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xter:科幻大片是工業(yè)文明之花
關鍵字: 劉慈欣小說電影《流浪地球》《星球大戰(zhàn)》美國科幻片3. 深徹工業(yè)化文明才能孕育科幻大片
電影作坊做不出科幻大片,因為科幻大片的背景設定太復雜、鏡頭拍攝太精細、劇情推演和節(jié)奏太難把握。工藝大師可以做出最名貴的手表,卻造不出最平常的芯片,事同此理。唯有標準、模塊、流程、系統(tǒng)管理,真正的工業(yè)化生產,才能應付這么復雜的文藝工程。拍攝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也必須有一個基本工業(yè)品和先進裝備足夠豐富的社會予以支撐。
令人振奮的是,郭導在一些訪談中著重表達了電影工業(yè)化的方向和意愿,而《流浪地球》就是一部電影工業(yè)化的實踐之作。能將工業(yè)生產方式和思維投射到電影創(chuàng)作,這是老美的首創(chuàng),代表了其深徹工業(yè)化的強大實力和文化精神。如今終于不再是好萊塢獨占的優(yōu)勢。
除了電影創(chuàng)作生產的工業(yè)化,另一個決定性因素便是市場反饋。科幻大片動輒數億的投資,只有中美這種體量的單一市場才養(yǎng)得起。同時,如果觀眾嚴重缺乏基本科技常識,則注定在觀影過程中得不到什么有效體驗,用腳投票就會讓投資方賠死。而小破球的票房已經說明一切了,大家不僅看得起,而且看得懂!如果時間閃回上世紀,這一切都不可想象。
一旦電影制作的工業(yè)化與龐大市場展開良性互動,好作品一定會層出不窮,制作水準也將日新月異。
4. 不是可以有,而是必須有
拿來主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中國體量太大,一切復雜的或是成規(guī)模的運作方式,統(tǒng)統(tǒng)無法照搬照抄,必須要充分消化,二次創(chuàng)造成為自身有機體的一部分。社會的迅速發(fā)展少不了對未來的積極探討,而所有對未來的探討形式中,真正最能大眾化的,非科幻大片莫屬。
去年11月燃爆輿論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國內社會的第一反應幾乎可以用“懵”來形容,猛醒過來以后的表現也十分倉惶,就好像幾乎沒人想過如何面對這一天的到來。再諸如社會上對基因工程極端和非科學的態(tài)度、小區(qū)居民強拆基站、盲目反對核電項目等等。整個社會對于現代科技常識和未來科技發(fā)展的探討太匱乏了,這很可怕。
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因“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而引起巨大爭議(圖/東方IC)
科技進步必然帶來社會變革,對未來的探討,涉及復雜的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倫理沖突,絕不可能僅限于專業(yè)領域,必須要全社會參與進來。而大眾參與的最好形式,就是科幻文化。
要實現從基本的工業(yè)化社會生活方式,到對未來的集體構建。日式動漫可以直接把大塊的科技元素直接植入作品,弄一堆半軟科幻,中式科幻卻不能。畢竟日本可以在美國的產業(yè)轉移中二次工業(yè)化,中國卻不可避免地要面對遏制封鎖,關鍵領域全都要自己重來。畢竟日本可以學了大唐學荷蘭,中國卻不可避免地要把商式霸權、周式封建、秦式帝制、明式過密化的坑挨個跳一遍。
我們的文化內生性需求決定了我們必須要有原生科幻文化,要從最基本的工業(yè)美學起步,構建宏大的未來世界觀,也就必然要有我們自己的硬科幻大片。
5. 未來感上浮,意識形態(tài)下潛
科幻大片用不著主動去探討意識形態(tài),藝術有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電影有市場的限制。什么的樣的科技和生存空間,決定了什么形態(tài)的社會,進而如何決定劇情和人物情感。作品只要把他的設定融入每個細節(jié)上,講好故事就足夠了。背景設定和意識形態(tài),自然會在觀眾中發(fā)酵,甚或會產生不少原作者都不曾顧及的深度思考。
比如《星戰(zhàn)》系列,設定宏大卻不刻意解釋,政治戲基本都丟給了暗線,明線全是炫目的大戰(zhàn)、原力對決、人物情感這些顯性元素。這樣的作品不僅擁有景深,更不缺細節(jié)。很多系列大片的世界觀也不是在第一部就交待清楚的,而是分散在后續(xù)作品中,逐漸豐滿。也許星戰(zhàn)在科幻來講并不純粹,不夠“硬”,但這種嚴謹科技與幻想架空的平衡感,正體現了其高超的制作水準。
再說說“硬”一點的《星際穿越》。開場頭一句“那時很多人都是農民”,直接劃過去,巧妙回避社會設定的贅述,專注于星際探索一個主題。再比如反烏托邦類型的《移動迷宮》和《分歧者》,真正吸引人的是少年感、迷宮游戲、冒險、叛逆等一些具體元素,意識形態(tài)內容雖然突出卻并不吸引人。只有《異形》《機械公敵》等部分題材必須給出價值觀的激烈碰撞,還有很多題材只要對著湖面扔出那顆石子就夠了,用不著下場肉搏。
反觀《流浪地球》,因為院線版剪掉了不少表現社會形態(tài)設定和人物情感的關鍵內容,讓人感覺到了劇情上的不連貫,正說明上述平衡難于把握。一部科幻作品要將一切全部重構,院線時長有限,哪可能面面俱到。而小破球在海外的初步口碑,恰恰是意識形態(tài)色彩沒那么濃厚,終于沒有那種被好萊塢惡意夾私貨的感覺了,讓人很舒服。
以此觀之,《流浪地球》帶來的國內輿論反映確實還不夠成熟,淺議意識形態(tài)的多,深究科技和社會形態(tài)設定的少。在少量討論設定的網文中還屢見科技原理錯誤,一些娛樂快報的常識性錯誤讓人不忍直視,更遑論腦殘黑了。這種不成熟也正反映了本土科幻大片的缺位,我們需要更多的好作品。
- 原標題:Dexter:科幻大片是工業(yè)文明之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泠
- 最后更新: 2019-02-15 13:06:34
-
郎朗獲法國勝利音樂大獎 成首位中國獲獎者
2019-02-14 14:22 -
豆瓣:“收錢改一星”系惡作劇
2019-02-12 22:00 中國電影 -
上映8天,《流浪地球》票房升至內地影史第7
2019-02-12 20:59 中國電影 -
《無雙》17項提名領跑金像獎 《紅海行動》入圍最佳影片
2019-02-12 16:17 中國電影 -
中戲本科報考人數創(chuàng)紀錄 電影電視系成熱門
2019-02-12 15:52 以藝術之名 -
投資超過500萬網劇 需在備案中登記片酬信息
2019-02-12 10:24 -
下載7元論文需先充值50元 大學生狀告中國知網勝訴
2019-02-12 10:09 -
張藝謀《一秒鐘》退出柏林電影節(jié)
2019-02-12 08:59 中國電影 -
“跟好萊塢科幻片相比,中國科幻片的不同就在于精神內核”
2019-02-11 20:11 中國電影 -
媒體三問翟天臨:論文誰寫?學位怎么拿?如何過審?
2019-02-11 15:37 明星那點事兒 -
新年俗,讓生活更美好
2019-02-11 14:39 -
母親摔倒后他輾轉4小時趕到家 竟比救護車還快…
2019-02-11 10:44 不列顛 -
流浪地球票房突破20億元 料將進入內地影史前十
2019-02-10 23:07 -
劉慈欣:中國有世界上最強的未來感
2019-02-10 18:02 觀察者頭條 -
男子酒后跑派出所求拘留5日 被拒后辱警被行拘15日
2019-02-08 16:08 -
牢記使命!看習近平始終不渝的初心
2019-02-08 14:47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終于,中國電影加入了太空競賽”
2019-02-08 09:49 中國電影 -
青銅豬卣?啥是豬卣?
2019-02-07 15:25 考古 -
二師兄是家豬還是野豬?
2019-02-07 14:58 趣讀 -
國家衛(wèi)健委回應"靜注人免疫球蛋白艾滋病抗體陽性"有關問題
2019-02-06 21:41 安全生產
相關推薦 -
美企急電:快取消越南、印尼訂單,轉回中國 評論 105“無論承認與否,硅谷精英變成‘中國必勝論’擁躉” 評論 87拿中國說事,美高官想攔下這筆交易 評論 101中哥走近,美國又跳出來 評論 64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