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小寶:又開撕,你家用硬幣多還是紙幣多?
關鍵字: 硬幣紙幣1元硬幣化小面額貨幣硬幣化國外硬幣推廣硬幣和國家政策推廣有很大關系
從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的官網上看,全國只有三家造幣公司,分布在南京、上海和沈陽。一般人會認為,在哪里產就在哪里銷,畢竟硬幣的運輸需要成本。
不過也有網友推翻了這種論調,還舉了反例:“我們南昌這邊的金庫就有沈陽造幣廠生產的批次,再說硬幣用火車運輸也不需要多少成本。而且,全國三家造幣廠中,以沈陽造幣廠生產量最大(這你就別問我,事實就是這樣),這跟沈陽造幣廠悠久的歷史,以及當地的工業(yè)發(fā)展有關(沈陽在機械鑄鍛方面一直發(fā)展很好),所以全國都有流通沈陽造幣廠生產的硬幣。這也夠不成南方多使用硬幣的原因。”(參見知乎網友劉成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62778/answer/17787514)
也有細心的朋友發(fā)現,硬幣流通率很高的城市,通常都有發(fā)達的地鐵線和自動售貨系統。在地鐵自動售票機上經常會看到“只收硬幣”的字樣,畢竟和紙幣相比,硬幣識別和找零方便。以鄭州地鐵站為例,由于自動售票機找零僅限1元硬幣,往往市民投入一張10元紙幣,就需要找零六七個硬幣。目前地鐵日均客流在17萬人次左右,平均每周需消耗硬幣60多萬枚。以地鐵二七廣場站為例,目前每天1元硬幣消耗量都在1.2萬枚至1.5萬枚之間。以致于鄭州市軌道公司不得不呼吁市民盡量使用綠城通或自備零幣。類似的情況也發(fā)生在西安:
再比如自動售貨系統,原理和地鐵自動售票機一樣,都是投幣→出貨→找零,硬幣因為識別率比紙幣高,自然比較受青睞。想想大夏天急著喝一瓶水,拿著紙幣怎么也塞不進去的窘迫,也是夠捉急的。
當然這些都是比較不那么重要的原因,關鍵還是在于國家“小面額貨幣硬幣化”的政策和當地人使用硬幣的習慣。一個城市流通的硬幣多,首先就表明政府向這個城市投放的硬幣多,同時壓縮了小面額紙幣的投放,這樣大家就很明顯地感覺這個城市多使用硬幣了。
為什么硬幣贏了
這就回到了文章開頭提到的“小面額貨幣硬幣化”,其實這項工程已經推廣了很久,早在1992年,上海、遼寧、浙江、深圳、江蘇這五個地區(qū)就成為首批試點。到1996年后,上海小面額貨幣投放基本以硬幣為主,如今已達到了紙幣零投放的水平。2001年,央行又在江蘇、浙江、上海、廣州、深圳、山東開展了小面額貨幣硬幣化的試點。到了2013年,央行又計劃推出兌換網絡支持擴大小額貨幣的硬幣化工作,以后1元以內的小額貨幣將以硬幣為主。
而使用硬幣也早已成為國際趨勢。在發(fā)達國家,小面額貨幣都采用硬幣制,甚至玩出了花兒。每個國家在對硬幣的鑄造、圖案選擇上往往都有著地理、歷史含義。比如英鎊上的女王頭像,簡直堪稱一部女王成長史:
再比如冰島靠海,他們1981年至今發(fā)行的硬幣上都是鰩、魷魚、蝦、鱈魚、海豚、螃蟹等“海產品”。
此外,硬幣的發(fā)行還同世界經濟密切相關。比如巴西1984年金融危機,貨幣貶值快,三四年換一套硬幣;土耳其2005年貨幣改革,在此之前,他們曾出過世界上面額最大的硬幣——100萬里拉;流通幣里直徑最大的,是世界糧農組織(FAO)在湯加推行的硬幣,直徑45毫米,貨幣價值大于面額,乃FAO對貧弱國家的變相扶助。
湯加1分硬幣,FAO糧農幣,2005年版
而硬幣之所以能夠在全球幣種大戰(zhàn)中勝出,自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
首先,硬幣耐磨損,使用壽命長。1枚現代技術條件制造的標準機制硬幣,流通次數可達3萬次,流通時間平均30年,而1張紙幣平均流通300次,僅是硬幣壽命的1/100。同為1元面額的硬幣和紙幣20年投入使用的綜合成本之比約為1:15。
其次,硬幣有利于凈化現金流通環(huán)境,減少病菌傳播。許多疾病是通過紙鈔為媒介傳播的,硬幣可以通過多種措施進行挑殘、清洗、消毒,然后重新投入市場。(說紙幣臟的那位朋友你贏了。)
再次,使用硬幣可以節(jié)約自然資源。減少使用紙鈔,可保護制造紙鈔所需要的木材、棉花、淡水等資源。對硬幣來說,幾十年后金屬仍可收回重鑄,其原有的價值損失不多。
最后,硬幣更加方便使用。1元硬幣的投放有利于自動售貨機、停車場自動收費機、地鐵和公交自動售票機的推廣應用。
當然啦,隨著移動支付的不斷普及,硬幣的使用市場也開始受到碾壓。事實上,早在2012年,加拿大央行就因為鑄幣成本高于面值,而停止鑄造并逐步回收1分硬幣。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瑞士、巴西、以色列等國家也曾取消小面額硬幣,以節(jié)約成本。畢竟連門口賣菜賣水果的大媽都用上二維碼了,還打9.5折,我們和硬幣相處的日子也不多了,不管紙幣還是硬幣,且用且珍惜吧。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國打了個樣” 評論 11“顯然特朗普先退一步,雖尷尬但有用” 評論 70歐盟深吸一口氣:這也太荒謬了 評論 212陣容龐大!關鍵時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國 評論 91轉頭,特朗普就炮轟歐盟 評論 311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