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額爾瑾:春節(jié)申遺成功后,翻譯之爭是否落幕?
【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額爾瑾】
北京時間12月4日,中國申報的“春節(jié)——中國人慶祝傳統(tǒng)新年的社會實踐”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成功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這一喜訊瞬間點燃了國人的熱情。
一直以來,關(guān)于中國春節(jié)的翻譯都存在爭議。有人傾向于使用充滿中國特色的“Chinese New Year”,認為這樣能夠更直接地展現(xiàn)春節(jié)的歷史根源和文化內(nèi)涵;而另一些人則更偏向于國際化的“Lunar New Year”,認為這樣的表述更易于被全球接受,從而有助于推動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然而,隨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春節(jié)”的正式認定,并采用了“Spring Festival”這一更為直白且包容的詞匯,這場爭論也終于落下了帷幕。
截圖來自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wǎng)
至此,之前那些堅決維護“Lunar New Year”這個說法的部分韓國人、越南人怕是要集體破大防了!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在翻譯“春節(jié)”的事情上總是“曖昧”。
在2022年,時任英國首相的約翰遜選用了“Lunar New Year”(農(nóng)歷新年)來慶祝新春,而非英國政府以往常用的“Chinese New Year”(春節(jié)),此舉有意淡化了中國元素。類似地,美國、加拿大等移民國家也更多地采用“Lunar New Year”這一表述。
當時的視頻截圖
在海外,"Chinese New Year"同樣是中國新年常用的譯名,而"Lunar New Year"也與之并行使用,兩者在本質(zhì)上并無差異。然而,近年來,由于韓國與越南的介入,這兩種譯名竟演變成了對立的文化符號,從而觸發(fā)了一場激烈的文化爭端。
來解釋一下“Lunar”這個詞的含義。在英文中,“Lunar”是一個形容詞,它的意思是“與月亮相關(guān)的”,這個詞源于拉丁語的“Luna”,即羅馬神話中的月亮女神露娜。
“Lunar New Year”說白了是“Lunar Calendar New Year”的簡稱,翻譯成漢語應該就是“月歷新年”或者“陰歷新年”。
月歷,顧名思義,就是根據(jù)月相周期來制定的歷法。由于月亮的盈虧在夜間清晰可見,因此相比觀測太陽,觀測月相要更容易一些,所以許多古代的歷法都是基于月相來制定的。
中國的傳統(tǒng)歷法(也被稱為農(nóng)歷或夏歷)同時參考了對太陽和月亮的觀測,因此被稱為“陰陽合歷”。這種歷法在英文中應該翻譯為“Lunisolar Calendar”。
近代以來的民眾們將傳統(tǒng)歷法簡單地稱為“陰歷”,這主要是相對于西方傳來的純陽歷而言的。但實際上,這種稱呼是不準確的,因為它沒有全面反映中國傳統(tǒng)歷法的陰陽合歷特點。
然而這個說法卻讓韓國和越南的某些人找到了法寶,開始拼命推崇,以此來“去中國化”。一股力量正在民間興起,他們呼吁放棄具有中國特色的“Chinese New Year”這一稱呼,轉(zhuǎn)而采用“Lunar New Year”,以此強化韓國和越南在農(nóng)歷新年慶祝中的主導地位。
但這里原本就有一個悖論點,中國傳統(tǒng)新年依據(jù)的歷法是陰陽合歷,如果你們認為“Lunar New Year”是對的,那其實間接就是在承認新年是起源于中國的。
中國歷史上的歷法制定遵循著一定的規(guī)律,并且每一部歷法都有其獨特的名稱,諸如漢朝的太初歷、唐朝的大衍歷、元朝的授時歷以及清朝的時憲歷等,都以其專有名稱被鄭重記載。盡管這些歷法在基本原則上有共通之處,但在具體規(guī)律上卻各有千秋。中國歷代歷法的共同原則是結(jié)合太陰的朔望月與太陽的中節(jié)氣,因此它們都屬于陰陽歷的范疇。
出土于敦煌清水溝漢代烽燧遺址的太初歷
中國的歷法擁有超過四千年的歷史,歲首(即新年的開始)并非總是設(shè)定在正月。夏朝創(chuàng)立了“夏歷”,將正月(一月,即寅月)定為歲首,這一傳統(tǒng)起始于春分。隨后,殷商王朝更改歲首為臘月(丑月,即十二月后的一年之初),起始于大寒;周朝建立后,又改以冬月(子月,即十一月)為歲首,起始于冬至。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正式下令將建亥(十月)作為歲首,這與夏歷相差三個月,與公歷則相差兩個月。
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下令改革歷法,再次將建寅(一月)作為歲首。而在9-23年期間,西漢的王莽曾一度將建丑(十二月)作為歲首,但到了東漢時期,又恢復使用了夏歷。公元237年,魏明帝景初元年,曾嘗試將十二月改為正月,但僅僅過了兩年多,隨著齊王芳的繼位,又重新恢復了夏歷。
公元689年,唐永昌元年,武則天對歷法進行了改革,將建子(十一月)定為歲首,并重新排列了月名和月次,依次為正月、臘月、一月……十月,這被稱為“新歷”。然而,這一改革僅持續(xù)了一年,隨后又恢復了原來的歷法,將一月重新定為正月,并作為歲首?,F(xiàn)在人們習慣上稱沿用的舊歷為“陰歷”,但實際上它是陰陽歷的一種,也就是夏歷。
另一方面,在中國西周初期,人們便在新舊歲交替之時舉行慶祝豐收與祭祀祖先的活動,這一傳統(tǒng)可視為“年”節(jié)的早期形態(tài)。及至西漢漢武帝時期,新年被正式確立為國家節(jié)日,此后的歷朝歷代均沿襲此制,將新年作為官方認可的重大節(jié)日。
公元前1世紀后,漢朝就征服了今越南北部及朝鮮半島北部,中國的歷法也跟著傳播到這些國家里。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彭宇萱 
-
“羌年”等3個項目列入人類非遺名錄
2024-12-05 23:39 -
結(jié)束臺灣行,馬龍發(fā)文
2024-12-05 20:24 兩岸關(guān)系 -
中辦、國辦:到2030年,推動建成一批高水平韌性城市
2024-12-05 19:16 -
財政部:擬在政府采購中給予本國產(chǎn)品20%的價格評審優(yōu)惠
2024-12-05 18:45 -
習近平視察信息支援部隊
2024-12-05 18:13 -
女碩士患精神病后失蹤15年被找回,警方通報
2024-12-05 18:01 -
新疆棉花協(xié)會發(fā)聲
2024-12-05 13:24 -
新華社:內(nèi)需提振怎么看——當前中國經(jīng)濟問答
2024-12-05 10:45 宏觀經(jīng)濟 -
河南省政府原秘書長郭洪昌被查
2024-12-05 10:09 廉政風暴 -
警惕!98萬部老人機被遠程控制,每月莫名扣費……
2024-12-04 21:31 -
上甘嶺戰(zhàn)斗英雄楊萬友逝世,享年90歲
2024-12-04 20:38 -
“力挺”韓國戒嚴?民進黨蹭熱度不成,大翻車…
2024-12-04 17:08 臺灣 -
涉嫌受賄罪,臺盟正部級副主席李鉞鋒被決定逮捕
2024-12-04 15:38 廉政風暴 -
貴州從江縣翻船事故致8死,國務(wù)院安委辦掛牌督辦
2024-12-04 14:48 -
海哨一號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
2024-12-04 13:26 航空航天 -
中國有色礦業(yè)集團原副總經(jīng)理陶星虎被查
2024-12-04 13:11 廉政風暴 -
“退費難、卷款跑路”…教育部表態(tài)
2024-12-04 13:09 -
航行警告!南海海域有火箭殘骸墜落
2024-12-04 12:32 -
我使館:韓國社會秩序正常,在韓中國公民可回歸日常生活
2024-12-04 09:00 三八線之南 -
國家安全部:境外間諜情報機關(guān)利用眾包模式開展竊密活動
2024-12-04 07:22 國家安全
相關(guān)推薦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評論 65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shù)” 評論 110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57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88“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390最新聞 Hot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
嚴管執(zhí)行!中方再出手,美媒發(fā)愁
-
俄副總理: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談判取得進展
-
“歐洲在華企業(yè)偷著樂:機會來了”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shù)”
-
普京閱兵式演講,特別提到中國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
美國農(nóng)民發(fā)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好難找到買家
-
首位“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是誰?
-
許紅兵,主動投案
-
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
特朗普:對華關(guān)稅145%到頂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國不是好盟友”,我駐巴拿馬使館駁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