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為何放棄職守 ——知識精英階層責任缺失的社會歷史分析
關鍵字: 知識分子文化自信近些年來,中央新增財政重點向中西部傾斜(2011年,西藏自有財政收入約為90億,而中央轉移支付770億,且不包括各省市的對口援助經費)。城市財政向農村傾斜(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公共財政向事關民生的教育、醫(yī)療、住房和養(yǎng)老傾斜。這些政策調整,使百姓受益。據我的觀察,中國億萬中老年農民是十分滿意的。
在上述三大戰(zhàn)略目標不斷推進的前提下,中國要實現追趕目標,還有賴于民族自信與文化自覺的發(fā)展。
亨廷頓曾提出“非西方國家現代化發(fā)展前后兩階段論”,并指出了“西方化”與“現代化”的區(qū)別。亨廷頓認為,非西方國家現代化過程中,要經歷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西方化引領現代化;第二階段,去西方化,回歸本土化來引領現代化。兩階段交接的時機:一是該民族自身在第一階段的現代化進程中取得足夠的“民族自信”,同時,在市場化、工業(yè)化、城市化過程中人際關系、社會心理發(fā)生重大變化而出現大量問題。因此,這兩大動力推動著整個民族“去西方化,回歸本土化”,實現新的民族認同。
有諸多跡象表明,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似乎正在接近“兩階段”交替的臨界點,在文化上處于一種過渡的狀態(tài)。
在思想界,文化保守主義日漸興起;在學術界,費孝通等人提出了“文化自覺”論,社會學領域本土化的呼聲增強。
但總體上講,中國主流知識界依然是“西化論者”。高等教育幾近“全盤西化”。文化上,中國至今依然是一個“單向輸入國”,留學運動亦然。此外,西方“普世論”,如自由主義、馬列主義的長期影響,給中國考察自身的歷史與現實帶來了諸多困境,比如“政體論”與“社會經濟階段論”一度流行但說服力不足。
回顧歷史,近代以來,“中-西”關系中交織了“古-今”關系的敘事,“中-西”地位關系的變動,將直接影響中國自身“古-今-未來”結構敘事。這是一件大事情。我認為,在可見的未來,中國追趕目標的實現將增強民族自信,從而引發(fā)“中國文化復興進程”,建立新的“中-西”關系,以及“古-今”關系的敘事。
注:本文為作者在2012年5月中國力研究中心費城論壇上演講的第四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前面三個部分分別是“從鄧小平的‘分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說起”、“中國‘趕英超美’意味何在 ?”以及“向左、向右,中國向何處去?”
- 原標題:思想為何放棄職守 ——知識精英階層責任缺失的社會歷史分析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劉珩
-
最新聞 Hot
-
印度稱“不想升級”,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領導人訪問基輔,將與澤連斯基共同討論?;饐栴}
-
印軍否認S-400防空系統被摧毀
-
印度前高官:勸巴基斯坦,中國的話好使
-
空中爆炸!巴軍通報7日空戰(zhàn)細節(jié),含擊落“陣風”錄音
-
要松口了?印官員稱將“適時”公開
-
印度32座機場暫停對所有民用航班運營
-
英官員承認:美英貿易協議這條款,沖中國來的
-
巴外長:印度讓巴基斯坦別無選擇
-
巴基斯坦稱使用“梟龍”戰(zhàn)機擊毀印度S-400防空系統
-
搞錢色交易、貪欲膨脹,深圳市政協原副主席王幼鵬被“雙開”
-
“跟巴西建這條鐵路,中國非常感興趣”
-
果然,英國被用來“立規(guī)矩”了
-
印度官員:印軍正做出回應
-
印方:一高級官員在巴方炮擊中身亡
-
巴基斯坦發(fā)起“銅墻鐵壁”行動:已打擊20多處印度軍事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