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50期:中國抗疫中的科技力量
最后更新: 2020-04-05 08:25:42主持人:謝謝陶總的介紹,也非常感謝這次抗疫中,中國的科技企業(yè)所做的努力,謝謝。剛才在介紹的時候,我們聽得都很有感觸。前方醫(yī)護人員已經很忙了,但最后不得不完成很多信息匯總工作,增加了很多負擔,所以這一塊如果由科技企業(yè)承擔的話,醫(yī)護人員的工作會更加純粹。
劉中民:對的。重要的是這套信息的完整性,對整個抗疫斗爭是一個總結。
主持人:是,其實不要說是跟病例可能相關的,比如確診、疑似,普通人也感受到大數據力量,上海居民有“隨申碼”,浙江有“健康碼”,這都是大數據的作用。我記得以往節(jié)目中,張教授說過,第四次工業(yè)革命,大數據是非常重要的生產力。
張維為:我還是外行。我們,包括海外學者,一般認為大數據對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作用,就像石油對第三次、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作用,這是海量數據,數據越多,處理得越好,獲得的信息越多,生成的各種各樣的產品越多,中國在這一點上現在是有優(yōu)勢的。
主持人:尤其對科學研究會起到非常大的助推作用。其實對于控制疫情來說,非常重要的一點、也是重中之重,就是疫苗研發(fā),非常具有科技含量。最新消息是,陳薇院士帶領的團隊,已經率先把疫苗帶入臨床試驗環(huán)節(jié)。我們也注意到陳薇院士有這樣一個表述,如果是中國人率先完成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擁有中國人的專利,不僅體現我們的科技實力,同時也是國家形象的一個象征。所以這個疫苗非常重要,想問一下劉院長,中國的疫苗研究水平,在全世界處于怎樣的位置?
劉中民:因為疫苗的研究不是一條路線,而是多條路線并重,我們國家是從五條路線來研究疫苗。陳薇院士宣布的臨床實驗獲批,應該是世界上第一個展示,說中國人在疫苗研發(fā)上面居于領先地位。當然,疫苗進入臨床實驗以后,還要對它的各種毒性、安全性、效能,包括生產能力和生產成本進行研究,到真正大規(guī)模應用還有一段路要走。
主持人: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我們現在處于領跑位置;關于疫苗,其實老百姓也有很多問題關心,接下來有一位觀眾也是帶著問題來到我們節(jié)目,請她來提問。
張欣嘉:主持人好,嘉賓好,我叫做張欣嘉,目前在美國舊金山從事大數據相關工作。我特別關心的是,咱們國家的疫苗什么時候能夠研制出來?價格如何,老百姓能否買得起?
劉中民:按照傳統(tǒng)疫苗研發(fā)的路線,過去我們是串聯式的,就是研究出來一步,要向前走,來論證,這里面還要算經濟賬,最后會不會竹籃打水一場空,都要評估之后,再往前走。一般都12到18個月才能夠用到這個臨床。最后到了生產環(huán)節(jié),廠家還要考慮,生產有沒有利潤。
現在我們采用并聯式,國家聯防聯控工作小組采取緊急立項機制,讓全國參與投標疫苗生產研發(fā)項目。比如,我們拿到的病毒序列,是中國CDC第一時間提供的。我們要做老鼠的免疫,跟中國CDC、中國中檢院共同來做,三地同時做抗體的形成。CDE(國家藥品審評中心)從一開始就參與到整個過程中。
主持人:想問一個問題,西方生產疫苗,有沒有可能用這樣的方式做?
劉中民:在西方在科研上,大家彼此是比較孤立的,各做各的,我們臨床最清楚,基礎研究的東西,想上臨床很困難。為什么?臨床醫(yī)生不感興趣,也沒有這種機制。因為我們研發(fā)的技術路線,比較科學也比較快速。我們國產疫苗,就是核酸疫苗,大概4月可以上臨床。另外,現在我們已經進行中踐行試驗的生產,生產成本相對比較低。我相信所有的老百姓都可以用得起。
主持人:剛才劉院長詳細解釋了疫苗生產、研發(fā)過程中的協同合作。西方可能就做不到這一點,也模仿不來,這種協同體制可能是中國的法寶和特色。
張維為:就是集中攻關,多角度切入,多部門參與,同時作戰(zhàn),這是很精彩的一部分。
主持人:說到疫苗,西方一些國家也比較有意思,比如說英國提出“群體免疫法”,前段時間在網上熱炒。如果“群體免疫法”是讓60%-70%的人得病,那么在得病過程中,很多人命就失去了,這責任誰負,把人命放在一個什么位置?
張維為:英國一提出這個建議,馬上引起輿論嘩然。世界衛(wèi)生組織表示不能這樣做,英國五六百個科學家聯名寫信給首相,不能這樣做。我覺得,恐怕背后也有中國抗疫相對成功給他們一種壓力。現在中國成功以后,英國這樣做,人家就害怕,怎么能這樣做,不能像中國這樣做嗎?數據現在都公開的。
最近我看到是英國帝國理工學院一個教授做的研究,他預測如果要是真的用這種“群體免疫”方法的話,英國要死去51萬人。在中國模式下,我們不允許這樣做,這是違反基本人道主義的,人命關天,所以他們現在壓力很大。
主持人:確實英國首相后來改了口徑,說我們還是要用戰(zhàn)時政府方式來對抗這次疫情。就像剛才張老師說的,人命在這里是占哪個位置,非常重要。疫苗研究也好,多環(huán)節(jié)協同也好,要打破很多限制。這是我們的制勝法寶。
張維為:如果從政治角度講,就是去掉官僚主義,去掉形式主義,真的作出效率來,人民才滿意。
主持人:對,人民滿意不滿意,能不能解決人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是唯一標準。通過觀察中國科技力量,兩位有沒有覺得還有需要改進反思的地方?
張維為:通過這次兩個來月,我們的硬核科技,高科技,高新技術都在大量使用。但仍有很多新的機遇,比如這么大規(guī)模的遠程授課,怎么提高水平;AI技術、大數據用得這么廣,能不能以后用到傳染病預測,有大數據支撐之后,我覺得這方面有各種可能性。還有現在健康碼,每個省都有,還沒有統(tǒng)一,真正統(tǒng)一起來,也是一個新的要求。
劉中民:還有一個是,實際上SARS以后,我們的疫苗研究、生產和儲備處于一種停滯狀態(tài)。所以這次習主席也提出來,要把疫苗的長期儲備作為我們國家安全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習主席提出這個號召以后,很多管理部門在響應,比如把常規(guī)的一些審批程序簡化縮短,讓一些科技產品盡快獲得批準,用到臨床上。這次科技部緊急立項,比如疫苗也就一兩天內,如果按照正常審批程序,疫苗可能一年半載都立不了項。所以這就是體制優(yōu)勢。
主持人:我們一方面看到科技力量在抗疫中的使用,一方面也看到我們的體制如何保障這些科技力量能被盡快用出來。我記得節(jié)目中,張教授一直說這是“道”和“術”的問題,說到底科技力量作為“術”,關鍵還是“道”,就是我們用它的這個“道”在哪里,我想對于中國來說,就是有沒有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在這次抗疫過程中,大家應該會有很深的體會。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上海4日新增2例境外輸入
2020-04-05 08:11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特寫:武漢,清明這一刻
2020-04-05 08:08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國家衛(wèi)健委:新增30例確診,47例無癥狀感染者
2020-04-05 08:04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緬懷逝者 勇毅前行
2020-04-05 08:02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時政微紀錄丨不能忘卻的紀念
2020-04-05 07:51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集中隔離政策出臺前,約168萬境外回國人員居家隔離
2020-04-05 07:37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攀枝花一干部接歸國女兒回家 未按要求報備被免
2020-04-05 07:22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應勇慰問疫情防控犧牲烈士家屬
2020-04-04 21:56 -
交通運輸部:全國城市地面公交、軌道交通全部恢復運營
2020-04-04 21:41 -
歐亞經濟委員會執(zhí)委會官員期待歐亞經濟聯盟與中國加強抗疫合作
2020-04-04 21:34 中國外交 -
“非常感謝中國向意大利伸出援手”
2020-04-04 21:28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清明祭英烈:銘記用生命保護我們的逆行英雄!
2020-04-04 21:25 -
人民日報評論員:不忘“一國兩制”初心 切實維護基本法權威
2020-04-04 21:23 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
打贏戰(zhàn)斗,我們有個重要優(yōu)勢
2020-04-04 21:19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清明追思 家國永念丨那些應被銘記的戰(zhàn)“疫”瞬間
2020-04-04 21:14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確診空姐”抵京后去向不明?
2020-04-04 21:12 -
國企、教育培訓、金融、電商專場招聘 19.6萬崗位等你來
2020-04-04 21:09 -
治愈后的夫妻倆主動當起志愿者 用“愛的回報”溫暖更多人
2020-04-04 21:07 -
農業(yè)農村部:這4組數據告訴你沒必要囤糧
2020-04-04 21:07 -
分不清流感和新冠肺炎怎么辦?張文宏連線海外同胞答疑
2020-04-04 20:50 疫情新熱點·專家來解讀
相關推薦 -
“中美會談成果遠超預期,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 評論 88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 評論 1089卡塔爾送大禮引爭議,特朗普:免費的也罵? 評論 160何立峰:中美達成重要共識 評論 306“中國猛龍首露利爪,實戰(zhàn)證明自身價值” 評論 262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要“幫忙”,印度拒絕了
-
“他想在大馬士革建特朗普大廈”
-
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
-
中方嚴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獄中贏得市長選舉”
-
石破茂再強硬表態(tài):美國,還不降
-
美方吹風會:中美都不想“脫鉤”,同意稅率下調115%
-
卡塔爾送大禮引爭議,特朗普:免費的也罵?
-
美國小企業(yè)苦苦掙扎:利潤蒸發(fā)甚至變?yōu)樨摂?,最糟的時刻還未到來
-
特朗普施壓后,澤連斯基表態(tài):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車企利潤暴跌超20%,“與中國競爭加劇”
-
中美會談結束后,美國股指期貨應聲上漲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問題比想象難得多”
-
靠岸中國貨船數“歸零”,美西港口官員驚到了
-
“出軌女下屬”,英國海軍一把手被免職
-
“聽加州的,否則美國最大經濟體地位不?!?/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