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賓:我在英國《金融時報》發(fā)文的故事
最后更新: 2020-10-07 10:29:22【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顧賓】
近兩年多來,我在英國《金融時報》(FT)陸續(xù)發(fā)表4篇英文文章,主題分別涉及全球治理變革、“一帶一路”、黨和企業(yè)關系、知識產權問題。這些題目都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以一個中國學者的視角展開討論,自然在西方讀者中激起劇烈反響。圍繞每一篇文章,都發(fā)生了一些有趣、值得回味的事情。中國人在這樣的西方主流媒體發(fā)文并不多見,我在此擷取四個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國內讀者了解國際交流經驗,并一窺世界風云變幻。
【故事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我寫給FT最早的一篇文章是在2018年2月。當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剛剛在達沃斯論壇發(fā)表“美國優(yōu)先”的單邊主義演講。這篇演講與習近平主席一年前在同一場合發(fā)表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形成鮮明對比。我當時敏銳察覺到,把這兩篇重要演講放在一起對比研究,可以預示國際社會未來發(fā)展走向。我在文中引用費孝通先生名言“美人之美,美美與共”,說明中華文明具有包容特質,不構成西方文明的威脅;中國樂于學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yōu)秀成果,包括西方智慧和最佳實踐在內。我希望能夠糾正西方對中國文化和發(fā)展道路的一貫偏見。
費孝通(1910—2005)
這篇文章見報后,引起國際社會較大反響。在瑞士日內瓦的一些國際機構內部引發(fā)了爭論,歐盟的智庫也邀請我去布魯塞爾演講。這兒單說一件趣事。FT轉來一封讀者來信,征求我的意見要不要刊發(fā)。信的大意是,我在文中表達的觀點并不新鮮;他寫這封信,主要是想揭露我選用中文拼音Gu Bin署名,卻隱瞞了德語本名Wolfgang Kubin。僅這一點,就生動地隱喻了這個世界發(fā)生多大變化!顯然這位讀者誤以為我是德國漢學家顧彬了。我回信稱,我和顧彬雖然同在北京外國語大學供職,但不是同一個人;我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比顧彬先生年輕很多。FT編輯本已相信那封讀者來信,接到我的回信后,他慶幸自己作了這番盡職調查。早已進入古稀之年的顧彬先生去年從北外退休了,但他至今不知道,曾經有一封寫給FT的信件,差點兒給他的聲譽招致無妄之災。
這個故事生動地說明,我們處在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寫信的那位讀者以及FT編輯的心態(tài)大概很無奈,他們以為發(fā)現了一個雖不愿接受、但又不得不面對的事實:一位德國人“背叛”自己的文明,在西方世界里為中國站臺。雖然這個事實及時被我證偽了,但這種誤解的出現,源自中國軟、硬實力實實在在的提升。隨著中國主張國際合作,與特朗普政府倒行逆施形成鮮明對比,一些過去一味批評中國的西方智庫和學者,開始放下有色眼鏡,正視中國的發(fā)展,客觀上改善了中國所處的國際環(huán)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故事二】政府利用外媒發(fā)聲很重要
2019年8月中美貿易摩擦如火如荼的時候,美國給中國扣上“匯率操縱國”的帽子,企圖把貿易戰(zhàn)引向貨幣戰(zhàn)。我隨即寫了一篇文章——《究竟中國是匯率操縱國,還是美國是法律操縱國?》,駁斥這頂帽子不僅違反美國國內法,也不符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法律。FT很快同意刊發(fā)這篇文章,并簽了合同。隨后他們又收到來自中國人民銀行一位副行長的同一主題稿件。FT版面非常珍貴,同一主題一般只刊發(fā)一篇。編輯向我坦誠,他們領導希望刊用央行副行長的稿件。他表示歉意,愿意支付違約費(kill fee)。我完全理解,沒收違約費,轉而把稿子投到別處。這位編輯還說,我以后再有稿件,請盡快投給他們,那意思是補償我的損失。
其實在這件事中,我并沒有損失什么,反而有所收獲。我開始意識到,對西方媒體至少是FT來說,在選擇來自中國的稿件的過程中,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優(yōu)先采用來自政府主管部門的權威發(fā)聲,哪怕這樣做冒著違約的風險。這個故事說明,我國政府部門完全有機會、也應更加積極主動地利用外媒發(fā)聲,闡釋我國的內政外交政策,推進我國的國際發(fā)展合作主張。
2018年9月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接受FT專訪,澄清“一帶一路”不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不是“債務陷阱外交”。訪談鮮活生動,對遏制當時正在蔓延的國際謠言起到積極作用。今年7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FT發(fā)文闡述應對國際債務風險的中國方案——利用特別提款權(SDR)普遍分配機制補充低收入國家外匯儲備,為G20談判蓄勢。這些都是利用外媒發(fā)聲的成功案例。而2018年9月我國發(fā)布的《關于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和被美國政府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中國制造2025”,都不妨找外媒作一個專題訪談,利用外媒解釋澄清誤解,爭取國際社會多數支持。
3月26日,中國駐孟加拉國大使李極明(左五)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向孟方轉交援助物資。 新華社記者 劉春濤 攝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美海軍上將確診,五角大樓高官集體隔離
2020-10-07 10:07 美國一夢 -
普京:本月中旬俄有望注冊第二種新冠病毒疫苗
2020-10-07 09:48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拜登:如果特朗普還帶毒 就別辯論了
2020-10-07 08:40 美國政治 -
特朗普身邊又一例陽性,曾力推限制中國留學生簽證
2020-10-07 08:04 特朗普 -
吉爾吉斯斯坦總理、議長辭職
2020-10-07 07:23 -
美國新增42583例,累計超749萬例
2020-10-07 07:16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特朗普競選團隊發(fā)言人攻擊拜登:沒得過新冠,沒有第一手經驗
2020-10-06 22:29 美國大選2020 -
特朗普叫美國人別怕,美媒拆穿:地球上大概只有他有這種治療條件
2020-10-06 22:02 特朗普 -
-
美國蓄意挑撥干涉中國和斯里蘭卡關系 中方回應:小丑式做法
2020-10-06 20:14 中國外交 -
美媒:特朗普長子認為父親這么干“瘋了”
2020-10-06 19:18 特朗普 -
日本“經濟界首相”笑評:特朗普是典型的自作自受
2020-10-06 18:01 特朗普 -
“美國隊長”說了句大實話
2020-10-06 17:10 美國一夢 -
吉爾吉斯斯坦“白宮”被強占后…
2020-10-06 16:42 觀察者頭條 -
日美確認推進“印太構想” 蓬佩奧表情亮了
2020-10-06 16:26 日本 -
法俄美發(fā)聯合聲明:呼吁納卡地區(qū)立即?;?/a>
2020-10-06 16:21 -
柬埔寨國王和太后來華
2020-10-06 16:19 中國外交 -
當著蓬佩奧面夸“一帶一路”的克羅地亞總理,為什么會說那番話?
2020-10-06 15:41 一帶一路 -
WTO閉門會議,中方和美印激烈交鋒
2020-10-06 15:01 -
歐盟、捷克、加拿大造謠抹黑涉港、涉疆和涉藏問題 我大使回擊
2020-10-06 14:28 中國外交
相關推薦 -
“船、箱雙雙告急!兩個月后更糟了” 評論 73韓船企利潤大增,中國被撼動? 評論 122俄烏剛談完,這五人又湊一塊急call特朗普 評論 139美企“哭訴”:中方審批嚴格,我們沒庫存了 評論 280最新聞 Hot
-
臺“邦交”危機再起?“不意外,轉向或已近尾聲”
-
“船、箱雙雙告急!兩個月后更糟了”
-
克宮:“普澤會”有可能,只要…
-
小米汽車回應“部分SU7前保險杠形變”
-
惡意傳播涉劉國梁不實信息,杜某川、湯某被處罰
-
韓船企利潤大增,中國被撼動?
-
美軍高官急眼:中國在拉美居然整了10個,沒人管…
-
無法一一談判,特朗普放話:將被單方面加稅
-
湖南懷化舞水河近期出現大量死魚,當地回應
-
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白宮急了:這是政治決定
-
俄烏剛談完,這五人又湊一塊急call特朗普
-
美國開始籌備閱兵了:預算3.24億,6600名士兵參加
-
孫楊、潘展樂將同臺競技爭冠
-
英偉達:下季度,給中國最新特供版
-
美企“哭訴”:中方審批嚴格,我們沒庫存了
-
特朗普:想訪問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