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點中國新一代核潛艇的黑科技
關鍵字: 核潛艇中國海軍永磁電機
用電力推進的話,汽輪機驅動發(fā)電機,大功率輸配電系統(tǒng)“柔性”地通過電纜傳遞功率,不僅大大便利艇內的設備布置,而且便于用可變轉速電機推動,一舉取消了齒輪箱、傳動軸的噪聲。傳統(tǒng)上用勵磁電機,現(xiàn)在采用更先進的永磁電機,功率密度更高,噪聲更低。
并非巧合的是,大名鼎鼎的馬偉明院士的重要貢獻之一就是中壓交直流系統(tǒng)。中壓比低壓的功率密度更高,這是現(xiàn)代電推的關鍵技術,新一代汽車也有向48伏直流轉變的趨勢,艦船使用的可以更高,但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和美國“朱姆瓦爾特”級驅逐艦據說用的還是低壓直流系統(tǒng)。直流便于大功率傳輸和調速,用于推進;交流用于艇其他一般用戶。中壓系統(tǒng)和永磁電機一起,這又鎖上核潛艇動力系統(tǒng)降噪鏈的又一環(huán)。
馬偉明院士的話講的硬氣,但相關節(jié)目中展示的無軸泵噴裝置還是個小型裝置,距離實際應用到底有多少距離還難估計
更非巧合的是,在央視《焦點訪談》節(jié)目中,馬偉明院士展示了無軸泵推技術。展示的當然是實驗室規(guī)模的小東西,現(xiàn)在達到什么樣的實用化程度是保密的,到底離裝艇使用有多少距離,就留給人們想象了。
傳統(tǒng)推進用螺旋槳,傾斜的葉片在旋轉中通過對水的斜切的向后分量形成推進力。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在葉片前后制造一個壓力差。壓力差越大,推進的力道越大。不過,壓力差也是有副作用的,葉片背后的減壓會造成汽化,空泡在水壓下破滅會產生很大的噪聲。由于葉片產生壓差的能力與線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簡單葉片的空泡澡聲在葉尖達到最大。由于直接暴露在水中,這或許是潛艇噪聲的最大來源。
為了使得葉片的推進效率在半徑方向相對均勻以達到最優(yōu),葉片寬度和扭轉需要精心設計,這就形成了螺旋槳葉片像現(xiàn)代抽象派雕刻一樣的奇特形狀。為了加大推力但減小噪聲,通常還需要加大直徑、降低轉速。大直徑復雜扭轉的螺旋槳制造是技術難關,當年東芝因為私下向蘇聯(lián)出口有關數(shù)控機床還遭到美國的嚴厲制裁。
但螺旋槳的降噪是有極限的,進一步降噪要在螺旋槳以外做文章,這就是泵推。泵推也稱涵道螺旋槳,在常見螺旋槳之外圍上一圈圍殼,對葉片噪聲實現(xiàn)屏蔽,只有在尾后很小的錐形區(qū)域內才容易探測到螺旋槳的噪聲。
泵推不是新概念,在魚雷上也早就得到應用,但在潛艇上的應用依然屬于前沿技術。魔鬼正在細節(jié)之中。
法國凱旋級戰(zhàn)略核潛艇的模型,紅圈部位即為泵噴推進系統(tǒng)
泵推的圍殼套在艇艉錐頂端,必然需要支撐結構,這稱為定子,通常是順著流向的固定葉片結構。螺旋槳當然就是轉子。在結構上,要么定子在前,轉子在后;要么轉子在前,定子在后。兩者各有好處。
標簽 核潛艇-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于寶辰
-
“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國打了個樣” 評論 11“顯然特朗普先退一步,雖尷尬但有用” 評論 70歐盟深吸一口氣:這也太荒謬了 評論 212陣容龐大!關鍵時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國 評論 91轉頭,特朗普就炮轟歐盟 評論 311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