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天凱、格雷厄姆·艾利森、李世默:中美“大碰撞”如何化危為機
崔天凱:我看到,美國政府嘴上說的跟實際行動之間存在很大矛盾。有時我真的很困惑,不知道哪一邊才是真實的。
例如,我們都同意應該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開展合作,因為這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但與此同時,這么多家中國公司受到美國制裁,大概有1500家左右,其中很多是從事綠色經(jīng)濟的公司。美方這樣做,導致新技術、新產(chǎn)品很可能被放到所謂的“小院高墻”里。但是,應對氣候變化,僅靠發(fā)表政策聲明是不夠的,必須讓整個社會攜起手來,要有企業(yè)界的參與。然而,中國許多大公司都受到制裁,它們怎么可能參與到這一合作中來呢?
格雷厄姆·艾利森:目前在美國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有75%是中國制造的。這是因為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質量更好,成本也更低。然而,我認為新能源車的問題尤為復雜,因為汽車行業(yè)是美國人較為看重的,并且,這與美國汽車工人聯(lián)合會利益相關,而它是民主黨政治支柱之一。
崔天凱:我認為你說的沒錯,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另一層面。雖然應對氣候變化、產(chǎn)業(yè)升級,推動綠色經(jīng)濟是為了全球所有人的整體利益,但是,一些人、一些群體所付出的代價很可能相對更高。我們必須更公平地分擔成本和分享收益。
2023年,美國汽車工人聯(lián)合會罷工(圖/美國白宮)
格雷厄姆·艾利森:有一次,我和你談到這個問題,你指出,在自由貿易體系下,各方都能買到更廉價、優(yōu)質的產(chǎn)品,這對任何消費者都是好的。但對某些制造群體而言,不是這樣。比如俄亥俄州的鋼鐵工人,他們在國際鋼鐵市場落伍了,只能以不可持續(xù)的低價生產(chǎn)鋼鐵,可能無法參與競爭。
我認為,貿易在全球范圍內如此迅速和廣泛地拓展是一件好事。但與此同時,我們應該預料到,利益受損的群體會產(chǎn)生更大的反彈。因此,在如何對他們進行補償方面,需要有更多的想象力。
崔天凱: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中國人總是強調,我們不應該把一切都寄托于市場。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目標之一就是共同富裕、共享繁榮。我們密切關注所有潛在負面影響。但是,我們仍然不應該被“中國恐懼癥”所誤導。當美國的一些高級官員說,不應該讓中國的電動汽車出現(xiàn)在美國街道上時,令我很震驚。她還聲稱中國可能會以某種方式把全部300萬輛電動汽車同時熄火,好像“瞬息全宇宙”。
我沒想到高級別官員會說出這樣的蠢話。希望他們不要變得更荒唐。我有點擔心,有一天他們會警告人們不要去美國的中餐館,聲稱每個餃子里都可能有芯片,它們會監(jiān)視每個美國人。
格雷厄姆·艾利森:中餐是我的最愛,那我全身都有芯片咯。
崔天凱:希望人們不會如此瘋狂。
李世默:如果我們能做出這么高級的芯片就好了。
崔天凱:如果中國真能做出這么高級的芯片,倒是可以有更好的用途,而不會用來去監(jiān)控誰。
格雷厄姆·艾利森:我們之前討論過封禁Tiktok。
李世默:這次美國眾議院以壓倒性的優(yōu)勢通過了相關法案,參議院中只需要60票通過后,美國總統(tǒng)就會簽署。這對美國意味著什么?
格雷厄姆·艾利森:毫無疑問,修昔底德式競爭會顯著影響人們的心理。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并不少見:我曾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名,現(xiàn)在你卻能跟我平視,這讓我很不舒服,我會認為你可能是通過不公平地利用我才實現(xiàn)成功的,然后我就變得更加多疑、更加敵對,甚至妄想。因此,我認為這是雙邊關系的一大風險,尤其是在美方。
我認為,Tiktok被禁的可能性大約為60%,但還不能確定,因為法案在參議院進展緩慢,而且涉及很多利益沖突。Tiktok的美國用戶已達1.7億人,包括拜登競選團隊。
李世默:去年底以來,雙邊關系似乎出現(xiàn)了一些穩(wěn)定的跡象,但拜登幾個月后可能就會下臺。我們該如何繼續(xù)推進雙邊關系呢?
格雷厄姆·艾利森:從商業(yè)視角來看,民主選舉制度的一個缺陷是,每四年就會安排一次惡意收購。當某一企業(yè)面臨惡意收購時,顯然會占據(jù)該公司的大部分注意力,并導致相當大的混亂;當然,這也是政治更新過程的一部分。
當人們與拜登政府打交道時,不得不考慮:這個政府明年1月份還會在嗎?人們會對美方提出的任何交易條件打折扣,他們會考慮潛在的“第二選擇”。以烏克蘭戰(zhàn)爭為例,對普京來說,如果特朗普有50%的勝選機會,普京此刻為什么要接受妥協(xié)條件呢?特朗普可是聲稱將在一天內解決戰(zhàn)爭,拋棄烏克蘭的。所以我認為這是美國的一個弱點,卻無法避免。
李世默:在美國政治更加兩極分化的當下,惡意收購可是真的“惡意十足”。根據(jù)目前的數(shù)據(jù),特朗普獲勝的幾率高于50%,如果今天舉行大選,他必勝無疑。那么中國應如何應對?我們要像普京一樣等嗎?
特朗普(資料圖/新華網(wǎng))
崔天凱:我認為試圖預測美國大選結果是有很大風險的。平心而論,我認為如果拜登再次當選,美方政策的可預測性會更高一些。如果特朗普歸來,可預測性就會降低。但我不認為美國對華政策會有根本性、實質性的改變。無論誰當選,美國或許都會維持當前的方向,或許直到撞到南墻,他們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
我告訴我的一些美國朋友,我們已經(jīng)準備好繼續(xù)“與狼共舞”,但不會按別人的節(jié)奏起舞。
李世默:如果特朗普當選為總統(tǒng),我認為我們在歐洲的外交空間會大一些,因為歐洲會對美國失去希望,將不得不尋找其他的合作和貿易伙伴。
格雷厄姆·艾利森:從歷史上看,無論美國局勢看起來多么混亂,它都有自我復原和革新的的能力,美國有這樣的基因。我認為特朗普的一個優(yōu)點是,不會輕易發(fā)動戰(zhàn)爭,他行為上比喊出的口號要謹慎得多。
李世默:他應該是多年來第一位從未發(fā)動戰(zhàn)爭的美國總統(tǒng)。
格雷厄姆·艾利森:他對此感到非常自豪,競選期間經(jīng)常強調此事。
- 原標題:崔天凱、格雷厄姆·艾利森、李世默:中美“大碰撞”如何化危為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對華出口同比下降 4.3%,美中貿委會給美國立法者敲警鐘
2024-04-24 09:48 中美關系 -
親巴勒斯坦抗議席卷全美高校
2024-04-24 09:37 美國一夢 -
“中國到2030年每3輛車中就有1輛電動車,當之無愧全球領導者”
2024-04-24 09:26 新能源汽車 -
歐盟事先未通知“突襲”中企:控制員工手機,要求獲取數(shù)據(jù)
2024-04-24 09:19 歐洲亂局 -
美澳緊盯,所羅門群島與中國建交后首次選舉結果揭曉
2024-04-24 07:53 -
澳門特區(qū)政府:罔顧事實,堅決反對
2024-04-24 07:18 中美關系 -
俄副防長伊萬諾夫涉嫌受賄被拘捕
2024-04-24 06:52 俄羅斯之聲 -
“美國的這個談判籌碼,能奏效嗎?”
2024-04-24 06:45 中美關系 -
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第一根界樁設立
2024-04-23 23:01 -
澤連斯基:拜登向我保證…
2024-04-23 22:35 烏克蘭之殤 -
特朗普向美國年輕人喊話:若TikTok被禁,拜登應負全責
2024-04-23 22:02 特朗普 -
“美國對非洲國家說教的努力適得其反,他們受夠了”
2024-04-23 21:45 非洲之窗 -
他回擊西方對華指責:中國確實幫了你們
2024-04-23 21:29 -
涉及超2000億美元,俄官員警告歐洲…
2024-04-23 21:11 俄羅斯之聲 -
俄防長:烏軍損失近50萬人
2024-04-23 21:08 烏克蘭之殤 -
麻生將見特朗普,“日本兩頭下注”
2024-04-23 19:32 日本 -
加沙一醫(yī)院發(fā)現(xiàn)近300具尸體,部分死者曾遭虐待
2024-04-23 19:25 巴以恩仇錄 -
烏克蘭考慮限制海外役齡男性公民領事服務
2024-04-23 19:12 烏克蘭之殤 -
“國際社會對美國領導力的不滿持續(xù)上升”
2024-04-23 19:11 美國一夢 -
調查報告稱“以色列沒證據(jù)”,以色列不滿:假的
2024-04-23 19:02 巴以恩仇錄
相關推薦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評論 98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57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86“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390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評論 407最新聞 Hot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
嚴管執(zhí)行!中方再出手,美媒發(fā)愁
-
俄副總理: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談判取得進展
-
“歐洲在華企業(yè)偷著樂:機會來了”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
普京閱兵式演講,特別提到中國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
美國農民發(fā)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好難找到買家
-
首位“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是誰?
-
許紅兵,主動投案
-
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
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國不是好盟友”,我駐巴拿馬使館駁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