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轉“熟化”,中國科學家新思路實現(xiàn)催化劑壽命大幅延長
最后更新: 2023-12-23 17:51:05對于抗寒保暖這件事,北極熊是一本行走的“教科書”。一身超強保暖的“毛衣”,讓他們能適應零下40℃的環(huán)境。北極熊的毛是中空結構,里面封裝了大量“靜止”的空氣,通過抑制熱傳導和熱對流減少熱量的流失。保暖衣物的設計也是運用了這一原理。比如羊毛、羽絨都有抑制熱傳導和熱對流的作用。
圖:北極熊毛在光學顯微鏡下的照片
為了追求在保暖的同時更加輕薄,人們自然想到要用更少的材料封裝更多空氣??紫堵蕵O高、密度比空氣還小的氣凝膠(空氣占總體積90%以上)是一種理想選擇。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人們試圖將氣凝膠“涂裝”在織物的表面,或者直接“紡”出含有氣凝膠的纖維。然而,由于氣凝膠涂層容易脫落;或者材料的氣凝膠含量有限,耐磨、抗拉伸等力學性能不佳等問題,下一代保暖衣物的性能似乎很難再有提升空間。
圖:2018年做出的北極熊毛衣是用鑷子編織的
2018年,柏浩課題組做出了第一代“北極熊毛衣”,引起了包括Nature雜志在內的學術期刊和工業(yè)界的廣泛關注。輕薄的多孔纖維具有良好的隔熱性能,然而其軸向抗拉伸性還不夠理想,為了給做實驗的小白兔裹上一層“北極熊毛衣”,研究生拿鑷子小心翼翼才好不容易編出了一片“蓋毯”。
“現(xiàn)有的幾種方案不能同時解決保暖、輕薄和耐用的問題?!睅е碌奶魬?zhàn),柏浩課題組又翻開了他們的“教科書”——北極熊毛。果然,他們注意到過去一個被忽略的細節(jié):北極熊的毛不僅是中空的,而且還有一層殼!在電子顯微鏡下,這層殼大概有20微米厚,占了毛發(fā)直徑的近四分之一。正是這個發(fā)現(xiàn),啟發(fā)了團隊對于“北極熊毛2.0”的研制。先后有多名博士生、碩士生參與了這一項工作。
超強保暖:“鎖”住紅外輻射
左圖為北極熊毛的微觀結構;右圖為仿生北極熊毛的微觀結構
借鑒北極熊毛的 “核-殼”結構,歷時近6年,團隊做出了一種新型纖維:纖維的中心是高分子氣凝膠,其內部分布著直徑大約為10-30 微米的纖長的小孔,它們朝著同一個方向排列,像一個個存儲空氣的“倉庫”;同時,一層TPU(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外殼將內部的氣凝膠包裹起來。一核一殼,它們各有功用。
先來說“核”,它負責實現(xiàn)超強保暖?!氨E瘡囊欢ǔ潭壬现v就是防止熱量的流失?!闭撐牡谝蛔髡撸┦可鷧敲魅鸾榻B,人體散熱的主要形式包括熱輻射、熱對流、熱傳導和汗液蒸發(fā)等,其中熱輻射的影響最大(占比40-60%),熱量以紅外輻射的形式流失。然而,現(xiàn)有的保溫衣物在調控熱輻射方面貢獻有限。一些傳統(tǒng)的具有無序納米孔結構的材料,由于孔徑尺寸遠遠小于紅外線的波長,它們對于紅外線來說幾乎是“透明”的,阻擋不了紅外輻射。
圖:仿生氣凝膠纖維核層可以鎖住大量靜止空氣,從而阻隔熱傳導、限制熱對流。更重要的是,取向片層孔結構提供了大量的氣-固界面,對人體發(fā)出的紅外輻射進行多級反射,實現(xiàn)更加高效的保暖
研究團隊認為,通過調控纖維內部小孔的方向與尺寸,有望“鎖住”紅外輻射?!凹t外線是從體表皮膚向外輻射,讓小孔的取向與輻射方向垂直,同時調整尺寸,就有望匹配紅外線的波長,從而達到鎖住紅外輻射的目的?!眳敲魅鹫f。
圖:各種衣物面料的保暖“挑戰(zhàn)賽””
為了驗證保暖效果,研究人員把學校食堂零下20攝氏度的恒溫冷庫變成了臨時“試衣間”,在這里舉辦了一次“保暖挑戰(zhàn)賽”。論文共同作者博士生張子倍同學擔任模特,分別試穿初始溫度相同的羽絨衣、羊毛毛衣、棉毛衫和“北極熊毛衣”,并記錄衣物表面溫度的上升情況。幾分鐘后,棉毛衫的表面上升到了10.8℃,羽絨衣的表面溫度上升到了3.8℃。而厚度和羊毛毛衣接近,僅為羽絨衣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的“北極熊毛衣”表面僅上升到3.5℃——升溫越少代表人體熱量流失越少,“北極熊毛2.0”完勝了其他“對手”?!坝捎谟鸾q對于紅外線的抑制效果差,所以要靠增加數(shù)倍的厚度才能達到同樣的保暖效果?!眳敲魅鹫f。
“新型氣凝膠纖維能夠對熱輻射、熱對流、熱傳導多管齊下,保暖性能因此前進了一大步?!备呶⑽⒄f?!澳壳八械慕^熱材料都是靠封裝盡量多的空氣或者真空來抑制熱傳導和熱對流。我們的纖維具有有序的孔結構,同時抑制了熱輻射。這也是北極熊毛跟普通中空纖維的差別,也是我們從北極熊身上得到的重要啟示?!?
抗拉伸,耐水洗,可直接上紡織機
再來說“殼”,它負責強韌耐用?!巴鈿ぞ拖窆羌芤粯?,為纖維提供了良好的力學支撐,使其耐磨、耐拉伸、耐水洗。”柏浩說,這是團隊做出第一代仿生北極熊毛以來最為關注的挑戰(zhàn),“良好的綜合性能是仿生纖維實現(xiàn)應用的關鍵。纖維織物相對于靜態(tài)絕熱(如保鮮盒)的要求更為苛刻,還需解決耐拉耐壓,耐洗,減薄等一系列問題?!?
圖:仿生北極熊毛纖維拉伸測試
團隊為纖維設計了一種TPU外殼,一種常見的彈性材料。在實驗中,新型纖維能被拉伸到自身長度的兩倍而不斷裂,很好地滿足了衣物纖維的抗拉伸需求。經(jīng)測試,從實驗室連續(xù)宏量制備出來的仿生纖維,可以直接在商用紡織機上編織成面料。“當然殼并不是越強越好,”吳明瑞介紹,過厚的殼會影響纖維的保暖性能,因此,團隊選取了一個最優(yōu)值,兼顧了材料的保暖性能和力學性能。
“北極熊毛讓我們看到了大自然是如何通過‘解耦’設計來解決問題的。核與殼各司其職,缺一不可,共同成就了自然界最抗寒的材料之一?!卑睾普f,“新型的可編織氣凝膠纖維的設計,正是遵循這一思路?!?在后續(xù)實驗中,團隊還對仿生北極熊毛的其他應用能力進行了考驗。比如防水,新型纖維是耐水洗的,洗了之后不會縮水,也不會影響其保暖性能。此外,還能輕松地對仿生北極熊毛進行著色。
圖:新型纖維耐水洗,洗后不會縮水,保暖效果依舊。
審稿人在與團隊討論論文的措辭時,提議“不妨說人造北極熊毛‘超越’了天然北極熊毛”,柏浩認為,“超越”一詞并不一定合適。“仿生的本質是向大自然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并不意味著我們已經(jīng)完全理解了大自然。仿生是一個無止境的學習過程,即使是一根北極熊毛,里面肯定還有我們未知的智慧,所以說‘超越’還為時過早。當我們遇到新的問題,會促使我們繼續(xù)向大自然學習,大自然也總能給我們以珍貴的啟示。通過見人所常見,思人所未思,不斷揭示大自然的秘密,發(fā)現(xiàn)新知識,創(chuàng)造改善人們生活的新材料是仿生研究的使命,也是我們多年來堅持的追求?!卑睾普f。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j8013
- 責任編輯: 林鈴錦 
-
華為云CTO:云原生與AI疊加,將帶來七大技術“躍遷”
2023-12-23 10:16 觀網(wǎng)財經(jīng)-科創(chuàng) -
美駐華大使稱“中國沒打算合作”,國家航天局發(fā)聲
2023-12-22 10:04 中美關系 -
祝賀!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一次出艙活動
2023-12-21 21:56 航空航天 -
續(xù)集?“發(fā)現(xiàn)LK-99存在超導相的明確證據(jù)”
2023-12-21 09:39 -
2023全球十大工程:ChatGPT、中國空間站、鴻蒙…
2023-12-20 11:40 科技前沿 -
我國科學家開創(chuàng)新理論,研發(fā)出超薄高能效光學晶體
2023-12-19 14:44 -
應對AI安全風險,OpenAI要搞分級
2023-12-19 11:56 人工智能 -
全球最先進大洋鉆探船來了!
2023-12-18 11:46 科技前沿 -
英特爾推出第五代至強和酷睿Ultra,多個中國廠商到場支持
2023-12-18 08:54 觀網(wǎng)財經(jīng)-科創(chuàng) -
我國成功發(fā)射雙曲線一號商業(yè)運載火箭
2023-12-17 15:24 航空航天 -
含氦煤層氣提取99.999%以上高純氦,我國突破了
2023-12-16 09:10 -
“七項可以改變世界的化工分離之一”,浙大團隊實現(xiàn)突破
2023-12-16 08:11 -
“南極天目”時域天文望遠鏡陣原型機研制成功
2023-12-16 08:00 -
我國成功發(fā)射遙感四十一號衛(wèi)星
2023-12-15 22:28 航空航天 -
國際首次!中國團隊繪制肝癌轉移多組學全景圖譜
2023-12-15 14:28 科技前沿 -
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huán)流三號”面向全球開放
2023-12-15 09:11 科技前沿 -
我科研人員開發(fā)疫苗研制新技術:“納微復合”干粉吸入
2023-12-15 09:10 科技前沿 -
“新舟”60滅火機首次超低空滿載6噸投水試飛圓滿成功
2023-12-14 09:30 中國精造 -
極飛多款智慧農業(yè)產(chǎn)品發(fā)布,實現(xiàn)多項突破性創(chuàng)新
2023-12-13 14:48 -
我國科研人員發(fā)布古籍大語言模型:智能作詩、精確翻譯、自動標點…
2023-12-13 09:03
相關推薦 -
“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國打了個樣” 評論 11“顯然特朗普先退一步,雖尷尬但有用” 評論 70歐盟深吸一口氣:這也太荒謬了 評論 212陣容龐大!關鍵時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國 評論 91轉頭,特朗普就炮轟歐盟 評論 311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