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士康收購新勢力工廠,代工巨頭赴美造車
最后更新: 2021-11-12 13:57:41(文/潘昱辰 編輯/婁兵)在看似出人意料地發(fā)布三款概念車后,“代工之王”富士康跨界汽車制造業(yè)又有了新的動作。
11月11日,富士康披露公告稱,同意正式收購美國造車新勢力洛茲敦汽車(Lordstown Motors)位于俄亥俄州洛茲敦的工廠。
此前,富士康在今年10月便于該新勢力簽署框架協議,以約5000萬美元收購其4%的股份,并以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72億元)的價格收購這座面積約合58萬平方米的工廠。此外,富士康還同意代工洛茲敦汽車旗下的電動皮卡Endurance。
科魯茲的搖籃
作為一座汽車生產基地,此次被富士康收購的洛茲敦工廠故事頗多。
建于20世紀60年代的洛茲敦工廠最早歸屬美國通用汽車所有。在長達50年的歷史間,該工廠生產了雪佛蘭Caprice、Vega、科沃茲等一系列經典車型。自2011年起,該工廠只生產科魯茲這樣一款車型。
然而隨著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定位為緊湊型轎車的科魯茲在美國不再受到歡迎,洛茲敦等工廠也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
面對汽車“新四化”的行業(yè)趨勢,通用汽車同樣需要削減成本以實現技術轉型。因此在2018年10月,通用汽車計劃于次年關閉北美包括洛茲敦在內的五家工廠,并裁員1.48萬人。這也是通用自2009年破產重組以來,首次大幅度縮減規(guī)模。
2019年3月,美國本土生產的最后一輛科魯茲從洛茲敦工廠下線。其后,通用汽車于5月宣布將洛茲敦工廠出售給本土新勢力洛茲敦汽車,并向后者貸款4000萬美元用以完成工廠收購。
但這一決定很快引發(fā)了美國工人的強烈不滿。最終在同年9月中旬,約4.8萬名員工發(fā)起美國自金融危機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場罷工,導致通用全美33個汽車工廠以及22個零部件倉庫關閉,近60萬名工人直接或間接受影響。據統計,罷工每天對通用造成高達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億元)的損失。連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也連續(xù)通過社交網絡下場指責通用,要求其恢復工廠生產。
在罷工持續(xù)一個月后,通過與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的反復談判,通用最終和罷工工人達成和解:通用承諾為電動皮卡和電池動力系統投資70億美元,增加或保留美國本土9000個工作崗位,并為UAW工人漲薪;就當地而言,接手科魯茲工廠的洛茲敦汽車將一并雇傭400名工人。通用還承諾將在洛茲敦當地新建一家電池工廠,雇傭1000名工人。
難以復刻的神話
然而對于被通用汽車安置到洛茲敦汽車的工人們而言,等待他們的似乎是一個沒有光明的未來。
和中國一樣,在特斯拉之后,美國也曾涌現出一批造車新勢力。然而絕大多數都無法復刻特斯拉的神話。許多企業(yè)尚未等到新車量產下線便已瀕臨破產,洛茲敦汽車就是其中之一。
洛茲敦汽車成立于2018年,由美國貨運卡車制造商Workhorse前首席執(zhí)行官(CEO)史蒂夫·伯恩斯創(chuàng)立。借助通用汽車削減成本的機會,洛茲敦汽車于2019年5月獲得了被關閉的洛茲敦工廠。
在收獲生產基地的次年3月,洛茲敦汽車以1200萬美元的價格和公司10%的股權,從老東家Workhorse處購得W-15皮卡的知識產權,并在此基礎上開發(fā)自有品牌的電動皮卡Endurance。該車型采用四輪獨立輪轂電機,續(xù)航里程250km,原先預計于當年年底在美國上市,預售價格為5.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3.6萬元)。
同年10月,洛茲敦汽車與一家名為DiamondPeak Holdings的空殼公司合并,以特殊收購公司(SPAC)的方式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初期,這家新勢力的估值一度達到16億美元。
然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肆虐,洛茲敦汽車的好日子并未持續(xù)太久。2020年11月,洛茲敦汽車突然宣布將新車交付日期推遲至2021年9月,引起了用戶和投資者們對公司和新車前景的猜疑。
今年3月,一家名為興登堡研究的做空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一份針對洛茲敦汽車的報告。報告指出,洛茲敦汽車通過夸大實際訂單需求來誤導投資者,而該公司的資金儲備根本不足以支持如此規(guī)模的訂單生產與交付。同時,做空公司表示洛茲敦汽車的電動皮卡離實際量產還需3-4年時間,并指控創(chuàng)始人伯恩斯在出售股份等方面存在違規(guī)行為。
更嚴重的是,洛茲敦汽車還被曝光一輛原型車起火,盡管該公司聲稱汽車生產早已自動化,火災是因為“人為錯誤”造成的,但洛茲敦汽車原本不高口碑還是進一步跌入深淵。
直到今年6月,洛茲敦汽車不得不在向SEC提交的報告中承認,公司沒有足夠的資金實現新車生產,且有破產的風險。而通過公司董事會委托的一項獨立調查發(fā)現,為了引起輿論熱度,洛茲敦汽車的實際訂單需求被嚴重夸大。隨后,CEO伯恩斯和首席財務官(CFO)朱利奧·羅德里格斯同時宣布辭職。直至8月,這家新勢力才迎來新的CEO——伊坎企業(yè)前CEO丹尼爾·尼尼瓦吉。
在經歷破產危機和人事震蕩后,洛茲敦汽車股價進一步暴跌16%,并再無回漲之跡象。進入11月后,洛茲敦汽車股價僅5美元左右,只有巔峰時期的六分之一。
代工帝國的試煉
最終,命運多舛的洛茲敦工廠等來了又一個接盤者——富士康及其背后的鴻海集團。
作為代工巨頭,近來富士康及鴻海集團對汽車產業(yè)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熱情相當高漲。
富士康最早涉足汽車,可追溯至2005年收購臺灣四大汽車線束廠之一的安泰電業(yè)。不過早期富士康對于汽車相關企業(yè)更多以投資為主,產業(yè)鏈上游大量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背后均有富士康的身影。而諸如小鵬、拜騰等新勢力車企,也都曾是富士康的投資對象。
對于該公司是否會親自下場造車,外界有過許多猜測,但一直未經證實。但近些年來人們很明顯地發(fā)現,富士康這個幕后大佬開始頻頻走上臺前。
2020年1月,網傳富士康將與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FCA)成立合資公司,并將主要目標鎖定為中國市場。
是年10月,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終于公開表示富士康將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目標在5年后搶占10%的電動車市場。他還特別預告了由富士康自研的MIH電動平臺,但也強調富士康并不準備生產整車,也不推出自有品牌,而是要成為“電動車中的安卓”。
然而在新能源汽車這條高速公路上,馬不停蹄的富士康很快將劉揚偉不造車的承諾拋在了身后。
今年1月,富士康與中國大陸民營汽車企業(yè)龍頭吉利控股集團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yè)提供整車、零部件代工生產及定制顧問服務。
2月,富士康又宣布與美國電動車企菲斯克共同開發(fā)全新汽車產品,計劃于2023年第四季度正式量產,年產量將超過25萬輛。
富士康甚至還盯上了搖搖欲墜的國內新勢力拜騰汽車。在與吉利合資的同期,富士康與拜騰和南京經開區(qū)簽約,爭取推進拜騰新車的量產工作……
直到今年10月,富士康聯合裕隆汽車正式成立電動汽車品牌Foxtron,并發(fā)布旗下MIH平臺和Model C、Model E、Model T三款概念車,分別定位為中型SUV、中大型轎跑和電動大巴。
汽車制造與手機代工看似風馬牛不及,但富士康背后的轉型決心已昭然若揭。一些業(yè)內人士認為,智能手機業(yè)務經過10余年的發(fā)展,目前已步入瓶頸,代工手機不能為富士康帶來更高的利潤。根據富士康披露的財報數據,2020年富士康營收僅同比增長0.3%,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為1017.95億新臺幣,同比下降12%。
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是一個蓬勃發(fā)展中的朝陽產業(yè),未來有望為集團帶來更多利潤和附加值。
當然,隨著汽車“新四化”浪潮翻涌,除像通用這樣的傳統汽車巨頭外,其他新勢力車企和一些跨界企業(yè)同樣試圖在這片藍海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富士康所面臨的競爭壓力比代工時期有過之無不及。
而多年難產的洛茲敦Endurance電動皮卡,則有望成為富士康造車所面臨的第一個試煉。在經過公司調整和工廠轉手后,這款車型的量產日程已被推遲到2022年4月。
觀察一下:
與洛茲敦汽車等新勢力相比,資金充裕的代工帝國無需面對前者最大的痛點問題,但對于汽車產業(yè)與汽車市場需求的理解,則決定了富士康親自下場后的市場前景。
此外按照富士康的規(guī)劃,公司將于2023年在美國和泰國等市場開始大規(guī)模生產電動汽車。然而,針對中國大陸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富士康迄今卻沒有提出任何明確規(guī)劃。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潘昱辰 
-
銀隆正式更名格力鈦,重點布局儲能業(yè)務
2021-11-11 18:32 汽車工業(yè) -
上汽集團公布十月銷量數據,缺芯仍是最大阻礙
2021-11-10 18:41 汽車工業(yè) -
吉利10月回暖,全年累計銷量已突破百萬
2021-11-10 17:36 汽車工業(yè) -
長城汽車10月銷售11.21萬輛新車創(chuàng)新高
2021-11-10 17:05 汽車工業(yè) -
10月乘用車:一汽-大眾重回第一,新能源再創(chuàng)新高
2021-11-09 20:22 汽車工業(yè) -
廣東:逐步放寬廣州、深圳汽車上牌指標限制,釋放消費需求
2021-11-09 19:08 -
加價“慣犯”廣汽豐田
2021-11-09 18:49 汽車工業(yè) -
車市周觀察丨內外壓力驟增,車企這個冬天不好過
2021-11-09 18:49 汽車工業(yè) -
第二款車發(fā)布,高合汽車的神秘感依舊未改
2021-11-09 15:29 汽車工業(yè) -
“中國心”2021年度十佳發(fā)動機揭曉,自主混動技術表現亮眼
2021-11-08 23:39 汽車工業(yè) -
東風汽車確定退出東風悅達起亞
2021-11-05 19:16 汽車工業(yè) -
全新奇駿上市便隕落,結局早已注定
2021-11-05 16:53 汽車工業(yè) -
R汽車變身飛凡,任重道遠
2021-11-05 12:56 汽車工業(yè) -
只因全系搭載三缸機,東風日產全新奇駿銷量暴跌八成
2021-11-05 10:20 汽車工業(yè) -
廣汽豐田賽那上市三天,經銷商明目張膽違規(guī)
2021-11-04 13:17 汽車工業(yè) -
剛剛開始交付的極氪001又因天窗問題引起車主不滿
2021-11-03 12:57 汽車工業(yè) -
長城公布前三季度財報,營收908億元,同比增長46%
2021-11-03 11:52 汽車工業(yè) -
“燒光84億造不出車”的拜騰,被申請破產清算
2021-11-02 19:16 汽車工業(yè) -
拓展混動路線,吉利全新五年計劃公布
2021-11-02 10:04 汽車工業(yè) -
觀駕丨“海洋”是比亞迪的純電動歸宿嗎?
2021-11-02 10:04 汽車工業(yè)
相關推薦 -
“特朗普,聽聽勸吧,我們需借鑒中國” 評論 17“中國打樣后,印度突然硬氣了” 評論 169“中國在南美建巨型碼頭,確保替代美國糧食” 評論 89政策突轉,特朗普中東行大撒先進AI芯片 評論 147“英美貿易協議這項‘毒丸’條款,中方狠批” 評論 146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