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捷:中國經濟增長不是天賜的,而是制度優(yōu)勢的體現
關鍵字: 農民工競爭型政府地方政府經濟【文/ 孟捷】
改革開放40年,可以從不同角度加以總結。中國道路或者中國模式,從經濟學的意義上來講,是跟一系列非常特殊的經濟制度聯(lián)系在一起的,從這個角度即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反思中國模式的特點,是比較常見的,但選擇哪些制度作為起正面作用的典型制度來分析,卻有著深刻的分歧。我認為,在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fā)展過程當中,可以挑出三個最典型的制度形式,即半無產階級化農民工、競爭性地方政府以及社會主義政黨-國家。
農民工是一個經濟制度,當然這樣說不意味著,不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社會學的或其他意義的現象,[1]但是從經濟學角度來講,它可以被看作我們常說的經濟制度。第二個制度形式是競爭性的地方政府,理論界對這個問題有較多的分析,產生了不同的理論,但總體而言,這些理論受到自由主義話語的嚴重影響。第三個典型制度是社會主義政黨—國家。中國共產黨不是傳統(tǒng)意義的政黨,它同時也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經濟制度。我個人的看法是,學術界——包括政治經濟學界、社會學界——對半無產階級化農民工的分析,大體接近于完成,但沒有受到“主流經濟學”的重視;對競爭性地方政府的分析,完成了百分之六七十;而對社會主義政黨-國家,尤其是中國共產黨作為經濟制度的分析,則幾乎是空白。下文將辟為三節(jié),分述這三個問題。
一、半無產階級化農民工
(一)農民工發(fā)展的兩個階段
中國改革開放,始于1978年在農村推行的土地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此后,到了80年代初,開始允許農民進城。1984年前后,中央出臺了允許農民工進城的政策。當時如果有城市戶口,就擁有購買商品糧的權利。如果你沒有城市戶口,是農村戶口,就不能購買商品糧。所以1984年允許讓農民進城,馬上就有一個問題,你是帶著農村戶口進來的,要在城里生活,你不種地了,那么糧食從哪兒來?那時候買糧食光靠人民幣是不行的,要有糧票。當時我們在復旦大學的宿舍里能碰到這樣的情況,有一些農村來的小姑娘,沿著宿舍給我們兜售農村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生產的一些產品,比如襪子、手套,她不收人民幣,收什么?收糧票。可以想象,這個時候農民進城,雖然開了個口子,但是因為有限制,口子開的還比較小,進來城里很不容易,但是畢竟開了一個口子。
我們可以梳理一下從改革開放之初到中國進入WTO這個階段,這時候進城的農民工中有很多當保姆的,從事服務業(yè)的,像后來那樣真正到工廠如富士康打工的,相對反而偏少。比如剛才我們講的那些農村小姑娘是給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做銷售的。當時有個電影叫《黃山來的姑娘》,很有影響。黃山在安徽,安徽出保姆。安徽有個無為縣,這個縣基本上都是出來當保姆的。這是第一個階段。農民工當時大多數是在本地,外出的反而是少數,我們叫本地農民工。那為什么叫他農民工呢?因為他不種田了,他進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工作,從他的工作性質來講是工人了,但是因為他又有一個由農村戶口界定的身份,所以造成一個疊加,因此叫農民工,也就是說工人是他的職業(yè),農民是他的身份。農民工這種復雜的制度現象是中國從一個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向現代化社會過渡時出現的典型現象。
2001年前后,對于中國農民工的發(fā)展而言是一個轉折點。國家統(tǒng)計局計算農民工數量時把農民工分成本地農民工和外出農民工。大概在2000-2001年之前,就全國而言,本地農民工的人數在絕對量上多于外出農民工。但是在此之后,外出農民工的數量就開始超過本地農民工。說到2001年,大家馬上會想到,這是在中國經濟發(fā)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年份。中國在這一年加入了WTO。從此以后,農民工的職業(yè)分布相當大一部分在生產性行業(yè),比如說建筑業(yè)是最多的,還有很多在制造業(yè)。今天,我們大概有兩億八千多萬農民工,一半以上是外出農民工(圖1)。
圖1 農民工數量變化:1985-2017年(單位:萬人)
數據來源:盧鋒:“中國農民工工資定量估測(1979-2010)”,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討論稿系列,No.C2011020,圖1。筆者將數據延長到了2017年。
2001年界分了農民工發(fā)展的兩個階段。這一年中國通過加入WTO融入了全球經濟貿易體系,這對農民工作為一個制度現象的發(fā)展起到很大作用。在經濟學理論上我們怎么理解農民工呢?農民工是一種制度現象,其出現是以其他制度現象為前提的。這些制度中主要是戶口和土地制度。
戶口是一種制度,但你很難說戶口是什么性質的制度,是經濟的、政治的、還是社會的?它兼具這幾個方面。經濟學家可以從經濟方面來理解它,把它看作是一種經濟制度,但這絕不意味著它僅僅是經濟制度。
第二是土地制度,就是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小崗村包產到戶的改革,是造成農民工制度的另一個制度前提。在這里,我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在戶口制度、土地制度的基礎之上又長出了一個新的制度,在經濟學上我們把這個現象稱為制度的演化,即在既有制度的基礎之上長出了新的制度。
在宣傳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意義時,通常認為這一變革解放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此糧食產量就開始增長。但到1984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高峰,從那以后又開始下降。包產到戶對增加產量的促進效應維持的時間并不長。而且,后來大家又認識到,糧食產量在改革開放之初的增長,并不完全是因為包產到戶,還因為文化大革命中后期袁隆平的水稻品種改良,這是中國的綠色革命,它的效應在改革開放以后才釋放出來。
- 原標題:孟捷:農民工、競爭性地方政府和社會主義-政黨國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制度和經濟學話語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周雪瑩
- 最后更新: 2019-03-10 08:23:05
-
“好嗨喲,感覺難度已經到達了巔峰”,這套考題火了!
2019-03-10 07:46 中西教育 -
“中國汽車有點粗制濫造”
2019-03-10 07:41 今日財經 -
中國人的努力,從太空也能看得到
2019-03-09 20:48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臺灣省人大代表:希望向高雄市贈送大熊貓
2019-03-09 20:42 2019兩會 -
“喂,我們家冒煙著火了…沒有大人,就我們兩個人”
2019-03-09 19:05 -
人大代表:建議在革命英烈安寢場所部署禮兵值崗
2019-03-09 18:44 -
大會風紀再提新要求:代表審議期間不得展示土特產
2019-03-09 17:34 2019兩會 -
北京大觀園塑像嚇哭小孩,寶玉黛玉你們怎么了?
2019-03-09 17:34 -
“若非中國體制強大,人民幣兌美元去年可能已貶到20:1”
2019-03-09 17:31 -
九圖速覽習近平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講話金句
2019-03-09 17:29 2019兩會 -
西安人不用開口 挖個地鐵就能鎮(zhèn)住你
2019-03-09 17:27 趣讀 -
女子50公里競走破世界紀錄!劉虹比亞運男子冠軍都快
2019-03-09 17:14 -
不獲全勝 決不收兵!
2019-03-09 17:11 2019兩會 -
昨天,頂住壓力作出無罪判決的法官,被記二等功
2019-03-09 16:48 依法治國 -
數萬元報班孩子考倒數第一,法院判培訓機構擔責20%
2019-03-09 16:14 中西教育 -
梁振英主持,林毅夫等發(fā)言
2019-03-09 15:37 2019兩會 -
部分年輕人"未富先奢",委員建議提高奢侈品稅率
2019-03-09 15:18 2019兩會 -
“國進民退”或“國退民進”的觀點,都不正確
2019-03-09 15:15 2019兩會 -
代表建議:增設“五一”黃金假
2019-03-09 15:10 2019兩會 -
“感受老百姓的酸甜苦辣,才能創(chuàng)造出接地氣的作品”
2019-03-09 15:06 2019兩會
相關推薦 -
轉頭,特朗普就炮轟歐盟 評論 196“中美會談成果遠超預期,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 評論 251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lián)合聲明 評論 1113卡塔爾送大禮引爭議,特朗普:免費的也罵? 評論 162何立峰:中美達成重要共識 評論 307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