段祺瑞(資料圖)
我們不妨就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劉和珍遇害之事,史稱“3.18慘案”,是段祺瑞為了鎮(zhèn)壓在自己官邸前請愿的學生,下令衛(wèi)隊開槍的慘案。段祺瑞的衛(wèi)隊當場打死47人,打傷二百余人。
此事發(fā)生后,中外嘩然,當時著名編輯邵飄萍仗義執(zhí)言,在他主編的《京報》上發(fā)表了對段祺瑞政府的大段質(zhì)疑。結(jié)果文章見刊不久,邵飄萍就被槍殺身亡,顯然段祺瑞政府想以暴力壓制聲音。
但紙包不住火,更多人發(fā)出了憤怒的聲音。于是段祺瑞政府又想了個辦法,他們說這次事件是共產(chǎn)黨率領(lǐng)數(shù)百名暴徒“闖襲國務(wù)院,潑灌火油,拋擲炸彈,手持木棍,叢擊軍警”,傷亡則是“各軍警因正當防御,以致互有死傷”。為此,段祺瑞政府先搞了個六人的共產(chǎn)黨通緝名單,后來又增加了五十人,魯迅先生也赫然在列。
不知道是軍閥之間故意拆臺,還是段政府實在忙亂了手腳,沒有搞好善后工作。人們很快發(fā)現(xiàn),那些所謂的受傷軍警都是自己傷的自己,至于現(xiàn)場的“襲警”兇器則更是滑稽,找來找去,居然只有“洋鐵水壺”……此事丟盡了段祺瑞和北洋政府的臉。
至此,段祺瑞才做出了親赴槍殺現(xiàn)場、面對死者尸體長跪不起的表現(xiàn)。在全國的抗議聲,以及軍閥之間趁機的勾心斗角中,段祺瑞政府被迫下臺,他本人從此寓居天津,聲言“終生素食,以示懺悔”。
如果說殺人只需道歉,老年吃素還能反轉(zhuǎn)風評,只怕全世界的黑幫都要樂死,監(jiān)獄里的刑事犯更要大呼冤枉了。段祺瑞的這出戲,就連民國的小孩子都能識破,如今有些人竟然迷惑其中,真是令人費解。
北洋時期的“民主”
就國家的總體政治運行而言,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顯然不能稱作民主。期間諸如張勛復(fù)辟大清、曹錕賄選總統(tǒng),以及軍閥之間你來我往的混戰(zhàn),更是撕碎了北洋民主憲政的最后一點偽裝。但客觀地說,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時代也并非毫無民主的因素。需知,即便是在最陰暗的角落里,也會有植物堅強生長,更何況民主的種子早已在中華大地萌發(fā),再強大的軍閥也不可能將其扼殺。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首次公開!侵華日軍731部隊再添新罪證
2024-05-04 10:51 日本戰(zhàn)犯筆供 -
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chǎn)
2023-11-04 19:11 申遺競賽 -
河北灤平發(fā)現(xiàn)戚繼光督建長城石碑,內(nèi)容與史料記載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為什么梁啟超不看好的社會主義,最后拯救了中國?
2023-03-20 08:04 -
甲午戰(zhàn)爭沉艦發(fā)現(xiàn)大口徑炮彈,辟謠“炮彈摻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愛去希臘搞發(fā)掘?
2023-02-23 08:46 -
中國歷史上的“葉文潔”,比小說要讓人頭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兩次破防,勤懇務(wù)實的嘉慶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歲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這套“傳統(tǒng)手藝”,讓人想到魯迅的一句話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發(fā)布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fā)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劉統(tǒng)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審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踐行“茍利國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宮廷比明代更節(jié)儉?宮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選秀女就是選妃?其實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漢化”
2022-10-19 08:43 -
為了“去中國化”,日本考古還出過這樣的大烏龍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對女性是福是禍?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歷史劇,就不用忌諱歷史虛無主義?
2022-08-29 08:14 -
從世官世祿到有爵無官——古代爵位制的演變
2022-08-01 17:38
相關(guān)推薦 -
最新聞 Hot
-
卡塔爾送大禮引爭議,特朗普:免費的也罵?
-
美國小企業(yè)苦苦掙扎:利潤蒸發(fā)甚至變?yōu)樨摂?shù),最糟的時刻還未到來
-
特朗普施壓后,澤連斯基表態(tài):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車企利潤暴跌超20%,“與中國競爭加劇”
-
中美會談結(jié)束后,美國股指期貨應(yīng)聲上漲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問題比想象難得多”
-
靠岸中國貨船數(shù)“歸零”,美西港口官員驚到了
-
“出軌女下屬”,英國海軍一把手被免職
-
“聽加州的,否則美國最大經(jīng)濟體地位不?!?/a>
-
流浪53年后,蘇聯(lián)金星探測器墜落地球
-
伊朗官員:美國不真誠,一開始就設(shè)陷阱
-
?;鸬谝灰?,印巴互相指責
-
為什么選出美國籍教皇?梵蒂岡消息人士:還不是因為特朗普
-
普京提議:15日,俄烏直接談
-
王毅分別同印巴雙方通話
-
印度稱“不想升級”,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