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永年:佩洛西竄訪臺灣,如何重新思考中美關系和國家統(tǒng)一問題
最后更新: 2022-08-04 07:42:10【導讀】 佩洛西竄訪臺灣,新一輪臺海危機顯現,中美的緊張關系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我們該如何應對美國制造的危機?本文內容根據IIA研究小組和鄭永年教授的討論整理而成。
【文/鄭永年】
就在上一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與美國總統(tǒng)拜登通電話時再次強調堅決反對所謂“臺獨”和外部勢力干涉的立場,也聲稱絕不為任何形式的臺獨勢力留下任何空間。而后腳,佩洛西就欲竄訪臺灣,此行目的恐怕也只有她自己才知道了。顯然,佩洛西不是第一個訪臺的美國政要,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25年前,時任眾議院議長的紐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訪臺,造成臺海危機。那次危機之后,中美雙方經過各種較量和斗爭,臺海關系總體平穩(wěn)發(fā)展。但自從特朗普政府以來,中美關系越發(fā)不穩(wěn)定,尤其表現在臺灣問題上。
一方面,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越發(fā)沒有底線,盡管“戰(zhàn)略模糊”并沒有正式被拋棄,但美國以“切香腸”的方式促成臺灣的和平獨立則是非常明了的;另一方面,中國所設置的“底線”對美國沒有產生具有實質性的阻嚇作用。無疑,在中美關系的新局面下,為實現國家統(tǒng)一的總體目標,我們迫切需要重新思考中美關系和國家統(tǒng)一問題。
美國政治智慧衰落的現狀
政治智慧的衰落是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失去底線的最主要因素。尼克松時代所謂的“出類拔萃”之輩已經遠去,政治智慧的衰落深刻影響到政治人物、黨派和國家。
第一,政治人物的個體性越發(fā)張揚,為了個人政治利益,假公濟私的不在少數。就訪臺的細節(jié)上,人們其實不必過度猜想這些政客主觀上基于何種原因訪臺,而只需關注其行為的結果和影響。
第二,個人與所在黨之間的分歧。表面看,拜登對佩洛西的訪臺行為上表現出無奈,但也不能排除兩人“唱雙簧”的可能。盡管在公共事務上佩洛西代表著民主黨的利益,但也不見得就一定與同為民主黨人的拜登同聲同氣。
再者,雖然今天美國兩黨的黨派利益只有沖突而沒有任何共識,但兩黨在對華問題上聲稱擁有高度共識。不過,這種共識只是意味著他們都想打臺灣牌,而不是說他們在臺灣問題上具有了等量的利益。至少從外界看來,即使同黨的總統(tǒng)拜登和佩洛西就沒有在訪臺一事協(xié)調一致。
《紐約時報》7月28日的文章
第三,個人、黨派利益與國家利益的分歧。人們看不到美國兩黨的黨派利益在臺灣問題上有顧及到所謂的美國“國家利益”。很多美國學者和政策分析者認為,這次訪臺并不明智。這個道理難道老道的政客不知道?這是因為在現存美國民粹民主的體制下,對個體政客來說,個人利益遠較國家利益重要,甚至在他們眼中,國家利益太過于抽象,而個人利益是實實在在的。
美國政治的衰落是從民主轉型到民粹的必然產物。民粹主義不僅表現在社會層面,更是擴散到美國統(tǒng)治階級的最高層。最明顯表現在美國(和西方世界)一直感到自傲的“三權分立”制度。這一制度設置的初心是為了讓各方利益達到政治平衡,避免極端權力的個人和團體帶來的暴政。人們也可以認為,在精英民主階段,這一制度的確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民主轉變成為民粹,這一制度反而成為政治極化的制度根源,各權的把握者都在濫用權力,甚至造成暴政。國會兩黨已經演變成為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否決黨。
特朗普時代的民選專制已經讓美國領教了“民主”和“專制”僅一步之遙,而一直以公平和正義化身的最高法院也成為“專制”的來源。且看美國最高法院最近在做的事情,包括取消憲法對墮胎權的保護(拜登說,這使得美國政治倒退了150年)、允許個人在公共場合持槍,以及允許教會給公立基礎教育機構進行捐贈等議題。這些除了進一步凸顯了美國政治之極化和社會之撕裂之外,很難再找到公平和正義的地方。
沒有了“國家利益”概念,民主黨、共和黨在臺灣問題上便開始進行惡性競爭,只是在比誰做得更壞,快速有效地惡化著臺灣問題。很顯然,這樣做在促成個人和黨派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使得美國的“國家利益”最小化了。所以,無論從政治人物的個人因素、黨派因素或者三權之間的關系來看,美國對臺灣問題的處理只是其內部政治智慧衰落的外延。
當尼克松時代所謂“出類拔萃”之輩(具備政治智慧和世界格局的政治人物)消失時,這也是一種必然了。而對中國來說,在考慮美國的臺灣政策時,首先必須考慮到美國政治智慧衰落的現狀,否則會被對方牽著走,在臺灣問題上犯顛覆性錯誤。
對中美關系應有的基本判斷
當內政無望的時候,美國各方政治勢力都需要打“臺灣牌”來積蓄自己的政治資本,但是對于拜登行政當局來說,并不想與中國發(fā)生直接的沖突。美國現在已經將部分注意力和資源投放在俄烏戰(zhàn)爭上,行政當局不希望西太平洋馬上發(fā)生正面軍事沖突而顧此失彼。
冷戰(zhàn)派和極端的反華力量當然希望中美發(fā)生沖突,這樣可以使得亞洲版的“北約”正式化。但對于拜登政府來說,現在發(fā)生軍事沖突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又怕在中期選舉前被抓住“對華軟弱”的證據,所以一方面要打臺灣牌,另一方面又稱要守住“護欄政策”。
美國對臺灣問題的態(tài)度總體上是其內部政治的反映,因此稱不上是對臺“政策”。佩洛西的竄訪稱不上是依據美國的對臺政策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國政治人物的個人作為。黨派層面上,民主、共和兩黨在對臺政策上缺少一個所謂的“頂層設計”,而僅從個人政治利益的本能出發(fā),促成美國的對臺“政策”演變成為“各家自掃門前雪”的政治個體行為。
我們如何應變這種局面?我們首先需要對中美關系有一個基本判斷。中美兩個大國競爭,誰都無法打敗對方。美國只能自己打敗自己,不會被中國所打??;中國也一樣,不會被美國打敗,而只能被自己打敗。
- 原標題:鄭永年:佩洛西竄訪臺灣,如何重新思考中美關系和國家統(tǒng)一問題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5家房企進財富世界500強,中企共上榜145家
2022-08-03 20:23 -
股東頻繁維權,拆分匯豐漸成共識
2022-08-03 20:07 -
“把握好發(fā)展規(guī)律,元宇宙必將成為上海新的經濟增長點”
2022-08-03 19:49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芯片股集體收漲,中芯國際漲近7%
2022-08-03 18:07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滬指收跌0.71%,但這個板塊掀起漲停潮
2022-08-03 16:21 觀網財經-金融 -
美股樂觀情緒被打臉?多名美聯(lián)儲官員表態(tài)加息“遠未完成”
2022-08-03 16:10 美國經濟 -
臺積電董事長宣稱:沒有人可以武力控制臺積電
2022-08-03 15:28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比亞迪擴充全球版圖,出海挪威和德國
2022-08-03 11:51 觀網財經-汽車 -
“中國無藝術體操世界冠軍”
2022-08-03 11:50 -
大理:支持以共有產權售房,購房人可先期購買不低于50%產權
2022-08-03 11:35 觀網財經-房產 -
財政部:國有金融企業(yè)工資總額向一線員工、基層員工傾斜
2022-08-03 10:28 觀網財經-金融 -
7月財新中國服務業(yè)PMI升至55.5
2022-08-03 10:04 觀網財經-宏觀 -
-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倒計時30天!今年元宇宙將唱主角?
2022-08-02 19:48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B站HR稱“核心用戶都是Loser”?B站:已啟動內部調查
2022-08-02 19:41 大公司 -
7月百城新房均價環(huán)比止?jié)q轉跌,二手房跌幅擴大
2022-08-02 17:48 觀網財經-房產 -
智能座艙,“虛擬人”也卷起來了
2022-08-02 17:37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交行:提前還房貸將收取還款補償金,為提前還款本金的1%
2022-08-02 14:56 觀網財經-金融 -
A股4600股下跌
2022-08-02 12:00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央企最新名錄出爐,98家有何變化?
2022-08-01 20:39 觀網財經-宏觀
相關推薦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評論 65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評論 110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57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88“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390最新聞 Hot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
嚴管執(zhí)行!中方再出手,美媒發(fā)愁
-
俄副總理: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談判取得進展
-
“歐洲在華企業(yè)偷著樂:機會來了”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
普京閱兵式演講,特別提到中國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
美國農民發(fā)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好難找到買家
-
首位“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是誰?
-
許紅兵,主動投案
-
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
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國不是好盟友”,我駐巴拿馬使館駁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