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省考公務員招聘放寬至40歲,能否打破35歲門檻引熱議
日前,各地陸續(xù)展開2023年公務員省考招錄,多地將部分崗位的年齡要求放寬至40周歲,引發(fā)人們對能否打破“35歲職場門檻”話題的關注。
記者在2023年河南公務員省考公告中發(fā)現,除對年齡有特殊要求的職位外,2023年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職人員)的招錄年齡要求放寬至40周歲以下(1982年1月以后出生),而過去年齡限制通常為35周歲以下。貴州、天津、湖北、江西、廣西、四川、云南、重慶、內蒙古等地在個別基層崗位或專業(yè)技術崗位條件上也放寬了年齡限制。
“一些地區(qū)把年齡限制放寬到40歲,實際上這對各行業(yè)的招聘起到風向標作用和方向性指引,為更多年輕人就業(yè)從年齡上提供機會和可能?!敝泄逃兾餮芯吭涸洪L王健說。
1994年6月發(fā)布的《國家公務員錄用暫行規(guī)定》中明確:報考國家公務員“年齡為35歲以下”。2019年中組部修訂的《公務員錄用規(guī)定》中,報考公務員條件要求:“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辈簧偈聵I(yè)單位、國企乃至民營企業(yè)同樣將不超過35歲作為錄用標準。《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顯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è),35歲以下從業(yè)人員占65%,細分行業(yè)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占70%。
35歲本該是職業(yè)發(fā)展黃金期,卻成為某些行業(yè)的年齡門檻。2022年全國總工會開展了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全國4.02億左右職工的平均年齡為38.3歲。這些本該發(fā)揮職場主力作用的年齡群體,卻一定程度上面臨著求職難、流動難、晉升難、再就業(yè)難等現實問題。
近年來,“35歲職場門檻”持續(xù)引發(fā)熱議,職場上的“年齡焦慮”一度成為輿論焦點。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辦公廳主任呂國泉提交了《打破35歲職場門檻,建設中高齡勞動者友好社會》的提案,建議探索放開公務員考試35周歲限制;探索建立錄用中高齡勞動者激勵機制,對聘任一定比例中高齡勞動者的用人單位給予一定補貼;鼓勵中年人才返鄉(xiāng)建設,支持三四線城市地方政府出臺“倦鳥歸巢”人才回流計劃等。
一年前,呂國泉收到一封署名為“大齡青年”的聯名信,反映渴望打破“35歲職場門檻”的訴求?!斑@些署名‘大齡青年’的人反映的都是35歲左右勞動者的就業(yè)問題。35歲應該是正當年的年齡,他們好像是提前15年表現出了就業(yè)困惑?!?
2022年,全國總工會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35-39歲年齡組職工中有54.1%擔心失業(yè),70.7%擔心技能過時,94.8%感覺有壓力,均是各年齡組中比例最高的。
“消除不必要的年齡限制,為更多人拓展就業(yè)渠道、打開就業(yè)空間,有利于緩解就業(yè)焦慮,避免造成人才浪費和年齡斷層。”上海錦天城(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褚清瑤認為,29年前,《國家公務員錄用暫行規(guī)定》發(fā)布時,我國公民整體學歷層次比較低,現在有大量的博士、碩士走向就業(yè)市場,還有一些人才因為疫情等各種原因面臨二次就業(yè),因此,適時放寬公務員招錄年齡符合時代的要求,客觀上有利于打破“35歲職場門檻”,推動時代進步。
在呂國泉看來,將部分公務員崗位的年齡從35歲延伸到40歲釋放了積極的信號,利用政府機關的公信力和示范性,會對民營企業(yè)、小微企業(yè),以及一些互聯網企業(yè)帶來正向示范作用。呂國泉認為,一些特殊的行業(yè)或特殊的崗位,可能對年齡有些硬性要求,比如有的崗位,如果勞動者的年齡偏大,他們的體力能力有限,在安全生產保障方面存在一些風險,“盡管35歲以上的勞動者在年齡上不一定有絕對優(yōu)勢,但是他們的社會閱歷、責任感、經驗是可以彌補很多不足的,這是單純的書本知識難以替代的”。
“不少年輕人連續(xù)‘考公’五六年,勵志服務基層,公務員招錄放開年齡,為這部分中青年的就業(yè)選擇提供了更多可能?!蓖踅〗榻B,202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面向優(yōu)秀村干部、優(yōu)秀城市社區(qū)干部招錄的職位,報考年齡放寬到40周歲以下;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的,報考年齡放寬到45周歲以下。在學歷條件上,2023年招錄考試要求報考者具有大學??埔陨衔幕潭?,但面向優(yōu)秀村干部、優(yōu)秀城市社區(qū)干部招錄的職位,學歷可放寬到高中、中專。
“地方招錄對于年齡放寬的靈活性充分體現了對于優(yōu)秀人才的尊重,公務員招錄單位從崗位實際出發(fā),綜合考量不同工種特性和年齡的匹配度,有利于全社會建立更加科學開放的用人觀念?!蓖踅≌f。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桂杰 吳曉東)
- 原標題:部分省考公務員招聘年齡放寬至40周歲 能否打破“35歲職場門檻”引發(fā)熱議
- 責任編輯: 房佶宜 
-
全球最大、國內首艘萬噸級遠洋通信海纜鋪設船下水
2023-03-30 09:11 -
潛逃34年背負6條人命的兇犯,落網!
2023-03-30 09:07 依法治國 -
贛南師大通報“女大學生失聯”
2023-03-30 08:57 疑案追蹤 -
乍暖還寒!南方雨不停,北方冷空氣又要來了
2023-03-30 08:49 -
西安警方通報“男子自29層墜樓砸中5歲男孩”:2人死亡
2023-03-30 07:43 -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胡蘿卜+大棒’”
2023-03-29 23:14 博鰲論壇 -
“中醫(yī)藥建立規(guī)范化體系,是走向國際的關鍵”
2023-03-29 22:42 博鰲論壇 -
關于新冠,高福最新發(fā)聲
2023-03-29 22:00 博鰲論壇 -
上海與中國旅游集團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議!陳吉寧龔正會見陳寅王海民一行
2023-03-29 21:53 上海觀察 -
長江口“造出”兩個橫沙島大的“海上良田”
2023-03-29 21:02 上海觀察 -
李強在海南調研
2023-03-29 20:07 -
第八批國家集采藥品平均降價56%
2023-03-29 18:45 醫(yī)療改革 -
“現在輪到他們學普通話了”
2023-03-29 18:34 -
網傳安徽一化工廠“毒氣”泄漏,超20輛車出車禍?官方通報
2023-03-29 17:34 -
“走向綠色未來——‘碳’索和美的謀與略”研討會在博鰲舉行
2023-03-29 17:01 -
“除了中國,恐怕很難有哪個國家最高層這么重視科研前沿”
2023-03-29 16:21 博鰲論壇 -
“都當澳門是旅游博彩城市,其實30年前就搞集成電路設計”
2023-03-29 16:17 博鰲論壇 -
中國沙特兩國石化領域重大項目開工
2023-03-29 15:34 能源戰(zhàn)略 -
傅瑞奇:扎根上海安居樂業(yè),一起用創(chuàng)新造福社區(qū)
2023-03-29 15:19 老外講故事 -
馬英九前往憑吊:我們所有中國人都應自立自強
2023-03-29 15:09 兩岸關系
相關推薦 -
“中美會談成果遠超預期,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 評論 88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 評論 1089卡塔爾送大禮引爭議,特朗普:免費的也罵? 評論 160何立峰:中美達成重要共識 評論 306“中國猛龍首露利爪,實戰(zhàn)證明自身價值” 評論 262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要“幫忙”,印度拒絕了
-
“他想在大馬士革建特朗普大廈”
-
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
-
中方嚴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獄中贏得市長選舉”
-
石破茂再強硬表態(tài):美國,還不降
-
美方吹風會:中美都不想“脫鉤”,同意稅率下調115%
-
卡塔爾送大禮引爭議,特朗普:免費的也罵?
-
美國小企業(yè)苦苦掙扎:利潤蒸發(fā)甚至變?yōu)樨摂担钤愕臅r刻還未到來
-
特朗普施壓后,澤連斯基表態(tài):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車企利潤暴跌超20%,“與中國競爭加劇”
-
中美會談結束后,美國股指期貨應聲上漲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問題比想象難得多”
-
靠岸中國貨船數“歸零”,美西港口官員驚到了
-
“出軌女下屬”,英國海軍一把手被免職
-
“聽加州的,否則美國最大經濟體地位不?!?/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