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嵚:甲午戰(zhàn)爭前后,日本是怎么打輿論戰(zhàn)的?
最后更新: 2024-09-04 16:35:59【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張嵚】
蓋著黃龍旗下葬的美國人
1897年2月12日,原北洋水師“洋員”、鎮(zhèn)遠艦幫帶馬吉芬(Philo Norton McGiffin),即將在美國紐約海軍醫(yī)院里,接受眼球摘除手術。他突然吩咐護士幫自己把小皮箱拿來,然后又借故支開了護士。
緊接著,整個醫(yī)院都聽到一聲清脆的槍響:馬吉芬,這位親歷了甲午戰(zhàn)爭的美國籍軍人,選擇用箱子里一把左輪手槍,結束了自己37歲的生命。人們從血泊中找到一張紙條,那是他最后的遺言:“我的心屬于中國,屬于北洋水師?!?
這一天,正是他的兩位老戰(zhàn)友,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以及“鎮(zhèn)遠”艦署理管帶楊用霖的兩周年忌日。
而在這之前的兩年里,這位出身美國軍人家庭,曾在黃海大戰(zhàn)里浴血奮戰(zhàn),回到美國家鄉(xiāng)后迅速成名,被美國人尊稱為“馬吉芬少?!钡膫髌嫒宋?,內心卻長期沉浸在巨大痛苦中。不止因為北洋水師老戰(zhàn)友們的相繼殉難,也不止因為戰(zhàn)爭給自己留下的傷痛。而是他吃驚地發(fā)現(xiàn):作為甲午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一方的清王朝,以及在戰(zhàn)爭中付出犧牲的清軍官兵,竟然遭到美國媒體多年如一日的嘲諷抹黑。
在當時美國的各類報紙刊物里,對于清軍特別是北洋水師的嘲笑丑化,堪稱比比皆是。至于戰(zhàn)勝一方的日本,卻被美國媒體各種吹捧。在美國記者的筆下,日本軍隊不但紀律嚴明戰(zhàn)斗素質奇高,而且“對美國人極其文明友好”。初回美國時,馬吉芬僅僅因為反駁了美國記者“日軍文明”的說法,就被扣上了“辱日”帽子,遭到各種口誅筆伐。
因此,不甘受辱的馬吉芬,在這兩年里,一直奔走在各類演講活動中,竭力告訴美國人甲午戰(zhàn)爭的真相。曾被美國海軍拒之門外的他,還穿著北洋水師的軍服,出現(xiàn)在美國海波特海軍戰(zhàn)爭學院,為學員們講述真實的甲午戰(zhàn)爭。他在為美國報紙刊物撰寫的文章里,不但盛贊了丁汝昌等老戰(zhàn)友的偉大品格,更怒懟了美國媒體對北洋水師的種種丑化:“中國海軍,不是你們所說的那樣貪生怕死、昏庸無能。我們的同胞,總是在侮辱中國海軍?!?
但他的這些努力,在當時的美國卻是蒼白無力。特別是他那些為北洋水師“正名”的言論,卻被人嘲笑是“精神出了問題”。扭曲的輿論加上病痛的折磨,讓他終于在丁汝昌忌日這天,做出了悲劇的抉擇。幾天后的葬禮上,他蓋著北洋水師的黃龍旗下葬,墓志銘由他的父親親筆撰寫:“謹立此碑紀念一位深愛著自己的祖國,卻把人生獻給另一面國旗的勇士。”
后世很多年輕的中國人在讀到他的結局時,也常常不明白一件事:為什么明明是作為被侵害一方的中國,卻遭到美國媒體如此罔顧事實的丑化?其實,這正是甲午戰(zhàn)爭前后,西方媒體態(tài)度的縮影:戰(zhàn)爭中承受了巨大傷亡,戰(zhàn)敗后更割地賠款的中國,不但沒有得到多少同情,反而成了諸多西方媒體的靶子,長期被冷嘲熱諷。相反是作為侵略者的日本,不但攫取了大量實際利益,更借助這場侵略戰(zhàn)爭,成功在國際輿論場上打造了自己“文明”的人設。
輿論戰(zhàn)場上,大清輸?shù)帽人憫?zhàn)場更慘。
晚清輿論的閉塞且自大
如果你真能穿越到甲午年間的晚清朝堂上,指責晚清“名臣”們打輸了輿論戰(zhàn)。那么晚清外交家黃遵憲的遭遇會告訴你:給晚清官員說“輿論戰(zhàn)”這個詞,其實是高抬了他們。
1894年8月1日,清王朝正式發(fā)布宣戰(zhàn)諭旨,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而距離戰(zhàn)場千里之外的新加坡,46歲的清王朝駐新加坡總領事黃遵憲,正對著一堆書稿唉聲嘆氣。這位曾在日本生活過五年的晚清外交人才,早在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前七年(1887年),就完成了50萬字的《日本國志》,該書涵蓋了近代日本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外交、科技、軍事等各方面第一手真實資料。甲午戰(zhàn)爭的突然爆發(fā),更讓這本書堪稱晚清君臣最急需的“寶典”。
但就是這樣一本“寶書”,自從修訂完成后,就是命運多舛。黃遵憲曾經(jīng)試圖由總理衙門官方出版,盡管有張之洞等重臣力薦,總理衙門的反應卻異常冷淡。后來他又找到了廣州當?shù)氐臅郑Y果也是被一拖再拖,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時,此書的出版依然遙遙無期。直到甲午敗局已定,這部書才終于得以刊刻,然后迅速封神,被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花樣點贊。而從甲午戰(zhàn)敗到抗戰(zhàn)勝利的半世紀里,它也被一版再版,是中國一代代進步人士的必讀書目。
可笑的是,就是在大清正式宣戰(zhàn)的這天,大清朝堂上的“名流重臣”們也沒忘了翻書。某位大臣當天就“早抄諭旨半開,午讀《明紀事》讀倭患及援朝兩議”。大戰(zhàn)當前,他們寧可從四百年前的明代史料里找經(jīng)驗,也絕不看一眼真實記錄當前敵人的《日本國志》。
同樣是甲午戰(zhàn)爭宣戰(zhàn)前后,大清朝駐英國公使龔照瑗,卻正在法國忙得團團轉。這位“大清裱糊匠”李鴻章的實在親戚,身為駐外公使,卻對外語一竅不通,外文報紙自然也極少看。人在法國的他,主要靠英國員工馬格里來搜集情報。而馬格里帶給他的,基本都是英國坊間小道消息。諸如“英國反對甲午戰(zhàn)爭”“俄國給日本施加壓力”等假新聞都是這么來的,然后被龔大人照單全收,成了清王朝眼中極有價值的戰(zhàn)略情報。
一個對《日本國志》極度無視的朝廷,一群連外語都不明白,外國報紙也不看的外交官。對比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魏源《海國圖志》遭到的凄涼局面,我們不得不說,洋務運動這么多年,這大清的進步,著實進步得可憐。如此“可憐”的大清朝,要求它去打好輿論戰(zhàn)?幾乎奢求。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海外旅行使用它,或將面臨重罰
2024-08-26 14:28 觀出行 出行·紀錄 -
朝鮮三池淵將向外國旅行者重新開放
2024-08-15 12:45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79年前的今天,日本無條件投降!
2024-08-15 08:28 -
113歲新四軍老戰(zhàn)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寧夏一村民駕駛鏟車取土損毀宋代古城遺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開!侵華日軍731部隊再添新罪證
2024-05-04 10:51 日本戰(zhàn)犯筆供 -
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023-11-04 19:11 申遺競賽 -
河北灤平發(fā)現(xiàn)戚繼光督建長城石碑,內容與史料記載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為什么梁啟超不看好的社會主義,最后拯救了中國?
2023-03-20 08:04 -
甲午戰(zhàn)爭沉艦發(fā)現(xiàn)大口徑炮彈,辟謠“炮彈摻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愛去希臘搞發(fā)掘?
2023-02-23 08:46 -
中國歷史上的“葉文潔”,比小說要讓人頭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兩次破防,勤懇務實的嘉慶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歲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這套“傳統(tǒng)手藝”,讓人想到魯迅的一句話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發(fā)布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fā)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劉統(tǒng)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審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踐行“茍利國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宮廷比明代更節(jié)儉?宮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相關推薦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責 評論 76王毅分別同印巴雙方通話 評論 190印巴?;?,特朗普邀功 評論 593巴防長:核選項不在考慮中,但是… 評論 97印度稱“不想升級”,巴方想“就此打住” 評論 430最新聞 Hot
-
伊朗官員:美國不真誠
-
?;鸬谝灰?,印巴互相指責
-
為什么選出美國籍教皇?梵蒂岡消息人士:還不是因為特朗普
-
普京提議:15日,俄烏直接談
-
王毅分別同印巴雙方通話
-
印度稱“不想升級”,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領導人訪問基輔,將與澤連斯基共同討論?;饐栴}
-
印軍否認S-400防空系統(tǒng)被摧毀
-
印度前高官:勸巴基斯坦,中國的話好使
-
空中爆炸!巴軍通報7日空戰(zhàn)細節(jié),含擊落“陣風”錄音
-
要松口了?印官員稱將“適時”公開
-
印度32座機場暫停對所有民用航班運營
-
英官員承認:美英貿易協(xié)議這條款,沖中國來的
-
巴外長:印度讓巴基斯坦別無選擇
-
巴基斯坦稱使用“梟龍”戰(zhàn)機擊毀印度S-400防空系統(tǒng)
-
搞錢色交易、貪欲膨脹,深圳市政協(xié)原副主席王幼鵬被“雙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