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秦帝國對話當代文明
關(guān)鍵字: 文明孫皓暉大秦帝國商鞅文明當下中國的文明大轉(zhuǎn)折
《大秦帝國》從2001年開始陸續(xù)出版,到2008年出完。此后,我把對文明積累性的思考寫成了《中國原生文明啟示錄》,這一套書專門揭示中國前3000年文明史,因為我認為前3000年是中國文明的根基。
我之所以要用將近20年的光陰走入歷史海洋的深處,其中最大的一個動因就是覺得我們當代正處在一個文明轉(zhuǎn)折時期,就是我們中國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只有在改革開放30年以后才向我們提供了一個向新文明轉(zhuǎn)折的真正可能。也就是說當下社會,我們正要從一個殘破的農(nóng)村文明和畸形的城市文明相混合的這種文明形態(tài),發(fā)展到以工業(yè)和科學為基礎的商品經(jīng)濟時代的新文明時期。
現(xiàn)在中國很多現(xiàn)實問題,我們用這個“主義”、那個“主義”已經(jīng)說不清楚了,因為很多我們所熟知的屬于“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元素都消失了。既然如此,我們不妨把“主義”的譜系放下,從文明發(fā)展的意義上來審視中國。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當下就面臨著一個向新的文明轉(zhuǎn)折的歷史時代。而在中國歷史上,現(xiàn)在是第三次大轉(zhuǎn)折時期。
如果我們的文明史是5000年的話,第一次文明轉(zhuǎn)折發(fā)生在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時期,這是我們從散漫的遠古社會邁入國家文明的第一次文明大轉(zhuǎn)折。第二次文明轉(zhuǎn)折從夏到秦,歷經(jīng)春秋戰(zhàn)國五六百年,秦帝國最終從分治的國家文明發(fā)展到、跨越到統(tǒng)一的國家文明,即:秦帝國統(tǒng)一中國文明是中國文明第二次大的歷史跨越。之所以發(fā)生這次大的歷史跨越,就是因為此前數(shù)百年的諸侯分治程度一步一步在縮小,國家權(quán)力的板塊形式一步一步擴大。春秋時代,春秋開始的時候1000多個諸侯國,到了戰(zhàn)國時代七大國,成了七大板塊,這七大板塊又經(jīng)過無數(shù)的錘煉和磨合,經(jīng)過200多年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帝國。
秦帝國統(tǒng)一中國有兩大功績:第一,它從政權(quán)意義、從疆域意義上統(tǒng)一了中國;第二,它統(tǒng)一了中國的文明。對于后者,我們很少認識到它的重要性。我們既往學歷史的時候都有一個普通的認識,即秦統(tǒng)一了中國,這個說法是比較籠統(tǒng)的。實際上,最本質(zhì)、最深刻的層面就是秦統(tǒng)一了中國文明,所以在秦帝國時代,我們?nèi)A夏民族的文明完成了第二個大的轉(zhuǎn)折。
經(jīng)過這2000多年之后,我們現(xiàn)在真正進入了一個新文明跨越的歷史關(guān)頭。因為在改革開放之前,從近代史開始到目前快200年的時間里,可以說我們的民族都在不斷努力試圖解決一系列的救亡問題:先是救亡圖存,后來梳理推翻帝制以后的中國內(nèi)部的政治制度。我們不斷地梳理、不斷地創(chuàng)新、不斷地尋求革命,一直到40年代之后我們才開始安定下來,但我們?nèi)匀幻媾R著解決溫飽的問題,解決經(jīng)濟、民生的問題。在當時各種各樣的歷史環(huán)境里,中國不能真正冷靜地面對世界,審視世界也審視自身。
只有在改革開放后30年,當中國的經(jīng)濟真正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達到一個相對高的歷史水準的時候,中國人才能開始平和地審視世界,才能開始重新審視我們以前繞過去的那些歷史問題。所以在這樣一個大的時代思潮的基礎上,我才能進入《大秦帝國》和《中國原生文明啟示錄》的寫作。
正確審視中國文明歷史
在20世紀80年代論述中國文明有兩個最基本的作品,或者說法:一個是“黃色文明落后論”(以《河殤》為代表),另外還有“中國文化醬缸論”(以臺灣作家柏楊的作品為代表)。這兩部作品核心觀點都是中國文明不如西方文明先進,需要重新改造;中國需要全盤西化。那個時候有一批人認為這種理念是不正確的,包括我在內(nèi)。但如果要批駁、清理這種觀點,你自己就得對文明有一番說法,所以我就從法學專業(yè)轉(zhuǎn)向了歷史研究,又用了歷史小說這種藝術(shù)的方式第一次呈現(xiàn)了中國文明這一核心問題。
說到中國文明,我為什么先要說秦呢?因為從五四運動以來,有關(guān)中國文明一直有兩個最簡單、最基本的問題:一個是“非秦”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評價秦的問題;另外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是“尊孔”。一個“非秦”,一個“尊孔”,這兩個方面構(gòu)成了如何認識中國文明史的最基本問題。
從“五四”以來,對于上述兩個問題我們已經(jīng)認識得非常清楚,但在近200多年的時間里,一直沒有解決好這兩個問題。因為直到“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我們老是采取政治化、簡單化、運動化、階級斗爭化的方式來審視中國文明史,始終不能合理解釋中國文明,始終不能客觀全面地去對待它。
比如最典型的如何對待儒家的問題,“五四”運動時,當中國面臨救亡圖存時,我們發(fā)出“打倒孔家店”的呼聲。從“五四”開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基本上這種簡單化的思維方式始終沒有變化。改革開放以后,由于對“五四”以來“打倒孔家店”的逆反,以及新儒家的鼓吹,“尊孔”又再次回潮。
但從近200年來看,之所以我們不能在中國思想史、文明史上給儒家一個正當?shù)牡匚?,就是因為我們對儒家采取了過分簡單化的方式。盡管儒家是一個保守主義學派,它是內(nèi)斂的,但是2000多年以來它也給我們積淀了另外的產(chǎn)品,也有一些優(yōu)秀的方面需要我們?nèi)ダ^承,問題是我們必須反對對它的獨尊。
我們中華民族,在它的根基時代,我們民族的思想也好、文明也好,從來都是多元化發(fā)展的。但是從漢武帝開始我們摒棄了多元化的思想根基,只選擇了其中一家作為獨尊的神主來供奉。哪怕這一家是一個比較綜合的學派我們也不能獨尊它。我們的思想寶庫,就是我們民族在原點時代,及其后來所創(chuàng)造的所有的思想文明財富。在這個寶庫里,任何一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思想采取宗教式的獨尊,這就遠離了我們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對待儒家,我們可以說一句概括性的話:我們只反對獨尊,不反對它思想體系中合理的東西。我們認為儒家應該回歸到它的本位去,就是回歸到諸子百家里面去,回歸到所有的我們多元化的文明里面去,回歸到森林一樣的原點體系里,蓬勃生長,一起構(gòu)成我們的根基。儒家只要回歸到了這樣的歷史地位,那么對我們民族文明根基的深刻的清理和全面的重讀、重寫、重新認定,就非常有希望了。
中國要爭取文明話語權(quán)
當下,我們要為中國爭取文明話語權(quán)。但問題在于,我們自己對自己的文明,沒有一個理論性的說法,對中國文明史的最大坐標說不清楚。因為我們對國家歷史的認識充滿了問題人物、問題事件,在所有的問題上我們都沒有歷史共識。俄國對彼得大帝,美國對華盛頓,這樣的人物基本是沒有社會爭議的,他們認為這是文明創(chuàng)造時期、發(fā)展時期最大的歷史坐標。但是我們呢?在中國說秦始皇是我們統(tǒng)一文明正源的坐標,有多少人承認?說孔子、儒家是我們唯一的、重大的文明歷史坐標嗎?顯然也是有爭議的,而且爭議已經(jīng)越來越多。
這也就是說,對任何一個人,以及包括社會分歧等等,我們國家,我們民族一直沒有錘煉出我們民族、文明的核心價值觀。因此我們對于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在外交場所往往也說不清楚。實際上,中國文明的核心價值觀,如果我們從研究的意義上認真去總結(jié),很多東西都恰恰隱藏于現(xiàn)實之中。比如中國人的天下意識和政治上的大公理念,就是我們政治文明中極其重要的一個核心價值理念。我們要將這些東西進行完善的總結(jié),對中國文明的核心價值觀做一番歷史解析。
要剖析中國文明史,總結(jié)其核心價值觀,首先要回到第二次大轉(zhuǎn)折的源頭秦文明,實事求是地研究思考。概而言之,秦文明在中國歷史上遭受了四大扭曲??傮w上可以說最大的扭曲是“暴秦論”,流傳了幾千年。“暴”包括了所有方面,是2000多年里被演化的最大的一個定論。一說秦就是暴秦,而實際上對秦的非議、否定具體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經(jīng)濟盤剝;二是法治殘苛,三是專制主義,四是落后文明,其中又以第二點指責歷史最為悠久,流傳也最廣,簡直就是板上釘釘?shù)氖穼崱?/p>
指責秦經(jīng)濟盤剝,最有代表性的言論出自漢代的董仲舒,他說秦帝國時代是一個對人民生計非常蹂躪的時代,重稅盤剝、民不聊生。而在真實的歷史上,董仲舒說的是漢武帝時期的情況,不過為了避諱而托名于秦。
而秦之專制說,則是相當晚近的事。近代以來西方理念傳入中國后,中國的社會人文理念發(fā)生了新的變革,形成了新的指控,罪名就是專制主義,認為秦帝國開創(chuàng)了專制主義先河,它既是統(tǒng)一的,又是專制主義政權(quán)。因為它的專制和我們未來的方向是背道而馳的,所以秦帝國在文明上是沒有進步意義的。
斷定秦是落后文明在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上是沒有過的,直到上世紀20世紀60年代,蒙文通寫了《秦為戎狄族考》,結(jié)論是秦人是西部的民族,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論戰(zhàn)。但是這種秦為戎狄說,盡管十分存疑,卻始終成為歷史學界論證秦文明為落后文明最大的一個論據(jù)。但是,這不妨礙許多學者就此發(fā)揮,將秦統(tǒng)一中國等同于羅馬帝國吞滅希臘,以及等同于元即后來蒙古侵占中國和滿清侵占中國等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秦之法治殘苛說,即認為秦的法制是殘酷的、苛刻的。這個指控下邊有幾條論據(jù):一個論據(jù)是認為秦“凡事皆有法”?,F(xiàn)代社會來說凡事皆有法是立法進步的表現(xiàn),但因為中國漢代以后獨尊儒術(shù)開始,儒家以自己的史觀審視歷史,認為立法多這就是一種不好的表現(xiàn),把人民的手腳捆住了,所以“凡事皆有法”被當作秦法暴虐、殘酷的一個論據(jù)。另一個證據(jù)就是秦法任用酷吏。第三個支持法治暴虐的論據(jù)是秦帝國時代的犯人非常多,“赭衣塞路”。最后結(jié)論是秦法是殘苛的。
秦文明是中國文明根基
鴉片戰(zhàn)爭以后,雖然我們對秦文明不斷地有重新認識、重新研究這樣的思潮出現(xiàn),但是總體上來講,系統(tǒng)性遠遠不夠,無論從哪一個方面的系統(tǒng)性都遠遠不夠,尤其是用新的文明理念去重新審視它,系統(tǒng)地論述它,正面地呈現(xiàn)它也都不夠。
比如說秦帝國有多少事我們不知道???就是司馬遷的《史記》開始,二十四史、二十五史,歷朝歷代有對秦的一些記載,另外各地方的地方志,所有其他的這個存下來的各種各樣的類書,以及實用書籍等等。如果我們把這里面所有關(guān)于秦的、春秋戰(zhàn)國的史料都看一下,都集中起來,我們不難復原一個真實的秦的形象和真實面目。但是,我們就是不這樣做,有時候事實明明是清楚的,就是我們那個認識扳不過來,謊言被我們說了2000多年,以至于我們認為謊言就是真理。
比如秦法殘酷說在法學界也十分流行,而且更發(fā)展出一種基礎理論,說中國古代就沒有法,秦代的法不是法。我認為這就完全缺乏歷史主義的理念,完全用后世達到的認識高度去要求它當時必須是那樣呈現(xiàn),否則就沒有價值和意義。
我能寫《大秦帝國》也在于我是法學出身,對秦,對秦帝國,對中國5000多年文明史中,唯一的將近200年的法治社會有著相對清醒的認識。如果不是有法學認識,我的《大秦帝國》真的寫不好,首先商鞅變法寫不好,首先對《商君書》的全面法治理念就無法理解。這種理念至今還有極大的啟迪意義和歷史參考價值。
商鞅不僅有立法思想,有法以愛民的思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司法思想。商鞅認為一個國家是不是法治社會,不是唯法是從,不決定于立法多少,而在于能否執(zhí)法。漢代以后,中國的法制意識越來越墮落,僅僅把法律認為是刑法、懲罰,對法制本身的理解越來越狹隘化,所以對于法制在全面規(guī)范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也產(chǎn)生了極大的誤解。
而商鞅就認為司法本身要比立法重要,秦帝國的法官都是精通業(yè)務的專門法官。“法官”這個概念是《商君書》里明確提出的。當時秦帝國從中央到地方到郡縣都配有法官,中央配三個法官,郡縣配一個法官。法官的職責,第一是監(jiān)督法制的執(zhí)行,第二專門給人民和官員回答法律疑難問題,也就是說老百姓有了糾紛,要到官府去查證法律。
這對于現(xiàn)在來說也許覺得平常,對它偉大的創(chuàng)造性已經(jīng)難以理解。如果回顧春秋戰(zhàn)國變法的第一波浪潮是要求公開法律,就應該知道商鞅變法確立了法官制度,對于當時的人民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而且商鞅主張立法中法律條文一定要通俗易懂,“凡智者能知者,不可以為法,人未必智;凡賢者能知者,不可以為法,人未必賢”。法律的語言一定要是大眾聽得懂的明白話,使人人知道法律,能夠避禍趨福等等。
而且商鞅對司法還有一個明白的、清晰的論述,《商君書•劃策》就明確表示:“國之亂也,非其法亂也,非法不用也。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意思是凡是國家的動亂都不是法律引起來的,下來一句是最重要的思想:凡是國家皆有法律,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制定一種法律使法律自己行動起來去制裁社會。法律不是機器,要靠人操作的,要靠政府所有各層級的官員執(zhí)法的。
法律不能自動運行起來,法律必須靠人才能運行起來,所以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做到使法律自動運行,所謂立法者永遠都不可能達到使法律自動運行起來的境界和地步。所以國家要達到大治的境界只有法必明,令必行,這樣一切問題都解決了。所以商鞅重視司法遠遠重于立法,當然這有一個大的前提,首先確立正確的、符合潮流的法制體系,然后司法才成為最重要的東西。判斷一個國家、一個時代是不是法制時代,基礎是看立法,但是現(xiàn)實的、最直接的條件一定是看司法。這也就是說司法不成熟,或者說國民意識不成熟,這個國家距離法制社會還比較遠。
當下,我們在立法上可以有完備的法律體系,但是我們走向法制社會的路還有很長,就是因為我們的司法制度不成熟,因為我們國民的法制意識不成熟。在商鞅變法時代,商鞅對司法的意義就認識得很清楚了。如果我們簡單地指控那個時代的法制狀況,而不顧事實,那我們對秦是絕對的扭曲。
所以,秦在中國歷史上的文明地位我們用一句最確切的話來說,就是它創(chuàng)建了我們的統(tǒng)一文明,使我們的原生文明在秦帝國時代達到了最高峰,從而奠定了我們統(tǒng)一文明的根基,直到今天我們中國要往前走,秦帝國文明的光明仍然照耀著我們。
(本文是作者在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中國原生文明啟示錄》出版座談會的演講,載于《社會觀察》2012.05)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雷霆
- 最后更新: 2018-12-16 10:31:11
-
南方周末:一生追求科學民主自由的許良英
2013-02-19 00:00 -
中國災害史研究的非人文化傾向
2013-01-10 15:58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高校修史只求“長大” 牽強附會成笑史
2012-12-06 09:28 -
毛澤東的尋烏調(diào)查與《反對本本主義》
2012-11-18 15:54 -
蔣介石與1961年聯(lián)合國“外蒙入會案”
2012-11-18 12:42 -
毛澤東如何評價習仲勛?
2012-11-17 14:39 -
1955年元帥和大將上將授銜條件
2012-11-14 17:34 -
俄國十月革命反思:救贖、悲劇與啟示
2012-11-07 14:23 -
抗美援朝之后:全球格局變化與中國的崛起
2012-11-07 10:45 -
歷史上的“十月圍城":孫中山在香港
2012-11-05 17:30 -
日軍旅順屠殺研究
2012-11-04 10:46 -
從釣魚島看國際秩序的衍變
2012-10-31 17:15 -
“他終于全都是革命”:記林書揚先生
2012-10-31 12:48 -
蔣介石與現(xiàn)代中國
2012-10-28 14:30 -
他們在行動!——海外的臺灣左派運動
2012-10-26 18:52 -
秦始皇帝陵園整體布局首次探明
2012-10-25 10:10 -
秦始皇帝陵園整體布局首次探明
2012-10-25 10:08 -
越南的改革與腐敗
2012-10-18 17:31 -
“后達賴時代”的危機
2012-10-15 14:18 -
汪暉:琉球與區(qū)域秩序的兩次巨變
2012-09-26 13:31
相關(guān)推薦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評論 55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shù)” 評論 108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57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87“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390最新聞 Hot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
嚴管執(zhí)行!中方再出手,美媒發(fā)愁
-
俄副總理: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談判取得進展
-
“歐洲在華企業(yè)偷著樂:機會來了”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shù)”
-
普京閱兵式演講,特別提到中國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
美國農(nóng)民發(fā)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好難找到買家
-
首位“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是誰?
-
許紅兵,主動投案
-
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
特朗普:對華關(guān)稅145%到頂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國不是好盟友”,我駐巴拿馬使館駁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