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如初:IS、ISIS、ISIL、Daesh…名字都沒統(tǒng)一,西方怎么打?
關鍵字: 伊斯蘭國isisis恐怖組織ISILDaesh達伊沙英俄改稱達伊沙,美國鬧內訌
早在去年9月,法國官方就宣布這個恐怖組織是達伊沙,去年12月,美國軍方第一次使用達伊沙,但是直到巴黎恐襲事件之前,達伊沙并不是西方政府主流的叫法。
巴黎恐襲當天,奧朗德將恐襲定性為“達伊沙向法國發(fā)動的戰(zhàn)爭”。很快英國官方采用達伊沙,以示對恐怖分子的痛恨和蔑視。12月2日,卡梅倫在議會辯論時特別指出“用達伊沙取代ISIL、ISIS、IS非常重要”。隨后,英國政府管理的推特賬號UK Against ISIL改為UK Against Daesh。
巴黎恐襲以及土耳其擊落俄戰(zhàn)機似乎也刺激俄羅斯改用稱呼。普京最近的公開講話中最頻繁使用的名稱是恐怖分子,而不再講ISIS或ISIL。明顯的變化來自官方媒體。俄羅斯衛(wèi)星廣播電臺(前身是俄羅斯之聲)完全用達伊沙取代之前所有的叫法。俄通社在新聞稿中普遍采用達伊沙?!赌箍茣r報》專門報道了這一現(xiàn)象,稱上周俄媒體收到官方非正式通知,建議用達伊沙命名這一恐怖組織。
這一問題上最糾結的大概是美國總統(tǒng)。
此前,奧巴馬習慣稱這一恐怖組織為ISIL,官方發(fā)言人和政府文件也是ISIL。但美國國務卿居然與總統(tǒng)使用的不是同一個詞。自10月分的維也納會議開始,國務卿克里直接使用達伊沙,并解釋“這是一個恐怖組織,不是一個國家,這個組織同伊斯蘭沒半點關系”。
“孤立”奧巴馬的不僅是國務卿,還有總統(tǒng)候選人。加州槍擊案后,6日奧巴馬就反恐問題發(fā)表全國電視講話前,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在推特上表示希望奧巴馬像所有人一樣稱這一恐怖組織為ISIS,而不是ISIL。結果,講話中奧巴馬連續(xù)用了19次ISIL。
對比地圖,ISIL與ISIS顯著區(qū)別是地盤大小,ISIL版圖囊括以色列,因此奧巴馬堅持用ISIL幾乎激怒了親以色列民眾,因為ISIL暗示以色列應當歸屬“伊斯蘭國”,福克斯新聞主播Harris Faulkner電視上直接說奧巴馬“向恐怖分子致敬”。不過,看似欲加之罪,其實爆發(fā)的是他們對奧巴馬與伊朗簽訂核協(xié)定、同沙特加強反恐合作等一系列與阿拉伯國家拉近關系舉措的不滿。
比較靠譜的解釋是,ISIL說明“伊斯蘭國”活動范圍廣,并不局限在伊敘兩國,還勾結土耳其、埃及和沙特的恐怖分子勢力,清繳難度大。所以將恐怖組織命名為ISIL,一方面為奧巴馬政府在伊敘兩國剿恐失利開脫,另一方面為美部署中東反恐行動提供更廣闊的活動空間。此外,當前奧巴馬的敘利亞難民安置計劃受阻,更要避免用ISIS刺激民眾聯(lián)想到敘利亞。(因為美國人通常認為第二個S是Syria的首字母)
西方媒體捍衛(wèi)“伊斯蘭國”名稱自由
一些西方媒體認為,他們的任務是進行客觀報道,不應有任何偏向和評判,所以應采用恐怖分子自己的命名,即便是讓人討厭的名字,也要呈現(xiàn)出來,讓讀者自行判斷。
當前美國媒體報道時,《華爾街日報》與《華盛頓郵報》全面改稱“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紐約時報》同時采用ISIS和“伊斯蘭國”兩種稱呼。CNN等其他電視媒體仍然沿用傳播率最高的ISIS。美聯(lián)社中和了一下,采用“伊斯蘭國”組織(Islamic State Group)這樣的稱呼,認為這可以避免將恐怖組織宣傳成國家。幾乎沒有媒體遵照官方的叫法。
但在英國,BBC使用“伊斯蘭國”遭到首相卡梅倫抗議。今年6月,卡梅倫點名要求BBC改變叫法,因為恐怖組織絕不是一個伊斯蘭國家,而是殘暴野蠻的非法政權。隨后,多位議員聯(lián)名寫信致BBC,要求改稱達伊沙。然而,BBC主席認為,達伊沙并不符合BBC報道“中立客觀”的原則,給讀者以BBC支持該組織反對者的印象。目前,BBC將采用的變通辦法是,在“伊斯蘭國”前面加上三個字——“所謂的”,以表示這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
其實,媒體的首要考慮是傳播率,“伊斯蘭國”已經是讀者最為熟悉的名稱,也就最容易傳播。不過,倘若各國官方一致使用達伊沙,為搶頭條,媒體風潮也將轉。
像給恐怖組織命名這樣的事務,素來與普通群眾無關。但鑒于群眾也有組織更名請愿這樣的活動,這場暗戰(zhàn)中也應呈現(xiàn)他們的聲音。
ISIS甫一出現(xiàn),就是眾多以ISIS為名字的女性出現(xiàn)噩夢的開始。其他以ISIS命名的產品與企業(yè)也瞬間陷入“品牌自殺”。波及如此之廣,自是有原因。因為Isis(伊西斯)也是古埃及最重要的一位女神的名字,并且代表著“生命與健康”的美好寓意,后人廣泛使用。比如,有份在倫敦出版的時尚雜志就叫ISIS,現(xiàn)在為了避免讀者聯(lián)想到恐怖組織,不得不更名。但眾多無法短時間內改名的女性,只能聯(lián)合起來請愿媒體不再使用ISIS。
英國《泰晤士報》專欄作家Daniel Finkelstein撰文表示,自己不想隨大流用達伊沙。首先,達伊沙聽起來像是綽號,如同打架時罵對方傻瓜。其次,更重要的,達伊沙完全模糊了恐怖組織的龐大規(guī)模,不像“伊斯蘭國”這樣的名稱讓人震撼和警戒。
次日,《泰晤士報》登載了一篇讀者回應,認為既然“伊斯蘭國”、達伊沙都不對,那既能夠以恐怖組織自稱來命名、又回避“伊斯蘭”“國家”字眼的名字,最合適的應該是“哈里發(fā)”。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佳靜
-
“特朗普,聽聽勸吧,我們需借鑒中國” 評論 26“中國打樣后,印度突然硬氣了” 評論 181“中國在南美建巨型碼頭,確保替代美國糧食” 評論 89政策突轉,特朗普中東行大撒先進AI芯片 評論 147“英美貿易協(xié)議這項‘毒丸’條款,中方狠批” 評論 146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