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汽斯柯達質量投訴有所增長 主力車型因何沉淪 ?
關鍵字: 上汽斯柯達大眾本文來自財經網(wǎng),作者/邵煥杰。
斯柯達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車企之一,也是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旗下經典品牌之一。但自2006年入華以來,在國內市場上的表現(xiàn)卻一直不盡人意,其銷量跟大眾、奧迪等德系品牌比起來相差甚遠,旗下最賣座車型明銳近幾個月的銷量也連續(xù)跌破萬臺。
據(jù)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斯柯達明銳2018年5月份銷量為8416臺,雖同比有增長4.6%,環(huán)比增長0.92%,但其1-5月的累計銷量(4.01萬臺)卻同比下降了20.46%,可想明銳今年的銷量有多慘淡。究其原因,除了品牌知名度不夠的因素外,其本身產品力和質量方面也存在較大問題。
投訴量極大
熟悉明銳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作為一款合資緊湊型車,明銳憑借實惠的售價和優(yōu)異的空間表現(xiàn)獲得了消費者的一致認可。不過隨著銷量的上升,該車的真實產品力也逐漸顯現(xiàn)原形。
故障統(tǒng)計顯示,2017款明銳共收到846條投訴,雖說相比2015款的2669條的投訴來說已經好了不少,不過近千條的投訴量還是讓人唏噓不已。
從目前收到的投訴來看,2015款和2017款明銳存在的問題較多。車主主要反映了車身附件及電器,變速箱漏油、異響,發(fā)動機異響、車內異味等問題,其他部位的故障問題相對分散。
綜合來看,明銳大量的質量問題投訴讓消費者望而卻步,畢竟誰也不想花錢買一輛車來折騰自己,這也是導致銷量下滑的重要因素。
異味嚴重
為什么要吧異味單獨拿出來說呢?因為這已經不是一個小問題了。很多明銳車主都表示,這款車別的問題都可以接受,但是這異味太重,實在受不了,尤其是在夏季,臭味更加明顯,就算換了中央隔音棉也沒多大效果。
而且不僅是新車存在,幾年的老車主也表示明銳異味問題難以解決。小編不禁想問:難道上汽大眾斯柯達就喜歡使用劣質材料來敷衍中國消費者嗎?
配置落后
除了車內異味,明銳的后懸架也備受消費者吐槽。明銳從2015年開始,就將獨立懸架減配為非獨立懸架,如今應該是MQB平臺里唯一全系采用非獨懸的車型了吧,像速騰、高爾夫等“同胞兄弟”,價格更低,要么四連桿,要么多連桿,都已經獨懸。
安全性能沒保障,該車除頂配有6個安全氣囊外,其他車型都只有2個,而且無鑰匙進入和啟動也只有頂配才有,全新也未配備電子手剎。最難以接受的是主駕駛側的方向盤下面護板都沒有,讓電線和暖風口都直接漏在外面。
主力車明銳減配而SUV也跟著減配
Yeti上市后叫好不叫座,低迷的銷量最終不得不停產,而根據(jù)Yeti推出的柯珞克等車,除了造型的整容外依然玩起了減配,四輪獨立懸掛的Yeti變成了扭力梁的柯珞克,定位為緊湊型SUV的柯珞克和柯米克,卻依然采用后扭力梁板車懸掛設計,多少有些遺憾。本來就是小型SUV的柯珞克和柯米克,卻要當緊湊型SUV賣。
為何現(xiàn)在柯迪亞克在斯柯達SUV陣營里最暢銷,主要是定位相對更準,定位中型SUV和途觀L競爭但起價只有18.98萬元,而Yeti、柯珞克和柯米克定位不準,小型SUV賣緊湊型SUV的價格,論空間也沒優(yōu)勢,最終導致了Yeti、柯珞克和柯米克的市場失敗。
總結:
提起德系車,大家肯定都會聯(lián)想到其精湛的工藝和高超的造車技術,而在國內最深入人心的莫過于大眾汽車。但從這款明銳看來,大眾旗下斯柯達品牌的造車理念似乎卻在背道而馳,質量問題頻發(fā)、配置簡陋,明銳銷量下滑早已是必然趨勢。
所以還是要做好產品本身才是硬道理,有了好的產品力肯定才會有好的銷量,希望明銳今后能夠有所改善。
- 原標題:上汽斯柯達質量投訴有所增長 主力車型因何沉淪 ?
- 責任編輯:程北墨
- 最后更新: 2018-08-03 17:02:49
-
FF廣州公司更名恒大法拉第未來,恒大副總裁成新法定代表人
2018-08-03 14:52 汽車 -
“后馮侖時代”萬通地產押注新能源,能否突破困局?
2018-08-02 19:50 中國房市 -
不差錢!小鵬汽車B+融資約40億元 何小鵬領投超1億美元
2018-08-02 12:35 汽車 -
特斯拉第二季度虧了7億美元,但股價卻飆升11%
2018-08-02 11:02 汽車 -
電池中發(fā)現(xiàn)“鎘” 大眾或將召回電動汽車
2018-08-02 09:42 汽車 -
上市車企股東分紅進行時,上汽竟是福田的358倍
2018-08-02 09:40 汽車 -
“扶不起”的廣汽集團
2018-08-02 09:12 汽車 -
日韓企業(yè)欲再來 動力電池版圖迎巨變?
2018-08-02 07:35 汽車 -
屢屢被訴訟,特斯拉與員工為何不能好好“分手”?
2018-08-02 07:33 汽車 -
福田汽車:收到國家新能源補貼合計10622萬元
2018-08-02 00:55 汽車 -
同比下滑9.8% 上半年進口車售39.4萬輛
2018-08-02 00:52 汽車 -
奔馳每輛車凈賺3萬5,一汽只賺27塊?真實情況更糟糕…
2018-08-01 17:51 汽車 -
銷量下降集中度增加 上半年柴油機市場趨于平緩
2018-08-01 12:38 汽車工業(yè) -
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利用實施溯源管理 國家監(jiān)測管理平臺啟動
2018-08-01 12:34 新能源汽車 -
政策、市場、技術、國際競爭,新能源汽車的四大“里程焦慮”
2018-08-01 12:30 新能源汽車 -
一汽化身新造車代工廠背后 超50萬輛產能過剩
2018-08-01 12:11 新能源汽車 -
財政部:對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船稅
2018-07-31 17:56 新能源汽車 -
新能源客車大幅增長 純電動重卡始受追捧
2018-07-31 16:05 新能源汽車 -
“蔚來ES8總體不錯,但是續(xù)航有點短,226公里”
2018-07-30 18:22 汽車 -
成立三年,零跑練就了什么樣的造車“內功”
2018-07-30 17:59 汽車
相關推薦 -
“顯然特朗普先退一步,雖尷尬但有用” 評論 27歐盟深吸一口氣:這也太荒謬了 評論 185陣容龐大!關鍵時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國 評論 89轉頭,特朗普就炮轟歐盟 評論 310“中美會談成果遠超預期,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 評論 262最新聞 Hot
-
“顯然特朗普先退一步,雖尷尬但有用”
-
變調了,“印度這次要對美國來真的”
-
“澤連斯基堅持只跟普京談”,俄方最新回應
-
面對中國和拉美,美國還停留在200年前
-
歐盟深吸一口氣:這也太荒謬了
-
美企開啟瘋狂囤貨,問題又來了
-
陣容龐大!關鍵時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國
-
美國這就期待上了
-
日本:中美聲明,在研究了
-
120%→54%,這項對華關稅也改了
-
“特朗普敗了,更像是投降”
-
“美國技術封鎖迫使中國全速發(fā)展”
-
迷之自信、張口就來:更愿意和中國打,而非巴基斯坦…
-
哥倫比亞總統(tǒng)在華表態(tài):確認加入!
-
以色列要求國際刑事法院撤銷對內塔尼亞胡逮捕令
-
消息傳出,美企CEO“蹦下床打電話”:趕緊發(fā)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