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哲:美國人為《查理周刊》吵起來了
關鍵字: 法國雜志社槍擊案法國查理周刊查理周刊恐怖襲擊查理周刊槍擊案為什么說我是查理紐約時報穆斯林查理周刊漫畫《查理周刊》編輯部在法國慘遭屠戮。美國這一邊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一些美國媒體號召以刊登《查理周刊》諷刺伊斯蘭教的漫畫來表達對屠殺的不滿以及對言論自由的支持。但《紐約時報》在內的幾家大媒體卻拒絕登載。南加州大學新聞學教授馬克·庫珀(Marc Cooper)在臉譜網(wǎng)(Facebook)上直斥《紐約時報》執(zhí)行主編迪恩·巴奎特(Dean Baquet)為“懦夫”。而后者反唇相譏,稱前者為“混蛋”。教授與主編公然在社交網(wǎng)站上爆粗口,一時引起一片驚訝。
《紐約時報》執(zhí)行主編迪恩·巴奎特(Dean Baquet)
“《紐約時報》,你這個懦夫”
當美國一些大報宣布將不刊登《查理周刊》的漫畫時,美國公眾一片嘩然。這一立場也被其他美國主流傳統(tǒng)媒體采用,比如合眾社、CNN、《華盛頓郵報》等。反而是包括Buzzfeed和赫芬頓郵報在內的新媒體無所顧忌地登載了這些漫畫。很多讀者,尤其是美國主流大報《紐約時報》的讀者,紛紛表示極度失望。
為此,《紐約時報》公共編輯(負責監(jiān)督和貫徹新聞倫理的編輯)瑪格麗特·蘇利文(Margaret Sullivan)不得不在1月8日專門登載了一篇博客,采訪執(zhí)行總編迪恩·巴奎特,為該報的決定進行一定的辯解。
巴奎特稱,他一開始是想刊登的,還專門詢問了一些資深編輯,如果刊登他們會不會感覺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傷害。資深編輯們都覺得無所謂。但最后巴奎特說,他還是覺得《查理周刊》的漫畫有可能傷害《紐約時報》穆斯林讀者的感情,所以最終決定不登。
這種辯解顯然是蒼白的。在蘇利文這篇博文的超過三百條回復中,大部分都認為這是完全錯誤的決定,并把《紐約時報》斥為“懦夫”。
事情的高潮發(fā)生在這篇博文發(fā)表之后不久。南加州大學新聞學教授馬克·庫珀在臉譜網(wǎng)上公開發(fā)表這樣一段話:“對于紐約時報的編輯迪恩·巴奎特,我有個問題。到底要有多少人被冷血地槍殺,才能讓你的報紙登載引發(fā)行兇的東西?很明顯,23人被槍擊,其中11人死亡,還是不太夠。你這真是徹頭徹尾的懦夫。這些管理人員簡直就像在運營一家保險公司,而不是新聞機構?!?
庫珀大概是加的好友太多了,當時并沒有意識到他和巴奎特實際上是臉譜好友。巴奎特五個小時后回應道:“親愛的馬克,謝謝你完全不考慮另外一種觀點存在的自我正義的發(fā)言。希望你的學生能比你有更開放的心態(tài)?;斓啊!?
兩人在短暫的交火后,逐漸冷靜下來,逐漸以平靜的言語結束了交流。
到1月9日,可能《紐約時報》試圖亡羊補牢,但又不想把自己之前的決定否定得太明顯,其網(wǎng)站登載了一段關于《查理周刊》的紀錄短片,其中出現(xiàn)《查理周刊》當時正在評選的大量的諷刺穆斯林的漫畫。留言之中,有一位用戶名為gdedalmas的讀者說:“總算是來了。我差點都要取消訂閱了?!?
不諷刺穆斯林卻對基督徒不客氣
關于不刊登引發(fā)恐怖襲擊的漫畫,《紐約時報》給出的理由是:“根據(jù)時報的標準,我們一般不刊登那些故意冒犯宗教感情的圖片或其他材料。經(jīng)過細致的思考,時報編輯們決定,用語言描述本次所涉及的漫畫足以讓讀者獲得足夠的信息來理解今天的新聞。”(Under Times standards, we do not normally publish images or other material deliberately intended to offend religious sensibilities. After careful consideration, Times editors decided that describing the cartoons in question would give readers sufficient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today’s story.)
讀者顯然不買賬。
CNN的聲明則非常坦誠:“從新聞業(yè)來講,我們從骨子里都覺得我們想要且應該刊登這些漫畫。但對于我們這些管理人員而言,保護和照料我們在世界各地的雇員的安全,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保↗ournalistically, every bone says we want to use and should use’ the cartoons. But ‘as managers, protecting and taking care of the safety of our employees around the world is more important right now.)
之所以美國民眾并不相信《紐約時報》所講的職業(yè)操守原因,而直斥之為懦夫,是因為《紐約時報》一直并不吝于刊登一些傷害基督徒感情的文章和漫畫。《紐約時報》的聲明,要么,可以理解為,美國的基督徒比較開明,對這些事情看得比較淡,這種水平的調侃并不會傷害他們的感情;要么,可以理解為美國的穆斯林更極端,更敏感,《查理周刊》的漫畫登出來就會讓他們暴跳如雷。當然,也許《紐約時報》的管理人員也為安全擔心,只是不好意思說出來而已。
當言論自由遇到宗教
美國雖然強調言論自由,但并不見得在宗教領域的言論表達上十分寬容。佛羅里達州有個牧師名叫泰瑞·瓊斯(Terry Jones),他曾經(jīng)公開焚燒古蘭經(jīng),還將過程錄像并公之于眾。據(jù)稱,這一行動使得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發(fā)生更多沖突,造成美軍一定的傷亡。在此之前美國多位政要都曾試圖說服他不要焚燒。后來這位牧師還試圖在“9·11”十周年紀念日時,為每一位遇難者焚燒一本可蘭經(jīng),不過該活動未被當局許可。當他仍然試圖焚燒時,就被警察逮捕了。
盡管美國在司法上非常鼓勵言論自由,但美國民間的自我審查也并不鮮見?!都~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wèi)·布魯克斯(David Brooks)提到,伊利諾伊大學一位教授因為在課堂上教授羅馬天主教會對同性戀的看法而被學校開除;堪薩斯大學一位教授因為寫了一段抨擊全國步槍協(xié)會的言辭激烈的推特而被停職;范德堡大學的一個基督徒學生組織因為主張該大學應由基督徒領導而被迫解散。
因此,大衛(wèi)·布魯克斯認為,盡管很多美國人支持《查理周刊》,但他們未必能容忍美國也出現(xiàn)如此刺耳的聲音。他說:“讓我們面對現(xiàn)實吧,如果他們(《查理周刊》)試圖在過去20年中于美國任何一所大學里發(fā)行他們的諷刺報紙,他們絕對堅持不了30秒。學生和教工組織會指責他們發(fā)布激起仇恨的言論。而大學當局也會切斷他們的財源,讓他們關門?!保╨et’s face it: If they had tried to publish their satirical newspaper on any American university campus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it wouldn’t have lasted 30 seconds. Student and faculty groups would have accused them of hate speech. The administration would have cut financing and shut them down.)
之所以布魯克斯要提大學,是因為美國大學是傳統(tǒng)上言論最自由的地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國的言論自由程度并不如西歐國家。
布魯克斯認為《查理周刊》的表達方式太顯幼稚夸張,而不應該被刊登。但美國普遍的意見仍然是,即便表達是不恰當?shù)?,也絕沒有用武力壓制言論的道理。
《查理周刊》事件,又在歐美近年來逐漸興起的反穆斯林情緒之上燒了一把火。歐美各國對極端派穆斯林的寬容,恐怕越來越接近極限了。右翼政黨紛紛崛起,而這些歐洲政黨卻又是反歐盟、反貿易自由化的。如果繼續(xù)如此發(fā)展,歐洲穆斯林的大悲劇恐怕距離不遠,而歐盟和貿易自由化則會為其陪葬。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佳靜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評論 65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評論 110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57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88“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390最新聞 Hot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
嚴管執(zhí)行!中方再出手,美媒發(fā)愁
-
俄副總理: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談判取得進展
-
“歐洲在華企業(yè)偷著樂:機會來了”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
普京閱兵式演講,特別提到中國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
美國農民發(fā)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好難找到買家
-
首位“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是誰?
-
許紅兵,主動投案
-
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
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國不是好盟友”,我駐巴拿馬使館駁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