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崢嶸: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是追求合適的國際收支結構
關鍵字: 人民幣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兌美元石油美元美元霸權石油人民幣結算【文/ 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廖崢嶸】
近期,一則中國正與沙特協(xié)商,計劃用人民幣結算雙邊石油貿易的新聞引起了廣泛關注。美國Dailyreckoning新聞網(wǎng)站刊發(fā)分析師Byron King評論認為,此舉將沖擊美元的國際地位,將加速美元的衰落。一則看似普通的新聞事件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思考:當前國際貨幣體系存在什么問題?美元能不能維持其地位?尤其是人民幣國際化是不是要威脅美元,甚至替代美元?
石油交易體量巨大,是國際金融的市場的主要支撐力量,也是美元發(fā)揮國際作用的重要基本盤。如果石油市場真的發(fā)生了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激烈攻防戰(zhàn),可能導致國際金融市場發(fā)生振蕩,影響美元的國際使用。
但是,設想與現(xiàn)實之間存在巨大鴻溝,美元的國際地位由諸多復雜條件決定,石油美元只是其一。美元地位與當今國際貨幣體系的結構與困境有關,其地位調整有其必要性、必然性,也未必對美國不利。人民幣的國際化將服從于內外平衡的要求,目前的進展應當受到肯定。
貨幣國際化問題尋源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認為,貨幣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雖然是特殊商品,仍然是商品。商品按照其流通規(guī)律,越具有國際競爭力,越容易出口。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站腳,便成為國際貨幣。實際情況是,金屬幣逐步淘汰其它實物幣,金屬鑄幣又淘汰了稱量幣。最后,鑄工精良的金屬幣成為國際通用貨幣。
金屬幣依靠其自身價值和鑄造質量稱雄市場,它不一定掌握在經(jīng)濟強權手中。十八世紀,墨西哥盛產(chǎn)銀幣,曾在國際交易上廣泛使用。墨西哥1810年獨立后,開始在銀幣上刻上象征國家的雄鷹圖案,流通到中國稱為“鷹洋”。墨西哥當時并不是世界強國。
墨西哥鷹洋,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當代意義上的貨幣國際化源于貨幣的國家化。近代西方國家發(fā)現(xiàn)了貨幣權力,國家開始壟斷鑄幣權和貨幣發(fā)行權,然后國家逐步采法定貨幣,即沒有任何實物價值的信用憑證代替了金屬貨幣,充當價值工具,履行價值支付、價值貯藏、世界貨幣等職能。信用幣只是一種符號,它的貨幣價值由國家法定,并由國家財政支撐,與其本身實物價值無關。在這種情況下,強國必然產(chǎn)生強幣。
貨幣本來是一種特殊的商品,相互之間競爭的是貴金屬純度、鑄造精良度和防偽水平等產(chǎn)品質量因素。信用幣就完全不同了,信用幣之間的競爭演變成國家實力和國家貨幣管理能力之間的競爭。
在這種情況下,國際力量格局決定了國際貨幣格局。一戰(zhàn)前后,英、美、德、法、日、意等國為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展開激烈競爭,列強的貨幣也在國際市場上競爭流通域。同時,一國的貨幣管理能力也是決定其貨幣國際地位的重要因素。
一戰(zhàn)前的殖民地,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英國率先實行貨幣制度改革,采取金本位,并建立起中央銀行制度。在強大的國際貿易和投資能力支撐下,倫敦形成了龐大的國際債券市場,這些債券自然以英鎊計價,英鎊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據(jù)了中心位置,在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動中廣泛使用,成為第一個現(xiàn)代意義上的國際中心貨幣,或者叫霸權貨幣。其中,強有力的國際貿易和海外投資,帶動了國內債券市場的形成與繁榮,同時貨幣制度適應經(jīng)濟和貿易發(fā)展要求不斷改良。三大因素相互配合,使得金融市場接受英鎊作為主要計價工具,英鎊自然成為國際中心貨幣。
隨著國力的相對變化,美元在一戰(zhàn)后不久便超過了英鎊,成為新的國際中心貨幣。據(jù)經(jīng)濟學家艾青格林的研究,美元在20世紀20年代,不到10年的時間內實現(xiàn)了對英鎊地位的替代,標志性事件是倫敦金融市場發(fā)行和交易的美元債券超過了英鎊債券,意味著美元成為國際間第一大信用憑證。
這一過程完全由市場自動促發(fā),背景是美國的國民生產(chǎn)總值在19世紀末超過英國。隨后,美聯(lián)儲于1917年成立,美國有了自己的中央銀行,開始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對美元利率進行管理,這一制度創(chuàng)新推動了美國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的不斷擴展,世界金融中心由倫敦向紐約轉進。原來由英國擁有的三大因素,現(xiàn)在全由美國接過來。因此,美元在20世紀20年中的某一個時點,市場選擇了美元接替英鎊成為第一大國際貨幣。
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協(xié)定,以國際條約的形式明確了美元的這一地位。以條約的形式來確定美元的地位,而不是聽任市場自然競爭,原因在于二戰(zhàn)前發(fā)生的1929大危機打亂了原有的制度安排,對經(jīng)濟社會造成致命打擊,導致大國間爆發(fā)全面戰(zhàn)爭。
歷史總結出的教訓是,如果各國貨幣自主權過大,將導致政府出于本能在危機時通過操縱本幣匯率開展商品傾銷,轉嫁國內危機,從而導致各國利益沖突的急劇放大,直到引起戰(zhàn)爭。因此,協(xié)定的要旨在于維護自由貿易,防止各國采取不正當方式操縱本幣,通過本幣貶值的手段在國際市場上促銷商品,導致匯率戰(zhàn)和貿易戰(zhàn),進而引發(fā)更大國際沖突。解決辦法是讓各國政府承諾致力匯率穩(wěn)定,讓各國貨幣與美元保持一個固定比價。這是前所未有的國際聯(lián)合行動,它將美元抬高到世界本位貨幣的地位。
但這其實是反經(jīng)濟規(guī)律行事,也不符合各國政治意愿。只有在戰(zhàn)時,美國充當自由世界“拯救者”,全世界都高度依賴美國軍事經(jīng)濟援助時才有可能。
為了防止美元濫用特權,協(xié)定又規(guī)定美元與黃金保持一個固定比率。顯然,這只是一個政治安排,在實際的經(jīng)濟活動中很難完全照此行事。讓美元與黃金保持一個固定兌換率難以做到。美國在戰(zhàn)后有重大經(jīng)濟政治目標需要實現(xiàn),美元利率和匯率的調節(jié)不可能綁定在黃金儲備水平上。所以,事實上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美元-黃金掛鉤機制一開始就是不可行的、不合理的,存在著所謂“特里芬難題”。
布雷頓森林會議代表,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果不其然,美元終于在1970年代初正式放棄了與黃金的固定匯率。其次,各國貨幣與美元保持一個固定匯率也比較困難。但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戰(zhàn)前貨幣競爭性貶值引發(fā)的痛苦讓各國記憶深刻。各國盡量維持了對美元的匯率。盡管有金融壓抑和貨幣扭曲的代價,但幣值穩(wěn)定也對國內經(jīng)濟和貿易有積極作用。
從某種意義講,美元的國際化實際只是一個歷史特例。只有在二戰(zhàn)這樣的大破壞大災難做背景的歷史條件下,各國才愿意做出重大犧牲,容忍美元扮演其不能勝任的角色。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評論 65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評論 110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57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88“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390最新聞 Hot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
嚴管執(zhí)行!中方再出手,美媒發(fā)愁
-
俄副總理: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談判取得進展
-
“歐洲在華企業(yè)偷著樂:機會來了”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
普京閱兵式演講,特別提到中國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
美國農民發(fā)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好難找到買家
-
首位“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是誰?
-
許紅兵,主動投案
-
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
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國不是好盟友”,我駐巴拿馬使館駁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