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阜孔廟附近正建起基督教堂 政協(xié)委員呼吁阻止
關鍵字: 孔廟旁建教堂曲阜孔廟旁建大教堂曲阜孔廟旁建教堂曲阜建基督教堂【編者按】2016年1月21日,兩名山東省政協(xié)委員——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曾振宇,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zhí)行副院長、教授王學典——聯(lián)合署名發(fā)布《再次呼吁在曲阜市境內停建基督教教堂》一文,引發(fā)熱議。文章稱,距離山東曲阜孔廟東南方向3公里的魯城街道辦事處葛莊,在悄悄興建基督教教堂。文中引當地人士反映,“這一群平房式教堂已建成三年左右,且在春節(jié)之后,將在此平房基礎上,興建更高更大的基督教教堂?!?
作者認為,曲阜是孔子的故鄉(xiāng)、儒家發(fā)源地,是中華民族的圣城。民族魂魄所系的圣地一旦遭到破壞,其引發(fā)的民族情緒如海嘯地裂,甚至歷史為此改寫。由此追問,如同國家有領海、領土、領空的主權一樣,我們是否也應該有文化的主權、價值的主權和“國家文化財產”?他們具體到基督教教堂的修建:“是否可以依據文化主權的原則,要求對方另擇佳地修建,既避免產生對‘國家文化財產’受傷害的質詰,也減少爭奪中國文化特區(qū)資源的嫌疑?!?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曲阜基督教堂第一次引發(fā)爭議。早在2010年12月,新華網報道曲阜基督教會將在曲阜市東南距離孔廟三公里處修建哥特式大教堂,時有郭齊勇(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教授)、張祥龍(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蔣慶(儒家民間學者)、林安梧(臺灣師范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顏炳罡(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教授)等十位儒家學者和十家團體聯(lián)名簽署了《關于曲阜建造耶教大教堂的意見書》,要求從各級政府“尊重中華文化圣地,停建曲阜耶教教堂”,當時就引發(fā)了一場影響廣泛的大討論。
值此爭議聲再起之時,重溫其中頗具代表性的聲音,或能促進對當下事件的思考。大陸新儒家代表人物蔣慶當時就此問題接受了訪談,澎湃新聞獲儒家網授權摘錄其中精華部分,以饗讀者。(澎湃新聞記者 普芮 編輯)
蔣慶
在儒教圣地曲阜建哥特式耶教大教堂極不恰當
任重:您和其他九位學者公布了《尊重中華文化圣地,停建曲阜耶教教堂——關于曲阜建造耶教大教堂的意見書》,并向社會各界公開征集簽名。目前來看,已經引發(fā)了各方面的高度關注。作為該《意見書》的倡議者和發(fā)起人,得知要在曲阜建造大型耶教堂這個消息后,您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蔣慶: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在曲阜這一儒教圣地靠“三孔”(孔廟、孔林、孔府)這么近的地方建一個41.7米高的哥特式耶教大教堂極不恰當。
我并不反對耶教建教堂,我也尊重耶教徒信仰的權利,中國的基督教有修教堂的自由。其實基督教在中國修的教堂已經很多很多了,比如深圳市目前就有26座基督教教堂,自改革開放30年來平均一年多修一座教堂!
但是,在曲阜這個特殊的儒教圣地,在先師孔子的陵墓所在,并且距離孔廟這么近,如此高調修建這樣大規(guī)模與超高度的具有西方文明特色與宗教象征意義的哥特式大教堂,給人的感覺就是對儒教圣地與儒家先圣的極大冒犯,是對中國文化與儒教文明的極不尊重,有文化上喧賓奪主的企圖與信仰上盛氣凌人的傲慢。同時,我對有關當局與地方政府高調策劃參與這一事件而缺乏最基本的文化自覺意識與文物保護意識也感到極度失望。
因此,我覺得如果這一耶教大教堂在曲阜建成,曲阜將失去儒教文明圣地的性質,將不再具有中國文化的象征意義,曲阜又要遭到再一次巨大破壞。因為我實在不能接受在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前祭祀孔子或緬懷先圣時,舉頭即見高高在上的哥特式教堂的尖頂,我想凡是熱愛中國文化的所有中國人都會有我這樣的感受。所以,在得知這個消息后,我給北京的道友寫信說:“如果這個教堂在曲阜建成,我這一輩子就不去曲阜了?!?
比如,一進曲阜,迎面而來的是耶教教堂;坐火車經過曲阜,映入眼簾的是耶教教堂;在孔廟大成殿祭孔,抬頭看見的仍然是耶教教堂,這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對于基督教,我了解的時間比較長,我翻譯的書大多與基督教有關,并且現(xiàn)在仍在閱讀基督教方面的書籍。對于基督教的學理,我力圖帶著同情與敬意去了解它、欣賞它,并且吸取它的某些合理成份來豐富儒學的義理?;浇掏褰桃粯樱彩且粋€偉大的文明。我在了解基督教的過程中,對基督教圣徒的獻身精神、對基督教開展的慈善事業(yè)、對基督教在人類文明史上所起的作用,都給予正面的肯定。確實,基督教作為一個悠久的偉大文明,有許多正面的東西值得我們吸取。
所以,我們在文化上與宗教上不應該有那種狹隘的排外心態(tài),而應該采取包容、尊重與欣賞的態(tài)度。基督教在現(xiàn)代,特別是在天主教中,有很多東西和儒教是相通的,都有對現(xiàn)代性進行批判反思的深厚資源,因而在某些方面兩個文明是可以相互借鑒的。
2010年7月27日,首座曲阜基督教堂“圣三一國際禮拜堂”舉辦奠基儀式
但是,具體到曲阜建耶教大教堂這件事,我認為基督教做得很不妥當,缺乏對儒教最基本的尊重。如果這個教堂建在深圳,或者建在中國其它城市,就是修100米高、能容納幾萬人,我們也只會羨慕而已,只能慚愧我們儒家沒有這個能力,修不了這么高這么大的講學傳道場所。但這個教堂建在曲阜,破壞了曲阜兩千多年來中國歷史長期形成的儒教圣地性質,我實在接受不了,不能不表示反對意見。
進行文明對話,必須先存在儒教文明的“活體”,必須以相互尊重為前提
任重:這個教堂的修建,如新華社報道所言,“見證著中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迎接多元文明,參與全球價值觀討論。就在兩個月前,首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這里舉行,在中國首開儒家與基督教文明對話的先河?!睂Υ耍惺裁纯捶??
蔣慶:“中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迎接多元文明”,這句話表面上似乎很現(xiàn)代,很時髦。但這句話缺乏一個基本前提,那就是中國文明的主體地位必須先存在,或者如張祥龍先生所說必須先存在儒教文明的“活體”,才談得上“迎接多元文明”問題。
中國文明的現(xiàn)狀是:經過一百年來歷次的徹底反傳統(tǒng)運動,中國文明的文化生態(tài)已經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摧殘,現(xiàn)在正處在毀滅斷絕的邊緣。一百年來,熱愛中國文明的志士仁人,在西方列強的軍事入侵、政治瓜分與文化擴張下,提出了“保國、保種、保教”的強烈訴求。如今,國保了,種保了,但“教”沒保住,中國成了“無教之國”。對中國而言,“教”就是儒家文化,就是儒教文明,也就是中國文明。
因此,我們今天的文化使命不是去進行時髦媚外的所謂“文明對話”,因為中國文明連“活體”都不存在,如何與其它活著的文明對話呢?我們今天的文化使命首先是在全球化時代保住我們中國文明的自性特質而不喪失,然后是在儒家文化百年來花果飄零后的今天靈根再植而重建“活體”。這正是一百年來熱愛中國文明的志士仁人“保教”訴求的繼續(xù),是今日儒家文化起死回生的當務之急,亦即是今日中國在完成“國家救亡”的歷史使命后,必須完成的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救亡”的歷史使命。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多元文明對話”,“參與全球價值觀討論”,不僅顯得大而不當不知所謂,并且還掩蓋了中國文明至今仍處在毀滅斷絕邊緣的嚴酷現(xiàn)實。因此,在我看來,文明對話也好,多元文化交流也好,在當今中國都顯得不切實際。
當然,文明是可以對話的,在某種意義上,文化也可以是多元的。但“文明對話”必須以相互尊重為前提,“多元文化交流”必須以文化主體性的存在或者說“文化活體”為前提,而在尼山論壇我們沒有看到儒家文化的主體性存在,更不用說儒家文化的“活體”了。相反,我們看到的是在尼山論壇的影響下,曲阜的耶教堂事件表現(xiàn)了對儒家文化的極大不尊重。既然是這樣,那我們不禁要問:永無休止的“文明對話”與缺乏主體的“文化交流”又有什么意義呢?
就曲阜建耶教堂事件而言,責任不在曲阜的基督徒,而在尼山論壇釋放的含混信息、有關政府不明智的錯誤決定以及個別教會領袖目無他教的自大傲慢。解鈴還須系鈴人,我希望通過《意見書》的發(fā)布,有關各方能對此事件進行深刻反省,接受《意見書》的五個要求,停止按原計劃在曲阜修興建耶教大教堂。
唐文明:還有,這個教堂的修建符合不符合《文物保護法》、建堂手續(xù)是否齊全,當地政府都應該拿出來給大家看看。
蔣慶:說得對!如果問題不解決,必要時可以考慮向聯(lián)合國“世界遺產保護委員會”申訴。
關于“和諧宗教”,應該反省的是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的教會領袖們
任重:可是,也有人認為這是干涉宗教信仰,并且認為儒家這次不寬容、不講宗教平等。在基督教方面也有這種看法,比如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副總干事單渭祥牧師在全國政協(xié)民宗委舉辦的“和諧宗教”專題座談會上,談了有關山東曲阜建造教堂遭到十位儒家學者聯(lián)名反對的事件,強調宗教和諧必須以尊重和包容為前提、以交流和對話為途徑,切不能強調自身特點產生狹隘和排他。單牧師認為儒家學家們能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和復興表示關切這自然是值得肯定,但不能用“此消彼長”的傳統(tǒng)思維方式去應對全球化時代的文化交流與共融。
蔣慶:首先,不能口頭上講宗教和諧的尊重與包容,而實際行動又違背宗教和諧的尊重與包容。就今次曲阜事件的起因來看,恰恰在于耶教方對儒教圣地缺乏最基本的尊重,而不在于儒家學者們“強調自身特點產生狹隘和排他”。因而,應該反省的是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的教會領袖們,而不應統(tǒng)反過來責備儒家學者們對自己所崇仰的文化圣地遭到冒犯后的正當反應。
并且,文化與宗教的傳播與信仰自古以來都是“此消彼長”的,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歷史事實。在今天所謂的全球化時代也不能例外。無庸諱言,文化與宗教之間存在著競爭,這種競爭若處理不當會帶來文化與宗教之間的沖突,這就是亨廷頓提出“文明沖突論”的原因。而要避免這種文明之間的沖突,最基本方式就是不同文明之間即不同文化與宗教之間,要真誠地相互尊重,避免自己的行為對其它文明即其它文化與宗教造成傷害,這就是孔子所教導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也是耶穌“愛你的鄰人”的教誨與“虛心的人與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的“登山寶訓”。
- 責任編輯:張璐
-
政策突轉,特朗普中東行大撒先進AI芯片 評論 0“英美貿易協(xié)議這項‘毒丸’條款,中方狠批” 評論 125“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國打了個樣” 評論 122“顯然特朗普先退一步,雖尷尬但有用” 評論 77歐盟深吸一口氣:這也太荒謬了 評論 242最新聞 Hot
-
“英美貿易協(xié)議這項‘毒丸’條款,中方狠批”
-
眼瞅著中美談成了,日本心里急啊…
-
日本:民間飛機別在釣魚島飛了,不要“刺激中國”
-
特朗普宣布解除對敘利亞制裁:祝好運
-
“不夠啊,巴西還是比美國有優(yōu)勢”
-
特朗普喊話鮑威爾:像歐洲、中國那樣降息
-
被戳痛點,印方火速打臉特朗普
-
普京:烏克蘭像抓狗一樣在街頭抓人
-
印巴相互驅逐一名外交官
-
百萬粉絲網紅對5歲女孩開黃腔,已被封禁
-
法國知名影星德帕迪約被判犯性侵罪
-
非法占地50多畝,汕頭違建豪宅“英之園”被責令拆除
-
美凱龍董事兼總經理車建興,被留置
-
“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國打了個樣”
-
“特朗普已經毀掉了圣誕節(jié)”
-
特朗普突然提“統(tǒng)一”,臺當局緊急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