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SA觀測到近地天體,分析后發(fā)現(xiàn)是54年前美國探月火箭助推器
(觀察者網(wǎng)訊)今年9月17日,美國夏威夷的“泛星計劃”望遠鏡(Pan-STARRS1)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疑似小行星的近地天體,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2020 SO。由于天文學家們預測其將在11月左右被地球引力捕獲,有些美媒一度也將其稱為“迷你月亮”。
但這個“小行星”卻有很多不尋常之處。在被地球捕獲前,它維持著一個環(huán)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公轉周期約387天,這種現(xiàn)象對于小行星而言是極為罕見的。它的運行速度也遠低于一般小行星,比起尋常的“天外來客”,2020 SO表現(xiàn)得倒更像是個人造物體。
在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研究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研究者們終于揭露了這個近地天體的神秘面紗。12月3日,NASA發(fā)布了正式的調查結果,這個小天體確實不是宇宙深處的“來客”:它是1966年美國“勘測者2號”月球探測器運載火箭的一個上面級火箭助推器殘骸,已在太空中漂泊了54年。
NASA網(wǎng)站截圖
根據(jù)NASA和《每日郵報》披露的細節(jié),這個近地天體的分析調查過程也頗具戲劇性。9月底,NASA首席小行星專家、近地天體項目(CNEOS)主任保羅·喬達斯(Paul Chodas)對2020 SO的運行軌道提出了質疑,他覺得這個軌道實在是不太自然。
喬達斯當機立斷決定“回溯”2020 SO的軌道,根據(jù)現(xiàn)有的參數(shù)推導它過去的運動狀態(tài)。他的推導結果顯示,2020 SO在過去幾十年里應該也有數(shù)次接近地球,尤其是在1966年它曾與地球“親密接觸”,這意味著它完全有可能出自人類之手。
直覺告訴喬達斯,這或許是某種火箭殘骸。查閱了美國的火箭發(fā)射記錄后,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時間相符的對象:1966年美國發(fā)射的“勘測者2號”月球探測器,而且這次探測任務最后是以失敗告終。
在這次任務中,“勘測者2號”探測器本身成功按計劃與火箭分離,但探測器飛船一個推進器點火失敗導致飛船翻轉失控,探測器最終墜毀在月球哥白尼隕石坑附近。而分離的上面級火箭則越過月球,進入了一條未知的環(huán)日軌道漂泊。
當時,“勘測者2號”探測器的運載火箭使用的是半人馬座上面級火箭助推器。據(jù)NASA介紹,這種助推器主要使用的材料是301不銹鋼,這種材料也成為了研究人員比對驗證2020 SO真面目的關鍵依據(jù)。
半人馬座上面級火箭助推器,圖自NASA
根據(jù)NASA計算的軌道,2020 SO將在12月1日到達近地點,距地球距離僅31650英里(約50935.7千米)。這給了研究人員一個絕佳的觀測、證明猜想的機會。
當天,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月球和行星實驗室副教授雷迪(Vishnu Reddy)帶領其團隊,使用了NASA的大型雙筒望遠鏡(LBT)觀測該物體,觀測結果證明2020 SO確實不是小行星,但無法確定其具體“身份”。
雷迪的團隊接著又使用NASA紅外望遠鏡收集了更多2020 SO的數(shù)據(jù),并得到了這個近地天體成分的光譜數(shù)據(jù)。為了驗證猜想,他們將2020 SO的光譜數(shù)據(jù)與半人馬座上面級火箭助推器的301不銹鋼光譜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但出乎意料的是,兩個光譜數(shù)據(jù)未能完美匹配。
雷迪團隊馬上意識到,2020 SO已經(jīng)在太空中暴露太長時間,需要尋找條件更接近的比對對象。他們轉而獲取了地球同步軌道上另一個已知的半人馬座D型火箭助推器殘骸的光譜數(shù)據(jù),而這正好與2020 SO的光譜數(shù)據(jù)符合。
他們通過這個結果成功證明,2020 SO的主要成分就是301不銹鋼,從而驗證了半人馬座上面級火箭助推器的猜想。
這個發(fā)現(xiàn)讓研究人員很是激動。喬達斯看到結果后回憶說,能在查詢火箭發(fā)射記錄時注意到“勘測者2號”,對他來說是一個驚喜的發(fā)現(xiàn)(eureka)。
雷迪則將成果歸功于所有參與的研究者:“這個結論是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多虧了‘泛星計劃’、喬達斯,還有近地天體項目、大型雙筒望遠鏡、紅外觀測設施團隊的努力,我們終于解開了謎題?!?
《每日郵報》評價道,在消失了54年之后,NASA和其他研究者突然發(fā)現(xiàn),這個火箭助推器其實已經(jīng)回到“家鄉(xiāng)”地球來了次簡短的訪問。NASA預測,助推器將于明年3月脫離地球軌道,再次開始環(huán)繞太陽運行,而它下一次進入地球軌道要等到2036年。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標簽 NASA- 責任編輯: 陳思佳 
-
20年攻克三大技術難關,潘建偉團隊解說“九章”量子計算機
2020-12-04 18:23 科技前沿 -
現(xiàn)場照片來了!
2020-12-04 17:29 嫦娥奔月 -
美稱孟晚舟可“部分認罪換回國”,華春瑩:想到一本書
2020-12-04 16:28 華為 -
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2020-12-04 15:06 能源戰(zhàn)略 -
6年60億公里,日本隼鳥2號終于要向地球“交貨”
2020-12-04 15:00 航空航天 -
您的月壤已寄出,“騎手”嫦五正在路上
2020-12-04 07:15 嫦娥奔月 -
實現(xiàn)算力全球領先,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2020-12-04 07:09 科技前沿 -
“嫦娥”為何攜草種漫游太空?
2020-12-03 17:52 嫦娥奔月 -
天津立法禁止采集人臉識別信息
2020-12-02 19:24 大數(shù)據(jù)時代 -
嫦娥五號完成月球鉆取采樣及封裝
2020-12-02 11:01 嫦娥奔月 -
“嫦五”落月 為何只擬獲取2公斤樣品帶回地球?
2020-12-02 09:47 嫦娥奔月 -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
2020-12-01 13:07 -
中國科協(xié)、民政部:支持科協(xié)學會適當發(fā)展港澳臺和外籍會員
2020-11-30 21:59 香港 -
我國科研團隊發(fā)現(xiàn)罕見天文現(xiàn)象:雙黑洞吞噬恒星
2020-11-30 11:10 天文 -
-
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成功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
2020-11-30 07:57 嫦娥奔月 -
嫦娥五號再“剎車” 進入近圓形環(huán)月軌道飛行
2020-11-29 21:09 嫦娥奔月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并網(wǎng)成功
2020-11-27 08:01 能源戰(zhàn)略 -
5.4噸推進劑如何注入中國史上最復雜航天器?
2020-11-26 13:03 航空航天 -
華大基因:血流感染核酸檢測試劑盒完成歐盟CE認證
2020-11-26 09:49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相關推薦 -
“中美會談成果遠超預期,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 評論 88卡塔爾送大禮引爭議,特朗普:免費的也罵? 評論 160何立峰:中美達成重要共識 評論 306“中國猛龍首露利爪,實戰(zhàn)證明自身價值” 評論 262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要“幫忙”,印度拒絕了
-
“他想在大馬士革建特朗普大廈”
-
中美日內(nèi)瓦經(jīng)貿(mào)會談聯(lián)合聲明
-
中方嚴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獄中贏得市長選舉”
-
石破茂再強硬表態(tài):美國,還不降
-
美方吹風會:中美都不想“脫鉤”,同意稅率下調115%
-
卡塔爾送大禮引爭議,特朗普:免費的也罵?
-
美國小企業(yè)苦苦掙扎:利潤蒸發(fā)甚至變?yōu)樨摂?shù),最糟的時刻還未到來
-
特朗普施壓后,澤連斯基表態(tài):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車企利潤暴跌超20%,“與中國競爭加劇”
-
中美會談結束后,美國股指期貨應聲上漲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問題比想象難得多”
-
靠岸中國貨船數(shù)“歸零”,美西港口官員驚到了
-
“出軌女下屬”,英國海軍一把手被免職
-
“聽加州的,否則美國最大經(jīng)濟體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