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之:在特朗普的勒索下,歐盟會和中國站在一起嗎?
同時,特朗普挑起的關稅戰(zhàn)還導致北大西洋政治關系的惡化。它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多邊主義崩塌:美國單邊主義背離世貿組織規(guī)則,歐盟委員會批評此舉“違法且損害全球經濟”,動搖跨大西洋合作根基。
2.戰(zhàn)略對立加劇:特朗普將歐盟定義為“經濟對手”,要求其增加美能源進口,被歐盟視為政治勒索。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稱此為“歐洲經濟的噩夢”。
專家們認為,今年7月的歐美談判或將成為一個轉折點:雙方如果無法談攏,那么,全球貿易體系或進入“新冷戰(zhàn)”式的割裂狀態(tài)。
面對這一嚴峻局面,歐盟采取“雙管齊下”的策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盡可能軟,必要時硬。
所謂“軟”是指對與美國的對話持開放態(tài)度,盡可能尋求與華盛頓達成外交解決方案。
為此,歐方多次提出相互取消工業(yè)品關稅的提議,包括建立涵蓋汽車等行業(yè)的工業(yè)品自由貿易區(qū)。但特朗普政府迄今未接受該提議。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多次赴華盛頓磋商,強調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爭端的立場。
所謂“硬”是指采取針對性反制措施。若談判失敗,歐盟計劃分階段實施報復性措施:
1)恢復對美商品加稅:包括波本威士忌、牛仔褲、哈雷摩托車和花生醬等(這些商品在特朗普首個任期內曾被歐盟列為反制目標)。
2)擴大農產品和工業(yè)品關稅:大豆、玉米、紡織品和鋼鐵等均屬其列。
3)數(shù)字稅:歐盟正討論對蘋果、谷歌和Meta等美國科技巨頭征收“數(shù)字服務稅”,以此加大對美施壓。
在最嚴重情況下,歐盟可能啟用所謂的“終極武器”——《反脅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 ACI)。具體措施包括禁止美企參與歐盟公共采購項目,限制美資進入歐盟金融市場以及暫停美國企業(yè)專利保護。
該工具能為歐盟帶來更快速透明的決策機制與更規(guī)范化的流程架構。但需注意的是,要真正有效威懾來自外部的脅迫行為,歐盟必須依據嚴謹?shù)哪P头治鰜砭珳蔬x擇和量化采取何種反制措施。
當然,ACI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其威懾效力,而歐盟統(tǒng)一市場的規(guī)模、各成員國的決心與團結將是關鍵所在。
此外,歐盟還將通過推進與南方共同市場、墨西哥、印度及東南亞國家的貿易協(xié)定,來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指出:“全球83%的貿易發(fā)生在美國之外。”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歐盟在強調貿易關系“多元化”方面,刻意淡化中國在其中的作用。它這么做,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刺激美國,畢竟它面對的是特朗普這樣極要面子的人;另一方面,它也不想在努力擺脫對美依賴的同時再次掉入所謂的“中國陷阱”。
到目前為止,歐盟對美采取的這套"軟硬兼施"的雙軌策略,為自己在維護主權尊嚴的同時贏得了一定的戰(zhàn)略主動。但這種帶有“綏靖“色彩的應對方法最終是否湊效還是個問號。
中國和歐盟在特朗普的勒索下會走到一起嗎?
特朗普宣布全面加征所謂“對等關稅”后,歐盟和中國都予以了猛烈抨擊?!敖档惋L險、多元化、重新定位貿易”這個原本一直用于減少對華依賴的口號,如今被用在了美國身上。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過去多有嫌隙的中歐商貿關系似乎出現(xiàn)某些“柳暗花明”的跡象。
中國商務部發(fā)言人何亞東4月3日披露,中國商務部長此前與到訪的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舉行會談,“雙方同意盡快重啟電動汽車反補貼案和價格承諾談判,為推動中歐企業(yè)開展投資和產業(yè)合作營造良好環(huán)境?!?
4月11日,歐洲理事會發(fā)言人宣布,歐盟首腦和中國高層將于7月在中國舉行峰會。
歐盟前駐華商會主席伍德克在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表示,相信歐盟與中國“在未來很有可能相互接近,雙邊關系有望進一步緩和”。中國駐歐盟商會秘書長方東葵也認為,“中國和歐盟現(xiàn)在可以通過加強溝通和磋商,為動蕩的全球貿易注入穩(wěn)定性和正能量?!?
據歐洲新聞網報道,當?shù)貢r間4月22日,歐盟方面回應表示,美歐關稅談判與中歐關系無關,歐盟不會對華脫鉤。
中歐在關稅貿易戰(zhàn)的大背景下相向而行,肯定不是華盛頓樂見的。同時,歐洲在談論如何應對特朗普關稅大棒時,也總能聽到一些關于中國的“噪音”。
德國“候選”總理默茨在接受采訪時聲稱,“目前已有超過40萬個來自中國的小包裹被送達德國人的家門口”。他呼吁歐盟委員會趕緊采取行動,盡快將局面重新納入有序軌道,以保護消費者的利益,保障產品的安全。
面對特朗普肆無忌憚發(fā)動的關稅戰(zhàn),歐洲媒體更多的是謹言慎行,但對同樣受到關稅沖擊的中國卻不吝微詞。
更有一些政客和媒體“看熱鬧不嫌事兒大”,公然提議在與美國談判中拿中國當“投名狀”或主張“聯(lián)美抗中”。
外媒截圖
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4月15日發(fā)表題為《特朗普應該和歐洲一起對抗中國》的社論。其中寫道:“以國內生產總值衡量,美國、歐盟、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日本、韓國、墨西哥和新西蘭的經濟實力總和為60萬億美元,而中國僅為18萬億美元。我們需要一種類似北約憲章第五條的經濟條款——即承諾共同抵御對手的防御條款。特朗普目前的做法恰恰相反……盡管如此,歐洲人仍應盡一切努力說服他。因為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
同日,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臺(LRT)也發(fā)表評論寫道:“戰(zhàn)后世界秩序的經濟、軍事和哲學支柱已然崩塌。但在廢墟上裊繞的硝煙中,一個地緣政治命題依然清晰可見:競爭或退縮?!瓪W洲人也需自問,如何通過更統(tǒng)一、更堅定的領導力,將其巨大的財富和規(guī)則制定權轉化為真正的地緣政治影響力。然而,歐洲最終無法回避以下問題:是默許中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在貿易、技術和政治影響力上永遠對其屈從,還是——盡管困難重重——選擇與美國合作?那些批判‘美國優(yōu)先’的人,恐怕更難以接受‘中國優(yōu)先’。”
德國社民黨麾下的網絡雜志《國際政治社會》(IPG)今年3月曾發(fā)表過一篇題為《告別一廂情愿思維》(Ciao, Wunschdenken)的文章,從六個方面闡述重塑對華戰(zhàn)略的路徑。
該文認為,“歐洲必須重新調整對華戰(zhàn)略,在與北京打交道時應更加務實”。這里所稱的“務實”意指以下幾個方面:
1.放棄以往“以貿促變”(Wandel durch Handel)的策略,變相承認西方用通商手段改變中國政局的計劃已經破產,正視中國已經崛起并正在“挑戰(zhàn)美國霸權”(die USA als Hegemon)的事實。
2.強調未來對華政策必須以經濟安全(Wirtschaftssicherheit)和技術主權(technologische Souver?nit?t)為核心,主張“去風險”,減少對華依賴,但反對“脫鉤”。
3.承認沒有中國的參與就無法解決全球性挑戰(zhàn),特別在氣候危機、穩(wěn)定世界經濟、抗擊疫情、戰(zhàn)爭與和平等領域;認為“對話”有助于減少誤解和誤判,但交流和合作不等于“屈從”。
4.強調加深對華了解、用扎實的專業(yè)知識來指導政策制定的重要性,因為“不理解中國的國內動態(tài)、文化特性和地緣政治主導思想,就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
該文難免帶有不少“傲慢與偏見”以及“冷戰(zhàn)思維”的痕跡,但德國智囊已開始正視中國的實力和作用。當然,“正視”還不等于“接受”,而后者恰恰是歐洲目前尚在掙扎和猶豫的根本原因。
結語
在特朗普發(fā)動的關稅及貿易戰(zhàn)陰影之下,“首鼠兩端”的歐洲有以下幾個主要擔憂:
第一,美國不再致力于維護國際秩序,留下的空白有可能導致世界局勢的動蕩,讓世界回到一戰(zhàn)前的地緣政治局面。
第二,美國帶頭不再堅持基于價值觀的外交政策,而是通過關稅戰(zhàn)來追求貿易利益,并借助新的戰(zhàn)略架構或合作機制(如美俄單獨媾和等)來實現(xiàn)國家利益最大化。
第三,特朗普更多不是建設者,而是破壞者。他無視長期后果,只追逐短期利益。這將徹底動搖西方的生存根基。
第四,將美國國內政治沖突毫無節(jié)制地國際化,譬如,將歐洲劃為“民主黨陣營”,將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退出國際組織和協(xié)議等。美國未來是否繼續(xù)采取類似舉措,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特朗普對國內局勢的判斷。
歐洲政治精英認為,既然暫時無法做到戰(zhàn)略自主,既然還必須與特朗普當局周旋,那就不如投其所好。連在伊拉克戰(zhàn)爭中曾對美國說“不”的德國前外長費舍爾都不反對德國和歐洲必要時可以放下身段。
歐洲政客其實已作過不少嘗試:馬克龍延續(xù)其“長袖善舞”的做法,在特朗普上位前就邀請其參加巴黎圣母院的修繕落成典禮;英國首相斯塔默去白宮覲見特朗普時,親自遞交英王查爾斯三世的邀請函;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日前親往美國,爭做歐美關稅戰(zhàn)中的“搭橋者”。
然而,這些滿足特朗普“虛榮心”的舉動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
馬克龍斯塔默所做的“鋪墊”,絲毫沒有影響特朗普對歐洲發(fā)動關稅戰(zhàn)。雖然他后來宣布暫停90天實施,但原因卻是為了應對中國,而非歐方“拍馬屁”(kissing his ass)成功的結果。
很顯然,歐洲的“獻媚”是因為“恐美”,是擔心自己無法承受“斷奶”后的痛苦。
在這一片諂媚聲中,荷蘭作家和詩人普菲弗反倒認為,特朗普打壓歐洲的原因是他害怕歐洲,特別是一個團結的歐洲。
他闡述道:“在這位特別信奉‘叢林法則’的美國總統(tǒng)眼里,歐洲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但一個統(tǒng)一的歐洲卻很可能成為一個可怕的對手。因此,他一貫拒絕與歐盟代表進行對話,一直致力于分化和分裂歐盟?!?
被學者公認的古希臘九大抒情詩人之首的品達(Pindarus),在其作品《皮媞亞勝利曲》(Pythische Ode)中寫過一句話:“Génoi‘ ho?os essì math?n”。意思是:我們必須在了解了自己究竟是誰之后,才能成為我們所是的人。
面對一個“自我優(yōu)先”的美國,歐洲正在努力學會看清自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觀學院直播廳|青年談:從貿易戰(zhàn)這堂課里,我們能學到什么?
2025-04-25 12:09 中美關系 -
日本也不跟,“擬抵制特朗普聯(lián)手遏華貿易的計劃”
2025-04-25 12:09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特朗普執(zhí)意破壞全球規(guī)則,中國會打敗我們”
2025-04-25 11:59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特朗普:俄羅斯沒占領整個烏克蘭,讓步很大啦
2025-04-25 11:47 烏克蘭之殤 -
“特朗普發(fā)現(xiàn)美國不再不可或缺”
2025-04-25 11:12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特朗普再提“第51州”?加拿大總理:的確說了,但他稱我為總理
2025-04-25 10:50 -
日本:中國不買美國大豆,要么我們買?
2025-04-25 10:36 日本 -
我國發(fā)布首份報告:菲炮制言論,毫無科學和事實依據
2025-04-25 10:23 南海局勢 -
我駐英大使:中國早已不是19世紀半殖半封國家
2025-04-25 08:08 中國外交 -
法國高中發(fā)生持刀襲擊事件致1死3傷,嫌疑人為15歲學生
2025-04-25 07:53 歐洲亂局 -
中俄伊三國代表,共同做了一件事
2025-04-25 07:32 伊朗局勢 -
美軍部署B(yǎng)1-B轟炸機至日本,朝中社譴責
2025-04-25 06:54 朝鮮現(xiàn)狀 -
波蘭總統(tǒng)呼吁俄烏相互妥協(xié)以結束沖突
2025-04-25 06:38 烏克蘭之殤 -
“每天睜眼就焦慮,得做心理建設才敢點開手機”
2025-04-24 23:29 -
馬哈蒂爾:特朗普的高關稅撐不了3個月
2025-04-24 22:50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特朗普誤判啊,中國未來幾十年都將是硬核玩家”
2025-04-24 22:26 中美關系 -
王毅會見瑞士外長卡西斯
2025-04-24 22:12 中國外交 -
“特朗普這伙人,別砸了‘美國’這塊‘金字招牌’”
2025-04-24 20:42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白宮激辯解除“北溪-2”制裁?他倆火速回應
2025-04-24 20:27 俄羅斯之聲 -
潘功勝會見日本銀行行長植田和男,就金融合作等交換意見
2025-04-24 20:24 中日關系
相關推薦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評論 65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評論 110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57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88“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390最新聞 Hot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
嚴管執(zhí)行!中方再出手,美媒發(fā)愁
-
俄副總理: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談判取得進展
-
“歐洲在華企業(yè)偷著樂:機會來了”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
普京閱兵式演講,特別提到中國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
美國農民發(fā)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好難找到買家
-
首位“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是誰?
-
許紅兵,主動投案
-
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
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國不是好盟友”,我駐巴拿馬使館駁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