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改變了世界,101歲鋰離子電池之父、化學諾獎得主古迪納夫去世
古迪納夫1922年7月25日出生于德國,是鈷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發(fā)明人。2019年,古迪納夫與英國科學家斯坦利·威廷漢、日本科學家吉野彰因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貢獻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古迪納夫曾說:“我想解決汽車的問題。我想讓汽車尾氣從全世界的高速公路上消失。我希望我死之前能看到這一天。我今年96歲,還有時間?!?
古迪納夫被稱為“鋰離子電池之父”,是鈷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發(fā)明人。
據(jù)《印度教徒報》6月26日報道,鋰離子電池共同發(fā)明人、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約翰·班尼斯特·古迪納夫(John Bannister Goodenough)去世,距離其101歲生日僅有一個月。古迪納夫的學生尼古拉斯·格倫迪什(Nicholas Grundish)證實了這一消息。
康考迪亞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教授卡里姆·扎吉布(Karim Zaghib)6月26日在推特上確認,其朋友兼合作者古迪納夫于昨日(25日)去世。基準礦產(chǎn)情報公司CEO西蒙·摩爾斯(Simon Moores)6月26日在推特上確認古迪納夫去世并深切哀悼,他寫道:“感謝這位真正的先驅(qū)者,他領導了可能是最強大技術的發(fā)現(xiàn),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使我們擺脫了化石燃料的主導地位?!?
古迪納夫被稱為“鋰離子電池之父”,是鈷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發(fā)明人。因姓名中的Goodenough,他也常被稱為“足夠好”先生。他在2009年獲得了費米獎,以及由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頒布、以他名字命名的“John B.Goodenough”獎,于2013年獲得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親自授予的美國國家科學獎章,97歲時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古迪納夫2013年獲得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親自授予的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受石油危機觸動,為鋰離子電池發(fā)展鋪平道路
古迪納夫1922年7月25日出生于德國,父母是美國人,父親是耶魯大學宗教史學者。他的哥哥比他大3歲,后來成為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學家。幼年時古迪納夫在閱讀方面有很大障礙,因而被數(shù)學和物理學吸引。古迪納夫考入耶魯大學后,他的父親只給他35美元,而那時候耶魯大學的學費一年是900美元。靠著獎學金和給有錢人家小孩當家教,他才填補了學費。1943年,他獲得耶魯大學數(shù)學學士學位。此后,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作為氣象學家在美國軍隊服役。
戰(zhàn)爭結(jié)束后不久,1946年,古迪納夫被一封電報召回美國華盛頓。當時,聯(lián)邦基金可以幫助一批退伍軍人到芝加哥大學參與自然科學的研究生課程,一位耶魯大學的數(shù)學系教授在名單中填了古迪納夫的名字,他便得以進入芝加哥大學學習物理。
年輕時的古迪納夫。
對于古迪納夫而言,從軍幾年后重返學校是一項挑戰(zhàn),尤其學習一門全新學科。在他入學時,登記員勸退他說,“我不明白你們這些退伍軍人。難道你不知道,凡是在物理學上有過重大成就的人,在你這個年紀就已經(jīng)做出了成績嗎?你現(xiàn)在還想開始嗎?”但古迪納夫并沒有氣餒,他在物理界大??死瓊愃埂R納(Clarence Zener)的指導下研究固態(tài)物理學。1951年和1952年,他分別獲得芝加哥大學物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后在麻省理工學院和牛津大學工作。
古迪納夫的職業(yè)生涯始于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在那里他為數(shù)字計算機的隨機存取存儲器(RAM)開發(fā)奠定了基礎。1970年代,美國受到阿拉伯國家石油禁運的影響,能源危機日益嚴重。古迪納夫感受到了石油危機的影響,希望為替代能源發(fā)展做出貢獻,并因此進入了能源研究領域。離開麻省理工學院后,他于1976年至1986年作為教授和無機化學實驗室主任加入牛津大學。正是在這段時間里,古迪納夫開發(fā)出鋰離子可充電電池的首選陰極材料鈷酸鋰。
在電池中儲存電能是解決世界能源供應問題的關鍵。由于鋰元素可釋放電子,因而可在電池中起到有用效果。1979年,古迪納夫發(fā)現(xiàn),通過使用鈷酸鋰作為鋰離子可充電電池的陰極,使用金屬鋰以外的陽極就有可能實現(xiàn)高密度的儲能。這種陰極比早期的電池產(chǎn)生更高的電壓。古迪納夫的這一發(fā)現(xiàn)為鋰離子電池的發(fā)展鋪平了道路,他將電池的潛力翻了一番,為更強大、更有用的電池創(chuàng)造了合適的條件。
古迪納夫發(fā)現(xiàn),通過使用鈷酸鋰作為鋰離子可充電電池的陰極,使用金屬鋰以外的陽極就有可能實現(xiàn)高密度的儲能。
以古迪納夫的研究為基礎,日本化學家吉野彰使用鈷酸鋰陰極和碳陽極,在1985開發(fā)了第一個商業(yè)上可用的鋰離子電池原件。這種電池的功能不是基于任何有害的化學反應,而是讓鋰離子在電極之間來回流動,這使得電池壽命更長。
陪跑多年終獲諾獎,97歲高齡仍每天做實驗
“我學會了對驚喜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不要有先入為主的想法,也不要封閉自己的思維,不去傾聽可能奏效的方法?!惫诺霞{夫曾對《芝加哥大學雜志》這樣說道。
因為牛津大學有65歲強制退休的規(guī)定,古迪納夫在64歲離開牛津大學,1986年加入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任教,繼續(xù)從事科研工作。
1997年,古迪納夫和團隊又開發(fā)了另一種更加穩(wěn)定安全的正極材磷酸鐵鋰,它是目前電動汽車、電動大巴、電動船舶、大規(guī)模儲能、通信基站、數(shù)據(jù)中心等所用電池的主流材料。
古迪納夫最初發(fā)現(xiàn)的鈷酸鋰陰極結(jié)構仍然被用于世界上幾乎所有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鋰離子電池中。在他實驗室開發(fā)的錳酸鋰陰極電池后來在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改進,現(xiàn)在用于許多電動汽車。他的磷酸鐵鋰陰極電池用于許多現(xiàn)代電動工具。
盡管鋰電池市場廣闊,但作為開發(fā)者的古迪納夫卻幾乎沒有從中獲益。牛津大學并沒有為古迪納夫的電池技術申請專利,為了讓這項技術走向市場,他最終把專利轉(zhuǎn)給了牛津大學附近的政府實驗室英國原子能研究機構(AERE Harwell)。但古迪納夫本人對此并不在意。他曾在采訪中表示,他經(jīng)常被問:“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能預料到會產(chǎn)生什么結(jié)果嗎?”而他的答案是:“當然沒有,我只知道這是一件我應該做的事情。”
古迪納夫的貢獻對于廣泛應用于手機和電動汽車等領域的鋰離子電池的發(fā)展至關重要。作為鋰離子電池領域的突出貢獻者,古迪納夫每年都被列入“預測得獎名單”,但每年都會錯過,陪跑多年終于在97歲獲得諾獎。
2019年,古迪納夫與英國科學家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日本科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因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貢獻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當時他是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和材料科學教授。古迪納夫也是迄今為止最年長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在獲獎時已經(jīng)97歲。在此之前,這個紀錄由96歲高齡獲得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保持。
古迪納夫慶祝95歲生日。
那時候,97歲高齡的古迪納夫每天仍然在做實驗,研制一種真正能讓電動汽車和內(nèi)燃機汽車匹敵的“超級電池”,并希望這種電池可以經(jīng)濟地存儲風能和太陽能。他的研究方向涉及電池科學領域里最難的問題之一:如何用純鋰或者鈉制作電池陽極。
2018年,古迪納夫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我想解決汽車的問題。我想讓汽車尾氣從全世界的高速公路上消失。我希望我死之前能看到這一天。我今年96歲,還有時間?!?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
- 原標題:他改變了世界,101歲鋰離子電池之父、化學諾獎得主古迪納夫去世
- 責任編輯: 林鈴錦 
-
在孔子故里,李彥宏、張勇、周鴻祎等暢談AI發(fā)展
2023-06-26 16:13 觀網(wǎng)財經(jīng)-科創(chuàng) -
如何走向共同富裕?京東內(nèi)部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2023-06-25 17:47 -
國家發(fā)改委與空客簽署進一步深化航空工業(yè)合作的意向書
2023-06-21 21:46 航空航天 -
“天眼”FAST又有新發(fā)現(xiàn)!
2023-06-21 17:40 -
“天宮”電推進發(fā)動機首次實現(xiàn)在軌“換氣”
2023-06-20 11:49 航空航天 -
5G連通無人區(qū),青海移動攜手中興通訊守護可可西里
2023-06-16 16:57 -
我國首次在空間站開展艙外輻射生物學暴露實驗
2023-06-15 07:30 航空航天 -
到大山深處建5G,到底值不值?
2023-06-13 19:23 觀網(wǎng)財經(jīng)-科創(chuàng) -
饒毅稱院士增選中有行賄受賄,中科院人員回應
2023-06-12 13:42 -
陳冬任航天員大隊大隊長
2023-06-11 21:53 航空航天 -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直線加速器通過工藝驗收
2023-06-09 08:26 科技前沿 -
迄今最大最全人肺細胞圖譜公布
2023-06-09 07:36 科技前沿 -
浙大科學家創(chuàng)造出新物質(zhì):兼具陶瓷、橡膠、塑料特性
2023-06-08 17:02 -
四川田灣河水電站“中國心”機組發(fā)出“第一度電”
2023-06-08 11:02 中國精造 -
九章求解圖論問題,實驗速率比全球最快超算快約1.8億倍
2023-06-07 22:13 科技前沿 -
中央氣象臺:基于AI的臺風監(jiān)測預報系統(tǒng)初步建成
2023-06-07 19:42 人工智能 -
我國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宇宙中最古老恒星遺跡
2023-06-07 17:21 觀察者頭條 -
新型量子計算機“悟空”即將發(fā)布
2023-06-07 09:25 科技前沿 -
5G發(fā)牌四周年丨四載筑基,向陽生長
2023-06-06 15:38 -
歐洲金融巨頭減持英偉達:估值太高了
2023-06-04 23:27 觀網(wǎng)財經(jīng)-科創(chuàng)
相關推薦 -
“跟巴西建這條鐵路,中國非常感興趣” 評論 18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評論 442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評論 164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66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100最新聞 Hot
-
“跟巴西建這條鐵路,中國非常感興趣”
-
巴基斯坦發(fā)起“銅墻鐵壁”行動:已打擊20多處印度軍事設施
-
華春瑩:你好呀,丁真
-
克宮回應:支持30天停火,但得妥善安排“細節(jié)問題”
-
特朗普:鮑威爾不愛我
-
“講真,印巴打仗我們管不著”
-
普京:welcome,盧卡申科:現(xiàn)在都用英語了?
-
X平臺:印度要求封禁8000多個當?shù)刭~戶,否則重罰
-
4月中國對東盟出口激增20.8%,美媒驚了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
嚴管執(zhí)行!中方再出手,美媒發(fā)愁
-
俄副總理: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談判取得進展
-
“歐洲在華企業(yè)偷著樂:機會來了”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
普京閱兵式演講,特別提到中國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