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不是理工科弱了,而是文科弱了”,這位大學黨委書記呼吁改革高校評價機制
最后更新: 2023-05-25 20:55:015月25日,“中國教育在線”微信公眾號刊發(fā)了安徽大學黨委書記蔡敬民的專訪稿件。該專訪是在第58·59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上,蔡敬民與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對話,就高校如何支撐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如何實現自身高質量發(fā)展等問題分享了安大經驗和思考。
蔡敬民在專訪中表示: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是高校的一個重要職能,是我們必須要扛起來的責任。哲學、歷史、藝術等是引領人類文明和文化進步的重要力量,雖然它們不一定是現實生產力,但其深遠意義遠超現實生產力。不過事實上,在國際關系分析、中西文化爭奪陣地等方面,我們的預見性、系統性以及我們的智庫建設等,存在文科支撐不足的現象。一方面,有的學校為了平衡辦學成本,增加文科數量;另一方面,部分文科本科畢業(yè)生就業(yè)存在困難,如果文科大量招本科生,就會存在學生就業(yè)難的問題。因此,我個人認為現在在國際上,我國不是理工科弱了,而是文科弱了,文科這一塊必須要加強。這需要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
蔡敬民(右)接受專訪
為什么說我們文科弱了?蔡敬民解釋:文科弱一方面是評價機制造成的。比如說文科的國家級稱號少,除了“長江”就沒有了,而理工科既能評“杰青”又能評“長江”;另外,理工科可以往院士走,文科也沒有。我覺得文科,特別是像政治學、社會學、哲學、歷史學等基礎文科,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國家要高度重視。這些學科不一定要做很大的量,但一定要做精,只有這樣,我們國家才能在智庫建設、國家治理等方面,儲備足夠的智力支撐。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類似呼吁改革高校評價機制的觀點,近來已獲不少大學領導的支持。
例如,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也提到,當前高等學校評價體系還存在著“分類評價體系不完善,辦學趨同問題未有效改善”“教育評價指標設置未完全反映國家戰(zhàn)略需求”等問題。
尤政建議,進一步完善高校有關評價指標體系,引導和激勵各類高校在不同領域各展所長。具體措施方面:一是針對高校實際,建立“重創(chuàng)新、比貢獻、講質量”的分類、分層的多元評價機制;二是強調國家需求導向的辦學目標,并落實在評價指標設置中;三是引入第三方專業(yè)評估,加強高校內部治理體系建設。
尤政還建議,重視市場導向在高校特色和分類發(fā)展方面的作用,改變評估結果與資源分配的單項傳導。具體內容包括:完善高等教育多元投入體系,加強市場導向的指標體系建設;制定連續(xù)性政策,為高校自主制定個性化發(fā)展方案賦能;加強省屬高校在服務地方發(fā)展的能力建設等。
同樣在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時任南通大學校長的施衛(wèi)東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就表示,“評價高校不一定非要看頂刊論文,對于地方高校,更重要的是結合學校特點做好分類、分層評價”。
施衛(wèi)東表示,建立分類評價導向才能有效實現這一目標。此舉有助于突出師德師風的第一標準,消除重科研輕教學、重教書輕育人等現象,持續(xù)推進教師踐行教書育人使命;也有助于突出質量導向,消除簡單化、量化指標評價導致的急功近利現象,重點評價學術貢獻、社會貢獻以及支撐人才培養(yǎng)情況。
這些舉措真正做起來難度不小。施衛(wèi)東坦言,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的成績難以用量化評價體現。比如,工科教師的成果能直接轉化并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評價起來相對容易。難就難在一般成果轉化的周期較長,中間評價如何開展?教學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如果只看教學成果獎、教改項目等,便又回到了量化考評的思路中。
對此,施衛(wèi)東建議,應探索多元評價方法。工科等應用型學科更要看重成果轉化,而不是過分考核論文;基礎學科則重點考核高水平論文,主要看論文質量而非數量;智庫看決策咨詢建議的采納與運用;教學不僅要看教學成果獎、教改項目,也要注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培養(yǎng)、教育教學實績等。此外,還要探索建立長周期評價機制,推行匿名評審和署名評價,保證評價工作的獨立性、公正性。
(澎湃新聞記者 岳懷讓)
- 原標題:“我國不是理工科弱了,而是文科弱了”,這位大學黨委書記呼吁改革高校評價機制
- 責任編輯: 連政 
-
中共中央國務院:實施一批重大引調水工程,加快形成戰(zhàn)略性輸水通道
2023-05-25 20:36 超級工程 -
習近平向2023中關村論壇致賀信
2023-05-25 20:36 科技前沿 -
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新公布三個單元片單
2023-05-25 19:51 2023上海電影電視節(jié) -
上海部分社區(qū)開打mRNA新冠疫苗,可通過健康云預約
2023-05-25 19:32 -
推進長三角G60科創(chuàng)走廊科創(chuàng)生態(tài)建設大會上,陳吉寧要求把這項任務擺在突出位置
2023-05-25 19:11 上海觀察 -
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發(fā)生3.0級地震(疑似塌陷)
2023-05-25 16:21 地震 -
亂港分子黃之鋒藐視法庭被判入獄3個月,法官今日公布書面判詞
2023-05-25 15:53 -
秦剛:愿同埃塞方加強協作,推進落實“非洲之角和平發(fā)展構想”
2023-05-25 15:25 中國外交 -
國泰航空:網傳有關航空服務董事發(fā)出的英文內部信件系偽造
2023-05-25 14:56 -
70后博士廳官唐興倫被查,曾在清華從事博士后工作
2023-05-25 14:37 廉政風暴 -
暴雪起訴網易侵權
2023-05-25 14:19 -
武漢“絕命毒師案”終審宣判:撤銷涉毒罪名
2023-05-25 14:08 依法治國 -
可像紙一樣彎曲!我國研制出高柔韌性單晶硅太陽電池
2023-05-25 12:53 -
行業(yè)整頓來了?“國內最大催收公司”停業(yè),自稱遭跨省執(zhí)法
2023-05-25 12:36 -
長城汽車舉報比亞迪,雙方回應
2023-05-25 11:13 -
北京:上周新冠報告發(fā)病數是4月底的近4倍
2023-05-25 11:09 抗疫進行時 -
婚姻登記何時全國通辦?民政部回應
2023-05-25 11:05 -
李云澤辭去四川省副省長職務,此前任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局長
2023-05-25 11:04 高層人事 -
“兩高”發(fā)布司法解釋:從嚴懲處強奸、猥褻等性侵未成年人犯罪
2023-05-25 10:14 依法治國 -
俄別爾哥羅德州在與烏接壤地區(qū)建立七個國土防御營
2023-05-25 09:35 俄羅斯之聲
相關推薦 -
“顯然特朗普先退一步,雖尷尬但有用” 評論 2歐盟深吸一口氣:這也太荒謬了 評論 173陣容龐大!關鍵時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國 評論 88轉頭,特朗普就炮轟歐盟 評論 310“中美會談成果遠超預期,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 評論 262最新聞 Hot
-
“澤連斯基堅持只跟普京談”,俄方最新回應
-
面對中國和拉美,美國還停留在200年前
-
“顯然特朗普先退一步,雖尷尬但有用”
-
歐盟深吸一口氣:這也太荒謬了
-
美企開啟瘋狂囤貨,問題又來了
-
陣容龐大!關鍵時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國
-
美國這就期待上了
-
日本:中美聲明,在研究了
-
120%→54%,這項對華關稅也改了
-
“特朗普敗了,更像是投降”
-
“美國技術封鎖迫使中國全速發(fā)展”
-
迷之自信、張口就來:更愿意和中國打,而非巴基斯坦…
-
哥倫比亞總統在華表態(tài):確認加入!
-
以色列要求國際刑事法院撤銷對內塔尼亞胡逮捕令
-
消息傳出,美企CEO“蹦下床打電話”:趕緊發(fā)貨!
-
持股市值超450億元,西北大學副校長成陜西首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