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首個大型巡天空間望遠鏡正在研制
據(jù)央視新聞報道,昨天(1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召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與發(fā)展情況介紹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fā)言人林西強介紹,我國首個大型巡天空間望遠鏡目前正在研制。巡天空間望遠鏡是中國空間站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高空間分辨率,入軌后將開展17500平方度的大面積天區(qū)深場巡天觀測,以及不同類型天體的精細觀測。
根據(jù)計劃,巡天空間望遠鏡發(fā)射升空后將與空間站共軌長期獨立飛行,開展巡天觀測,短期停靠空間站進行補給和維護升級。
據(jù)央視新聞此前報道,伴隨著中國空間站的建造,與其共軌飛行的巡天空間望遠鏡的研制也正在緊張有序推進。記者從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獲悉,目前,巡天光學設施初樣研制取得新進展。望遠鏡預計在中國空間站建成后發(fā)射升空,將成為探索星辰大海的旗艦級空間天文設施。
作為中國空間站的光學艙,巡天空間望遠鏡將架設一套口徑2米的光學系統(tǒng),并配備一系列最先進的探測器。望遠鏡的大小相當于一輛大客車,立起來有三層樓高,重達十幾噸。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巡天光學設施責任科學家 詹虎:巡天空間望遠鏡主要分成兩部分,一個是巡天光學設施,還有一個是巡天平臺。巡天光學設施就是一臺望遠鏡,它實際上有很多的子系統(tǒng)。
在巡天空間望遠鏡上,第一代儀器共包含5臺觀測設備,包括巡天模塊、太赫茲模塊、多通道成像儀、積分視場光譜儀和系外行星成像星冕儀。其中,占據(jù)最主要觀測時間的就是巡天模塊,這是一個視野極為寬闊的相機。
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研究員 巡天光學設施總體主任設計師 徐抒巖:我們現(xiàn)在正處于初樣研制階段,目前鑒定產(chǎn)品各個子系統(tǒng)、組件、單元基本都研制完成,準備集成測試試驗工作,這些工作做完之后,我們就轉入到正樣研制階段,開展飛行件的研制工作,與巡天平臺集成開展聯(lián)合試驗,開展發(fā)射場測試,然后擇機發(fā)射。
與空間站共軌飛行 預計于2024年前后投入科學運行
巡天空間望遠鏡就好像是一座在軌飛行的移動式空間天文臺,可以避開大氣干擾展開前沿天文探索。作為中國空間站的光學艙,望遠鏡在太空之中將如何運行、維護?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巡天光學設施責任科學家 詹虎:它在平時觀測的時候遠離空間站共軌飛行,它們在一個軌道面內(nèi),當它需要補給或者維修升級的時候,巡天空間望遠鏡會主動跟空間站進行對接,然后進行補給,也可以通過航天員的操作,對后端的儀器以及前面主光學系統(tǒng)的一些組件進行更換升級,或者有的可以運到實驗艙內(nèi)進行維修。
專家介紹,這臺望遠鏡最初是被設計放在中國空間站上的,但這樣一來觀測會受到限制,因此最終采取的方案是與空間站共軌獨立飛行,望遠鏡自身攜帶燃料。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巡天光學設施責任科學家 詹虎:在初期論證的時候,巡天空間望遠鏡是準備裝在空間站上面,肯定有一些因素會影響天文觀測,比如說空間站的振動,還有結構上面可能會對我們觀測造成一些遮擋等。在大概2014年的時候,中科院和航天五院的專家先后就提議將巡天空間望遠鏡跟空間站脫開,這樣能夠從根源上面消除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在它正常工作的時候是遠離空間站。
按照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計劃,巡天空間望遠鏡預計于2024年前后投入科學運行,已規(guī)劃的任務壽命是10年,通過維修可以不斷延長壽命。
- 原標題:我國首個大型巡天空間望遠鏡正在研制
- 責任編輯: 戴佳源 
-
國際首套!中國300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tǒng)膨脹機順利下線
2023-08-17 15:37 能源戰(zhàn)略 -
英特爾顯卡成亞運會官方指定圖形處理器
2023-08-17 15:28 亞運經(jīng)濟 -
我國二氧化碳精準合成己糖技術取得新進展
2023-08-16 22:37 科技前沿 -
我科學家成功打印出“金屬力學超材料”
2023-08-16 07:51 科技前沿 -
天津大學成功研發(fā)5.5G/6G“技術心臟”
2023-08-16 06:54 5G -
吳艷華總師率團出席俄羅斯月球-25號探測器發(fā)射活動
2023-08-15 16:04 航空航天 -
三大運營商上半年營收萬億,云業(yè)務成增長亮點
2023-08-14 00:28 觀網(wǎng)財經(jīng)-科創(chuàng) -
全球人工智能發(fā)展,可能還會走上核武競爭的老路
2023-08-13 08:33 這就是中國 -
如果一家公司或者一個人,利用人工智能把整個世界毀滅……
2023-08-12 09:45 人工智能 -
碧桂園已籌備債務重整 近期啟動相關程序
2023-08-11 08:17 觀網(wǎng)財經(jīng)-房產(chǎn) -
“為了這組高清圖,我們前后花了10年時間”
2023-08-10 08:24 -
LK-99只是電阻很高的劣質材料?北大等團隊研究結果公布
2023-08-08 22:05 -
香港大學獲822.6毫克嫦娥五號月壤樣本
2023-08-08 14:12 香港 -
國產(chǎn)薄煤層采煤機打破世界紀錄
2023-08-08 07:45 科技前沿 -
美國復現(xiàn)核聚變點火,并突破凈能量增益紀錄
2023-08-07 12:04 科技前沿 -
可穿戴!我國科學家率先打造出有彈性的鐵電材料
2023-08-04 09:38 科技前沿 -
“如果超導這么容易做,那就讓大家土法煉鋼去”
2023-08-03 10:59 科技前沿 -
專家:韓國團隊公布的超導體“極大概率”不能實現(xiàn)室溫超導
2023-07-30 18:28 -
韓團隊室溫超導開啟人類新紀元?3小時提交兩篇論文,樣品被指有瑕疵
2023-07-28 08:22 科技前沿 -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掛牌,取代原上海巴斯德所
2023-07-27 15:45
相關推薦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評論 65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評論 110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57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88“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390最新聞 Hot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
嚴管執(zhí)行!中方再出手,美媒發(fā)愁
-
俄副總理: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談判取得進展
-
“歐洲在華企業(yè)偷著樂:機會來了”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
普京閱兵式演講,特別提到中國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
美國農(nóng)民發(fā)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好難找到買家
-
首位“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是誰?
-
許紅兵,主動投案
-
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
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國不是好盟友”,我駐巴拿馬使館駁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