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核污水或2年內進入我國海域,海鹽、海產品還能放心吃嗎?專家解讀
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顧國內外反對,執(zhí)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引發(fā)全球關注。核污染水在海洋中會怎樣擴散?將帶來哪些后果?該如何應對?針對這些社會關切,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學者專家。
核污染水會擴散到全球
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發(fā)生后,我國第一時間啟動了對西太平洋海洋環(huán)境的應急監(jiān)測與評估工作。參與此次調查研究的北京師范大學國家安全與應急管理學院研究員余雯介紹,在這項持續(xù)7年的追蹤監(jiān)測中,研究團隊發(fā)現,福島核事故發(fā)生3個月后,核污染物就擴散至距離福島600公里的公海海域,且含量嚴重超標。在事故發(fā)生18個月后,我國臺灣東南海域檢測出核污染物的存在。據測算,這些核素進入海洋環(huán)境后將通過洋流在8—10年逐步擴散至所有海域。
借鑒這些觀測數據和海洋動力學過程,余雯預測,此次日本排海的核污染水會借助洋流迅速向整個海洋系統(tǒng)擴散,且在大概一年半到兩年內進入我國海域。
核污染水十年后影響全球海域。圖片截自央視新聞
“核污染水經洋流運輸和擴散,其中一些放射性物質還會被海洋生物所吸收?!庇圉┍硎?,大海確實具有一定的稀釋作用,但日本長達30年的排海計劃仍具有不確定性,考慮到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的脆弱性,需謹慎應對。
后果存在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
“處理核污染水有蒸發(fā)釋放、電解排放、地下掩埋等多種方式,但日本選擇了成本最低的排海方案,這種做法極端不負責任。”大連海事大學智庫專家、法學院教授張晏瑲表示,目前國際社會最擔心的是核放射性元素進入海洋環(huán)境造成的生態(tài)破壞。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長陳新軍認為,不同等級的核事故所產生的核元素污染是不同的,福島核事故在國際核事件分級表中被列為最高級別7級,其產生的核污水的污染程度不可小覷。
“氚可能還不是最危險的。”大連海事大學智庫首席專家高之國說,日本一直在做出“問題只在于氚元素”的誤導,但世界上很多科學家都有一個共識,就是核污染水里含有高達64種核放射性元素,并且七成以上都是超標的,多核素設備難以完全處理。這些放射性元素進入海洋環(huán)境生態(tài)后,對人類和海洋生物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其中碳-14的半衰期約5000多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長,而碳-14會在海洋生物體內聚集,其豐度或濃度可能是氚的50倍。
8月22日,日本民眾在東京首相官邸前緊急集會,抗議政府無視民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新華社記者 馮武勇 攝
多位受訪的專家學者表示,核素融入海洋生態(tài)后,涉及復雜且長期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目前科學家對此的系統(tǒng)研究和數據積累都很少。日本此舉史無前例,其危害性至今難以評估,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當前迫切需要就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海洋生物生存等方面展開國際合作,開展長期跟蹤研究。
進口海產品能否購買主要還是看來源
未來,海鹽、海產品還能放心吃嗎?張晏瑲說,此前檢測出福島當地的石斑魚和許氏平鲉均含有超標的放射性元素,因此如果海產品來源與福島較近,應保持警惕。
陳新軍表示,核污染水排放后,對日本周邊海域魚類的影響是最大的。此外,不同水層的魚類、定居性魚類與洄游性魚類受到的影響并不一樣。“在我國市場上流通的海產品一定是經過嚴格檢測的,是安全的,中國消費者對此可以放心?!?/strong>
目前,我國已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且福島核事故后,我國已將食品中放射性物質監(jiān)測工作納入食品安全風險監(jiān)測范圍。
(科技日報記者 符曉波 郝曉明 王春)
- 原標題:日本核污染水或2年內進入我國海域!專家解讀→
- 責任編輯: 范維 
-
王文濤會見美商務部長雷蒙多
2023-08-28 09:42 中國外交 -
“最高外交官時隔5年訪華,將是個考驗”
2023-08-28 09:02 不列顛 -
澤連斯基:下周將舉行會議做出加強烏克蘭軍隊的決定
2023-08-28 07:38 烏克蘭之殤 -
這時候他聲稱“微量放射元素對身體有益”,臺網民怒了
2023-08-27 23:18 日本 -
“中國仍嵌在美國供應鏈中,甚至有所加強”
2023-08-27 22:53 中美關系 -
-
她承認:中國在稀土領域占主導,讓美國供應鏈“很脆弱”
2023-08-27 19:35 美國一夢 -
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yī)院船離開所羅門群島前往東帝汶
2023-08-27 19:15 -
DNA結果確認,普里戈任死于墜機
2023-08-27 19:13 俄羅斯之聲 -
“日本是向所有太平洋沿岸國家宣戰(zhàn)”
2023-08-27 16:25 三八線之南 -
“為數十年的爭論埋下種子”,美媒吐槽日本核污水排海不透明
2023-08-27 15:34 福島核泄漏 -
美軍載23人“魚鷹”軍演時墜毀,已致3死
2023-08-27 15:18 -
“對俄制裁沒效果,全世界都在嘲笑歐盟”
2023-08-27 13:58 歐洲亂局 -
美國與印尼防長會晤后發(fā)涉華聲明?中方回應
2023-08-27 13:58 中國外交 -
“四年來,首次有加部長訪華”
2023-08-27 11:40 -
普京簽署法令要求,這些人在國旗前宣誓效忠
2023-08-27 11:09 俄羅斯之聲 -
江西警方:從柬埔寨押解回1名嫌犯、解救1人
2023-08-27 10:41 打擊網絡詐騙 -
民用核項目遭美限制,沙特轉向中法俄
2023-08-27 10:41 觀察者頭條 -
朝鮮允許滯留海外的本國公民回國
2023-08-27 07:49 朝鮮現狀 -
津巴布韋現任總統(tǒng)姆南加古瓦贏得總統(tǒng)選舉
2023-08-27 07:33
相關推薦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評論 65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評論 110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57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88“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390最新聞 Hot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
嚴管執(zhí)行!中方再出手,美媒發(fā)愁
-
俄副總理: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談判取得進展
-
“歐洲在華企業(yè)偷著樂:機會來了”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
普京閱兵式演講,特別提到中國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
美國農民發(fā)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好難找到買家
-
首位“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是誰?
-
許紅兵,主動投案
-
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
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國不是好盟友”,我駐巴拿馬使館駁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