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爾夫岡·明肖:現(xiàn)在德國成為了“歐洲病夫”
【導讀】 5月25日,德國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公布數(shù)據(jù)顯示GDP連續(xù)兩個季度負增長,德國經濟已陷入技術性衰退。受德國拖累,歐元區(qū)過去兩個季度經濟持續(xù)萎縮。從當初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到如今成為“害群之馬”,德國經歷了什么?這場衰退對德國究竟有多大影響?該如何擺脫危機?
就這些問題,《金融時報》副主編沃爾夫岡·明肖撰文發(fā)表他的看法。觀察者網翻譯分享,僅供參考。
【文/沃爾夫岡·明肖,翻譯/觀察者網 郭涵】還記得有關“歐洲病夫”的爭奪賽嗎?數(shù)十年來,這頂帽子一直在英國與德國間來回傳遞。在某些年,法國也曾獲得“榮譽提名”。
即便考慮到“脫歐”對英國的影響,現(xiàn)在“歐洲病夫”這個稱謂也非柏林莫屬。經歷了連續(xù)兩個季度的負增長,德國經濟已陷入經濟學家口中的“技術性衰退”。這并非經濟衰退的正式定義。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定義是“在整個經濟體范圍內,經濟活動出現(xiàn)持續(xù)數(shù)月的大規(guī)模衰減”。
過去一年來德國通脹率同比變化走勢圖 數(shù)據(jù)來源:德國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
問題來了,德國GDP顯然已經持續(xù)好幾個月負增長;國內消費也陷入低迷。但這種勢頭并沒有平均地分布到整個經濟的方方面面。失業(yè)率依然維持在5.5%,處于歷年來的最低水平。在德國,關于就業(yè)的主要話題是工人數(shù)量不足與工資上漲。我知道有些餐館因為招不到員工而倒閉。這不像是正常的經濟衰退時期應該發(fā)生的事。
與今天德國處境最相似的類比,應該是上世紀70年代英國經歷的“滯脹”時期——高通脹與低增長——結合相對較低的失業(yè)率。根據(jù)英國國家統(tǒng)計署的數(shù)據(jù),在那個十年,英國總體失業(yè)率在3.7%與5.6%間浮動。英國在上世紀70年代與80年代初經歷了兩場嚴重的經濟衰退。第一次是在1973年至1975年,因為石油價格沖擊所引發(fā)。第二次是在1980年至1981年,導火索是撒切爾政府的經濟政策。
但英國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真正的大事件卻不是關于周期的討論,而是結構。在我看來,對那一時期許多國家所面臨困境最令人信服的解釋,出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埃德蒙德·菲爾普斯1994年的著作:《結構性衰退:失業(yè)、利息和資產的現(xiàn)代均衡理論》,書中指明了長期的超級衰退周期。
菲爾普斯的觀點不同于當時經濟學界的主流意見,即認為經濟會圍繞一個固定的趨勢波動。這并非上世紀70年代的實際情況。那十年間發(fā)生了多次沖擊:為二戰(zhàn)后全球宏觀經濟提供穩(wěn)定性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半固定匯率制終結;一波接一波的油價沖擊;以及在英國,越來越頻繁的工會罷工行動。所有這一切都超越了經典的經濟周期性波動模式。
上世紀70年代英國民眾街頭游行
對今天的德國來說,最重大的結構性沖擊源自地緣政治與技術層面。德國經濟是一頭模擬時代(analogue-age)的野獸,最主要的產業(yè)包括燃油車,機械工程與化學制品。德國有優(yōu)秀的科學家與工程師,但不幸的是,他們過分專精于前數(shù)字時代的技術,并不擅長將科學創(chuàng)新轉化為商業(yè)成功。德國對一切數(shù)字化事物保持疏遠態(tài)度的最佳體現(xiàn),莫過于前總理默克爾2013年的一段講話,當時她形容互聯(lián)網是“未知的領域”。我很好奇今天默克爾會如何評價人工智能。
德國過分重視工業(yè)生產意味著依賴全球供應鏈中與中國、俄羅斯的聯(lián)結。這是歐亞大陸地區(qū)產業(yè)鏈深度融合戰(zhàn)略的一部分,而德國是整個體系中的一個樞紐。這項戰(zhàn)略隨著新冠疫情與俄羅斯進攻烏克蘭而趨于瓦解。
德國目前正面臨結構性衰退。當然,經濟循環(huán)的周期意味著情況最終會有所改善。經濟衰退總有結束的一天。到1978年,英國的經濟增長率重新回歸4%。但是,這個報紙頭條的數(shù)字并不會完全揭示事情的真相。
在接下來的10年里,英國依靠全面的經濟重啟計劃才得以擺脫結構性衰退。這也是我認為歷史與當代德國最大的不同。去年2月,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在一場知名的演講中談到“時代變化”。這屆德國政府最重大的主張是綠色轉型。但這并不意味著德國會降低對制造業(yè)的過度依賴,僅僅是為其注入更多綠色能源。德國面對供應鏈的脆弱狀態(tài)沒有改變。
德國的汽車產業(yè)相對來說依舊利潤可觀,但這樣的好日子不會太久。2035年前德國將淘汰燃油車。下一代電動汽車利潤的大頭在于電池與軟件——不管是歐洲還是德國的車企,在這兩個賽道都缺乏建樹。
理論上,歐盟的研發(fā)投入規(guī)模有能力與中美比肩。歐盟旨在投資科研的“歐洲地平線”計劃,經常被形容成一項大獲成功的政策。但我不敢茍同?,F(xiàn)實是,歐洲一直在失去曾經擁有的科研與技術優(yōu)勢。
最主要的原因是歐盟各國政府完全不如美國與中國那樣重視科技發(fā)展。當美國總統(tǒng)喬·拜登對核聚變表現(xiàn)出個人興趣時,歐洲的盧德主義領導人更鐘愛談論監(jiān)管。如果你并沒有利益關聯(lián),自然會傾向于將新技術視作威脅。這就是為什么歐盟成為全世界對數(shù)據(jù)保護監(jiān)管最嚴格的地區(qū)。
擺脫結構性衰退將會困難重重。這不僅意味著德國要經歷類似二戰(zhàn)結束后那種規(guī)模的政治重啟,也意味著采取英、美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改革措施。沒有證據(jù)顯示這一切即將發(fā)生。我并不是說未來不會發(fā)生變革,但至少目前為止,德國政壇甚至沒有人提出類似的呼吁。
在可預見的將來,“歐洲病夫”這座獎杯會安穩(wěn)地存放在柏林。
(文章于6月7日發(fā)布在“新政治家”網站,原標題為“Britain is not the sick man of Europe--that accolade goes to Germany”)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他被任命調查“中國干涉選舉”,3個月后不干了
2023-06-10 08:26 -
蘇納克妄稱中俄操縱關鍵資源,中方駁斥
2023-06-10 07:34 中國外交 -
王毅同印尼對華合作牽頭人盧胡特通電話
2023-06-10 07:24 中國外交 -
普京:烏克蘭反攻已開始,但未能實現(xiàn)任何預定目標
2023-06-09 23:21 烏克蘭之殤 -
是時候換個英國人領導北約?拜登:還有待觀察
2023-06-09 22:36 不列顛 -
14個歐盟國家赤字率將超3%,德國急了
2023-06-09 22:23 德意志 -
陳吉寧會見洪都拉斯總統(tǒng)卡斯特羅
2023-06-09 22:16 -
-
“俄將在7月7日至8日后在白俄部署核武器”
2023-06-09 21:32 俄羅斯之聲 -
中國在古巴建監(jiān)聽站?外交部:造謠污蔑是美國的慣用伎倆
2023-06-09 21:16 中國外交 -
吳釗燮將竄訪歐洲?汪文斌:敦促歐方認清臺灣問題的實質
2023-06-09 21:14 臺灣 -
“很不幸,東盟正被迫陷入對中國的‘經濟冷戰(zhàn)’”
2023-06-09 20:56 觀察者頭條 -
“拜登對華外交經驗,對我這個新人很有價值”
2023-06-09 20:23 不列顛 -
中阿(根廷)央行續(xù)簽雙邊本幣互換協(xié)議
2023-06-09 20:04 人民幣國際化 -
第一共和銀行前CEO出任土耳其央行行長,貨幣政策將轉向?
2023-06-09 19:06 -
“菲律賓未以任何方式遠離中國”
2023-06-09 18:02 中國外交 -
“我們不會這么對待普京”
2023-06-09 16:35 -
俄邊境地區(qū)一架不明國籍無人機墜毀,致兩傷
2023-06-09 16:17 -
普京簽署法令,為赴烏獲勛章老兵免費發(fā)放土地
2023-06-09 16:07 俄羅斯之聲 -
駐韓大使邢海明:賭中國輸?shù)娜私窈笠欢〞蠡?/a>
2023-06-09 16:07 三八線之南
相關推薦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評論 65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評論 110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57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88“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390最新聞 Hot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
嚴管執(zhí)行!中方再出手,美媒發(fā)愁
-
俄副總理: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談判取得進展
-
“歐洲在華企業(yè)偷著樂:機會來了”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
普京閱兵式演講,特別提到中國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
美國農民發(fā)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好難找到買家
-
首位“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是誰?
-
許紅兵,主動投案
-
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
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國不是好盟友”,我駐巴拿馬使館駁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