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永樂:威爾遜主義的退潮與門羅主義的再解釋
區(qū)域霸權與全球霸權的空間觀念之爭
關鍵字: 國際秩序人類命運共同體大國協(xié)調四、余論
1919年,威爾遜參與巴黎和會談判,將美國的國際威望推向高峰。但這一“威爾遜時刻”也開啟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門羅主義與威爾遜主義之間究竟存在何種關系?這一問題貌似可以導向國內威爾遜研究中常見的對于威爾遜執(zhí)政時期美國的“孤立主義”與“國際主義”兩種外交思想緊張關系的探討。然而本文探討“門羅主義”和“威爾遜主義”,并不僅僅著眼于美國外交政策,而是將二者視為在全球范圍內流通的概念和符號,不同的政治主體出于不同的考慮,會對其進行新的理解和解釋。不僅威爾遜及其國內政敵會辯論這一問題,美國在全球不同區(qū)域遭遇到的挑戰(zhàn)者也會回應這一問題,從而使其成為一個關系到全球政治空間不同劃分思路的重要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威爾遜自己當然強調他自己的主義與門羅主義之間的連續(xù)性。他將門羅主義美化為一種尊重各個國家政治體制和發(fā)展道路的主義,將國際聯(lián)盟的方案,論證為擴大門羅主義適用范圍的努力。而通過對歷史過程的梳理,我們還可以看到,威爾遜的全球解決方案并非空穴來風,而是在美國一百年多來經(jīng)營美洲的經(jīng)驗基礎上提出的,美洲在美國國際戰(zhàn)略的演變中,發(fā)揮了“試驗田”和“根據(jù)地”的作用。在門羅主義的實踐過程中,美國排斥舊大陸的一系列政治原則,堅持自己的政治原則;美國試圖在美洲建立某種集體安全機制,并在其中保持一種仲裁者的地位。而威爾遜試圖將美國經(jīng)營美洲經(jīng)驗推廣到全球,在全球建立起某種集體安全機制,使美國處于仲裁者的超然地位,既享受霸權地位,推行美國所奉行的理念,也不會陷入到舊大陸的傳統(tǒng)權力斗爭泥淖中去。
然而,威爾遜的國內批評者并不將門羅主義與威爾遜主義之間的關系視為一種連續(xù)的過渡,而是強調二者之間的對立。盡管威爾遜倡導的國聯(lián)盟約中為美國繼續(xù)主導西半球留出了空間,其政敵仍然擔心,威爾遜倡導的國聯(lián)帶來的不是美國控制國聯(lián),而是歐洲列強先控制國聯(lián),再通過國聯(lián)控制美國,這就違反了將近百年的門羅主義精神。威爾遜的政敵們從根本上仍將歐洲視為一個令人恐懼的泥淖,美國的利益需要擴張,但美國不能承擔過于沉重的國際責任。而威爾遜無法清晰和令人信服地向他的國內政敵描述,美國究竟要承擔多重的國際責任,這種責任究竟與美國的所得是否成正比。他對政敵毫不妥協(xié)的態(tài)度,最終使得國聯(lián)方案在參議院折戟沉沙。
與此同時,國際聯(lián)盟盟約為“門羅主義”留下的口子,在戰(zhàn)后具有更為深遠的影響。一戰(zhàn)之后,德日兩國受到美國的壓制,不約而同地訴諸一種話語策略:將門羅主義的歷史經(jīng)驗普遍化,用以對抗威爾遜式的普世主義。這意味著,美國在國聯(lián)體系下所享有的門羅主義特權,其他強國也可以正當?shù)叵碛小?0世紀30年代,卡爾?施米特在德國發(fā)展了其“大空間”理論,服務于德國在中東歐的經(jīng)營。日本在1905年就從美國習得“亞洲門羅主義”的表述,將之與其國內的“亞細亞主義”思潮結合起來,以證成自身在東亞的擴張。而在二戰(zhàn)期間,日本的國際法學家更是從施米特的“大空間”理論獲得啟發(fā),致力于為“大東亞共榮圈”建構一種國際法理論。一旦“門羅主義”不再是美國的特權,而是列強均可采用的區(qū)域秩序組織原則,美國致力于建構的普遍主義國際法必將消亡,國際法將分解為兩個層面:第一層是諸多“大空間”內部的國際法,第二層是這些“大空間”之間的交往法則。隨著德日兩國在二戰(zhàn)中戰(zhàn)敗,這一轉變沒有出現(xiàn)。
而這不僅僅是一段用以滿足好古興趣的陳年往事。“威爾遜時刻”帶來種種圍繞“門羅主義”展開的爭論,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地理解區(qū)域霸權和全球霸權之間的張力。全球霸權總是傾向于強調全球空間的同質性,強調自身代表了某些普遍適用于人類的原則和理念。而區(qū)域霸權面對全球霸權建立普遍同質秩序的壓力,會更傾向于強調世界的多元空間性(pluralistic spatiality),將全球霸權的主張者視為來自另一個空間的越界者,將其普遍性訴求視為特殊利益的話語包裝?!巴栠d時刻”的重要意義在于,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區(qū)域霸權嘗試建立全球霸權的生動案例——威爾遜提出了針對全球的普遍主義主張,然而他的國內政敵并沒有走出將世界劃分為兩個半球的空間思維,慎于在美國能夠掌握的舒適區(qū)域之外承擔剛性的國際義務。而其他區(qū)域霸權也可以通過強調美國所經(jīng)歷的多元空間性思維與普遍同質性思維之間的對立,讓美國自己反對自己,從而消解威爾遜主義訴求的普遍性,捍衛(wèi)自身在本區(qū)域的特權。
自巴黎和會以來,世界已經(jīng)歷了一個百年,但國際秩序中不同思維模式與話語模式的起伏,在很多方面仍然像是舊日故事的重演。門羅和威爾遜并沒有遠去,他們仍然生活在當代世界的沖突與斗爭之中。
(注釋略)
【本文發(fā)表于《探索與爭鳴》2019年第3期,發(fā)表時有刪節(jié),在此推送的是全文。本文得益于2018年夏季劉小楓教授主持的第二屆六繹論壇的討論,尤其是魏磊杰對于日本二戰(zhàn)期間國際法思想的研究,對本文啟發(fā)良多,作者在此一并致謝。本文的一切錯漏概由作者個人負責?!?
標簽 國際秩序- 原標題:威爾遜主義的退潮與門羅主義的再解釋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亢
- 最后更新: 2019-04-24 11:57:54
-
西藏考古大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青藏高原首個史前人類洞穴
2019-04-20 15:04 考古 -
在菲律賓發(fā)現(xiàn)新的古人類物種
2019-04-12 16:42 考古 -
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又添新罪證!
2019-03-25 19:19 -
選舉產(chǎn)生官員是反民主的,在過去兩千多年里曾是婦孺皆知的常識
2019-03-25 17:38 觀學院 -
“今天,向40年前那場戰(zhàn)爭中的英雄和烈士們敬禮!”
2019-02-17 22:47 -
長城城磚被撬壞60余延長米,誰干的!
2019-02-05 20:23 考古 -
在中國,不管官多大學問多好,都不該忘記自己來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新時代之聲 -
塵封百年,甲午海戰(zhàn)沉船致遠艦設計圖在英國重見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們該如何紀念“三大戰(zhàn)役”
2018-12-09 12:14 觀學院 -
即使在最窮的中國面前,英國人也摔了跤,美國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新時代之聲 -
唐代公主誰也沒見過,怎么知道復原得準不準確?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講改革開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
2018-11-21 08:18 新時代之聲 -
當年我們羨慕別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們造給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新時代之聲 -
疑似抗日英烈頭顱現(xiàn)身日軍老照片 日軍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愛因斯坦親筆信3.2萬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預言德國未來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發(fā)現(xiàn)幾十具“木乃貓”,真·喵星人占領評論區(qū)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國,我們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新時代之聲 -
當年中國沒錢,但有膽子“殺出一條血路”
2018-10-30 07:28 新時代之聲 -
佟麟閣:誓與盧溝橋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衛(wèi)英雄 -
發(fā)現(xiàn)最古老完整沉船:距今2400年、保存完好
2018-10-23 15:23 考古
相關推薦 -
俄美元首通話超2小時,俄烏停火談判有戲? 評論 20“特朗普的耳朵成了關鍵戰(zhàn)場” 評論 24“法國情報部門讓我干預大選,我拒絕了” 評論 57“學者回望:特朗普這個時期,是中國趕超美國分水嶺” 評論 201“中國稀土出口審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評論 359最新聞 Hot
-
俄美元首通話超2小時,俄烏?;鹫勁杏袘??
-
陳奕迅發(fā)文報平安
-
“特朗普的耳朵成了關鍵戰(zhàn)場”
-
歐盟宣布:英國,“回到世界舞臺”
-
“法國情報部門讓我干預大選,我拒絕了”
-
韓國一醫(yī)廢處理廠部件墜落,致中國員工1死1傷
-
“日本車企很絕望”
-
“我都沒買過米,全是別人送的…”,日本農相道歉了
-
高志凱提建議,巴基斯坦主持人的嘴角都壓不住了…
-
“學者回望:特朗普這個時期,是中國趕超美國分水嶺”
-
華人“鋼鐵大王”在菲遭撕票案主謀落網(wǎng),部分贖金已提走
-
“特朗普次子要去越南,想在胡志明市建特朗普大廈”
-
“我來到這里工作,因為中國是支持環(huán)保的超級大國”
-
“中國稀土出口審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
“日本很小心,不想讓特朗普丟臉”
-
“我只能靠中國賺錢:聽特朗普這么說,想拿石頭砸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