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教育的“錢學森之問”
關鍵字: 大學教育成功學功利主義道德教育錢學森也就是說,95%的中國學生把大學當做職業(yè)培訓所(在美國大概是60%)。還有一個對國內幾百個大學理工科教師的調查,幾乎所有這些理工科老師普遍認為理工科本科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學生缺乏科學興趣,所以學習都很被動。這兩個調查反映的問題是同一個問題:正因為大部分學生的興趣主要是職場興趣和職業(yè)興趣,當然也就缺乏科學興趣。我們很多人和媒體天天提“錢學森之問”,但很多回答完全似是而非。其實“錢學森之問”的直接答案非常簡單:現在越來越少的人想做科學家了,或者反過來說,越來越多聰明的小孩不想做科學家!很多學生和家長會認為成為科學家的道路風險系數太大,成本太大,不劃算。
我們大學現在面臨的實際情況是:雖然沒有一個大學校長和教授愿意承認大學就是職業(yè)培訓所,但實際上,我們的大學差不多95%是職業(yè)培訓所的功能,不是梅貽琦校長所謂“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的高等教育圣殿。我以為,這是我們實際非常忽視道德成長和道德教育的直接后果,導致學生缺乏較高的理想和追求。
我們大家都知道,近年來高考名列前茅者,大多第一志愿都是要申請商學院經管學院,他們進大學沒有“研究高深學問”的志向和志趣,而只是想學點“經商教育”成為社會成功人士而已。在美國,大學本科根本沒有商學院和法學院這類學院,必須本科四年結束后才能申請這類所謂實務學院(professional school), 這是對大學本科教育有深刻認識的大學本科教育設置,亦即本科四年應當盡可能讓學生不那么直接功利地去學習,本科教育目的是全身心教育,不是干“經商教育”的!
即使你抱著想掙錢的功利性目的進大學,但至少本科四年時間你必須首先接受通識教育,在四年的非商業(yè)非實用教育過程中,一個原先志向不高的學生也可能受到道德激勵而成為一個有較高追求的人。同時,只有在本科四年各方面學習都比較全面發(fā)展的學生才有機會進入最好的商學院法學院。這就達到了一箭雙雕的目的:一方面本科教育比較少受商業(yè)的直接影響,不是“經商教育”,另一方面能相對保證今后進入商學院法學院的學生已經受過比較全面的教育。
反觀我們現在的大學,“經商教育”實際彌漫全校,不是商學院的學生也紛紛讀“經管雙學位”,這種“一心向商”或“一心向錢”,而不是“一心向學”的大學,怎么可能培養(yǎng)出一流人才?
第三,由于最近正好是世界杯,這讓我想到,我們的教育領域,基礎教育也好,高等教育也好,都要吸取國家足球隊的教訓,要避免“國足化”現象。什么意思呢?國家足球隊這一二十年天天都在學習外國,今天學德國隊,明天學法國法國隊,明年大概要學冰島隊了,這種“天天學習外國”的結果就是國足從原先亞洲一流變成了亞洲三流。我們在教育方面也有這種危險,大家天天聽到各種所謂外國教育模式,一會兒芬蘭模式、一會兒荷蘭模式,一會兒硅谷模式什么的,總之每天都在談論很多新的似乎是比中國好得多的教育模式。我們當然需要學習一切好的經驗和榜樣,但不能像沒頭蒼蠅那樣根本沒有自己的頭腦。盲目大談和引進各種表面光鮮的這個模式那個模式,很可能只不過是更成功的成功人士培養(yǎng)模式而已。我們要面對的首要問題是忽視道德教育和道德成長,導致了人的志向志趣的低下,如果不從這個根上著手,成天沒頭蒼蠅般飛來飛去學外國,最后只能導致教育的“國足化”。
我歷來認為,教育其實只有一條規(guī)律:教育無捷徑。教育是老老實實的工作,以老實的老師去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做人學習都老老實實的心態(tài)和習慣,這是教育之本。現在很多花里胡哨談教育的似乎都在暗示教育是有捷徑的,這不是一種老實的態(tài)度。如果我們的教育從家庭教育到中小學教育都高度重視道德成長和道德教育,如果老師和學生都能把培養(yǎng)高深的志向和志趣放在首位,這樣他們進入大學就可能成為真正的人才。離開了這個根本去討論教育問題,很可能越討論越偏,討論創(chuàng)新人才的結果不過是所謂社會成功人才而已,仍然回答不了“錢學森之問”。總之,我們今天到底以什么樣的人格理想和理想人格來引導學生,引導學生自己追問“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這是第一位的問題。教育的全部問題是在追問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你想成為多高就有可能成為多高。如果你一開始的追求就很低很low即使進了清華北大也仍然只能很低很low,成不了什么人才。
祝首屆大學-中學論壇開啟真正的討論!
(本文轉載自“北京大學教育學院”(pkugse)公眾號)
- 原標題:中國教育的“錢學森之問”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武守哲
- 最后更新: 2018-07-20 07:10:37
-
我國將招募退休教師到農村學校講學
2018-07-19 16:41 -
秦始皇嬪妃復原,來自中亞或歐洲?
2018-07-17 20:17 考古 -
中西建筑藝術,是否有必要分高低?
2018-07-16 07:35 -
流失百年的云岡第7窟頭像終于“回家了”
2018-07-15 22:23 -
教育部辦公廳發(fā)文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禁授小學課程內容
2018-07-15 09:49 中西教育 -
“中國培養(yǎng)一流科學家不太成功?”
2018-07-15 08:19 中西教育 -
日媒:清華大學論文“產出效率”超越東京大學
2018-07-14 16:25 中西教育 -
埃及古城發(fā)現“史上最大石棺”,中國網友激動了
2018-07-13 16:19 考古 -
-
廣電總局:偶像養(yǎng)成類節(jié)目要嚴格評估后方可播出
2018-07-10 19:12 網絡監(jiān)督 -
康熙和雍正批過的蜜汁奏折 看完笑出豬叫
2018-07-09 14:46 趣讀 -
北大教授:今天的年輕人比我成熟,會接受什么是不可改變的
2018-07-09 10:57 -
產業(yè)結構調整,讓中國足球的版圖也變了
2018-07-09 07:21 2018世界杯 -
修理工視頻直播教“滿語” 方言和民族語直播成趨勢
2018-07-08 08:38 -
美國害怕了?日本嚇傻了?人民網狠批浮夸自大文風
2018-07-02 15:55 -
注射器呲墨算書法嗎?當事人回應了
2018-07-01 09:09 以藝術之名 -
《國家地理》封面女孩的照片是“有問題的”
2018-06-29 10:59 以藝術之名 -
李嘉誠宣布辭去汕大名譽主席,二兒子李澤楷接任
2018-06-29 10:51 中西教育 -
本周六,有人要現場談談影視圈亂象
2018-06-26 11:00 觀天下講壇 -
秦始皇可能見過這只“帝國君子長臂猿”!
2018-06-25 10:20 考古
相關推薦 -
“特朗普的耳朵成了關鍵戰(zhàn)場” 評論 8“法國情報部門讓我干預大選,我拒絕了” 評論 36“學者回望:特朗普這個時期,是中國趕超美國分水嶺” 評論 191“中國稀土出口審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評論 356“中美談判后,各國對美更硬氣了” 評論 143最新聞 Hot
-
“特朗普的耳朵成了關鍵戰(zhàn)場”
-
歐盟宣布:英國,“回到世界舞臺”
-
“法國情報部門讓我干預大選,我拒絕了”
-
“日本車企很絕望”
-
“我都沒買過米,全是別人送的…”,日本農相道歉了
-
高志凱提建議,巴基斯坦主持人的嘴角都壓不住了…
-
“學者回望:特朗普這個時期,是中國趕超美國分水嶺”
-
華人“鋼鐵大王”在菲遭撕票案主謀落網,部分贖金已提走
-
“特朗普次子要去越南,想在胡志明市建特朗普大廈”
-
“我來到這里工作,因為中國是支持環(huán)保的超級大國”
-
“中國稀土出口審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
“日本很小心,不想讓特朗普丟臉”
-
“我只能靠中國賺錢:聽特朗普這么說,想拿石頭砸他”
-
美財長認了:美國消費者買單
-
英國也盯上了...
-
美國發(fā)生火車撞人事故:2人死亡,至少1人失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