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四丙成功發(fā)射遙感三十四號02星
微信公眾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消息,3月17日15時09分,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起飛,隨后將遙感三十四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
長四丙火箭點火升空
遙感三十四號02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研制,與已在軌的遙感三十四號01星及后續(xù)星形成組網(wǎng)運行狀態(tài),主要用于國土普查、城市規(guī)劃、土地確權、路網(wǎng)設計、農(nóng)作物估產(chǎn)和防災減災等領域,滿足對地觀測快速重訪需求,可為“一帶一路”建設等提供信息保障。
試驗隊員在檢測長四丙火箭狀態(tài)
星罩組合體轉運
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是由八院研制的常溫液體三級運載火箭,具備發(fā)射多種類型、不同軌道要求衛(wèi)星的能力,可實施一箭單星或多星發(fā)射,其太陽同步圓軌道運載能力可達3噸。
吊裝中的長四丙火箭
長四丙火箭矗立在塔架上
本發(fā)火箭還搭載了由八院研制的末子級驗證系統(tǒng),利用已完成主任務的火箭末子級構建搭載平臺,開展技術驗證。
本次發(fā)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411次發(fā)射。
- 責任編輯: 林鈴錦 
-
第二次太空授課活動將于近期開展
2022-03-15 16:09 航空航天 -
大推力氫氧發(fā)動機,今年首次試車成功
2022-03-14 16:01 航空航天 -
我國首列全自主研發(fā)磁浮3.0列車完成調試
2022-03-11 07:26 科技前沿 -
中美等多國溯源新研究進一步支持新冠病毒起源于自然界
2022-03-10 20:24 抗疫進行時 -
我國計劃2030年前后實施火星采樣返回
2022-03-10 14:44 航空航天 -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擬于2049年實現(xiàn)太陽系邊際探測
2022-03-08 19:50 航空航天 -
我國成第三個有能力自主探測全球重力場的國家
2022-03-08 16:29 2022兩會 -
中國探月工程總師:未來的月球科研站或有WIFI
2022-03-07 19:45 2022兩會 -
蔚來換電站,電動車的“加油站”
2022-03-07 10:13 科技前沿 -
楊利偉:十年內或將實現(xiàn)普通人進入空間站
2022-03-07 07:57 航空航天 -
一箭七星!銀河航天02批批產(chǎn)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做什么用?
2022-03-05 15:57 航空航天 -
直擊MWC2022:IPv6+已經(jīng)在全球實現(xiàn)了100+的商用
2022-03-03 13:46 大公司 -
王貽芳:江門中微子實驗明年運行,較日本和美國提前4-6年
2022-03-02 18:25 科技前沿 -
華為發(fā)布全棧數(shù)據(jù)中心、新一代智慧園區(qū)兩大方案
2022-03-02 17:34 -
巴塞羅那MWC2022,“中國軍團”再秀肌肉
2022-03-02 17:03 大公司 -
致敬經(jīng)典重新定義主攝 努比亞發(fā)布Z40 Pro影像旗艦
2022-02-25 16:43 大公司 -
中國民航持續(xù)安全飛行時間超1億小時
2022-02-25 15:52 航空安全 -
OPPO Find X5系列發(fā)布,搭載自研馬里亞納芯片
2022-02-25 12:23 大公司 -
用于外太空核反應堆的高強韌鉬合金研制成功
2022-02-25 09:27 科技前沿 -
冰墩墩下班了!“冰墩墩”要上班了
2022-02-21 19:53 航空航天
相關推薦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評論 366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評論 154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66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96“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401最新聞 Hot
-
克宮回應:支持30天?;?,但得妥善安排“細節(jié)問題”
-
特朗普:鮑威爾不愛我
-
“講真,印巴打仗我們管不著”
-
普京:welcome,盧卡申科:現(xiàn)在都用英語了?
-
X平臺:印度要求封禁8000多個當?shù)刭~戶,否則重罰
-
4月中國對東盟出口激增20.8%,美媒驚了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
嚴管執(zhí)行!中方再出手,美媒發(fā)愁
-
俄副總理: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談判取得進展
-
“歐洲在華企業(yè)偷著樂:機會來了”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
普京閱兵式演講,特別提到中國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