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晉:奧巴馬和中東說再見,卻被頻頻打臉
關鍵字: 奧巴馬奧巴馬訪問中東以色列沙特恐怖主義反恐新中東政策隨著任期即將“到站”,奧巴馬也開始啟程踏上卸任前的外交“告別之旅”,首站選在了沙特阿拉伯,這一訪問也是沿襲了美國總統(tǒng)卸任前謀求政治遺產的傳統(tǒng)。隨后奧巴馬與巴林、科威特、卡塔爾等由沙特主導的海灣國家合作組織成員國領導人舉行峰會。
令人尷尬的是,作為美國在中東地區(qū)的傳統(tǒng)盟友,以色列的當家人卻選擇在這個時候飛往俄羅斯。這被外界解讀為奧巴馬又一次被內塔尼亞胡“打臉”。
而奧巴馬對沙特的訪問,也被外界解讀為“氣氛詭異”,奧巴馬抵達利雅得時,沙特都沒有進行電視直播,沙特國王薩勒曼也沒有親自到機場迎接。隨著八年的總統(tǒng)任期即將結束,站在局勢動蕩的中東土地上,滿心都是“亞太再平衡”的奧巴馬想必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2011年5月20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華盛頓白宮會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
老傳統(tǒng),新問題
此番奧巴馬訪問海灣國家,延續(xù)了上一任布什總統(tǒng)的外交傳統(tǒng)。在布什總統(tǒng)任期即將“到站”的2008年,布什也是在短短四個月內連續(xù)兩次訪問沙特,而沙特時任國王阿卜杜拉也訪問了美國。在短短四個月內連續(xù)兩次訪問同一個國家,這在美國外交中極其少見,也彰顯出布什對于沙特和整個中東地區(qū)局勢的重視程度,畢竟對于布什來說,其外交政策最大的爭議點就在于其中東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政策。
2008年1月15日,美國總統(tǒng)布什和沙特王子薩爾曼參觀穆拉巴宮殿和歷史博物館,彼時美國和沙特關系還處于蜜月期
如果我們再回想奧巴馬在2009年剛剛即任總統(tǒng)之后,其外交上第一個重要的突破就是在中東。對于當時的美國來說,“反恐優(yōu)先”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中東和平進程”邊緣化之間的惡性互動,構成了布什政府中東政策的沉重遺產。因此,建立和維持和平與反恐之間的兼容、平衡關系成為奧巴馬政府面臨的嚴峻考驗。
在宏觀戰(zhàn)略層面,其關鍵在于美國能否重塑中東的地區(qū)戰(zhàn)略環(huán)境。在當時的中東說來,奧巴馬政府需要對美國的反恐戰(zhàn)略進行全面調整,確保伊拉克局勢不會再度惡化,加強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反恐,同時避免陷入新的戰(zhàn)爭泥潭。此外,伊朗核問題成為美國在中東面臨的最為棘手的問題,只有妥善解決伊朗問題,才能配合中東和平進程與反恐戰(zhàn)略,實現(xiàn)反恐與和平的兼容。
所以當一上任,奧巴馬總統(tǒng)的外事訪問就直奔埃及,在埃及開羅大學發(fā)表演講,宣布將揭開美國與穆斯林世界關系“新開端”,同時勾勒出美新政府的中東政策雛形。與其前任布什總統(tǒng)在中東政策上的濃厚意識形態(tài)色彩相比,奧巴馬中東政策則呈現(xiàn)出現(xiàn)實主義傾向,強調接觸與合作,以修復美在中東地區(qū)的形象為目標。這也就決定了奧巴馬政府將會在中東問題上采取一系列“軟”措施,而不再是“硬措施”來維系美國和中東國家的關系。所以當時有學者將奧巴馬的中東政策與其前任布什總統(tǒng)相對應,稱之為“新中東政策”。
“新中東政策”將目標主要集中于恢復與伊斯蘭國家的交往,通過改善同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關系重塑中東地區(qū)的戰(zhàn)略環(huán)境,為美國更大的獲取利益提供便利?!靶轮袞|政策”的主要內容是以對話和接觸為主要手段維持中東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逐步從伊拉克撤軍,與伊朗積極對話,修復與伊斯蘭的關系。通過這些內容逐步重塑美國在中東的地位和形象。從總體上來看,奧巴馬中東政策的設想,是強調接觸和對話,從而協(xié)調美國和中東的關系。從具體層面來看,奧巴馬政府積極修補,調整與土耳其、沙特等傳統(tǒng)盟友和埃及的關系,加大推進巴以和談進程等等。
但是奧巴馬推動的“新中東政策”卻并不逢時,很快席卷中東的“阿拉伯之春”開始了,一系列政治變動使得阿拉伯以及中東世界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景觀,原先能夠在各個大國之間決定的政治事件,在2011年之后更多的融入了宗教、教派、民族、種族甚至部落和家族的色彩,而形形色色的意識形態(tài)因素如“民主化”“伊斯蘭化”乃至“新奧斯曼主義”等也不斷涌現(xiàn),讓整個中東陷入到了更加復雜的博弈之中。
在各種力量的復雜博弈背景下,美國在奧巴馬政府的指導下卻選擇了“置身事外”。奧巴馬的這種態(tài)度曾經在其接受《大西洋》月刊中表露無遺:“對想把美國拉進與美國的國家利益毫無關系的宗派紛爭中的無票搭車行為,感到非常厭煩?!?
美國的巨變與中東政策調整
奧巴馬的表態(tài),其實代表了美國國家利益在中東的一種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可以源自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中東傳統(tǒng)上對于美國的“能源供給者”地位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美國國內頁巖開采的成熟,美國國內能源供給已經不再仰仗中東國家。自從幾十年前因陷入到中東地區(qū)糾紛而無法自拔后,美國為避免類似危險境遇,便開始考慮能源獨立,發(fā)展頁巖氣被當成重要的突破路徑之一。經過多年努力,美國的頁巖終于實現(xiàn)了技術和產業(yè)上的巨大突破。
未來十年內,隨著美國國內頁巖油氣的革命,美國對于進口石油的依賴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2012年國際能源署曾經預計,美國將取代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并在10年后實現(xiàn)能源自主。國際能源署的專家曾經預測,“到2015年,美國將大幅度超越俄羅斯,成為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到2017年,美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倍衲?月份,美國甚至已經直接向巴西出口液化天然氣,這不僅將使美國在未來數(shù)年內成為天然氣凈出口國,還直接影響到拉美乃至全球能源市場格局,沖擊世界經濟秩序。而與之相應,包括中國、印度、韓國等在內的亞洲國家尤其是東亞國家卻更加依賴中東地區(qū)能源供給,這也就是為什么奧巴馬會在接受采訪時抨擊中國在“搭便車”。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特朗普,聽聽勸吧,我們需借鑒中國” 評論 26“中國打樣后,印度突然硬氣了” 評論 181“中國在南美建巨型碼頭,確保替代美國糧食” 評論 89政策突轉,特朗普中東行大撒先進AI芯片 評論 147“英美貿易協(xié)議這項‘毒丸’條款,中方狠批” 評論 146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