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逸語道破:扛住漫天要價,等待坐地還錢
最后更新: 2025-02-26 17:49:02【視頻/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沈逸】
大家好,歡迎來到本期的《逸語道破》,今天我們聊聊特朗普推動的俄烏談判、美烏關系變化、烏克蘭提出的方案,以及由此引發(fā)的反應。
最新的動態(tài)聚焦于在俄烏沖突當中有至關重要利益,同時面臨特朗普沖擊的美國的盟友,特別是歐洲的盟友。
第一個是波蘭總統(tǒng)杜達,他信心滿滿地啟程訪美,在他看來他可以游刃有余地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拜登政府任期,以及特朗普政府的第二個任期處理好和美國的關系,就像他在特朗普再度當選后表現(xiàn)的那樣,不論誰入主白宮、波蘭都能跟他處好關系。
但波蘭總統(tǒng)在美國的遭遇令人唏噓,他在白宮等了一段時間,才見到特朗普,待了大概有一百分鐘,但特朗普遲到了九十分鐘,會談只有十分鐘,然后特朗普就走人了。對于外交和領導人峰會有所了解的人,可以做出這樣一個判斷:特朗普眼中毫無“波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特朗普用一種比較明顯的方式在表達對于杜達的不滿,對于波蘭的輕視。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會見波蘭總統(tǒng)杜達
在特朗普看來,可能更介意的是你和拜登政府過從甚密,雖然你自稱在第一任期是我的朋友,但基于特朗普特有的認知,忠誠不絕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比一開始就清晰站在特朗普對立面的人,在某些地方更讓特朗普討厭。
第二個是馬克龍,馬克龍跟特朗普會面之后,算是比較少有地和特朗普一起召開了聯(lián)合記者發(fā)布會。但這個聯(lián)合記者發(fā)布會給人這樣一種感覺,現(xiàn)在七國集團內部,美國和其核心的歐洲盟友經(jīng)常扮演這樣的角色:美國說我們應該要這樣,它的盟友告訴它,“不,你不想,至少我們不想”。比如說特朗普現(xiàn)在在俄烏沖突當中清晰表明,要不惜一切代價把俄烏沖突控制下來;即使不能達成一個穩(wěn)定的和平協(xié)定,也應該先?;穑瑸榇丝梢宰鲆磺斜匾氖虑?。
就在特朗普和馬克龍召開記者招待會時,美國的歐洲盟友正在推動在俄烏沖突爆發(fā)三周年之際聯(lián)合國大會的決議。聯(lián)合國大會的決議沒有約束力,主要是國際社會的態(tài)度,或者道義性的一種表達。當然對于美國及其歐洲盟友這樣的國家集團,在這種決議表決當中的投票行為應該呈現(xiàn)出高度的一致性,這種高度的一致性是集團內部團結和一致性的象征。
但是在這次表決中,美國和朝鮮、白俄羅斯和一部分支持俄羅斯的國家,對其歐洲盟友倡導的決議,一起投了反對票。因為在特朗普看來,他不同意決議中對俄羅斯的身份界定。核心是他認為這樣的身份界定會觸怒普京,沒有必要像拜登這樣的民主黨人以及歐洲盟友們一樣對地緣政治進行干擾、迫害和操弄。
但這在政治上就形成了一種堪稱奇觀級的景象,就是美國和俄羅斯的盟友站在一起,反對美國的歐洲盟友。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在對待朋友的態(tài)度上,具有古典時期勢力均衡者的一種表現(xiàn),就是純粹根據(jù)他認定的短期利益出發(fā),去構建、完善和推動政治上的同盟關系,可以快速選邊站,不受任何歷史行為的約束,更不愿意接受意識形態(tài)或者說價值觀念等觀念性因素的影響,這會給歐洲帶來巨大的沖擊。
在俄烏停火問題上,特朗普表現(xiàn)出了極其功利化的傾向。他不僅和烏克蘭產(chǎn)生了直接的摩擦和沖突,還和歐洲盟友產(chǎn)生了非常明確的摩擦和沖突。對于特朗普來說,現(xiàn)在要求的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先停火、達成一些協(xié)議,即使不能達成最終結束沖突的協(xié)議,也要把局勢控制起來。
特朗普是非常理性的,因為從一個商人的角度來說,如果這場沖突是美國的戰(zhàn)略投資,那現(xiàn)在投資的結果已經(jīng)注定了,不管如何追加投資,都不可能支持烏克蘭取得所謂的勝利。烏克蘭想要在戰(zhàn)場上要反推回去,拿出一個大家能夠接受為認為是勝利的東西,其實是已經(jīng)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既然這樣的話,為什么要繼續(xù)追加投資呢?從最直觀的物質性收益來說,最需要的就是止損。
當然馬克龍也好,其他的人也罷,可以要求特朗普簽訂一個?;饏f(xié)議,但是這個?;饏f(xié)議應該是有安全保障的,避免讓大家覺得允許或同意烏克蘭向俄羅斯全面投降了。比如說,協(xié)議不能顯示西方處于弱勢的地位,這是非常經(jīng)典的政治思維。其中有一些知識體系是特朗普沒有覆蓋到的,但有一些知識體系純粹是因為不同的價值偏好和認同,以及客觀上的利益。
因為相比美國而言,在俄烏沖突中,美國和其歐洲盟友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差別,就是地理位置所導致的差別。對美國來講,像特朗普這樣的美國人,如果沒有那種世界主義的維護美國霸權體系的認知,沒有接受美國霸權體系的價值觀念,就會形成一種非常直觀的判斷,俄羅斯是一個美國并不鄰接的威脅。
說到最極端的場景,俄羅斯就算彌散到整個歐洲大陸,美國本土仍然受到大西洋的阻隔,這是道天然的地理屏障,這也是美國容易出現(xiàn)孤立主義思潮的核心原因。即使在現(xiàn)在的技術條件下,從歐洲大陸出發(fā),除非使用洲際導彈,否則很難對美國構成直接、有效的安全威脅。
但對于歐洲來說就不一樣,歐洲現(xiàn)在非常擔心所謂的“棄保效應”,就是這種美國放棄安全承諾,快速跟俄羅斯達成某種事實上的默契,從而進行規(guī)模在美國看來有限可控,并且在必要時可重復的一波收縮,將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內部和自身的發(fā)展上。但對于歐洲來說,這是不能接受的。一是因為生存性威脅。歐洲因為地緣政治上的特點,和俄羅斯地理位置的接近性,歐洲的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它始終有所謂來自俄羅斯的安全威脅,生活在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同時又是奉行擴張主義的這么一個強勢行為體的陰影下的心理認知。
當然俄羅斯強勢的時候,這是一種正式的心理認知,俄羅斯弱勢的時候,這就是一種歐洲向俄羅斯方向進行政治和軍事影響力擴展的理由和借口,這是一體兩面的東西,是保持一致的。歐洲始終是這樣的想法,所以他們極度恐慌于,長期承擔歐洲防務外包任務的美國,突然之間撂挑子,而歐洲完全無法接盤,所以拼死要拉住,努力要推動這個局面不能破、不能斷。
在俄烏沖突的性質上,對很多歐洲人來說,很難接受像特朗普這樣純粹物質主義的分析觀念和方法。歐洲的觀念和分析方法更接近于亞歷山大·溫特的建構主義,觀念、理念、思想、認知在歐洲政治日常常態(tài)化的政治實踐中確實占據(jù)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在歐洲人看來,這樣一些價值觀和理念并不因為它是一種思想觀念性的存在,所以就虛無縹緲。他們認為它是真實的,會帶來某種力量,同時意味著某種必須去捍衛(wèi)的價值,他們甚至愿意為了捍衛(wèi)這種觀念性的價值去付出物質上的利益和代價。
- 原標題:扛住漫天要價,等待坐地還錢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佳芮 
-
毛澤東如何揮就神來之筆,吃掉閻錫山的王牌部隊“獨2旅”?
2024-11-08 08:36 -
美國如何用“伏特臺風”篡改證據(jù)抹黑中國?
2024-07-11 07:53 -
菲律賓是美國放在南海的“陽謀陷阱”,中國怎么破?
2024-06-28 07:51 破局美國陷阱 -
理想L系列,真的是“廉頗老矣”嗎?
2024-02-29 19:32 -
智己城市NOA上海首秀!優(yōu)缺點都有啥?
2024-01-29 17:59 觀方車訊 -
試駕極越01:誰說智能和操控是矛盾體?
2023-12-05 21:24 -
當“汽車”變身“機器人”,算不算擁有了靈魂?
2023-10-25 17:36 觀方車訊 -
鐵西區(qū)帶給我的,是皮糙肉厚
2023-08-13 14:05 -
布林肯來了,“史上最低谷”的中美關系怎樣才能往前走?
2023-06-20 08:05 中美關系 -
陽邏,走訪大藍圖上的一座智慧小城
2023-05-31 14:26 數(shù)字化轉型 -
在上海車展感受車界變化,德國專家怎么說?
2023-05-22 10:23 觀方車訊 -
110萬輛!特斯拉中國近年賣出的車,幾乎全部召回
2023-05-16 18:08 觀方車訊 -
再砸一萬億日元,豐田“死磕”電動車
2023-05-16 18:08 觀方車訊 -
保時捷國產(chǎn)提上日程?最新回應來了
2023-05-10 17:56 觀方車訊 -
國六b即將全面實施,約百萬庫存車受影響
2023-05-10 17:55 觀方車訊 -
廣汽月度產(chǎn)銷快報,三菱不配有姓名了?
2023-05-08 18:43 觀方車訊 -
巴菲特:不太可能投通用和福特這種車企
2023-05-08 18:42 觀方車訊 -
汽車價格戰(zhàn)持續(xù),吉利、上汽“卷起來了”
2023-05-08 18:42 觀方車訊 -
360八年來首虧,哪吒汽車成“元兇”
2023-05-06 18:14 觀方車訊 -
德產(chǎn)特斯拉,用上了比亞迪電池
2023-05-06 18:13 觀方車訊
相關推薦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評論 68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57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85“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385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評論 407最新聞 Hot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
普京閱兵式演講,特別提到中國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
美國農(nóng)民發(fā)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好難找到買家
-
首位“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是誰?
-
許紅兵,主動投案
-
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
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國不是好盟友”,我駐巴拿馬使館駁斥
-
印度稱軍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襲擊,巴方否認
-
特朗普:可能找中國幫忙
-
大搞家庭式腐敗,甘肅省原副省長趙金云被決定逮捕
-
蓋茨怒懟:馬斯克就是在殺死兒童
-